(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先秦儒家三部经典“语”类作品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先秦儒家三部经典“语”类作品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先秦儒家三部经典“语”类作品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先秦儒家三部经典“语”类作品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先秦儒家三部经典“语”类作品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儒家三部经典“语 类作品( 后文皆简称“语 作) 论语、孟子及苟子语 篇是先秦“语”作中的精品,是影响后世二千余年的儒家思想的滥觞之作,有极高的研究 价值。对于每部典籍的研究,从注释到考辨,从艺术到思想等方面,学者大都用力甚多。 然而,他们对于这些“语 作的文学载体,之间的嬗变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少有论述甚或论 述不详。所以,本论文试图在前人先哲的研究基础之上,从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全新角度, 力求探索儒家经典“语 作具有怎样的文学载体及表现形式,它们之间具有怎样的嬗变关 系以及它们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同时,也力求探索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 本论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考析先秦儒家三部经典“语”作论语、孟子 及苟子语篇,延及到先秦所有的“语刀作,有着自己独立的文学载体“语体, 而不应简单等同于传统的论说体。对此文体,论文着重从“语体 的界定,“语体 存在 的表现及“语体 存在且兴盛的原因三个方面详述。“语体”因“语 作而言,是“语” 作的表现形式和载体,通常借助生动活泼、浅显易懂的口语化言辞说理。“语体 存在的 表现是:论语、国语等多部书以“语”命名,“语 显然已成了“语体 的重要标志; 在“语 作中,记语记事各占的份量比例亦足以表明记语的主体突出地位;先秦时期已出 现了“语体 的具体形式。“语体 存在且兴盛的原因是:语言自身的发展和语言的重要 性;统治者的重视;战国时期诸子众家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第二部分探寻先秦儒 家三部“语”作之间的内在嬗变表现及规律,从而看出嬗变对后世语录体及专论体的影响。 “语”作之间的内在嬗变表现及规律是:中心由分散走向聚合与思想由整合均衡走向侧重 并存;文本形式由相对粗糙走向渐趋精美与表现手法由简略走向繁多同在;不断的嬗变与 持久的承继共存。第三部分论述以论语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经典“语 作的深远而重大 的影响和影响方面存在着的不平衡性。这种深远重大的影响表现为:在先秦儒家经典“语 作的影响下,大批“语 作相继涌现;三部“语 作中的修辞手法对后世的众多文学作品 产生了深远影响;三部“语作中的“仁一“礼刀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这种不平衡性主 要通过其影响的断层性和后世“语”作具有的机械模仿性,文学色彩脱落性,编排上的倒 退性加以表现,从而我们可以更全面地审视其对后世的影响。 通过以上三大方面的论述,笔者力求使人们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先秦儒家经典“语 作, 这也是本文目的所在。 关键词:先秦;儒家经典“语 作;“语体”;嬗变;影响 a b s t r a c t t h r e ec o n f u c i a n i s tc l a s s i c a l “l a n g u a g e ”w o r k ( i nt h el a t e rw o r di ti sc a l l e dt h e “l a n g u a g e ” w o r k ) ,”t h ea n a l e c t so fc o n f u c i u s ”,”m e n c i u s ”a n d ”x u n z i ”s “l a n g u a g e ”c h a p t e r s ,a r et h e h i g h q u a l i t yg o o d so f ”l a n g u a g e ”w o r ki np r e q i np e r i o d t h e ya r et h es o u r c ew o r ki n c l u d i n g c o n f u c i a nt h o u g h tw h i c ha f f e c t sf u t u r eg e n e r a t i o n sm o r et h a n2 , 0 0 0y e a r sa n dt h e yh a v ev e r y l l i g hr e s e a r c hv a l u e t oe a c ho ft h eb o o k s r e s e a r c h ,f r o m t h ea n n o t a t i o n t o t e s ta n d d i s t i n g u i s h m e n t ,f r o mt h ea r tt ot h o u g h t ,m a n ys c h o l a r sm o s t l yf o r c eo nt h e m h o w e v e r ,f o r t h e s e “l a n g u a g e w o r k s l i t e r a t u r ec a r r i e r ,t h ee v o l u t i o na m o n gt h e ma n dt h ei m p a c to nl a t e r g e n e r a t i o n s ,t h e yd i s c u s sl i t t l ea n de v e nd o n td i s c u s sc l e a r l y t h e r e f o r e ,t h i sp a p e ra t t e m p t st o e x p l o r ec o n f u c i a n i s tc l a s s i c a l l a n g u a g e ”w o r k sl i t e r a t u r ec a r r i e r ,t h ee v o l u t i o na m o n gt h e m a n dt h ei m p a c to nl a t e rg e n e r a t i o n s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s a g e sa n d p r e d e c e s s o r s f r o mt h e b r a n d n e wa n g l eo fl a s t e da n da l t o g e t h e rp h a s e su n i o n a tt h es a m et i m e ,t h ea u t h o ra l s ot r i e st o e x p l o r et h er e a s o n sb e h i n dt h e s ep r o b l e m s t h i sp a p e r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p a r t s :i nt h ef i r s tp a r t ,t h ea u t h o rt r i e st oa n a l y s i z et h a tt h e c o n f u c i a n i s tc l a s s i c a l ”l a n g u a g e ”w o r ko ft h ep r e q i np e r i o d ,”t h ea n a l e c t so fc o n f u c i u s ”, ”m e n c i u s ”,”x u n z i ”s “l a n g u a g e c h a p t e r sa n da l lt h eo t h e r l a n g u a g e ”w o r ki nt h ep r e q i n p e r i o dh a v et h e i ro w ni n d e p e n d e n tl i t e r a t u r ec a r t i e r - t h e ”l a n g u a g eb o d y ,w h i c hs h o u l dn o tb e s i m p l ye q u a t e dw i t h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d i s s e r t a t i o nb o d y t ot h i sb o d y , t h i sp a p e rf o c u s e so nt h e d e f i n i t i o no f ”l a n g u a g eb o d y ”,t h ep e r f o r m a n c eo f ”l a n g u a g eb o d y a n dt h er e a s o n so ft h e e x i s t e n c ea n dr i s eo f l a n g u a g eb o d y ”l a n g u a g eb o d y i sc a l l e df o rt h e ”l a n g u a g e ”w o r k i ti sa f o r mo f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a n dc a r r i e rw h i c hu s u a l l yu s e sl i v e l y , e a s y - t o d i g e s ta n dv e r b a lw o r dt o r e a s o na n dd i s c u s s t h ep e r f o r m a n c eo f ”l a n g u a g eb o d y i s :”t h ea n a l e e t so fc o n f u c i u s , ”m a n d a r i n ”a n ds oo na r en a m e dw i t h ”l a n g u a g e ”a n dt h e ”l a n g u a g e ”h a sc l e a r l yb e c o m ea n i m p o r t a n ts y m b o lo ft h e ”l a n g u a g e ”w o r k ;i nt h e l a n g u a g e ”w o r k , t h e l a n g u a g e sw e i g h to f e a c hn o t e b o o ki ss u f f i c i e n tt os h o wt h ep r o m i n e n tp o s i t i o no f 。l a n g u a g e i nt h ep r e - q i np e r i o d t h er l s o n so fe x i s t e n c ea n dr i s ea r e l a n g u a g e s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i m p o r t a n c e ;t h er u l e r s a t t e n t i o n ;i nt h ew a r r i n gs t a t e sp e r i o d ,m a n ys c h o l a r s ”l e t t i n gah u n d r e df l o w e r sb l o s s o ma n da h u n d r e ds c h o o l sc o n t e n d ”i nt h es e c o n dp a r t ,t h ea u t h o rs e e k st h ei n t r i n s i cp e r f o r m a n c ea n dt h e e v o l u t i o n sl a wo ft h r e e ”l a n g u a g e ”w o r k ,t h e ns e et h ee v o l u t i o n s i m p a c tt oc o l l e c t e ds a y i n g s b o d y a n dm o n o g r a p hb o d yo ff u t u r eg e n e r a t i o n s t h ei n t r i n s i cp e r f o r m a n c ea n dt h el a wo f e v o l u t i o ni s :t h ec e n t e ro fw o r km o v e st o w a r dt h ep o l y m e r i z a t i o nf r o md i s p e r s i o na n dt h o u g h t m o v e st o w a r dt h es t r e s sf r o mc o n f o r m i t ya n dt h eb a l a n c e d ;t h et e x t sf o r mt e n d st ob ef i n eb y t h er e l a t i v e l yr o u g ht r e n da n dt h ee x p r e s s i o n sm e a n sm o v et o w a r dm a n yb yb r i e f ;t h eu n c e a s i n g e v o l u t i o na n dl a s t i n gi n h e r i t e n c ec o e x i s t i nt h et h i r dp a r to ft h ep a p e r , t h ea u t h o re l a b o r a t e st h a t c o n f u c i a n i s tc l a s s i c a l l a n g u a g e ”w o r ki nt h ep r e q i np e r i o d ,l i k e ”c o n f u c i a na n a l e c t s ”,m a k e s t h ep r o f o u n da n ds i g n i f i c a n ti n f l u e n c ea n dt h ei n f l u e n c ea l s oh a st h ei m b a l a n c en a t u r e t h i sk i n d o fp e r f o r m a n c eo fp r o f o u n da n ds i g n i f i c a n ti n f l u e n c ei s :u n d e r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c o n f u c i a n i s t c l a s s i c a l l a n g u a g e ”w o r ki nt h ep r e q i np e r i o d ,l a r g eq u a n t i t i e so f “l a n g u a g e w o r ke m e r g e s o n ea f t e ra n o t h e r ;t h er h e t o r i c a ld e v i c e si nt h r e e l a n g u a g e w o r km a k et h ep r o f o u n di n f l u e n c e t on u m e r o u sl i t e r a r yw o r ko fl a t e rg e n e r a t i o n ;t h et h o u g h to f t h ek e r n e l a n d t h er i t u a l i n t h r e e “l a n g u a g e w o r km a k e sp r o f o u n di n f l u e n c et ot h el a t e rg e n e r a t i o n t h i sk i n do fi m b a l a n c e i sm a i n l ym a n i f e s t e dt h r o u g ht h ef o l l o w i n gp a r t s :i t si n f l u e n c eh a sf a u l t a g en a t u r e ;t h el a t e r “l a n g u a g e ”w o r kh a ss o m e m e c h a n i c a lm i m e t i s m ,l i t e r a r yf l a v o rd e c i d u a t e sa n dt h ea r r a n g e m e n t b a c k su pt od i s p l a y t h u sw ec a ne x a m i n et h ei n f l u e n c ec a r e f u l l ya n d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t ot h e l a t e rg e n e r a t i o n t h r o u g ht h r e eb i ga s p e c t se l a b o r a t i o no ft h ea b o v e ,t h ea u t h o rm a k e se f f o r tt om a k et h e p e o p l e u n d e r s t a n dt h ec o n f u c i a n i s t c l a s s i c a l “l a n g u a g e w o r k o ft h e p r e q i np e r i o d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t h i si sa l s ot h ea r t i c l e sg o a l k e yw o r d s :t h ep r e - q i np e r i o d ;t h ec o n f u c i a n i s tc l a s s i c a l “l a n g u a g e w o r k ;l a n g u a g e b o d y ;e v o l u t i o n ;i n f l u e n c e 2 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说明 ( 在口划“ ) 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博士口硕士团论文先秦儒家 三部经典“语”类作品研究,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曲阜师范大 学攻读博士口硕士回学位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 文中除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 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注 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豸长岛 日期:沙暗o “ 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在口划“ ) 先秦儒家三部经典“语”类作品研究系本人在曲阜师范大学 攻读博士口硕士团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博士口硕士团 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曲阜师范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 容不得以其他单位的名义发表。本人完全了解曲阜师范大学关于保 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 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曲阜师范大学, 可以采用影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公开发表论文的全部或 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弓红名夕 日期:抛j 7 形, 刷币签名: t 寻昏 醐:壮髟 先秦儒家三部经典“语 类作品研究 绪论 先秦时期,“语作数量极大,如流传下来的尚书、论语、国语、孟子、苟 子语篇及战国策等,且多为经典之作,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而儒家的经典“语”作 论语、孟子及苟子语篇( 本论文所指的儒家经典“语”作就是论语、孟 子及荀子语篇) 更是“语 作一品堂中的极品,是影响后世二千余年的儒家思想的 滥觞之作,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先秦私人“语 作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因而有必要 去研究它们。目前,对三部“语”作的文学载体( 即“语体) 、之间的嬗变及对后世的影 响( 特别是影响的不平衡性) 研究情况大体如下: 一、“语体 是一个很新的概念,在古代文体分类中并没有出现。如萧统文选将 “文”分为三十七体:赋、诗、骚、七、诏、册、令、教、策文、表、上书、启、弹事、 笺、奏记、书、檄、对问、设问、辞、序、颂、赞、符命、史论、史述赞、论、连珠、箴、 铭、诔、哀、碑文、墓志、行状、吊文、祭文。其中便没有“语体 。另外,文苑英华 等在文体分类中也没有包含“语体。近年来,包括“语体一在内的中国古代文体一直是 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2 0 0 2 年4 月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了中国古代文体研究学术会议,同年 6 月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体研究中心成立并召开学术会议。对“语体”的研究成果也十分 丰硕圆。但对于该文体的界定,存在的表现及存在且繁盛的原因等或没有详述或角度有异, 尚需进一步探讨。 二、研究作品的嬗变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弄清作品之间的嬗变,我们才能更好地看到 它们之间的发展脉络,即由独白为主到以对话为主等等。对每部典籍的研究从注解到考辨, 从艺术到思想等等,研究者们乐此不疲,孜孜不倦 。然而对于它们之间的嬗变关系,谢 楚发的中国散文简史,袁行霈的中国文学史等虽有论述,但往往论述简单,没有 深究。 三、对于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经典“语作正面积极的影响问题,前人从外部形 本论文所使用的三部典籍的版本是:杨伯峻的论语译注 。中华书局,1 9 8 0 年版杨伯峻的孟子译注) ,中华书局, 1 9 6 0 年版。王先谦的苟子集解,中华书局,1 9 8 8 年版。 如张政娘的( 春秋事语 解题 ,文物 1 9 9 7 年第l 期。褚斌杰的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北京大学 j 版社。1 9 8 4 年 版。俞志慧的语:一种古老的文类以言类之语为例,文史哲2 0 0 7 年第l 期黄昕丽的 的性质与价值 由出士文献引起的思考 ,江苏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 0 0 6 年第l 期。廖群的“传”、“说”、“语”:先秦“说 体”考辨 ,文学遗产 2 0 0 6 年第6 期。 如以论语 为例,注疏考辨的著述有:何晏、邢呙的论语注疏、朱熹的论语集注 、刘宝楠的论语正义、 崔述的论语源流附考 等等,对思想艺术的研究专著论文更多,如匡砸明的孔予评传,傅永聚、韩钟文主编的二 十世纪儒学研究大系 等等 式到思想内容论述颇多。然对于其影响的不平衡性,只有顾炎武、刘师培等有点滴评论 , 因而亦有论述必要。 对于以上三点的突破性论述正是笔者试图通过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角度所要达到的 写作目的。 同时,笔者于此首先界定“语”作、“语体”两个概念。“语”作就是以记语为形式, 以说理为目的的先秦说理散文,它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从目的看,它重说理而不重叙事; 从表达方式看,它重言不重行:从文本独立程度看,它可单独成篇,由语而生理,而非依 附已有之理。“语体”因“语 作而言,是“语”作的表现形式和载体,通常借助生动活 泼、浅显易懂的口语化言辞说理。 下面,笔者将具体展开三大部分论述:一、先秦儒家三部经典“语”作的表现形式 及载体“语体 ;二、先秦儒家三部经典“语作之间的嬗变;三、先秦儒家三部经 典“语 作对后世的影响。 第一部分 先秦儒家三部经典“语 作的载体一“语体” 先秦时期,“语 书繁多,如久传世间的尚书、国语、战国策和儒家经典“语 作论语、孟子及荀子语篇;上海博物馆馆藏楚简之“语 :汉书艺文志所 载的铎氏微、虞氏春秋等。这说明“语 在先秦已蔚然成风,盛于文坛。对于这些 “语一书,研究者多围绕字句考证、辨析源流、文学价值等方面旁征博引 。考辨之说又 众说纷呈,莫衷一是然而,对于表现此类“语 书体裁的研究,除少数篇章零散论述 外,罕有全面系统研究 。为此,笔者主要从“语体的界定,“语体 存在的表现以及“语 体 存在且兴盛的原因三个方面加以详述。对于先秦儒家经典“语 作的载体,笔者将其 放到先秦所有的“语 作中论述,从而证明“语体是先秦所有“语 作的载体,自然也 是儒家经典“语 作的载体和表现形式。 可参照袁行霈的中国文学史) ( - - ) ,高等教育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1 2 l 1 2 3 页傅永聚、朝钟文的二十世纪儒 学研究大系,中华书局2 0 0 4 年版。 如顾炎武说:“今讲学先生,从语录入门者,多不善于修辞乃或反子贡之言而讥之日:夫子之言性道,可得1 f i i 闻; 夫子之文章,不可得而闻也。”( 引自刘师培的论文杂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5 9 年版第1 2 5 页) 如 ,中国史研究动 态1 9 9 4 年第7 期。 参见黄丽丽的 的性质与价值由出t 文献引起的思考) ,江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6 年第l 期 张政娘的 解题 。文物1 9 7 7 年第1 期。 2 “语体”的界定 对“语体 的界定,笔者主要从以下三点论述: ( 一) “语体 是先秦“语 作的表现形式,“语 既指语言内容,又引申为一种固定 的文学体裁“语体 。 说文解字言部说:“语,论也。州如段注引日:“如毛说,一人辩论是非谓之语; 如郑说,与人相答问辩难谓之语。h 3 由此可知,语主要有两个意义:议论,辩论。论 语述而篇载:“子不语怪,力,乱,神。州卯交谈。韩非子内储说下载:“靖郭 君相齐,与故人久语,则故人富。蚍们议论、辩论和交谈总要借助话语表达,于是语便引申 为所谈所论之内容 舌语( 话语既可以指谈话内容,也可以指内容的表现形式。此处用 前者之意) 。在承载大量的话语后,“语体 便成了一种固定的表现这些辩论交谈之内容的 文学体裁。 ( 二) “语体因“语作而言 体裁为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自然,“语体 便是因“语”作而言,没有“语 作,“语 体”无从谈起。因而,辨别“语作是谈论“语体”的前提和基础。 如何界定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是“语”作呢? 笔者认为可从所记之语与所表事、理之 间的关系辨别。 首先,作者为记语而记语,由语而生理。即便语之前后有背景、结果性的事实描述, 亦不会改变语在整部作品中的主导地位。可以说,语之特点、功能被淋漓尽致地突显出来。 这样的记语作品才是“语 作。如论语便是“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 于夫子之语也州。刀。投书艺文砉,几乎都是记言,主要由言而表达儒家的仁、义、礼、智等观 念。其中,有些篇章虽语事结合,但语为主,事为辅。如论语子路篇载:“樊迟问 仁。子日: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m 【8 】前面之事“樊迟问仁刀 正是为发语铺垫服务的。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其次,作者非为记语而记语,而是将语依附于事或理,仅仅将其作为事情的环节或理 之论据。这类作品只能是记叙体或议论体作品,而非“语 作。类例俯拾即是。左传 记语篇章甚多,这些语在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也为这部历史散文增添了无限活力和奇幻 诡异色彩。左传鲁僖公四年载:“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 吉。公日:从筮。卜人日:筮短龟长,不如从长弗听,立之。叭引此以卜筮为依 据的充满奇幻色彩的对话为以后骊姬乱晋、申生自缢、重耳逃亡等一系列事件提供了铺垫, 推动了情节发展。再如庄子逍遥游中,由“尧让天下于许由”而引起的对话,肩吾 与连叔有关圣人的对语,惠子与庄子论大瓠、大树有无用处的对话,从而论证“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们这些语不是作者只为记而记,而是依附事或理,没有自主性、 独立性,故不能成为一篇“语 作。 ( 三) “语体 属于论说体的一种,有别于论说体之外的其它文体,除了写作目的不同 3 外,“语体”的语言形式也有自己的特点,它通常使用生动活泼、浅显易懂的口语化言辞。 陆机文赋载:“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i 由此可见,诗体重抒情,赋体 重铺叙,而“语体则不同,它更重说理。由于“语体 是论说体的一种,所以从论说体 的特点便可窥一斑。文心雕龙论说载:“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穷于有数, 追于无形,【1 2 j 此意便是:论说体是用于明辨是非,透过现象探寻事物本质道理的。因 而,“语体更重说理。论语中仅个人独自便占总章数的2 3 以上,这些语章内容正是 说话人所要阐发的道理,是全书的核心。另外,诗之文采“绮靡”,赋之辞章“浏亮”也 不同于语,语往往更为生动活泼和浅显易懂,从而为说理服务。论语、孟子及苟 子语篇所记的语录基本如是。即便是战国策中策士谋臣的纵横捭阖,夸饰横溢的言 辞,也基本是口语化的,具有极强的生动性、气势性和说服性。因而,“语体重说理,“语” 辞尚口语化。那么,为何“语体”通常使用生动活泼、浅显易懂的口语化言辞呢? 这是因 为“语体 中的“语 往往是实录生活中人物的口语,而他体的语言多是经润色加工的书 面语。另外,仅仅从论说体的外部形式,我们可以大体将论说体分为“语体”、不使用“语 而用书面语的寓言体和散文体等。所以,我们不可以简单将“语体”与论说体等同起来。 二“语体 存在的表现 先秦“语体的存在不是空中楼阁,虚无缥缈而无迹可寻的,而是有着特定表现。 首先,论语、国语、战国策( 刘向整理时,有底本为事语) 等多部书以“语 命名,可见“语一已成了“语体一的重要标志。文名和书名往往是某种体裁的重要标志, 由名基本可知其所述内容及方式。如论、说、辩、谈等多为议论文体,表、奏等是臣向君 进言的文体,序、跋、叙是介绍评述作品内容的文体,如此等等。所以,以“语”题名自 然成了“语体”的重要标志。当然,从“语一书的内容亦可断定命名的合理性及“语体 的存在。如国语二十一卷,是周、鲁、齐、晋等八国“语”之汇编,专记“邦国成败, 嘉言善语”。再如战国策三十三卷,分东周、西周、秦等十二国策,记载战国时代谋 臣策士纵横捭阖的谋议辞说和有关活动。窥此可见一斑!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语”也有 其他变通称谓,例如尚书甘誓之“誓 等。 其次,在“语 作中,记语记事各占的份量比例亦足以表明记语的主体突出地位,从而 鲜明地显示出“语体 的存在。纵观数部“语”书,其结构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单纯记语型。如论语篇章中多数为孔子直接发论,如八佾篇有:“子日: 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n 如“子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4 1 “子日:德不孤,必有邻。习如此等等,均是单纯记语型。 事语结合型,此亦可分“事+ 语 型、“事+ 语+ 事型和更为复杂的事语夹杂型,不 管哪种类型,记语之份量几乎都明显大于记事之份量,语为主,事为辅。如论语公冶 长篇载:“子在陈,日:归与! 归与! 吾党之小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朋们 4 此为“事+ 语”型。其中,所记之事“子在陈 只有三字,而语却足有二十一字! 国语 篇章大都为“事+ 语+ 事 型。如周语上开篇载祭公谋父谏止周穆王征伐犬戎。文始有 “穆王将征犬戎”c 六字,中有数百字谏言,文术有“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 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 8 1 战国策一书则多为更复杂的事语央杂型。如秦策一 “苏秦以连横说秦”等。另外,“序+ 语”型亦是“事+ 语 型的典范,因为序本身就是交 待语之背景,就是事。如尚书虞书中益稷、大禹谟、皋陶谟三篇,除篇前 “皋陶矢厥谟,禹成厥功,帝舜申之作大禹、皋陶谟、益稷川1 9 3 序,简短的“正 月朔旦,受命于神宗,率百官若帝之初肌2 0 1 类的几个小片断外,数千字的篇幅均是语。总 之,不论何种类型,记语之份量几乎都远大于记事的份量。 除以上两种外,“语”书中杂有一些纯事的篇章。在论语中,单纯记事的语章 就出现了4 0 余次。如论语公冶长篇载:“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州2 13 乡 党篇说:“食不语,寝不言。叭2 2 3 亦载:“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1 他如尚书夏 书禹贡全篇主要记九州区划、山川、土壤、贡物等。这些记事的篇章在整部“语 书 中占少量比例,足可为语的有益补充,但不影响全书“语体”的性质。 最后,先秦时期已出现了“语体”的具体形式。“语斗本身便是这种具体形式之一, 如国语中周语、鲁语、齐语等。另外,周礼大祝载:“作六辞,以通上 下亲疏远近,一日祠,二日命,= e l 诰,四日会,五日祷,六日诔。州圳( 用礼注穗,番第二十五) 此 处的“六辞 正是先秦时期用于不同场合表现不同“语 作的文学体裁。 礼记檀弓上 亦有类载:“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县贲父御,卜国为右。马惊,败绩,公队,佐车授 绥。公日:末之,卜也。县贲父日:他日不败绩,而今败绩,是无勇也。遂死之。圉 人浴马,有流矢在白肉。公日:非其罪也。遂诔之。士之有诔,自此始也。州2 副。札记正义,誊 第六,此“诔”便是古代丧礼中叙述死者的德行战功等并赐谥以表哀悼,亦是用于丧礼中表 现悼语的一种文体。他如尚书中的“谟”( 如:大禹谟、 :皋陶谟) 、“誓( 如甘 誓、秦誓) 、“i ;i i ( 如古文逸篇伊训) 等,亦是几种“语一体的具体形式。除“语 外,这些文体多用于政府文告。它们虽然在三代时期都以记语方式表现,但文字多经加工 润色,少口语化而艰涩古奥。随着通俗化记语方式的出现和发展,这些古老的文体渐渐失 去了最初承载“语”的功能而嬗变为专门的书面文体。但我们不可否认,它们曾是“语体” 的一员,为“语 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由此,我们可以断定“语体”在先秦时期的存在是确凿无疑的,且有鲜明充分的表现。 三“语体”存在且兴盛的原因 在先秦诸子散文和史传散文中,无处不闪耀着“语”的光芒。这些“语 被著者乐此 不疲地载入书中,被读者津津乐道地玩味,从而风靡先秦文坛,“语体也伴随着兴盛起 来。同样,“语体”的兴盛又促进了“语 的繁荣。“语体”存在且兴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 几点:。 首先,统治者对“语 的重视推动了“语的发展,亦推动了“语体 的兴盛。应劭 风俗通义序载:“周、秦常以岁八月遣蝤轩之使,求异代方言,还奏籍之,藏于秘 室。及赢氏之亡,遗脱漏弃,无见之者。州2 6 3 可见,周秦时期已重视言语收集,至于用途 此处未解。其实,收集言语的真正目的大都是为政服务,从周代的“乞言”、“合语 便可 见一斑。诗大雅行苇序:“周家忠厚,仁及草木,故能内睦九族外尊事黄萄,养老 乞言,以成其福禄焉。 【z7 】郑笺日:“乞言,从求善言可以为政者,敦史受之。 【2 8 1 可知为 政是目的,但“乞言”定然间接推动“语体 的兴盛。“合语是在祭祀、宴食、饮酒、 大射等礼仪举行至旅酬的仪式时所行的合乎升歌旨意及仁义道德的话语。诚如礼记文 王世子载:“凡祭与养老乞言,合语之礼,皆小乐正诏之于东序。”眩粥。 l 记正义,器舭十,“天子 视学反,登歌清庙。既歌而语,以成之也。言父子、长幼、君臣之道,合德音之 致,礼之大者也。川姗。札记正史,謇第二这些举动必然对“语 及“语”体的兴盛有很大的推动 作用。 其次,由于“语”的重要性和拥有生动活泼、浅显易懂、便于接受理解等特点,因而 成了一种很好的教材。这种教材的应用传播,无不对“语体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国 语楚语上记载,楚庄王欲教育太子,申叔时建议用的教材是春秋、世、诗、礼、 乐、令、语、 故志、 训典。其中,语之所以被定为教材,原因就在于它具 有的以上优点及“教之语,使明其德,而知先王之务用明德于民也”。口此语正是“嘉 言善语一的汇编。除了贵族子弟外,在孔子兴办私学,“有教无类 的推动下,普通百姓、 商人等也有了受教育机会。流传下来的“语一类教材之一便是尚书。尔后,孔子后学 根据孔子的言行整理出了论语。虽经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多人编写,但以语教人的传 统未改。至于为何以“语 教人,一是“语具有自身的生动活泼等优点,二是“语 为 “嘉言善语 ,具有明德教化的作用。此两点应为主要原因。 再次,先秦特别是战国时期,诸子众家在文坛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自立学说, 攻击异说。由于“语 本身具有独特的优势,便于思辨、说理甚至驳斥,诸子著作中于是 出现了大量记语篇章,甚至其中的寓言故事也多为自编之语。这种争鸣在推动中国思想大 解放,促进学术交流的同时,也推动了先秦“语”与“语体一的兴盛发展。 最后,“语体”的存在且兴盛是由语言自身的发展和语言的重要性决定的。先秦时期, 随着语言的出现和发展,已出现了对言事记载各自侧重的现象。陈柱中国散文史指出: “凡传于今之文,皆左史右史之遗也 【3 2 】另有“左史记言,右史记事3 扣。汉书艺文衷,。 由此可证! 同时,这也是书面语和口语并行的一个标志。由于口语比书面语通俗易懂,故 以“语体”记录口语更能使人物语言的记载达到口吻毕肖,传情达意。特别是战国时期, 在“百家争鸣 的背景下,由于“语”具有通俗易懂、灵活生动的特点,“语 和“语体” 更是得到了长足发展,从而更具有反驳性和说理性。另外,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在先秦 已被人们认识到。周易系辞上载:“子日: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 6 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儿川“周辩正义,锯第,匕) 另外,还有“言以知物 3 卯。左传哪姒年 言以出令3 们传昭公几栅) 、言以考典”3 。t 走传阳 鲥艄m 等。因此,人们( 主要是史官) 有必要借助“语体”记录“语 以求“知物”、“出 令”等。 所以,“语体 的存在且兴盛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是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 综上所述,先秦儒家经典“语 作论语、孟子及荀子语篇,延及到先秦所 有的“语 作,都是以记语为主的作品,“语体是“语 作的表现形式且具有自己的特 点。同时,该文体的存在有着许多特定的表现,且其存在和兴盛是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 第二部分先秦儒家三部经典“语”作之间的嬗变 先秦时期,儒家抑或内含大量儒家思想的“语”作数量甚多,如论语、孟子、国 语、苟子语篇、曾子等等,但真正代表儒家“语”作三大高峰的当是论语、孟 子及荀子语篇。其中,论语除4 0 余单纯记事章外其它章均是“语”作,孟子 七篇2 6 1 章亦均是,苟子语篇包括大略、宥坐、子道、法行、哀公及尧 问六篇。此三部“语”作在内容、篇幅、体式等方面虽存在差异,但尚可理清其嬗变的 脉络筋骨。此处需澄清一点,荀子中虽只有六篇语篇,但亦可看作一个整体,从整体 上归其为一部“语 作。 欲探求三部“语刀作之间的嬗变,必先梳理其生成时间。依据学界普遍接受的观点和 论据,我们可知它们生成的先后顺序为论语、孟子、苟子语篇回。 下面,笔者将从三部“语 作之间的嬗变及嬗变之中的承继两大方面来看待这一嬗变 现象。 “语”作的嬗变 众所周知,先秦儒家的最早“语 作论语的产生是官方文学向民间文学下移 町参考汉书艺文志。案,曾子 一书汉后已佚失今本曾予全书是来人汪呻辑录i 面成。但从其内容看,如 仲尼闲居 中的“仲尼闲居”章“君子之教以孝也”章等,均有大量语篇由此亦可反映原书多语篇的风貌 关于论语的成书时问可参照:杨们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 9 8 0 年1 2 月第2 版,第2 9 3 0 页。关于孟子 的成书时间可参照:杨f 向峻孟予译注 ,中华书局1 9 6 0 年版。第3 7 页。钱穆诸予生卒年世约数,载钱氏先秦 诸予系年商务印书馆2 0 0 1 年版,第6 9 5 页。该文指出孟子生卒年为公元前3 9 0 年至公元前3 0 5 年,恰为战周中期 另外,此书主要成于孟子在世之时( 依史记孟子苟卿列传) ,故有成书战国中期之论。关于苟子语篇的生成时 问可参照: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 一) ,商等教育 i 版社1 9 9 9 年版,第1 2 8 页。他指出苟子生活于公元前2 9 8 年 公元前2 3 8 年之间。钱穆先秦诸予系年。商务印书馆2 0 0 1 年版,第6 9 7 页和第4 3 7 页其中指出苟子生卒年为公元 前3 4 0 年一公元前2 4 5 年且指出“余考苟卿年l 。五,始游学来齐,至宣:e 末年,苟卿年近四十。成学著二 弓。当始其 时”那么,苟予著书当始于近公元前2 5 9 年( 依虚) 或公元前3 0 1 年( 依钱) ,加一卜著述所耗故有成书战图末期之论 7 的结果,是由治化之文向学术之文转变的标志 。自此,官方文学与民间私家文学出现了 并行发展的趋势。那么,在治化之文后的先秦儒家的经典学术“语 作又是怎样步步嬗变 的呢? 为此,笔者将依题侧重从形式方面来详述三部“语”作的嬗变近而总结出嬗变规律。 ( 一) 三部“语 作在篇幅、体式上及辑录的严谨程度上发生了变化。 首先,“语 作的篇幅和体式发生了渐变,篇幅上基本由小变大,体式上由以独自为 主而夹杂单纯记事语章转向以对话体为主而没有单纯记事语章。在论语中,短小精悍 的个人独白占总章数的2 3 以上,言简而义丰,“略无华饰,取足达意而已 1 3 8 。鲁丑。汉文学史纲 鳓。如里仁篇载:“子日德不孤,必有邻。 【3 9 j 子路篇载:“子日:刚、毅、 木、讷近仁。m 【加】那么,论语为何主要是简短质朴的语录呢? 笔者认为:一,语录有 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