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方案(全国卷地区)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7讲 地球表面形态听课手册 湘教版.doc_第1页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卷地区)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7讲 地球表面形态听课手册 湘教版.doc_第2页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卷地区)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7讲 地球表面形态听课手册 湘教版.doc_第3页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卷地区)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7讲 地球表面形态听课手册 湘教版.doc_第4页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卷地区)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7讲 地球表面形态听课手册 湘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讲地球表面形态知识导图考纲解读1.识记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板块构造学说内容及其对地貌的影响2.理解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掌握地质构造在找水、找矿、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实际意义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主要是地球外部的_表现形式_、岩浆活动和地震等风化、侵蚀、_、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使地表_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图71(1)板块划分:地球表层的_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_分割成六大板块,其中a为欧亚板块,b为_,c为_,d为太平洋板块,e为_,f为南极洲板块。(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板块相对移动图示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典例板块背离运动(张裂)形成裂谷、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板块相对运动(挤压碰撞)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和巨大的高原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形成_、海岸山脉、岛弧等马里亚纳海沟、美洲西岸的山脉、亚洲东部的岛弧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地质构造:由地壳运动留下的“痕迹”叫地质构造。(2)分类a褶皱: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使沉积岩发生弯曲,形成褶皱。它有向斜和_两种基本形态。b断层:岩层受力达到一定强度,发生断裂,两侧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称为断层。其中两侧陷落、中间突起的部分叫_,中间部分相对下沉的断层,形成_构造。3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1)火山:火山喷发的熔岩物质的堆积常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多种火山地貌。(2)地震:往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1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_等。2实例四、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1合理改造能够趋利避害。2不合理活动产生消极破坏作用。探究点一地质结构及其实践意义核心突破1褶皱与断层的比较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判断方法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2.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图72命题探究命题点一地质构造的判读12015山东卷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下表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完成(1)(2)题。地层新老关系地层代号观测点坐标新老c(313813n,1175012e)(313754n,1175059e)d(313810n,1175019e)(313757n,1175052e)s(313805n,1175032e)(313801n,1175043e)(1)该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a南北方向b东西方向c西北东南方向d东北西南方向(2)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abcd图73命题点二地质构造对地形的影响22015浙江卷图74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1)(2)题。图74(1)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2)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a石灰岩砂岩b花岗岩流纹岩c大理岩石英岩d安山岩玄武岩命题点三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3读某地等温线分布及地质剖面图(图75),回答(1)(2)题。图75(1)该地的地形及地质构造是()a背斜成山b向斜成谷c背斜成谷d向斜成山(2)该地质构造()a上层岩层较老b便于储油c便于储水d两侧岩层较新探究点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核心突破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普遍(例如花岗岩的球状风化)侵蚀作用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如雅丹地貌)流水侵蚀冲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红色沙漠”“石漠化”湿润、半湿润地区(例如长江三峡地区、黄土高原)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如桂林地区)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如挪威、中欧东欧平原)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滨海地带沉积作用冰川沉积杂乱沉积,冰碛地貌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河流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河流中下游)颗粒大、质量大的先沉积,颗粒小、质量小的后沉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河流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口地区(例如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风力沉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沉积地貌干旱的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如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海浪沉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滨海地带命题探究命题点一流水地貌42014北京卷图76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1)(2)题。图76(1)该河谷()a岩层比岩层形成年代早b岩层比岩层易受侵蚀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d呈“v”形,适宜修建水库(2)本次洪水()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52014重庆卷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图77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77,完成(1)(3)题。图77(1)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a河源b凸岸c凹岸d入海口(2)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77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a石笋b冰斗c风蚀蘑菇d花岗岩风化球(3)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厘米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图77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图78命题点二流水与海水共同作用形成的地貌62015全国卷图79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1)(2)题。图79(1)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a持续淤积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蚀(2)推测19921997年期间()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典图判读5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典例精析2014山东卷图p51(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为观测点编号。图p51(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1)(2)题。(a) (b)图p51(1)根据图p51(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p51(a)中的()abcd(2)图p51(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a、b、c、d、图形解码信息提取思维过程(1)结合卡片上记录的信息,通过读图(a)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2)在从图中获取岩层新老关系的前提下,结合向斜岩层新老关系特点判断图(b)中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答案(1)b(2)b判读技巧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包括地质地貌示意图(图p52)、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图p53)、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图p54)等;判断内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图判读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特征、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等,或分析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等。图p52地质地貌示意图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正确判读地质剖面图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地壳物质循环过程。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沉积岩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因而其岩层分布的一般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p52中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判断。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图p52中岩层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和。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变质作用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4)根据海底岩石的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注意进行上述判断时参照的必须是同一个海岭或者海沟。2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1)看岩层是否连续。我们知道,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p54中的乙、丙所在地区是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受侵蚀前常形成山岭(如图p54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未受侵蚀前常形成谷地或盆地。(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p52中河流附近、图p54中甲处均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1)若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说明地壳处于下沉运动中。(2)若上覆岩层发生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3)若某地区某个地质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地质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地质年代该地区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区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了。应用提升读我国某地区局部地层剖面图(图p55),完成12题。图p551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a自a向b由老到新b自b向c由老到新c自b向a由老到新d自a向c由老到新2图中长腰山是()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b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d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读图p56,完成34题。图p563图示()a花岗岩的形成早于石灰岩b乙山为断块山c甲处位于向斜的槽部d地形主要为山地4在野外考察时,判断丙断层的依据有()断层面发育的陡崖断层破碎带断层两侧岩层错开相对下沉的岩体形成低地abcd油页岩属于非常规油气资源,它以资源丰富和开发利用的可行性而被列为21世纪非常重要的接替能源。图p57示意油气资源在地层中的分布。据此完成56题。图p575油页岩属于()a喷出岩b变质岩c侵入岩d沉积岩6传统石油最有可能分布在图中的()aa处bb处cc处dd处第7讲地球表面形态【基础自主梳理】太阳能地壳运动搬运趋于平坦岩石圈断裂带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海沟背斜地垒地堑固结成岩流水侵蚀作用侵蚀切割泥沙沉积【考点互动探究】1(1)d(2)c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经纬度可知,观测点线路为西北东南方向,而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与观测点线路垂直,因此该考察区域的总体构造线方向为东北西南方向。第(2)题,根据表中地层新老关系可知,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因此应为背斜,背斜岩层多为向上弯曲。2(1)c(2)a解析第(1)题,甲地岩层向下弯曲,且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可判断为向斜,从地貌特征看为山岭,即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乙地岩层向上拱起,且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可判断为背斜,从地貌特征看为谷地,即背斜顶部受张力,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即背斜谷。第(2)题,结合图中岩体运动方向,可以判断岩层属于原来背斜(现已被侵蚀成谷地)顶部的岩层,即丙处应为沉积岩,a项中石灰岩、砂岩都属于沉积岩;b项中花岗岩、流纹岩都属于岩浆岩;c项中大理岩、石英岩都属于变质岩;d项中安山岩、玄武岩都属于岩浆岩。3(1)d(2)c解析第(1)题,该地等温线数值中部低、四周高,说明其地形为山地,结合该地岩层弯曲方向知其为向斜,从而确定该地的地形及地质构造。第(2)题,向斜上层岩层较新,两侧岩层较老;向斜便于储水。4(1)a(2)d解析第(1)题,从图中岩层的错位及移动方向可以看出,该河流是在断层基础上形成的,另外各岩层并未发生弯曲变形,应是正常沉积的结果,越往下沉积岩形成越早,图中石灰岩和页岩均为沉积岩,页岩在下,石灰岩在上,故岩层形成年代早于岩层,a项正确;在河床断面上,岩层易受侵蚀而发生了凹陷,岩层出露河谷处,岸线较平直,不易被侵蚀,b项错误;岩层未发生弯曲,故不可能是向斜,c项错误;有断层存在的地区,地质条件不稳定且容易发生渗漏,故不适宜修建水库,d项错误。第(2)题,图中信息显示,水位上升的中期,河谷中沉积物较少,说明河水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较强,河流含沙量较大;水位下降时,河谷中沉积物较多,河流含沙量减少,搬运能力减弱,堆积作用增强;因河水在洪水期侵蚀能力增强,会使河床变宽、加深。5(1)b(2)c(3)d解析第(1)题,砾石滩主要是流水堆积形成。河源主要受流水侵蚀作用影响;砾石滩属于河漫滩,河漫滩主要在河流的中游地区,且河道弯曲程度比较大的河漫滩地区会发生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入海口地区主要形成三角洲,三角洲泥沙颗粒小,且堆积有一定的规律性。第(2)题,砾石变圆主要是受到流水的侵蚀作用。石笋主要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冰斗主要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石笋和冰斗棱角分明;风蚀蘑菇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在风力长期侵蚀下,岩石变圆;花岗岩风化球主要是风化作用形成的。第(3)题,由图可知,图中大多是直径9厘米左右的砾石,结合选项可知图中d项9厘米左右砾石所占比重最大。6(1)d(2)b解析第(1)题,若该区域以淤积作用为主,近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