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驻华大使 欢迎到德国“创新投资”[文档资料]_第1页
德驻华大使 欢迎到德国“创新投资”[文档资料]_第2页
德驻华大使 欢迎到德国“创新投资”[文档资料]_第3页
德驻华大使 欢迎到德国“创新投资”[文档资料]_第4页
德驻华大使 欢迎到德国“创新投资”[文档资料]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驻华大使 欢迎到德国 “ 创新投资 ”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生于上世纪 60 年代的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到任中国已满一年。 在接受 望东方周刊专访时,他强调, 2014 年对于中德合作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 一系列两国高层会晤可以作为注脚: 2014 年 3 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德; 7 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 10 月 9日,中国总理李克强与默克尔共同主持第三轮政府磋商,两国 26 位部长参会,签署了总额为 181 亿欧元的双边贸易、 投资和技术合作协定。 柯慕贤强调,本轮中德政府磋商时签署了长达 30 多页的合作协议,对各领域的未来、特别是拟于 2015 年建立的“ 创新伙伴关系 ” 作了十分细致的规划。 除了政府间合作协议,在双方领导人的见证下,奔驰、大众等德国企业也与中国企业签订了新的合作协议。 一个是具有悠久工业基础和创新实力的欧洲大国,一个是已经将创新驱动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兴大国, “ 创新伙伴 ” 已经被确定为两个国家未来关系的标签。 而在 “ 创新合作 ” 的另一面, 2014 年 3 月 29 日,习近平到德国杜伊斯堡港参观 时曾指出,中德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两端,是 “ 渝新欧 ” 铁路的起点和终点。两国应该加强合作,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柯慕贤说,德国在丝绸之路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 德国企业对于丝绸之路的进一步发展也怀有期待,尤其是很多物流企业。 ” “ 目前这条铁路每周运行多列列车, 15 至 18 天抵达,比海运时间缩短了一半。铁路连接可有助于进一步促进两国间非常好的经贸关系。未来,德国也希望与中国合作提升铁路运输速度和发车频次。 ” 柯慕贤说。 “ 工业 4.0” 连接新丝绸之路两端 对于 “ 创新伙伴关系 ” ,柯 慕贤表示: “ 金融危机后,中德于 2010 年、 2011 年进一步加强了经济关系。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致力于从投资型转向创新型。德国企业在机械制造、自动化、环保、医疗、制药等方面都处于领先状态,与中国合作有很大的空间。 ” 他自信地说: “ 德国代表着创新。尤其具有创新力的汽车业、机械制造、医疗保健业和环境技术领域。在这些行业,外国投资者获益于德国创新实力的机会最大。 ” 2014 年 10 月 10 日,堪称中德关系史上 “ 最强 ” 合作文件 中德合作行动纲要签订。 1.3 万多字、 110 个条目的中德 合作线路图,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农业、工业等重要领域,其中 “ 工业 4.0合作 ” 的内容颇为引人瞩目。 广泛来说, “ 工业 1.0” 是蒸汽机时代, “ 工业 2.0”是电气化时代, “ 工业 3.0” 是信息化时代, “ 工业 4.0” 则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产业变革,也就是智能化时代。 “ 工业 4.0” 已经是德国政府 “ 高技术战略 2020” 确定的未来项目之一,也是德国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柯慕贤解释说,德国工业以技术导向的中小企业为特征,两国关于 “ 工业 4.0” 的合作可以增进此类企业对中国的兴趣。 遥远 的德国,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欧洲国家之一。众所周知,它也是最早参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发达国家,并成为“ 合资 ” 这一模式的最著名实践者。 “ 中德企业在汽车领域的密切合作是如此显著,并且千百万中国驾驶者每天都能亲历其中,这一点几乎是其他任何领域无法媲美的。 ” 柯慕贤说。 2014 年 10 月 11 日,在德国总理的见证下,一汽集团和大众集团在德国柏林正式签署了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经营期限延长 25 年至 2041 年的合同。 迄今为止,中德在汽车领域合作的重点一直是中国市场。德国大使说,德国汽车企业近年来在中 国进行了巨大规模的投资并计划在未来几年继续大力投资。 “ 我想特别推介中国汽车行业的企业也去德国投资,获益于这个欧洲最大的国民经济体的优越框架条件。 ” 不过柯慕贤认为,对于今日中国而言,合资企业的模式确实不利于中国企业的创新, “ 这种模式值得思考 ” 。 他认为,中国企业可以在欧洲全资收购企业,如吉利收购沃尔沃。而欧洲企业在中国的许多行业只被允许通过合资模式投资 德国企业需要在中国获得同等的竞争和投资条件,即 “ 公平竞争的环境 ” 。 中德经济目前仍然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他强调,德国在农业、医 疗、机械制造和环保产业等很多领域拥有中国经济和技术发展不可或缺的尖端技术,而中国市场对于德国来说则具有核心意义 “ 因此我们互为理想的战略伙伴 ” 。 柯慕贤不担心中国高铁企业与德国高铁企业成为对手, “ 这是正常的市场发展现象。但创新是德国企业的优势。我相信激烈的竞争必定会促进德国企业不断创新,德国企业并不怕竞争 ” 。 德国人更喜欢中国民营企业 2013 年,中国已经成为德国第六大投资国。同年,中国投资者在德国并购 25 家企业,达到历史新高,比 2007 年增长五倍。 “ 德国与其他西 欧国家相比非常有竞争力。特别是德国东部的一些地区相较而言是非常优惠的投资地区。然而投资流向德国并不仅仅因为这里的成本低,主要是因为它拥有欧洲最大的市场,从而为投资者提供比其他欧盟国家更多的机会。 ” 柯慕贤说。 他也谈到,以前德国企业很害怕中国投资者去德国收购濒临破产的企业,担心中国企业收购之后转移核心技术,最终解散这个企业。 “ 我们也不断与德国企业沟通,消除他们的担心,这类事情从没发生过。被中国收购的企业到目前经营都很不错,现在德国企业对中国的收购普遍表示欢迎。 ” 典型的例子是, 2012 年中 国的三一集团以 5.25 亿欧元收购德国企业普茨迈斯特,后者曾是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泵制造商。 “ 收购的优点是步子比较快。投资者可以通过收购一家企业较快地进入某一市场或行业。 ” 但他说, “ 在德国还有其他分享其市场和创新实力的方式。德国是一个可期待长期稳定增长因而也是值得在此长期开展业务的国家。因此,一些中国企业在德国创建自己的公司并开设研究中心。 ” 除了大型企业到德国并购,越来越多的中国中小企业也开始到德国投资。 柯慕贤承认,相比于大型国有企业,中国民营企业对德方吸引力更大。 “ 如果你问德 国专家,他们会告诉你,他们相信民营企业是更好的合作伙伴,与民营企业合作有更高的投资回报率。这也涉及私有化的问题。 ” 柯慕贤坦承,中国小型企业在德国如同在其他外国市场一样,会因法规、制度、文化差异而遇到一定的困难,当然这些困难也是可以克服的。 “ 现在对想要去德国投资的中国中小企业有十分利好的消息 中国德国商会成立了,这是欧盟范围内第一个此类机构。 ” 他说,德国外贸与投资署已经在中国设立了联络处,“ 中国企业有任何关于去德投资的问题,可以与联络处联系,会及时得到回复。 ” 一个备受关注 的问题是中国光伏等产品在欧盟遭遇反倾销调查。柯慕贤对此表示,德国本身没有专门针对中国的贸易壁垒,对中国企业一视同仁。但欧洲的涉及环保和其他方面的法规比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