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基于中庸之道的当代发掘.pdf_第1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基于中庸之道的当代发掘.pdf_第2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基于中庸之道的当代发掘.pdf_第3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基于中庸之道的当代发掘.pdf_第4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基于中庸之道的当代发掘.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i i l l i | l l i l i i | l l l l i l i i i | l l i i l l l l l i | 1 1 | i l y 19 0 2 9 3 8 m a s t e rd i s s e r t a t i o n0 f2 0 ns c h o o lc o d e :1 0 2 6 9 u n i d :5 1 0 8 2 9 0 5 0 5 4 ea s tch i na n or ma lu n i v e r s i t y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 h a r m o n i o u s i n t e r p e r s o n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 叫a s e d0 nt h ed o c t l i n eo f c o n t e m p o r a r yd i s c o v e r y d 印a n m e n t : m a j o r : c u l t u r ea n d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r e s e a r c hd i 心c t i o n : ! 丛丛垒坠垒g 宝班匹q 要也遭皇璺i 鲤 t u t o r : m o r a le d u c a t i o n 塑鲤盥鱼垒苎q 蛩坚堡坠g 塾呈 p o s t g r a d u a t e :堑垒坠g ! = 金坠丕h 垒坠g m a y ,2 0 1 1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郑重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嘞蹋泌嵌夺的晦蜊舛多菇苗灏 华东师范大学攻读题扫博士( 请勾选) 学位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 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塑塑! 吼洲耵月弓。日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蜘游婶联知巍缓一菇矗喃d 够磅秋癫藓系本人在华东师范大学攻 读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琢如博士( 请勾选) 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 归华东师范大学所有。本人同意华东师范大学根据相关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 并向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如国家图书馆、中信所和“知网 送交学位论文的印刷版 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及数据库被查阅、借阅;同意学 校将学位论文加入全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 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请勾选) ( ) 1 经华东师范大学相关部门审查核定的“内部”或“涉密学位论文奉, 于 年月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 ( ) 2 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 导师签名本人签名邀塑! 墨 加f 1 年,月事。日 “涉密”学位论文应是已经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或保密委员会审定过的学 位论文( 需附获批的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涉密”审批表方为有效) ,未 经上述部门审定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明栏不填写的,默认为公开学位论文, 均适用上述授权) 。 韭血任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姓名职称单位备注 邱伟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主席 孙丹薇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委员 王书会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委员 刘绍庭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委员 杨芳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委员 华东师范大学2 0 l1 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论文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摘要 和谐是人类共同的追求,是人类共同的梦想。在2 1 世纪,和谐是时代的主题。 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就显得尤 为重要了。从宏观的角度来说:一方面,大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也直接关系到了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是否能顺利实现。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说,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 到了他们是否能健康的全面发展,进而实现自我价值。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庸之道在如何为人处事方面有着相当的阐述,并 且中庸之道所追求的和谐与统一与当今时代所倡导和谐理念不谋而合。因此,中庸 之道对于当今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也必然有着一定的探究价值。本文正是通 过对中庸之道的挖掘,从中庸之道中汲取合理的养分,并与当今时代精神相结合, 进而提出了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策略。 本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对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进行了界定,剖析了和谐人际关系的内涵,客 观的总结了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在交往范围、交往方式、交往主体以及交往认知方 面的特点,并提出了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的标志。 第二部分针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归纳了大学生人际关系失谐的主要表现, 并厘清了大学生人际关系失谐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大学生人际关系与中 庸之道的内在联系。 第三部分通过对中庸之道内涵的研究,从人际关系和谐的理想状态、基础、关 键以及原则等四个层面提炼出了中庸之道对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构建的探究价值, 并以批判继承和与时俱进的原则提出了中庸之道实现时代转换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部分在吸取儒家中庸之道的有益成分的基础上探究了构建大学生和谐人际 关系的策略,并从大学生的人际认知、人际印象、人际信任、交往素养、交往动机 以及交往技巧等可操作的实践层面提出了帮助大学生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具体方案 和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庸之道;策略 华东师范大学2 0 1 l 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论文 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a b s t r a c t h 锄o n yi st 1 1 ec 0 煳np 蝴跚i ta 1 1 dd r e a i i lo fm a r l l ( i n d h lt 1 1 e2 l s t c e n t l j r y ,h i n n o n yi s t 1 1 et i 嘲n eo ft h ct i m e s u n d e r 廿l eb a c 蜒野删o f b u i l d i n gas o c i a l i s tb a r m o l l i o l l ss o c i e 哆i nc l l i n 如t 1 1 es t u d e l 】临e s t a b l i s h h a n n o n i o u s 硫哪i e 删r e l 撕o i l s l l i p s 骶p 耐i c u l 矾yi r n p o n a n t f r o ma m a c mp o i n to fv i e w :o n 廿1 eo n eh a l l d ,c o l l 铝e 咖d 伽峪、析mb a r m o l l i o u s i n t 删n a lr e l a :t i o n 蛳p si sa ni m l 删p a no f 她s i d c i a h s th a n n o l l i o u s s o c i e 嗽o nt 1 1 e o t l l e rh a l l 也k l n n o n yo fc o l l e g e 咖d e i 临访t a 哩) e r s o n a l r e l 撕o l l s :h i p s o rn ma 佗a l s 0d i r e c d yr e l a t o dt 0w h e ! c 1 1 e rt h es o c i a l i s t k 毗n o m o u ss o c i e t yc a nb es m o o t i d ya c l l i e v t 狙f 幻m 也es t u d 锄t p o i n to f v i e 、 a i l i o u s 硫e q ) e 渤n a l 硝a t i 础pi s 蝴l y a 矧t 0 、7 l ,h e t l l e rt 1 1 e i r h 鼢l 廿1c a i lb ed e v e l o p e di i la na l l - r 0 1 m da i l d 删e v i l l g 鲥f 删 a st t l ee s s e i l c eo fc t l i n a i s 删i t i o n a lc u l t i l 陀,m e 他a r eq u i t eal o t e _ l 棚i o l l sa b o u tb e l l a v i o ra i l dm a i l i 财i nd e a l i n g 、析mo m 粥i ni n o d 锨t i o n 锄dt l l ed c c t r i n eo f m e 蝴枞胁o n ya i l du 1 1 i t yc o i n c i d e 谢廿1c o n c e p 怊 i 1 1 廿l ec u 玳m te r a n e r e f o 陀,o n l ec o n s 仃u 而o no f h a n i l o l l i o u si n t e q ) e r s o n a l r e l 撕0 1 1 s l l i p so fc o l l e g e 咖d e n t s 咖m ed o c t r i n eo fm em e a l lh a u ss o m e t l l e o 硎c a lv a l u e t 1 1 i sp 印l e re x p l o 陀sm ed o c t r i n eo fm em e a l l ,t ol e a n l 敞腿 m er e a s o n a b l en u t r i e m s 觚dc o m b i n e d 、衍t 1 1t h e 删s p i r i to f t h et i m e s ,a n d m e i lp r 0 1 为s e d s 虹吼e 百e s o nc o n s t m c t i o no fl l a n l l o l l i o u s i n t e 印e r s o 砌 r e l a t i o n 蛳ps m d 饥t s t l l i sa n i c l ei sd i v i d e di n t o 姗p a n s : i nm ef i r s tp a i t ,m i sp a p l e rd e 丘n e dh 撇0 1 1 i o u s i n t e 印e r s o n a lr e l a t i o n s m p s o fc o l l e g e 咖d e n t s ,a i l a l y z e dt h em 砌n go fh 锄m 1 1 i o u si n t e 印e r s o n a l r d a t i o n s m p s ,a n ds u m m 捌 m ec o m 印叩o m 呵o f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l l t s i n t e i p e r s o n a lr e l a t i o i l s h i p so b j e c t i v e l yi nm ec o 伽m 1 1 i c a t i o nm g e ,m e t h o d s , m em a i ne x c h a n g e sa n dc o 班t i o l l a n dp r o p o s e dm eh a n l l o i l i o u ss i 伊o f c o l l e g es t u 成n t s i n t q ) e r s o n a lr e l a t i o 溅p s 华东师范大学2 0 1 1 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论文 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h 1m es e c o n dp a n ,t h j sp a p e r 誉删i z e dt h e1 1 1 a i l lp 耐- o r m a n c eo fm e d i s o 硪绚di n t e 哦勰d n a l 烈a d o n 幽p so fc o l l 9 9 e 咖d a n t s ,a n dc l 撕f i e dm e m 血麟o n so ft 1 1 ed i s o 耐e 捌n 畔n a lr e l 撕删p so f c o l l e g e 咖d a 吣, o nn l i sf o u n d a t i o ng o tm ei i l s i d ec 0 1 1 1 t a do fc o l l e g es t u d 哪s i m e r p e r s o n a l r e l a t i o n s m p sa n dm ed o 嘶1 1 eo f t h em e 觚 1 1 1m e 岫dp a n ,“sp a l ) e r 咖d i e dt 1 1 em e a n 吨o fm ed 喊血eo f 也e m e a l l ,a n d 丘o mf o u rl e v e l s 舔t 1 1 ei d e a ls t a t e ,m ef o 咖i o n ,t 1 1 ek e ya 1 1 d p 痂i p l e so fh 乏l n :【砌o l l si n t 够p e r s o i l a l 陀l a t i o r 出p s 陀丘n e dm et 1 1 e o r e t i c a l 砌u eo f 1 ed ( ) c t r i l l eo f 也em e a no nm ec o 咖c t i o no f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 k 唧i l i o l l si 1 1 t e 印蝴n a l r e l a d o n 幽p s ,a n dp i o p o s e dq u e s t i o i l s t ob e 甜饥t i o no f m ee m c h a i l g eo f 1 ed o c 血eo f m e m e a l li np r i n c i p l e so f 面石c a l 证 l 舐t a l l c e 觚dk e e p i n gu p 谢t 1 1 矗m e s h 1m e 蠡姗曲p a n ,血1 w i i l go nb e l l e f i c i a li i l g r e ( 1 i e 吣o f 1 ec o n 如c i a i l d ( c t r i r l eo ft 1 1 em e a l l ,t b i sp a p e re x p l o r e ds 僦e 百e so nc o n s t l l 】c t i o no f h a m l o i l i o u s i n l e q 崩r l a l 蹦a t i o 螂s o f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f r o m i n t e i p e r s o n a lc o g 面t i o 玛i n t 廿p i e r s o n a li m p r e s s i o n s ,i 1 1 t e 邛i e l n a lt 1 1 1 s t , c o m m u l l i c a t i o nl i t e r a c y c o 姗u i l i c a t i o ns 虹l l s ,m o t i v a t i o na i l dq ) e r a t i o n a l c o 姗u n i c a t i o no fc o l l e g es t u d 肌t s ,“sp a p e rp u t 脚a r dc o n c :r e t ep l a n sa 1 1 d m e a s u r e st o h e l pc o l l e g e 咖d e m st o 嘲b l i s hh a n l l o l l i o u si n t l 榔1 1 a l r e l a t i o n 蛳p s k e yw o r d s :n ec o l l 9 9 e 咖d e n t ;r e l 撕o n s 螂s ; h l 华东师范大学2 0 1 1 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论文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目录 摘要1 a b s t r a c t 1 l 文献综述v l l 一、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界定1 ( 一) 和谐人际关系的内涵2 1 人际关系的概念2 2 和谐人际关系的内涵3 ( 二)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4 1 交往范围的广泛性4 2 交往方式的虚拟性4 3 交往主体的自主性5 4 交往认知的理想性5 ( 三) 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的标志6 1 班级群体有较强的凝聚力6 2 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和信任6 3 宿舍成员之间互相关心6 4 校园生活丰富和谐6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失谐的表现及原因分析7 ( 一) 大学生人际关系失谐的表现7 1 性格孤僻者增多7 2 师生关系淡薄疏远8 3 个别宿舍气氛紧张8 4 部分班级凝聚力弱8 5 校园人际纠纷频发9 6 社交形象偏差9 ( 二) 大学生人际关系失谐的原因1 0 1 认知存在偏差1 0 2 缺乏礼仪修养11 3 欠缺诚信意识” 4 缺乏宽容精神1 2 5 义利取向偏失1 3 华东师范大学2 0 1 1 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论文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6 交往技巧欠缺1 3 三、中庸之道对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构建的探究价值14 ( 一) 中庸之道的内涵及当代意义1 4 1 中庸之道的基本内涵1 4 2 中庸之道的当代意义1 5 ( 二) 中庸之道对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构建的理论价值1 6 1 和谐:中庸之道构建了人际关系的理想状态1 6 2 诚信:中庸之道论述了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1 7 3 忠恕:中庸之道提出了人际关系和谐的关键1 9 4 中和:中庸之道确定了人际关系和谐的原则2 0 ( 三) 发掘中庸之道应注意的问题2 2 1 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丰富中庸思想2 2 2 在批判的基础上继承中庸之道的有益成分2 3 3 立足大学生实际需要,选择中庸之道的具体内容2 4 四、基于中庸之道构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策略2 5 ( 一) 慎独自修:加强自我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际认知2 5 1 激发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意识,正确的认知自我2 5 2 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经常的自我反省2 6 3 开展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相关课程,善于认知他人2 8 ( 二) 行之以礼:注重礼仪培训,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印象2 8 1 开展现代文明礼仪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2 9 2 实行体验式教育,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文明交际习惯3 0 3 拓展礼仪交往平台,多方位营造文明礼仪氛围3 1 ( 三) 明诚有信:开展诚信教育,提升大学生的人际信任3 2 1 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树立诚信交往品质3 2 2 建立大学生的诚信评价体系,强化诚信交往行为3 3 3 营造大学生的诚信交往氛围,重塑诚信交往形象3 4 ( 四) 忠恕宽容:培养宽容精神,展现大学生的交往素养3 5 1 学会换位思考,消解以自我为中心3 6 2 理解尊重他人,构建平等的交往关系3 7 3 控制自我情绪,冷静面对人际冲突3 7 ( 五) 非义不居:重塑义利取向,规范大学生的交往动机3 9 v 华东师范大学2 0 l l 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论文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1 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摒弃功利主义的交往取向3 9 2 正确对待竞争关系,形成互助互利的交往关系4 0 3 调整人际交往心态,积极乐观的看待交往关系4 1 ( 六) 中正平和:把握交往原则,完善大学生的交往技巧4 2 1 过犹不及,保持适度的人际距离4 2 2 和而不同,彰显独立的人际魅力4 3 3 无可无不可,确立灵活的交往技巧4 4 结语4 5 参考文献4 6 致谢4 9 v i 华东师范大学2 0 1 l 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论文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文献综述 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社会各界均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大学生 的某些行为无不反映着一定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状态。对于大学生的各方面研究历来 就是多数学者和专家的焦点。随着一些高校校园内人际冲突事件的浮出水面,大学 生在社会交往中的失态行为的显现,越来越多的研究对准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 无论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出发,还是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虑,大学生的人际 关系都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的大多数专家和学者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当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进行 研究。他们比较常用的方法为心理量表法和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特点做出概括性研究,深入剖析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结合问题和 原因提出一些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方法和策略。也有少数专家从人际关系的本土 化理论进行研究,以期构建出华人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冲突的模式。总的来说,国内 专家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关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总体来看,大学生人际交往比较广泛, 但是满意程度偏低。大多数同学能够正常的进行人际交往,但有少数同学有着不同 程度的社交恐惧症。多数大学生感觉缺少知心朋友,少数大学生存有功利主义的交 往态度。部分学生躲避人际交往,还有个别学生存在人际冲突问题。比如汪雪莲与 许能峰采取郑r 昌等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医学院学生进行调查,在 医学生人际困扰以及应对策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 0 0 5 年1 9 期) 中得出医 学生人际困扰的检出率为4 7 8 ,其中比较严重的人际关系困扰为1 5 7 。陈克娥与 王鑫强采取随机整群取样法对黄石理工学院与湖北师范学院的3 5 0 名在校的大学生 进行了调查,在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现状以及人口学变量研究( 社会纵横,2 0 0 7 年2 月) 得出2 9 7 的大学生有一定的人际关系困扰,其中严重的人际关系困扰的大 学生占到了1 3 。还有相当多的研究者,对大学生的交往动机以及网络时代对大学 生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进行了研究,这些数据和研究均表明了当前大学生的人际关 系状况不容乐观。 第二,有关大学生人际关系失谐的原因。相当多的研究者从大学生的客观环境 v i i 华东师范大学2 0 1 1 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论文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因素与自身因素两大方面进行了分析。其中客观环境因素中包括了家庭因素、学校 因素、网络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四大方面;大学生自身因素中包括了人格因素、自我 认知因素、情绪因素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因素。乐国安教授在当代中国人际关系研 究( 南开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版) 中,从人性、文化透视解析人际关系、对市场经 济条件下人际关系的新变化分析以及网络时代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的关系等内容探 讨分析了当代中国人际关系困扰的原因。 第三,有关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对策的研究。对于如何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不同领域的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对策。高湘萍与崔丽莹著的 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2 师生关系淡薄疏远 师生关系是在校大学生的最普遍的一种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如何直接影响到 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影响到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大学教师与学生不像中小学的 师生之间接触频繁,在课外时间教师和学生之间交往不多。加上高校的大规模扩招, 学生人数直线上升,教师队伍人数有限,使得师生之间平均的交往时间减少,无法 产生情感的交流与互动。大学生普遍认为大学里师生之间的关系淡薄疏远,远远没 有中学师生关系的密切。2 0 0 8 年9 月,有人对河南省七所高校的两千多名在校生做 了有关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师生关系的满意程度一 般。学生对当前师生关系很满意( 3 1 ) 和比较满意( 2 0 7 ) 的比例不高, 大多数学生满意度为一般( 6 0 5 ) ,少数学生对师生关系较不满意和不满 意( 1 5 7 ) 。 除此之外,近年来,师生冲突的案例也越来越多,比如中国政法 大学的“杨帆门 事件,“博士发帖炮轰教授 事件等等,无不反映了高校师生关系 不和谐的问题。 3 个别宿舍气氛紧张 宿舍是大学生主要的生活场所,宿舍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 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相对来说,宿舍是大学生无法躲避的一个空间,和宿 舍同学的接触是无法避免的,而且接触的距离往往很近,接触的时间也比较长。然 而,来自不同地方的大学生的生活经历、习惯、观念以及价值观的取向和性格的不 同,都会导致在他们的宿舍生活中产生一些不可避免的摩擦,一旦处理不好,就会 产生人际矛盾。据上海华东政法学院团委进行的相关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 ( 3 7 8 ) 认为“大学生最难处理好寝室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 。 宿舍关系的紧张越来 越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个难点。2 0 0 4 年的马加爵事件虽然是个特例,但也不是 偶然的,宿舍同学之间的冲突还普遍在各个高校存在着。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紧 张也成为了大学生人际关系不和谐的主要表现。 4 部分班级凝聚力弱 创业网郭会娟:浅析构建和谐高校师生关系的对策【e 】2 0 0 9 - l l - 2 5 ,h t i p :,、w 能s ) i n 1 o o 眦c 毗毗i d 田i d - 3 7 5 3 0 。廖忐鸿新形势下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的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2 0 0 5 ( 5 ) ,第5 0 页 8 华东师范大学2 0 1 1 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论文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一个班级要想成为一个生机勃勃、团结向上有凝聚力的集体,首先就需要同学 之间能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相当多的班级四分五裂,学生 没有班级团队意识,形成一个个小团体。同学之间为了利益相互拆台,班干部得不 到全班同学的拥护和爱戴,班委之间内部矛盾突出,班级活动难搞。这些都表现了 大学生班级凝聚力的减弱。学生无法从班级这个集体中体会到安全感与归属感,进 而班级概念逐渐弱化。据相关资料显示,大学生没有班级意识,普遍缺乏班级观念。 可见,班级凝聚力弱也成为了当今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不和谐的一个表现。 5 校园人际纠纷频发 相对于中小学,大学校园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学课堂的开放,教室的自由选 择,课余时间的充足等等,都增加了大学生的人际接触。人际纠纷不断的这种现象 在各个高校校园普遍存在。大学生因占位而产生的摩擦,小则吵架,大则动手的冲 突事件不断,也得到了各个高校管理部门的重视。据有关媒体报道,济南某高校因 大学生占位,秩序混乱,竟然出动了1 1 0 。其次,大学生之间因争女朋友产生的打架 事件,因分手而导致的悲剧事件也在不断上演。还有大学生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 员工之间的纠纷也层出不穷。最近发生的武汉某高校校园巴士司机殴打学生的事件 让人胆战心惊。以上种种的校园人际纠纷在某种程度上都反映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 中的不足,也表现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不和谐。 6 社交形象偏差 大学生作为时代的骄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社会必然对其有着较高的 期望,对其的评价标准必然也要高于一般的社会青年。无论从其学识还是到为人处 事,社会民众都希望其能够表现出大学生所特有的符号。渊博的知识,较高的修养, 文明的举止等等理应是社会赋予大学生的标签。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大学生“没礼 貌 、“随地吐痰 、“没诚信 、“缺乏社会公德 、“同居 、“自杀 、“犯罪 等负面 形象不断地被媒体呈现在公众面前,大学生的形象也一落千丈。据中国青年政治学 院卢德平博士在北京地区做的一个关于大学生公众形象的调查显示,公众对大学生 的评价很不理想,大学生“学习态度欠佳、“精神萎靡不振 等等。“大学生在公众 中的形象已经跌到2 0 年来的最低点 是这项调查的结论。社交形象偏差反映了当下 9 华东师范大学2 0 l l 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论文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大学生在社际交往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也反映了大学生整体人际关系上的不和谐。 ( 二) 大学生人际关系失谐的原因 大学生人际失谐的原因很复杂,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 既有家庭方面、学校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方面的原因。从大学生这个主体来说,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认知存在偏差 人际认知是人际关系的前提和基础。人际关系是从人际认知开始的,并且人际 关系的调节也离不开人际认知。大学生人际关系失谐的首要原因就是认知存在偏差。 人际认知主要包括对个体自我的认知、个体对他人的认知以及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 认知。 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心理、生理、社会活动以 及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知。自我认知要实现主观的自己对客观的自己的理解、觉 察和态度。因此,很难做到恰如其分的自我认知。大学生由于生成长环境比较单一, 经历有限,往往不能正确合理的认识自己。不是过高的评价自己,就是过低的评价 自己。很多大学生看不到自身的优点和价值,总觉得处处不如别人,继而产生了自 卑的心理,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信心不足,紧张害怕,语无伦次,缺乏积极性, 严重的影响到自己的人际关系。也有部分大学生过高的评价自己,只看到了自己的 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缺点,骄傲自大,自命不凡,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盛气凌人, 导致别人对他敬而远之,最终使自己陷入孤独之中。总的来说,不合理的认知自我, 必然会影响到自己人际关系和谐。 对他人的认知要建立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之上,是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 通过对他人的外在行为推知其动机、态度、性格等心理特征的过程,是对他人由表 及里、由浅入深的积累过程。孟子曾经说过:“人之相交,贵在相知。 知人善交的 道理说明了对他人认知的重要性。大学生通常对自己与对他人的要求标准不一致, 往往对别人要求较高,片面的认知他人,不能给别人合理的评价。这些都影响到大 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 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知就是指对交往关系的认知,是一个相互感知的过程。 i o 华东师范大学2 0 1 l 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论文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做事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容纳 他人,缺乏对交往关系的正确认知。在交往过程中,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自私自利, 唯我独尊,并且将自己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归咎于知音难寻,人情淡薄。大学生对交 往关系认知的偏差直接影响了自身的交往行为,进而影响了其人际关系的和谐。 2 缺乏礼仪修养 礼仪是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包括礼貌、礼节、风俗等内 容。在交往过程中,个体的礼仪修养直接影响到其人际印象,而人际印象的好坏直 接影响到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因此,礼仪被称作是人际关系的钥匙,是人际关系 的润滑剂。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失谐与其礼仪修养的滑坡是密不可分的。在2 0 0 5 年,北京大 学的学生在学校的b b s 论坛上贴出了北大校园内的各种不文明现象,进行了激烈的 投票和讨论,以期引起大学生对文明礼仪的重视。据官方公布的十大不文明行为有: “迟到旷课、随地吐痰、践踏草坪、在宿舍影响他人休息、乱扔垃圾、占座、考试 作弊、损坏公物、公共场所情侣举止过度亲密、上课和自习时不关手机。继北大 之后,全国各高校评选校园的不文明行为的活动此起彼伏。可见,大学生文明礼仪 失范现象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礼仪失范造成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人 形象较差,影响了人际关系的和谐。大学生礼仪修养欠缺主要表现在了大学生礼仪 知识的匮乏、礼仪情感的淡漠以及礼仪规范的自觉性不够。这些都为大学生构建和 谐的人际关系造成了障碍。 3 欠缺诚信意识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 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基础。人与人之间只有诚实守信、真诚待人,才能获得彼此的信 任,进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的诚信与否,直接关系到在社会交往中他们的人际信任问题。随着高等 教育的大众化,价值观的多元化取向趋势,市场经济中不良思想的影响等因素,大 学生的诚信意识淡薄现象严重。大学生诚信意识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的行为:首 。人民网肖锋:北大学生评出十大校园不文明现象【目2 0 0 5 7 - 2 , h 印:、】l ,、】n m p 。0 p l e o o m m g 剐脚贯1 7 8 7 1 5 1 2 0 1 3 4 1 2 8 5 h 打t i l i l 华东师范大学2 0 l l 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论文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先,考试诚信缺失。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重要的是大学生对 考试作弊行为的认识存在严重的偏差。不但不以作弊行为为耻,反而认为可以理解, 没什么大不了的。其次,学术诚信问题。大学生剽窃他人的学术观点,捏造篡改实 验数据等不诚信的学术行为,已经逐渐演变成了学术领域的潜规则。再次,求职诚 信问题。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求职简历中编造信息、更改成绩。不少的大学生随意 变更、撕毁合同,尤其是就业协议,不履行合同义务行为可谓不少。最后,经济诚 信问题。许多大学生恶意拖欠学校的学费、骗取国家的助学金。另外,大学生的助 学贷款还款率低都凸显了大学生不诚信的形象。 大学生种种不诚信的行为无不反映了他们诚信意识的欠缺。诚信意识的欠缺必 然渗透在大学生的日常交往行为中,影响着大学生之间人际信任的建立,也必然影 响到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 4 缺乏宽容精神 宽容是一种心胸,也是一种美德。随着社会的越来越开放、开明,不同文化之 间的交流和交往越来越多,人们之间要和谐的共处,就要学会宽容。“在人类生活的 各种场合和环境下,宽容实际上越来越成为人们交往的基本要求,没有宽容,就没 有真正的交往。 那么,什么是宽容呢? 房龙在宽容一书中这样定义:“宽容是 容许他人有判断和行动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能够耐心公正地予 以容忍”。圆 高校校园相对于中小学校园,具有更加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大学生的同学都是 来自全国各个地方的。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成长环境,每位同学必然形成各自不同 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因此,在平等、自由为基础的交往中,大学生应该具备宽 容的精神。大学生要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理解他人,承认他人的差异性,容许 他人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判断和行动。 宽容不仅是大学生搞好人际关系的原则,同时也是大学生之间化解矛盾的重要 途径。然而,现代的大学生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陨养,在家里说一不 二,做事情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别人的理解和忍耐。有些同学常常因为一点小 国【美】乔治f 麦克林著邹诗鹏译多元文化社会中的宽容精神们求是学刊,2 0 0 5 ( 1 ) ,第2 页 国【荚】亨德里克房龙著沙漠舟译宽容【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3 年,第1 2 页 1 2 华东师范大学2 0 1 l 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论文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事情而斤斤计较,互不相让,产生不必要的摩擦。大学宿舍生活中,室友之间无法 忍受对方的生活习惯而吵架的比比皆是。据华商报在2 0 0 3 年在对西安市的8 所 学校进行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学生们认为人除了要有诚信外,最重要的便是宽容。 一方面是学生认为宽容品质很重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宽容,另一方面是他们自己 又缺乏宽容精神。q 这个调查结果说明了培养大学生宽容精神的重要。 5 义利取向偏失 义利取向是行为主体对义利之间关系的权衡和把握。个人的义利取向也可以称 作个人的义利观,是个人对义利关系所持有的观点的综合。一个人的义利观对他的 价值观起着一定的规范和导向作用,影响着他对一些事物和某些行为的选择。一个 人的义利取向当然也会影响到他对人际交往的看法和在现实人际交往中具体的行 为。义利取向的偏失必然会阻碍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在人际交往方面突出的表现 就是人际关系的功利化。 人际关系的功利化会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扭曲,严重恶化人们人际关系。首 先,人际关系的功利化忽视了人际关系的情感功能,会导致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淡漠。 其次,人际关系的功利化强化了人际关系的工具价值,会模糊人与人之间彼此的责 任和义务。最后,人际关系的功利化增加了人际关系的矛盾,会加深人与人之间的 隔膜。 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价值观取向多元化的趋势下,面对激烈的竞争和严 峻的就业形势,当今大学生的义利取向发生了偏失,交往的功利倾向日益凸显,进 而导致了人际关系的失谐。相当多的大学生在与人交往中,不能以诚相待,没有感 情交流,带有明显的功利倾向。他们奉行的交友哲学是有用的人才交,没用的人不 交。同学之间按消费群体形成了不同的小团体,同学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庸俗和复 杂,难以形成真正的友谊。 6 交往技巧欠缺 人际交往是一门学问,同时也是一门艺术。人际交往既要讲原则,也要讲究技 巧。良好的交往技巧往往可以帮助人们在交往过程中,赢得对方的尊重和欢迎,增 张勇关于宽容教育的研究阴希望月报,2 0 0 7 ( 9 ) ,第1 8 页 1 3 华东师范大学2 0 l l 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论文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加自己的人际吸引,进而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相反,不注重交往技巧,会引 起对方的不满甚至伤害对方,阻碍到自己人际关系的和谐。交往技巧对于和谐人际 关系的形成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大学生的生活空间相对有限,交往的人群相对狭窄,交往的理念也比较贫乏, 缺乏一定的交往实践,导致交往技巧的欠缺。交往技巧往往体现在很多细节之处, 然而,大学生个性较强,喜欢争强好胜,说话也比较直,在日常的交往中往往忽视 技巧,严重阻碍了自己的人际关系。据有关资料显示大学生普遍认为需要提高自己 的交往技巧,其中需要提高的的交往技巧主要有:交谈的技巧、倾听的技巧以及婉 拒的技巧。 三、中庸之道对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构建的探究价值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尽是浮躁与喧嚣的社会现实背景下,人们在逐渐的迷失 自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被扭曲了。身处其中的大学生必然也会受到它的浸染,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是社会人际关系的一个缩影。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导, 构建大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就显得尤为的重要。我们需要冷静与沉淀,针对当今大 学生人际关系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需要寻求一种思想作为指导,寻找一种方法解 决问题。 ( 一) 中庸之道的内涵及当代意义 中庸之道作为儒家推崇的为人处事之道,贯穿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中。中庸既 是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标准,同时也是儒家思想的方法论原则。作为一种方法, 中庸思想又被称为“中庸之道”。 1 中庸之道的基本内涵 “中庸 一词,最早是在论语雍也中出现的:“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 民鲜久矣。 由此可见,孔子把中庸看作是一种难能可贵的道德理想而提出的。后 来又在中庸中这样阐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合。中 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圆。就是说一个人的修养如果能够 。【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 年,第9 1 页 圆【问朱熹撰删书章 l j 集注【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 年,第1 8 页 1 4 华东师范大学2 0 1 1 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论文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做到喜怒哀乐有所节制,心态平和,刚柔并济,公平公正的对待一切事物,就是秉 持了所谓的中和之道,也就是中庸之道。儒家把中庸看作是德性的要求,反对走极 端的行为,主张“中行,赋予了“中庸 至德的高度评价。 朱熹在中庸章句中注为:“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者,平常 也。 由此可见,儒家十分崇尚“中庸之道 ,既把它看作是道德的最高层次,人生 的最高境界,为人处世的最佳状态,同时又把它看作是达到为人处事理想境界的方 法原则。作为一种方法论,儒家的中庸之道坚持过犹不及、执两用中、执中知权以 及和而不同四个原则。 儒家中庸之道的主要内容包括了五达道、三达德和九经等。五达道论述了运用 中庸之道来处理古代社会天下通行的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等这五种人际 关系。三达德则是从人自身需要具备的品德和智慧来论述如何调节好这五种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