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校联考九年级语文试卷.doc_第1页
四校联考九年级语文试卷.doc_第2页
四校联考九年级语文试卷.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座位号 四校联考九年级(下)语文月考试卷拟卷人:岙环中学 吴秀标 审核:朱素丽亲爱的同学: 欢迎你参加考试!做题时要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细心答题,发挥你的最佳水平。请注意 :全卷满分150分(含书写分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祝你成功!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爱是灿烂的花朵,芳香四溢,沁人心(p) ,但若不精心培育,花儿就会(k) 萎。爱是晶(yng) 的露珠,美丽纯净,令人怜爱,但若没有心灵甘露的不断滋(rn) ,大自然的阳光就会使之化为乌有。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发令枪响后,刘翔首当其冲,跑在最前头,最终夺得了金牌。 B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纷纷表示赞同。 C不少学者认为读点经典丛书对中学生的影响将是潜移默化的。 D“戒烟一小时,健康亿人行”的倡议发出后,一些烟民对此默默无闻。3.古诗文名句填空。(9分)(1)最爱湖东行不足,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_ ,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3)无可奈何花落去,_ 。(晏殊浣溪沙)(4)杜甫在望岳中,用_ _,_ _来表现自己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5)“_ _?_ _.”崔颢登上黄鹤楼,见江雾迷漫,春霭沉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6) 初中校园生活即将结束,朝夕相处的同学将要分离,请写出连续两句表达离别之情的诗句: ,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它是一片毫不起眼的叶子。整整一个夏天,它以自己的本色隐没于大树的盛装之中,给炎热的日子平添了 (一抹 一片)绿意。可是,如今秋天到了。在瑟瑟风声中,它日渐干枯,模样却变得越来越难看了。终于有一天,它从高高的枝头 (吹落 飘落)到了地上。那一刻,它不由得发出最后一声叹息:“唉,可悲的命呀,现在我一无用处了!”恰好有一只小虫子经过,看到面前的落叶,二话没说,就钻到了它的下面。“多厚实的被子!”虫子发出由衷的赞叹, 。文中的两处应该选用的词语是(2分) 请修改文中画线句子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联系上文,补写出虫子心理活动的语句。(加上标点不超过30个字)(2分) 5语文实践活动。(6分)初一太幼稚,大家还站在童年的尾巴上嬉戏,不懂何为忧愁;初二太疯狂,整天像流浪汉似的乱蹿,不懂何为体面。那么初三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我的初三,我做主”的综合性活动中吧。【进入初三,你准备好了吗】初三是整个初中阶段的关键,我们将在初三这一年中,打响人生第一个重大战役。充分的准备是打胜这一战役的保证。(2分)准备一:你的目标 准备二:你的措施 【面对初三,你发现了吗】在过去的日子里,曾觉得小学的节奏太过缓慢,曾觉得初一、初二的日子没有特色,这才发现初三的生活节奏太快了。(2分)(1)填一个描写情绪或行为的词语,面对初三,我 。(2)面对初三繁重的学习,巨大的压力我们没有失去希望,反而振作精神扬帆奋进了。请写出一句带有“帆”字的诗句: 【品味初三,你体会到了吗】初三它总是带给你不同的滋味感受,使你每天都焕然一新。初三的独特滋味,还需你慢慢地去体会。请选择下面的一个字或一个词来谈谈你的体会(2分) 酸 甜 苦 辣 咸 涩 6.名著阅读。(3分) 下面的一段话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读后回答问题。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裙钗”指的是谁?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猴王又为什么要“有意说亲由”? 二、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的短篇小说用善良做底色,完成后面题目。(15分)用善良做底色 松 韵天气冷得出奇,寒风咆哮着卷起雪花,升腾起呛人的白烟。温暖的红砖房里,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柴火在灶坑里噼啪作响,锅上冒着润白的蒸气。我和弟弟早就饿了,正眼巴巴地等待着第一锅酸菜肉蒸饺出笼。这时,有人叫门。父亲出去片刻,带回一个衣着单薄的外乡人来。看上去是个20多岁的农民,但是很年轻,嘴唇都发青了,显然在风雪中冻了很久。“这丝棉很好的,你看看。”他说着,卸下肩上的旧麻袋,就要往外掏丝棉。“别拿了,我不买丝棉。”父亲止住了他,“外面太冷,请你进屋暖和暖和!”“哦,不买?不买啊?这丝棉好,真的很好。”他有些失望,坐在暖和的火墙旁,一时却也并不想挪动。这时,母亲端上了两大盘热腾腾的酸菜肉蒸饺。“你一定饿了,吃几个饺子挡挡寒吧!”母亲看着仍有些哆嗦的他,把筷子递过去。那人的确是饿了,推辞了一下,便接过筷子狼吞虎咽起来。当他意识到我们一家人还没吃饭时,两盘蒸饺只剩下了小半盘。他尴尬地抬起头来,窘迫不安地嗫嚅道:“这我我你们,你们还没吃吧?”母亲笑道:“还有呢,你要吃饱了啊!”蒸饺的确还有,可那一笼是纯素馅儿的,一丁点儿肉都没放。弟弟捏了捏我的衣角,嘟起嘴来。一盘半的蒸饺,对他来说可能也就六分饱,但无论如何他也不肯再吃了。接下来的聊天中,我们知道他是安徽的农民,跟父亲弟弟一起到北方贩丝棉,没想到折了本,近年关了,打算把剩下的丝棉低价处理了,好歹挣回返乡的路费。“我兄弟的脚冻坏了,他跟我父亲在车站蹲着呢。今儿天太冷,没让他们出来,我寻思把最后一包丝棉卖了,今晚就跟他们坐火车回去。”他说。 母亲听了,感叹道:“唉,你们做点小生意,也挺不容易啊!”父亲跟母亲轻声说了点什么,母亲便去仓房找了三双半新的棉鞋,还有半面袋的冻豆包回来,递给这个年轻人说:“我们也不是有钱人家,要不然,就把你这丝棉买下了。这双棉鞋你换上,另两双拿去给你父亲和弟弟穿,北方不比南方,脚冻伤了可了不得!冻豆包我们今年蒸得多,你带几个让你的父亲和弟弟尝尝吧!”年轻人站了起来,拘谨地搓着手,一遍遍地说:“这可咋好呢?这可咋好呢?我这是遇上好人家了!”我们把他送出门时,年轻人一眼瞥见院子里一堆锯好的圆木。他突然放下肩上的包,三步两步抢过去,“我干点儿活再走!”说着便抡起大斧,劈起柴来。母亲正要劝阻,父亲说: “让他干吧!”寒风中,雪花飘飞,年轻人已经走了,我家院子里,整整齐齐地码着一垛劈得粗细均匀的柴火。弟弟吃了剩下的半盘有肉的蒸饺,玩去了。我跟父母吃着第二笼纯素馅儿的蒸饺,觉得温暖而香甜。我一直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最赏心悦目的,是纤尘未染的青山绿水;最温暖人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纯洁真挚的感情。 暮年回首时,最有价值的财富,应是一颗恬淡宁静的心,和一份丰富无悔的回忆。而所有这一切的拥有,都需要用一颗善良单纯的心做底色。7文章开头第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3分) 8.“我”和父母吃着纯素馅蒸饺时,为什么会觉得“温暖而香甜”?(3分) 9. 年轻人在作出为“我”家劈柴的决定时,心理活动是怎样的?请联系上下文,用文字表达出来。(3分) 10.年轻人在为“我”家劈柴时,母亲要阻止,而父亲却说“让他干吧”, 父亲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3分) 11.读下面的材料,然后结合本文,说说你的感受。(3分)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卸任后,在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庄园里举行了一场慈善晚宴,旨在为非洲贫困儿童募捐,应邀参加晚宴的都是富商和社会名流。当天慈善晚宴的主角不是倡议者的安南,不是捐出300万美元的巴菲特,而是仅仅捐出30美元零25美分的小露西。她说了这样一句话:“慈善的不是钱,是心。”让全场的人感动不已。 (二)(15分)低下头来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回答:“三尺。”那人笑了:“先生,如果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我们这些五六尺高的人,不把苍穹戳破了?”苏格拉底也笑了:“是啊,凡是超过三尺的人,如果想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下头来。”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2000多年。人生在世,真的需要低头吗?自然界的天地,是不需要低头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尽情地挺起自己的胸膛,扬起自己的头颅,迈开自己的步伐。走自己想走的道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没有人敢让我们低头,我们也从不向任何人低头。越难,就越要闯;越硬,就越要碰。挺胸,方具丈夫气概;抬头,才显英雄本色。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但有些时候,我们却不得不低头。比如,前边有一个山洞,里边充满了神秘,你也想进去探个究竟。而山洞的洞口,却低于自己身体的高度。这时候,你是低下头来进去?还是扬起头来返回?当看见有人从这个山洞里背着珍贵的宝藏出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低头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在很多情况下,低下头来,是一种聪明和智慧,也是一种大度和从容。能低者,方能高;能屈者,方能伸;能柔者,方能刚;能退者,方能进。有时,在现实面前需要低头。想象和现实,往往会有很大的距离。你想骑马飞驰,可眼前能找到的,只有一头驴。是坐在那里等马?还是骑上毛驴先行?想当元帅,必须先当士兵;想当爷爷,必须先当孙子。不低头,就会碰得头破血流。有时,在错误面前需要低头。人生在世,谁都可能犯错误。错误是对别人的伤害,只有低头才能弥补。低头不是屈辱,而是应该付出的代价。廉颇向蔺相如低头,不但没人笑话,反而传为美谈。很多的矛盾和纠葛,也不是在硬碰中解决的,而是在低头中令人悦服。有时,在欲望面前需要低头。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就像海里的水,喝得越多,越感到口渴。职务,总是看着别人高;权力,总是看着别人大;金钱,总是看着别人多。只有低下头来,才会发现,很多东西,都是过眼烟云,身外之物。有时,在法律面前需要低头。法律是什么?是一个框框。每一个人,都必须在这个框框里进进出出。有人感觉不舒服,为什么让它束缚我们的手脚?也有人自作聪明,想从框外找个漏洞钻过去。但和法律较劲,实在是太危险了。即便得逞,也是心惊一生。在我们每个人的周围,都有这样两种人。一种是经常“低头”的人,一种是经常“仰头”的人。只要稍作对比,就会发现,那些人缘最好、事业最顺、进步最快的人,往往都是懂得“低头”的人。12.文章开头的事例有何作用?(3分) 13.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观点。(3分) 14.文中的“低头”有哪些具体含义?请至少写出两条。(3分) 15.给第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分) 16.本文对你有何启示?写在下面横线上。(3分) 三、古诗文阅读(25分)(一) (4分)竹 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7.诗中第一个字“咬”用得很好,请说出它好在哪里。(2分) 18. 这首诗赞美什么,寄托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2分) (二)(11分)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甲】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注释】奚以:凭什么,为什么。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犯禁:触犯禁令。19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寡助之至( )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故治国常富( ) (4)必先富民(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得道者多助伐无道诛暴秦C然后治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民富则安乡重家然则何时而乐耶21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22理解填空。(3分)【甲】【乙】两文都是论述治国之道,都强调了以 为本,一个从 的角度来论述,一个从 的角度来论述。(三)(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23-27题。解元,字善长,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铄人,垂手过膝,能百步穿杨叶,号“小由基”。能以索持犀牛却行。尝乘骏马驰突贼阵,往返如飞。初,起兵保安军德清砦,积功授青涧都虞侯。建炎三年,诏隶韩世忠,擢偏将军。世忠出下邳,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世忠忧之。元便领二十骑游击,俘其生口,备悉敌情。俄而复出,敌骑数千四面集,元掷身陷阵,左右鹘击,大呼,声振刀甲。一大酋惊,坠马走,众惧辟易遁去。以功授閤门宣赞舍人。(节选自解缙太原王传) 【注释】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却行:倒退而行。保安军德清砦:与下文“下邳”,均为地名。清涧都虞侯:与下文“偏将军”“閤门宣赞舍人”,均为官名。擢:提拔。鹘击:像鹘一样猛击。鹘:鸷鸟。23.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敌 骑 数 千 四 面 集2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忧( ) (2)备( ) (3)遁( )25.说说“闻金人大至,众心摇愕”的意思。(2分) 26.口技中写宾客“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是通过侧面描写表现口技人技艺高超。请找出选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2分) 27.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解元的哪两个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四、 写作(60分)28.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请以“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芳香”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我们每天都在阅读,阅读给了我们丰富的知识,睿智的头脑,灵动的思维。其实,阅读就是一种汲取、一种感受、一种愉悦、一种情怀请以“阅读,就是一种”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字迹工整,书写清楚。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600字 九年级下语文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1. 略2. C3. 略4.(1)一抹 飘落(2)“它日渐干枯,模样也变得越来越难看了。”或“它日渐干枯,模样变得越来越难看了。”(3)(着重从虫子内心高兴、愉悦、满足的角度来描写,语句通顺、连贯即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不是心理活动的不得分)例如:它想:“这下冬天不用发愁了,到时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觉。”5.略6. 参考答案:答题要点:“裙钗”指的是罗刹女(铁扇公主)。她的儿子红孩儿在火云洞捉了唐僧“要蒸要煮”,孙悟空请观音菩萨帮忙,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作善财童子,母子分离,所以她要“为子怀仇恨泼猴”。孙悟空对罗刹女“虽然生狠怒”,但还是“有意说亲由”,是因为他要借罗刹女的芭蕉扇去扇灭火焰山之火。现代文阅读(一) 7 文章开头第一段的环境描交待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为后文年轻人的出场作铺垫,同时天气的寒冷与人情的温暖形成对比,借以突显文章的主题。8 “我”吃纯素馅蒸饺所觉得的“温暖而香甜”,完全是因为被这种人与人间纯洁的真情所感染,才会有这种感觉。9这一家人真是太好了,既给吃的,又给穿的,却没有拿丝棉,我得为他们做点什么,不然对不住人家对我的关爱了。对了,这院子里有柴没有劈,我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