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 -肝胆疾病PPT课件.ppt_第1页
中医内科 -肝胆疾病PPT课件.ppt_第2页
中医内科 -肝胆疾病PPT课件.ppt_第3页
中医内科 -肝胆疾病PPT课件.ppt_第4页
中医内科 -肝胆疾病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肝胆病症 黄疸 鼓胀 辩证论治 黄疸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辨阳黄与阴黄阳黄 湿热之邪所致 发病急 病程短其黄鲜明色泽如橘 伴发热 口干苦 小便短赤 大便燥结 舌红苔黄腻 脉弦滑数阴黄 脾胃虚寒 寒湿内阻 或肝郁血瘀所致 病程长 病势缓 其黄色泽晦暗 伴腕腹痞闷 畏寒神疲 气短乏力 纳食减少 舌淡苔白腻 脉濡缓或沉迟 或舌质紫黯有瘀斑 脉弦涩急黄 阳黄重症 疫毒引发 疸色如金 兼见神昏谵语 发斑 壮热口渴 出血等危象 舌质红绛 脉弦细或洪大 辨阳黄之湿热轻重 治疗原则 化湿邪 利小便 阳黄热重于湿症状 身黄倶黄 黄色鲜明发热口渴 腹部胀闷 胁痛 口干而苦 恶心呕吐 小便短少黄赤 大便秘结 舌红 苔黄腻 脉弦数 证机概要 湿热熏蒸 困遏脾胃 壅滞肝胆 胆汁泛溢治法 清热通腑 利湿退黄代表方 茵陈蒿汤 湿重于热症状 身目倶黄 颜色不及前者鲜明 头重身困 胸腕痞满食欲减退 恶心呕吐 腹胀 大便溏垢证机概要 湿遏热伏证 困阻中焦 胆汁不循常道 治法 利湿化浊运脾 佐以清热代表方 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胆腑郁热证症状 身目发黄 黄色鲜明 身热不退 寒热往来 尿黄赤 大便秘 舌红苔黄 大便秘 脉弦数滑证机概要 湿热砂石郁滞 脾胃不和 肝胆失疏治法 疏肝泄热 利胆退黄代表方 大柴胡汤加减 疫毒炽盛证 急黄 症状 发病急骤 黄疸迅速加深 其色如金 高热口渴 神昏谵语 烦躁抽搐 或见衄血 便血舌质红绛 苔黄而燥证机概要 湿热疫毒炽盛深入营血 内陷心肝代表方 千金 犀角散加味常用药 犀角 水牛角代 黄连 栀子 大黄 板蓝根 生地 玄参 丹皮 茵陈 土茯苓 湿热夹时邪疫毒伤人 病势暴极 具有传染性 表现热毒炽盛 内及营血的危重现象 阴黄寒湿阻遏证症状 身目倶黄 黄色晦暗 腕腹脾胀 纳谷减少大便不实 神疲畏寒 口淡不渴 舌体胖大 舌淡苔腻 脉濡缓或沉迟证机概要 中阳不振 寒湿滞留 肝胆失于疏泄治法 温中化湿 健脾和胃代表汤 茵陈术附汤加减 脾虚湿滞证症状 面目及肌肤淡黄 甚则晦暗不泽肢软无力 大便溏薄 舌质淡 苔薄 脉濡细 证机概要 黄疸日久 脾虚血亏 湿滞残留治法 健脾养血 利湿退黄代表方 黄芪建中汤 黄疸后期湿热留恋症症状 腕痞腹胀 胁肋隐痛 饮食减少 口中干苦 小便黄赤 舌苔腻 脉濡数证机概要 湿热留恋 余邪未清治法 利湿清热 以除余邪代表方 茵陈四苓散加减 肝脾不调证症状 腕腹痞闷 肢倦乏力 胁肋隐痛不适 饮食不佳 大便不调 舌苔薄 脉弦细证机概要 肝脾不调证 疏运失职治法 调和肝脾 理气助运代表方 柴胡疏肝散或归芍六君子汤加减 气滞血於证症状 肋下结块 隐痛 刺痛不适 胸胁胀闷 面颈部见有赤丝红纹 舌有紫斑或紫点 脉涩 证机概要 气滞血瘀 积块留着治法 疏肝理气 活血化瘀 代表方 逍遥散合鳖甲煎丸 鼓胀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辨虚实标实者 辨气滞血瘀水湿的偏盛本虚者 阳虚 阴虚 鼓胀 治疗原则攻补兼施 气滞湿阻证症状 腹胀按之不坚 胁下胀满或疼痛 饮食减少 食后胀甚 舌苔薄白腻 脉弦 证机概要 肝郁气滞 脾运不健 湿浊中阻治法 疏肝理气 运脾利湿代表方 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 寒水困脾证症状 腹大胀满 按之如囊裹水 下肢浮肿 腕腹痞胀 得热则舒 周身困倦 怯寒懒动 小便短少 大便溏薄 舌苔白腻 脉弦迟 证机概要 湿邪困遏 脾阳不振 寒水内停治法 温中健脾 行气利水 代表方 实脾饮加减 水热蕴结证症状 腹大坚满 腕腹胀急 烦热口苦 渴不欲饮 小便赤涩 大便秘结或溏垢 舌边尖红 苔黄腻兼灰黑 脉象弦数 证机概要 湿热壅盛 蕴结中焦 浊水内停治法 清热利湿 攻水逐下代表方 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加减 瘀结水留症状 腕腹坚满 青筋显露 口干不欲饮 或见大便色黑 舌质紫黯或有紫斑 脉细涩证机概要 肝脾瘀结 络脉滞涩 水气停留治法 活血化瘀 行气利水代表方 调营饮加减 阳虚水盛证症状 腹大胀满 形似蛙腹 朝宽暮急 面色苍白 或呈晄白 腕闷纳呆 神倦怯寒 肢冷浮肿 小便短少不利 舌体胖 边有齿痕 质紫 苔白滑 脉沉细无力证机概要 脾肾阳虚 不能温运 水湿内聚治法 温补脾肾 化气利水代表方 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加减 阴虚水停证症状 腹大胀满 形体消瘦 或见青筋暴露 面色晦暗唇紫 口干而烦躁失眠 牙龈出血 小便短少 舌质红绛少津 苔少或光剥 脉弦细数证机概要 肝肾阴虚 津液失布 水湿内停 治法 治肾柔肝 养阴利水 代表方 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减 谢谢观看 伤寒论 大柴胡汤 处方 柴胡15克枳实9克 炙 生姜15克 切 黄芩9克芍药9克半夏9克 洗 大枣12枚 擘 一方有大黄6克 功能主治 和解少阳 内泻热结 主少阳 阳明合病 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 呕不止 郁郁微烦 心下痞硬或满痛 大便秘结 或协热下利 舌苔黄 脉弦有力者 现用本方加减治疗急性胰腺炎 急性胆囊炎 胆石症等见有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 上七味 用水1 2升 煮取600毫升 去滓再煎 温服200毫升 日三服 备注 方中柴胡 黄芩和解少阳 枳实 大黄内泻热结 芍药助柴胡 黄芩清肝胆之热 合枳实 大黄治腹中实痛 半夏和胃降浊以止呕逆 生姜 大枣既助半夏和胃止呕 又能调营卫而和诸药 诸药合用 共奏和解少阳 内泻结热之功 摘录 伤寒论 茵陈蒿汤 处方 茵陈蒿18克栀子15克 劈 大黄6克 去皮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退黄 治湿热黄疸 一身面目俱黄 色鲜明如橘子 腹微满 口中渴 小便不利 舌苔黄腻 脉沉实或滑数 用法用量 上三味 以水1 2升 先煮茵陈减600毫升 纳二味 煮取300毫升 去滓 分三服 小便当利 尿如皂荚汁状 色正赤 一宿复减 黄从小便去 备注 方中茵陈清热利湿 疏利肝胆为君 栀子清泄三焦湿热 并可退黄为臣 大黄通利大便 导热下行为佐 三药相配 使湿热之邪从二便排泄 湿去热除 则发黄自退 加减 内热炽盛 心中懊憹加黄连 大便溏 或湿热中阻 恶心呕吐 去大黄 加竹茹 白豆蔻 摘录 伤寒论 茵陈五苓散 药物组成 茵陈4g 白术9g 赤茯苓9g 猪苓9g 桂枝6g 泽泻15g 功用 利湿退黄 主治 湿热黄疸 湿重于热 小便不利者 来源 金匮要略 卷中 组成 茵陈30g 猪苓12g 泽泻20g 白术12g 茯苓12g 桂枝10g 方剂特点 茵陈 黄家神良之品也 故诸方多用之 猪苓 泽泻 茯苓 白术味淡 故可以导利小水 官桂之加 取有辛热 能引诸药直达热邪蓄积之处 方中猪苓 泽泻甘淡渗湿 白术健脾祛湿 茵陈清热利湿退黄 使湿从小便而去 适应症 先生应用本方治疗各种黄疸辨证属湿重于热者 肝硬化腹水 水肿辨证属于湿热内蕴者 加减 胸胁胀痛加郁金 香附 延胡索 甘露消毒丹 处方 飞滑石450克淡芩300克茵陈330克藿香120克连翘120克石菖蒲180克白蔻120克薄荷120克木通150克射干120克川贝母150克 制法 上药研末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 化浊解毒 用法用量 每服9克 开水调服 一日二次 或以神曲糊为丸 如弹子大 开水化服 备注 方中重用滑石 茵陈 配木通 以清热利湿 黄芩 连翘合贝母 射干以清热解毒 利咽散结 石菖蒲 白豆蔻 藿香 薄荷芳香化湿浊 宜畅气机 共成清热利湿 化浊解毒之功 摘录 医效秘传 卷一 备急千金要方 卷八 犀角汤 别名 千金 犀角散 张氏医通 卷十四 处方 犀角6克羚羊角3克前胡栀子仁黄芩射干各9克大黄升麻各12克豆豉9克 制法 上九味 哎咀 功能主治 治热毒流入四肢 历节肿痛 用法用量 以水1 8升 煮取600毫升 去滓 分三服 摘录 备急千金要方 卷八 茵陈术附汤 别名 茵陈姜附汤 笔花医镜 卷一 处方 茵陈3克白术6克附子1 5克干姜1 5克甘草 炙 3克肉桂 去皮 1克 功能主治 治阴黄身冷 脉沉细 身如熏黄 小便自利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加减 倦怠乏力加党参 黄芪 腹泻加苍术 茯苓15g 泽泻12g 摘录 医学心悟 卷二 黄芪建中汤 组成 饴糖 30克 桂枝 9克 芍药 18克 生姜 9克 大枣 6枚 黄芪 5克 炙甘草 6克 分类 温里剂 温中祛寒 功效 温中补气 和里缓急 主治 阴阳气血俱虚证 里急腹痛 喜温喜按 形体羸 lei 瘦 面色无华 心悸气短 自汗盗汗 用法 煎服法同小建中汤 方解 黄芪建中汤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 是增强益气建中之力 阳生阴长 诸虚不足之证自除 出处 金匮要略 茵陈四苓散 医学传灯 加减 药物 茵陈60g 茯苓15g 赤芍20g 猪苓12g 白术12g 泽泻12g 厚朴9g 陈皮6g 虎杖20g 滑石30g 甘草6g 加减 脘腹胀满 呕吐加半夏 藿香 枳壳 大便秘结去白术 加大黄 景岳全书 卷五十六 柴胡疏肝散 处方 陈皮 醋炒 柴胡各6克川芎枳壳 麸炒 芍药各4 5克甘草 炙 1 5克香附4 5克 功能主治 疏肝解郁 主胁肋疼痛 寒热往来 用法用量 用水220毫升 煎至180毫升 空腹时服 摘录 景岳全书 卷五十六 各家论述 景岳全书 柴胡 芍药以和肝解郁为主 香附 枳壳 陈皮以理气滞 川芎以活其血 甘草以和中缓痛 谦斋医学讲稿 本方即四逆散加川芎 香附和血理气 治疗胁痛 寒热往来 专以疏肝为目的 用柴胡 枳壳 香附理气为主 白芍 川芎和血为佐 再用甘草以缓之 系疏肝的正法 可谓善于运用古方 归芍六君子汤 处方 归身白芍药各6克人参白术茯苓各4 5克陈皮半夏各3克炙甘草1 5克 功能主治 补气血 主脾胃不健 气血两亏所致之咳嗽痰多 纳少 神疲 膨胀腹满 呕吐 下血 妊娠痢疾及妇人经水不调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笔花医镜 卷二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卷九 逍遥散 处方 甘草 炙微赤 15克当归 去苗 锉 微炒 茯苓 去皮 白者 芍药 白 白术柴胡 去苗 各30克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疏肝养血 健脾和中 治肝郁血虚 五心烦热 或往来寒热 肢体疼痛 头目昏重 心悸颊赤 口燥咽干 胸闷胁痛 减食嗜卧 月经不调 乳房作胀 脉弦而虚者 用法用量 每服6克 用水300毫升 加烧生姜1块切破 薄荷少许 同煎至210毫升 去滓热服 不拘时候 备注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 当归 白芍养血柔肝 白术 甘草 茯苓健脾养心 薄荷助柴胡以散肝郁 煨生姜温胃和中 诸药合用 可收肝脾并治 气血兼顾的效果 凡属肝郁血虚 脾胃不和者 皆可化裁应用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卷九 圣济总录 卷四十五 鳖甲煎丸 处方 鳖甲 醋炙 去裙襕 1两 硇砂 不夹石者 1两 芫花 醋拌 炒 1两 狼毒 碎 锉 炒 1两 干漆 炒烟尽 1两 京三棱 炮 锉 3两 巴豆2钱 去皮心 研细 与硇砂用醋1升同熬成膏 制法 上除硇砂 巴豆外为末 与巴豆膏同拌匀 水煮面糊为丸 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脾脏久积冷气 攻心腹痛胀 恶心呕逆 脐下撮痛 用法用量 每服1丸 食后生姜汤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 卷四十五 胃苓汤 处方 甘草茯苓苍术陈皮白术官桂泽泻猪苓厚朴 制法 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 治脾虚湿胜 致成黄疽 或大便泄泻 小便清涩 不烦不渴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 加生姜5片 大枣2枚 水煎服 摘录 丹溪心法 卷四方中柴胡 枳壳 芍药 川芎 香附疏肝理气解郁 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健脾利水 桂枝辛温通阳 助膀胱之气化而增强利水乏力 苍术 厚朴 陈皮健脾理气除湿 若苔腻微黄 口干口苦 脉弦数 为气郁化火 可酌加丹皮 栀子 若胁下刺痛不移 面青舌紫 脉弦涩 为气滞血瘀者 可加延胡索 丹参 莪术 若见头晕失眠 舌质红 脉弦细数者 可加制首乌 枸杞子 女贞子等 重订严氏济生方 实脾散 别名 实脾饮 证治准绳 类方 卷二 处方 厚朴 去皮 姜制 炒 白术木瓜 去瓤 木香 不见火 草果仁大腹子附子 炮 去皮 脐 白茯苓 去皮 干姜 炮 各30克甘草 炙 15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温脾暖肾 利水消肿 治阳虚阴水 下半身肿较甚 胸腹胀满 身重食少 手足不温 大便溏 小便短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 水300毫升 加生姜5片 枣子1枚 煎至200毫升 去滓温服 不拘时候 备注 方中附子 干姜温养脾肾 扶阳抑阴 厚朴 木香 大腹皮 草果仁下气导滞 化湿利水 茯苓 白术 木瓜健脾和中 渗湿利水 甘草 生姜 大枣益脾温中 诸药合用 共奏温脾暖肾 利水消肿之功 摘录 重订严氏济生方 中满分消丸 处方 白术人参炙甘草猪苓 去黑皮 姜黄各3克茯苓 去皮 干姜砂仁6克泽泻橘皮各9克炒知母12克炒黄芩36克炒黄连半夏 汤洗 炒枳实各15克姜厚朴30克 制法 上为细末 汤浸蒸饼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健脾和中 清热利湿治热胀 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 空腹时服 摘录 兰室秘藏 卷上中满分消丸用黄芩 黄连 知母清热除湿 茯苓 猪苓 泽泻淡渗利尿 厚朴 枳壳 半夏 陈皮 砂仁理气燥湿 姜黄活血化瘀 干姜与黄芩 黄连 半夏同用 辛开苦降 除中满 祛湿热 少佐人参 白术 甘草健脾益气 补虚护脾 使水去热清而不伤正 深得治鼓胀之旨 湿热壅盛者 去人参 干姜 甘草 加栀子 虎杖 茵陈蒿汤中 茵陈清热利湿 栀子清利三焦湿热 大黄泄降肠中瘀热 攻下逐水用舟车丸 方中甘遂 大戟 芫花攻逐腹水 大黄 黑丑荡涤泻下 使水从二便分消 青皮 陈皮 槟榔 木香理气利湿 方中轻粉一味走而不守 逐水通便 舟车丸每用3 6g 应视病情与服药反应调整服用剂量 方药 调营饮 方中川芎 赤芍 大黄 莪术 延胡索 当归活血化瘀利气 瞿麦 槟榔 葶苈子 赤茯苓 桑白皮 大腹皮 陈皮行气利尿 官桂 细辛温经通阳 甘草调和诸药 大便色黑可加参三七 侧柏叶 积块甚者加穿山甲 水蛭 瘀痰互结者 加白芥子 半夏等 水停过多 胀满过甚者 可用十枣汤以攻逐水饮 附子理苓汤 内经拾遗 卷二附子干姜甘草人参白术赤茯苓猪苓泽泻官桂 处方 附子 炮 1钱5分 干姜 炮 1钱 甘草 炙 5分 人参 去芦 1钱 白术 炒 1钱 猪苓1钱 赤茯苓 去皮 1钱 泽泻1钱 官桂1钱 功能主治 伤寒5 7日 传入三阴 大便自利 四肢厥冷 脐腹疼痛 小便不利作渴 用法用量 以水2钟 加生姜3片 煎8分 食前服 附子理中丸方用附子 干姜温中散寒 党参 白术 甘草补气健脾除湿 济生肾气丸 处方 熟地黄160g山茱萸 制 80g牡丹皮60g山药80g茯苓120g泽泻60g肉桂20g附子 制 20g牛膝40g车前子40g 性状 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水蜜丸 小蜜丸或大蜜丸 味酸而微甘 苦 炮制 上十味 粉碎成细粉 过筛 混匀 每100g粉末用炼蜜35 50g加适量的水泛丸 干燥 制成水蜜丸 或加炼蜜90 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 即得 功能主治 温肾化气 利水消肿 用于肾虚水肿 腰膝酸重 小便不利 痰饮喘咳 用法用量 口服 水蜜丸一次6g 小蜜丸一次9g 大蜜丸一次1丸 一日2 3次 济生肾气丸中附子 肉桂温补肾阳 化气行水 熟地 山茱萸 山药 牛膝滋肾填精 茯苓 泽泻 车前子利尿消肿 丹皮活血化瘀 摘录 中国药典 中国药典 六味地黄丸 处方 熟地黄160g山茱萸 制 80g牡丹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