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用品中体现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现代生活用品 根据产品中含有传统文化的来源上的不同 分为现代 技术产品体系和传统造物体系 通过对两者的分别剖析 论述了传统文化的多种体现方式 本文的第一个重点是阐述传统文化内涵和产品中体现传统文化的多种要素 这些要素包 括材料 造型 色彩 结构和工艺 装饰等 它来源于对传统造物体系的归纳 本文第四章 在此基础之上 对新中式家具作了个案分析 来具体阐述产品在各个方面体现的传统文化的 可能性 本文的另一个重点是依据 物体系 的分类原则 分析传统造物体系中的各类文化现象 它包括生活方式的延续 生产工艺的残留 功能的延伸和变异 功能与文化并存的延续 文 化观念为主的延续等五类 文章力图在功能 文化 工艺 生活方式等寻找传统文化表达与 器物生命力延续之间的关系 同时 探讨了文化与技术用品生命力的联系 在总结部分 运用现代完形心理学来解析传统器物文化延续的三种趋势 并就现代技术 用品体系和传统造物体系提出了弘扬传统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技术用品体系 传统造物体系 新中式家具 格式塔 i i i a b s t r a c t t h es t u d yd i v i d e st h em o d e r nu t e n s i lm a k i n gi n t ot w oc a t e g o r i e s s y s t e mo fm o d e r n t e c h n 0 1 0 9 i c a lp r o d u c t sa n dt r a d i t i o n a lh u m a na r t i f a c t s b a s e so nt h eo r i g i n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i n s i d et h ep r o d u c e s b ya n a l y z i n gt h et w oa s p e c t s d e m o n s t r a t e s t h ev a r i o u sw a y st oe x p r e s s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o n eo ft h ee m p h a s i so ft h ep a p e ri st oe x p l o r ei n t ot h ec o n n o t a t i o no ft r a d i t i o n a l c u l t u r e a sw e l la st h es p e c i f i ce l e m e n t sa t t a c h e dt oi ti n s i d et h ep r o d u c t si n c l u d i n g m a t e r i a l s f o r m c 0 1 0 r s t r u c t u r e c r a f t sa n dd e c o r a t i o n e t c f u r t h e rt h ep a p e r a n a l y s i s i no r d e rt od e m o n s t r a t et h ep o s s i b i l i t yo fe x p r e s s i n g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b ym o d e r np r o d u c t s a n o t h e re m p h a s i si st oa n a l y z ec u l t u r ep h e n o m e n ai nt r a d i t i o n a la r t i f a c t s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p r i n c i p l e si nf 五es 声 i 宝册d o 螗c f 觅 s u c hp h e n o m e n a c o n s i s to ff i v ec a t e g o r i e s i n c l u d i n gt h ec o n t i n u i t yo f1 i f ea n dw o r k i n gs t y l e r e m a n e n to fc r a f t s f u n c t i o n a le x t e n s i o na n dv a r i a t i o n t h ec o e x i s t i n go ff u n c t i o n a n dc u l t u r e e x t e n s i o no fc u l t u r ei d e a t h es t u d yf o c u s e so nt h e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 t h es u c c e s s i o no f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a n dt h ev i t a l i t vo fh u m a na r t i f a c tf r o m v i e w p o i n t so ff u n c t i o n c u l t u r e c r a f t sa n dl i f e s t y l ea sw e l l i ns u m a r y t h ep a p e ra n a l y z e st h et h r e em a i nt r e n d si ne x p e n d i n g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 c u l t u r ei na r t i f a c t sw i t ht h e o r i e so fm o d e r n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 p r e s e n t st h ep r i n c i p l e s a n dm e t h o d sr e l a t i n gt h em o d e r nu t e n s i ld e s i g na n da r t i f a c ts y s t e mi no r d e rt oc a r r y f o r w a r dt r a d jtio n a c u t l l r e k e y w o r d s 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t e c h n i c a lu t e n s i ls y s t e m t r a d i t i o n a la r t i f a c t s n e o c h i n e s ef u r n i t u r e g e s t a l t 独创性声明 y 9 6 8 2 3 5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 本人为获得江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 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签名 罩匙矗骓 日期 猡6 年 月邀目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江南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 江南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 磁盘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 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并且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也遵守此规定 签名 乓丞雄 导师签名 日期 泗b 第一章绪论 1 1 课题研究背景 第一章绪论 1 9 7 8 年的改革开放 被认为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开始 这二十多年来的深刻变革以摧枯拉 朽之势改变了社会的原先面貌 急剧地塑造了一个全新的社会形态 在这个的过程中 中国 文化也经历着传统与现代 民族和国际这两大矛盾的冲击 现代设计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 被引入中国大陆的 像西方国家一样 中国的现代设计也伴随着工业化产生 发展 但是我 们在引入西方制造和思维模式的同时 还没等我们的设计者们做下缓冲式的思考 传统的造 物模式和文化就被工业化的浪潮冲得支离破碎 进入9 0 年代后 全球经济被宣称进入了新的 时代一一信息时代 以信息化和资源的合理化分配为借口 伴随着区域交流合作和资源的整 合的加深 一种大一统的全球性文化正进一步的形成 在2 1 世纪初 面对这种来势汹汹的文 化同质化的加剧 站着中国的文化版图上 我们应该采取怎样应对措旄呢 很明显 我们文化是被一种新的社会模式所改造 在建筑领域 从国内各地城市的清一 色的方盒子建筑到更早的苏式筒子楼 建筑的功能和造型被各界人士广为诟弊 但究其缘由 不应归罪与我们的设计的低劣和无能 因为在这个革新去旧的过程中我们的设计都还没来的 急发展 更不要说变革过程中延续传统的问题 即使现在 大环境下的意识混乱 设计话语 权的分化 都未让设计在制造业的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 1 1 1 现代生活用品的延续传统的现状 因为现代生活用品包括技术消费产品和传统延留下来的造物产品 所以应该从现代制造 业和传统手工艺两个方面看待行业现状 一 现代制造业 现代制造业 即工业制造体系 门类齐全 规模庞大 由于机器的大批量生产和标准化 制造 技术产品很少能延续传统的文化符号 交通工具 家用电器等行业 能够体现传统文 化的形式在市场上的比重很少 消费电子产品则较之略多 如手机 m p 3 等产品上的传统装 饰现象比较明显 一些介于现代制造业和传统手工艺的行业 如家具 陶瓷等行业 保留传 统文化的现象很常见 实例也很多 二 传统手工艺品产业状况 传统手工艺是传统文化物质层的一类文化 传统手工艺品种 主要指从渔猎社会和农耕 社会延留下来的器物 中国手工艺品种众多 仅轻工业部门主管的行业 就有1 3 大类 6 4 5 小类 品种数以万计 传统手工艺产量小 在现在的中国制造业比重并不大 表1 一1 就整个手工艺品行业而言 面l 陆着很大的挑战 数据中华行业研究中心 在一份 工艺 美术品制造行业 的报告中 对 公开披露和国家统计局相关统计资料 进行研究后 把其 翌 垩堕堡 行业景气度定为 好转 成长 成长高峰 成长趋缓 收缩 落底 中的落底 虽然近年来 工艺美术品制造业不断向前发展 但手工艺产业的比例在国民生产总值在不断的减少 表l 一1 工艺 美术品制造业与其大类 门类规模比较表 数据来自于 数据中华行业研究中心 月度累计销售收入 亿元 月度总资产 亿元 月度累计利润总额 亿元 2 0 0 4 0 52 0 0 3 0 52 0 0 4 0 52 0 0 3 0 52 0 0 4 0 52 0 0 3 0 5 制造业 5 9 1 4 0 7 94 3 1 8 5 4 11 3 6 1 7 8 4 71 1 4 0 6 9 4 23 1 5 0 5 62 0 2 3 7 8 工艺品及其 5 2 1 1 14 3 4 5 79 1 9 1 57 7 0 9 91 8 2 71 5 8 3 他制造业 工艺美术品制造 3 8 2 4 93 2 1 5 56 1 1 0 15 3 7 0 41 3 8 21 1 3 5 1 1 2 现代生活用品的设计文化背景 一 设计文化多元化 改革开放后 全球设计文化作为强势文化主导了国内设计领域 它是伴随西方的科技文 明 从现代主义发展而来的 形式简单而理性的一种设计文化 与之对应的本土设计文化在 9 0 年代后才引起人们的重视 它站在弘扬传统的角度 强调设计对民族的自身的人文关怀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 设计文化的导向游走在传统和现代 全球与本土之间 现代的 全 球的设计文化是与工业制造体系相联系的 是现代化的必经途径 而本土的 传统的设计文 化又是人类社会无法割断传统的文明 因而现实要求我们的设计必须走在两者之间 二 人性化设计角度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 人性化设计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按照 人性化设计 的观点1 人性化其实是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的关照 在心理层次方面 文化的关怀尤显重要 设计文化人性化设计 设计爵维 i 殳计哲学 传统 现代 设计方法 本土 全球 全球 设计和生产模式 另外 就深入体制而言 人性就真如上面 所述的那么简单 不见得 自现代主义以来 人们一方面渴望现代的工业文明和永恒的 理想 另一方面又猛烈批判文明带来的人性的 表1 2异化 异化 指的是工业资本主义 包括 经济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官僚政治制度 这是对以技术理性为基础的双胞胎 体制下 技术 理性对人和文化的支配力量 在这个问题上 波德里亚从消费社会做了进一步的论述 他认为 体制控制生产机器 而且控制了消费者需求 生产秩序的专断导致社会财富的结构性过剩和匮乏 而消费恰恰是 维护系统运作的推动力量和组织完整的中间环节 在消费社会里 一方面挑动消费者对欲望 的普遍好奇 鼓吹享乐 另一方面消费过程被编排成为一种自我指向的话语 这就是标示消 费者社会地位 文化品味 区别生活高下的文化符号 按照这种说法 设计追求的人性本身 茎二童堡笙 就值得质疑 中国社会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阶段 又在逐步进入消费社会 设计追求更健康的文化价值 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向传统文化去寻找资源 1 1 3 现代生活用品中的传统文化的可持续问题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剧 中国社会将发生更大的变化 人民的观念也将随之巨变 这种 生活和观念的巨变 势必导致传统工艺的边缘化 发扬传统文化只停留着保留延续的层次上 肯定是不够的 我们需要在各个工艺品领域 根据其文化生态的现状做出应对性的策略 此 外 还要改变这种传统文化和现代制造业这种格格不入的状态 现实的问题在于 工业制造业完全占领了人们的生活 工业品具有完善的功能 明确的 传达 抽象和与机械相适应的的形态 在发展方向上 工艺品则与之泾渭分明 注重手工艺的 传统 工业品在形式元素继承上的困难和手工艺产品无法工业化 是传统文化不能很好延续 的瓶颈所在 要弘扬传统文化 要求我们必须继承传统文化中物的层次 很多产品随时代的变迁消失 了 很多则以各种形式存留了下来 比如毛笔的现状 以前为文房四宝之首 主要是作为书 写工具和文化传播介质的功能出现的 现在这种实用功能正让位于艺术价值和欣赏收藏价值 传统器物的延续和发展 都必须经过时代的筛选 有的留存到现在 有的在人类历史上存在 很短时间就消失了 新的文化生态 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具体文化形态 要弘扬传统文化 还要求我们必须继承传统文化中精神的层次 它包括造物的意义系统 创造性 价值观 审美观等合理的成分 这是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基础 1 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在当前现代生活用品的设计领域中 应用传统文化和文化符号数量较少 同时目前国内 对传统文化和文化符号和现代产品中的研究 多停留在单从传统文化或文化的某个领域出发 分析 探讨其应用于现实的可能性 或者停留在平面设计的领域 本文的意义在于从当前的 现象出发 深入探讨传统的延续和发展问题 所以笔者相信本课题的意义有助于运用传统于现代产品的设计方法论的研究 发扬传统 精神 基于弘扬传统文化的立场 借鉴先辈们和其他领域 如视觉传达 的一些关于传统继 承的一些观点 作者希望从现代生活产品 主要以几类常见现代生活用品 的角度 研究那 些已经存在的在现代生活用品中的传统文化的体现方式 这样便于该领域内的传统文化的应 用 也以便在较大范围内 如一般产品开发中 采用这种方式和方法作为参考 本研究就现有几类常见现代生活用品中的传统文化进行切入 通过对资料的整理 分析 借鉴国内外的经验 尝试归纳一些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化符号的体现方式 进一步要探索和尝 试将这种总结传统文化体现的方式应用在一般现代生活用品中 以指导实践 研究目标 第一章绪论 1 现代生活用品中的传统文化的体现的框架构建 从而探讨传统延续和延续时间长短的 原因 2 深入探讨某个领域内的传统文化的体现方式 从而寻找革新传统的立场 方法 1 4 研究方法 1 文献查阅法 阅读大量传统工艺美术 建筑和设计方法论等方面的参考书 再查阅大 量的产品 特别是现代生活用品方面 的书籍 杂志等 搜集生活用品造型中的传统文化特 质和文化符号 2 电子资料收集 主要是通过浏览i n t e r n e t 上有关家具的信息 寻找特定的生活用品 造型的实例与新的研究动态 作为书面资料的有力补充 3 实地考察法 主要通过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搜寻包含传统文化特质和文化符 号的现代生活用品 4 对比分析法 通过研究几类常见现代生活用品的传统文化的体现 进行对比分析 尝 试归纳出在几类常见现代生活用品领域中传统文化的体现的特点 5 数学统计法 主要是通过对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产品中的体现方式进行统计归类 归 纳出一些结论 以便探索应用 1 5 研究的基本思路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先对探讨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体现传统文化的形式要素 鉴于传 统文化具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通过对生活产品的归纳整理 发现两类用品在传统文化延续上 各有特点 一类是现代技术用品体系 一类是传统造物体系 本文第三章先结合 物体系 的分类原则 探讨了当前现代生活用品的传统文化现象 哪些没有传统 哪些照搬传统 哪些延续本身即传统 通过生活方式的延续 生产工艺的残 留 功能的延伸和变异 功能与文化并存的延续 文化观念为主的延续等五个方面寻找传统 文化表达与传统器物生命力延续之间的关系 之后 分析了现代技术用品领域的传统沿用的 现象 本文第四章是传统文化延续的个案研究一中式新古典家具的延续和创新 基于新中式家 具在表达传统的典型性以及产业的日趋成熟 文章从材料 造型 色彩 结构和工艺 装饰 等五个要素入手分析家具中的传统现状 结论部分 作者在对前两章的基础上 运用格式塔的心理学来解析传统器物文化延续的 三种趋势 最后 就现代技术用品体系和传统造物体系提出了弘扬传统的原则和方法 1 何晓佑谢云峰 人性化设计 m 南京 江苏美术出版社 2 0 0 1 第二章传统文化延续的相关几个问题的讨论 第二章传统文化延续的几个相关问题的讨论 2 1 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1 1 传统文化的概念 克罗伯 克拉克洪 a l k r o e b e r c k 1 u c k h o h n 对 文化 的定义 包括各种外显 和内隐的行为模式 它通过符号的运用使人们习得及传授 并构成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 包 括体现于人工制品中的成就 文化的基本核心包括历史衍生及选择而成的传统观念 尤其是 价值观念 文化体系虽然可被认为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但也可被视为限制人类作进一步活动 的因素 1 由这个概念解释可得 文化包含了外显 内隐的两大层面的内容 它的基本核心包括历 史衍生及选择而成的传统观念 本文所讨论的 传统文化 是包含精神文化 又以器物文化 为主的造物文化 庞朴先生在界定传统文化 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和文化传统 c u l t u r a lt r a d i t i o n 之时 认为传统文化落脚在文化 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 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 过的种种物质的 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文化传统落脚在传统 文化传统与 传统文化不同 它不具有形的实体 它是形而上的道 它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 成长于民 族的重复实践 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简单说来 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 所以传统文化是来自于对特定时间划分的文化 它包括人工制品中的成就 历史衍生及 选择而成的传统观念 这种传统观念包括了文化传统 2 1 2 文化形态学 铁 高 低 图2 1 文化形态学的要素结构 文化形态学包含物质文化层 制度 行为文化层 心态文化层 从文化形态学出发 传 统文化具有这三个层次的内容 一 物质文化层 化化化 化 文文文 文 质度为 态 物制行 心 一 一 化文 墨三兰堡鉴奎些笙蕉堕塑叁生全塑星塑堕笙 形而下 器 的层次 指人的物质生产方式和产品的总和 包括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 物 表现为物化了的设计成果 二 制度 行为文化层 形而中 制度 的层次 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规范的总和 包括制度 制度 理论 法令 规则 行为 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 包括礼仪 风俗 社会风尚 行为规范等 可表现为设计语言 设计制度 三 心态文化层 形而上 道 的层次 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 审美情 趣 思维方式与主题因素 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 它出自传统的定义 即对于时间的区分 它的内涵必然包括了 物质文化层 制度 行为文化层 心态文化层的所有范畴 制度 行为文化层因为更多涉及 社会学和人类学的领域 且与造物无直接紧密关系 故下文不作具体讨论 2 2 传统的造物文化 文化论 理性点 人类学民族学研究 传说 神话 祭祀 禁忌 习惯等 存在论 现实点 艺术学设计学研究 艺术 尺寸 资源 材料 环境 功能实物 的调查分析等 价值论 理性点 伦理学社会学研究 意 味 利益 文明 价值 观 创造性 审美性等 图2 2 中国造物文化的研究框架 图2 2 道具代表造物 造物的道 器 信三个方面的内容2 代表了整个造物文化 即 造物的文化形态学 传统造物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 造物文化包含传统文化中形而下的全部 形而中和形而 上的一部分 两者属于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 传统造物文化是本文讨论的主要对象 第二章传统文化延续的相关几个问题的讨论 图2 3 造物文化的物 行为和心理的作用模式 许平先生在研究工艺美术的社会价值时 从 行为研究 入手 来研究社会心理特征 他认为 工艺美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 从而影响社会心理 甚至价值观念 在工艺文化 与 物相关的一种文化现象 的生态中 文化传统中的物 人的行为 社会心理之间相互作用 图2 3 的左边部分 反映了物对行为的制约 行为对于心理的深化 心理对行为的选择 的社会性意义 心理是物的文化涵义得到承认的前提 苏珊 朗格认为艺术是情感的符号 换 一种说法工艺美术反映文化内涵 右图部分是文化形态学借用 物 每行为夕心理 的模式 对整个造物文化的一个扩展3 中国历史上的艺术类型大体可分为4 类 一是文人艺术 二是宫廷艺术 三是宗教艺术 四是民间艺术 要是文化也按这种分类的话 那么就有种 民间文化 存在 这个文化体系 强烈地表现了 物质二每行为鸟 文化 的作用模式 就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而言 潘鲁生先 生认为必须重新创造才能重回到现代生活 原因在于它基于过去传统生活方式之上 与民俗 活动 精神信仰 思维方式 文化观念等都有密切关系 纵观服饰发展史 整体上体现了商 的 威严庄重 周的 秩序井然 战国的 清新 汉的 凝重 六朝的 清瘦 唐的 丰 满华丽 宋的 理性美 元的 粗壮豪放 明的 敦厚繁丽 清的 纤巧 等 这些具 体形态的体现和当时的文化以及经济基础是分不开的 尤其是 传统哲学和审美观念对工艺 美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2 2 1 传统造物文化的形而上部分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是非常丰富的 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在中 国哲学的发展历史中 大致可以分为先秦子学 魏晋玄学 隋唐佛学 宋明理学 明清实学 近代科学等主要阶段 古代哲学主要关注两个问题 一个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即所谓天道与人道关系问题 另一个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 即所谓人伦关系问题 但就造物来说 第一个哲学问题应该是 一个讨论的主题 追究天道人道的哲学主要来源于道家文化 直至当世 老子认为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道是万物的本体和本源 天地万物是由道产生 又认为 道 有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的个性 老子 强调了 道 具有普遍的辨证性格 以天道来规 范人道 援人道融入天道 追求天人合一是老子宣扬的最高境界 受道家思维模式的影响 1 墨 童堡笙苎垡罂塑塑塑羞些尘旦里竺塑堡 中国传统造物思维模式是从整体出发的 同时这种思维模式包含了形而上和模糊的特质 人 伦关系则是另一个主题 主要表现在儒家对 礼 文化的追求 所以艺术自然而然就烙上了 以上的个性 一 几大哲学流派的造型艺术观 传统哲学主要分为儒 道 释三家 儒家 在文艺方面关注的是文学艺术作品是否合乎正统的思想内容和社会伦理 由于缺 乏对美的本质的内在追问 注定了传统美学 这里指作为传统美学主体的儒家美学 自始至 终处于文 史 哲的附庸地位 甚至不得不为特定的政治目的服务 其性质亦因此被决定 这就是自孔子始的 文以载道 的文学观 因此传统美学强调文与道的统一 即美与善 情 与理等的统一 被框定在道的概念之中 所以传统美学观是一种功利性的审美观 孔子说 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 三句话概括了孔子的文化理想 社会政策和教育 程序 礼 和 乐 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 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 乐即艺术 能 以情感动人 潜移默化培养民众的性格 要论礼对艺术的影响 宗白华先生曾在 艺术与中 国社会 写道 礼器里的彝鼎 是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观摩对象 铜器的端庄流利 是中 国建筑风格 汉赋唐律 四六问题 以至于八股文的理想型范 他们都倾向于对称 比例 整齐 和谐之美 同样 在工艺美术领域 这种儒家的 礼 的印记非常明显 如历朝历代 对服装等级化是另一种礼的体现 道家则把审美提升到了 澄怀观道 南宋画家宗炳语 的理想境界 道家美学否定儒家 以仁义束缚心灵 束缚艺术的绳索 提倡抛弃一切尘世物欲之后生命体验 从非功利的角度 来说 道家审美观点更接近现代美学中美的独立个性 甚至在形式美的境界有另一种的深刻 见解 宗白华先生曾经把国画艺术分为下述的三种境界 一 写实的境界 二 传神的境界 三 妙悟的境界 妙悟的境界指的就是对玄境领悟 这最初源自道家的哲学境界 道家哲学在审美关系上过分强调 超功利性 忽视了事物的外在实用功利 违背了现代 设计美 合乎目的性 的要求 中国的佛学是印度佛学的中国化 吸收了道家的哲学和儒家的伦理 冯友兰先生认为作 为佛学一大流派的禅宗 是印度中道宗和道家哲学作用的结果4 禅宗的语言观 本体论 修 道方式 悟道成佛的境界都与 庄子 哲学一脉相承 禅宗的境界从庄子的 以道观之 望 转到了 万法自现 见 高度 中国的禅宗哲学 强调个体的 心 对外物的决定作用 通 过个体的直觉 顿悟而达到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境界的追求 与中国士大夫的心态构成有着 深刻的联系 同时 禅 的哲理性 深刻性对艺术影响深刻 禅对传统造物的影响有以下几 点 一 注重 天人合一 顺应自然 的哲学 先人们十分注重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 山 的桃源意境 追求 悠闲 陶冶 静思 的宜人境界 二 注重人的 心 的修炼 追求 淡薄 的形态 导致了朴实无华 自然古拙的造型 r 至三兰堕篓苎些垩竺箜塑差盐尘塑望堕塑堡 一 出现 三 注重以小见大 以少胜多 刹那间见千古 平凡中出奇幻 自然中有妙谛 简易中 含深趣 的韵味 即所谓 一花一世界 一叶一菩提 从而产生这种高度抽象的造型 四 追求静 淡 空 闲的意境 二 道器观对传统造型艺术的影响 孔子曾提出了 文质彬彬 说 咀 文 质 合一为理想境界 但他强调当 文 质 发生冲突时 应以 质 为指归 所谓 君子质而已矣 何以文为 对文艺来说 文是形 式之美 质是伦理之善 对工艺美术的器物来说 文是形式 质是功用 先哲们对器物有其独特的看法 成书于战国的 周易 言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 下者谓之器 把局于形体而上的精神叫 道 居于形体之下的物质状态叫 器 明确了 道 与 器 之问的对应依存关系 后来的儒家有 轻器而重道 的种种思潮 导致工艺 美术在后来的发展中少有变革式的发展 工艺美术处于文人文化 宫廷文化 宗教文化之后 的末流文化的地位 与它的这种思潮不是没有关系的 笔者在 以 器 道 论器物中龙纹 装饰的流变 一文也阐述了这样一个问题 龙纹装饰从多维表现走向精雕细琢的平面形式 直接受到了重道轻器观念的影响 而龙纹装饰又跟儒家提倡的 道 是密切联系的 但相对艺术而言 工艺美术的很多领域更多地具有民间文化的特点 并形成了以实用第 一 审美第二的工艺观 2 2 2 传统造物文化的形而下部分 中国古代的造物非常丰富 历史上 原始社会时期的彩陶 商周的青铜器 汉代的漆器 宋元的瓷器和明清的家具都享有盛名 从工艺角度而言 它还包括雕刻 髹漆 金属 染织 服饰 印刷 编织 民间丁艺 如剪纸 风筝 等工艺的辉煌成就 这都是传统造物的 器 的部分 2 3 现代生活用品的体现传统文化的要素分析 图2 4 按照现代生活用品对承载传统文化的方式 我们可以把整个生活用品分成现代技术用品体系 和传统造物体系 现代技术用品体系是指基于现 代制造技术 同时作为人们消费用品存在的产品 的体系 它包括家用电器 消费电子产品 交通 工具 现代厨具等各类产品 传统造物体系指历 史延留下来的依然保持了传统文化的造物领域 它也包含那些经过了现代技术变革的产品 如工 业化后的日用陶瓷 而现代拄术产品本身并不具 备与身俱来的传统 它要体现传统只有借鉴传统 造物文化 0 墨三望生竺苎些垄竺塑塑苎 坚璧盟塑堡 因此要对现代生活用品中传统文化做一个细致的分析 必须参照传统造物体现传统文化 的模式 作为传统造物文化形而下的部分 传统造物可以指向传统文化中 形而上 形而 中 形而下 各个层面的含义 它是现代生活用品保留传统文化的一个参考 传统造物可 以通过一下几个要素来体现传统 如图2 4 材质 造型 色彩 结构和工艺 装饰等 传统造物本身就属传统文化 被提炼为材质 造型 色彩 结构和工艺 装饰等要素同 样包含了传统文化的这种 形而下 的特质 在现代的传统造物体系中 这种表现传统文化 的能力体现的淋漓尽致 比如新中式家具 日用陶瓷 唐装 平面装饰等 同样 通过对造 物要素的组合 又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 形而上 的内涵 2 3 1 材质因素 历史上 传统造物的材料丰富 有玉石 陶土 青铜 瓷 十 釉料 金属 竹木 丝绸 棉麻 染料 及各种装饰材料 这些材料都是体现传统的独特的元素 本身就体现了 形而 下 器 的文化 传统美学中特别注重 移情 强调 主客融合 物我一体 材料在古人的意识中是有 生命 有感情的 能跟人产生共鸣 人有人性 泥也有 泥性 原始陶的泥性 就如儿童般 纯真 稚拙 质朴 紫砂的泥性 深厚 台蓄 温润 把紫砂作水瓶或水杯的内胆 不仅出 于功能的考虑 也是对非凡的 亚光 质感和泥性的偏爱 材料能体现 形而上 道 的文化 玉石文化强烈地说明这一现象 它具有独特的材 质之美 六大国石中 和田玉色泽温雅 质感柔润 岫岩石色彩丰富 晶莹剔透 上品的寿 山石温润如玉 细致精密 用手摩挲 可使之生光 青田石质地细密 呈蜡状 油脂 玻璃 光泽 昌化石红似鸡血 分外妖娆 巴林石温润柔腻 彩色斑捅 同时 玉具有庞大的文化 内涵 包括道德化 宗教化和政治化的基本内涵 又包括吉祥 敛葬 性灵 陈设 玩赏等 功能 以道德内涵为例 孔子有 十一德 说 十一德 仁 知 义 礼 乐 忠 信 天 地 德 道 再到管子的 九德 苟子的 七德 许慎的 五德 反映了儒家思想道德与 玉器融为一体的现象 通常情况下 传统材料是没有象玉这样具各完全独立的文化内涵 要更多地结合造型等 因素 方能明确地反映传统文化 丝绸面料具有很浓的传统味道 但对比做成西式束腰连衣 裙和中式旗袍 只有借助中式旗袍才能更好地体现丝绸的传统味道 并且最好同时使用红色 和传统纹案的刺绣 2 3 2 造型因素 造型因素体现传统文化包括器种和具体器形两个方面 传统器具代表文化 器种本身就是传统文化 同一器种的不同造型又代表特定的文化 青铜酒器有尊 壶 区 厄 皿 鉴 斛 觥 瓮 瓿 彝等种类 尊又有象尊 犀尊 牛 尊 羊尊 虎尊之分 又如 周礼 春官 记载 周朝的玉礼器有璧 琮 圭 璋 琥 璜 之分 分别礼天地东南西北六方 当代产品的 器种 也能体现传统文化 如体现茶文化和 第二章传统文化延续的相关几个问题的讨论 陶瓷文化的紫砂壶 具体器形也能体现传统文化 图2 5 西汉 长信宫 鎏金铜图2 6 汉代错银铜牛灯图2 7 汉代雁鱼灯 图2 5 到图2 7 是一组功能和原理完全一样的一组汉代铜灯结构图 表达了设计者 观 物取象 的独特造型能力 它们都具有可旋转灯罩和吸收烟灰的导烟管 但造型上各具特色 造物者善于用具象的形体结合结构的要求来创造形体 长信宫 鎏金铜灯造型为宫女跪坐持 灯 体现了西汉当时的服饰和生活习惯 汉代错银铜牛灯为牛驮灯盏的造型 展现了一头低 首俯视 双目圆睁 起步欲斗的铜牛 牛身上通身错银的装饰更增加了雄浑 威仪之势 汉 代雁鱼灯的造型巧妙之处在于鱼头形灯盖和雁头形导管的绝妙组合 鱼 雁的造型属于祥瑞 题材 寄有追求富足和福运的寓意 i 物理每生理专心理f 2 3 3 色彩因素 基于生理的色彩 理模式 就当前的色彩领域来说 排除流行色等因素的干扰 色 i 物理二每文化二每心理 彩的心理模式有两个层次 一个基于生理的一般文化意味 气赢忑西i 翁雾磊恚薹鬈享茎粪主筹裟型意蕊薯 图2 8 性 如红色联想到太阳 色彩的冷暖 轻重 进退等 后者 来源于文化的特殊性 导致对色彩的不同诠释 它取决于这个传统的惯例 要讨论色彩的文化性 必须从后者入手 传统的色彩体系很庞大 各个时代各个领域有 各自的色彩特点 阴阳无行说的金木水火土 对应着白青黑赤黄五色和西东北南中五方 服 饰方面 夏尚黑 商尚白 周商赤 秦商黑 汉商赤 虽然各代色彩喜好颇有不同 但是都 传达了服务于 礼 的一个思想 这种思想在汉代之后逐渐加深 从大概念来说 现代的色 彩认识打破了古代社会的 礼 的束缚和文化的基础 但是在很多方面依然保留了传统的特 色 对于红色的执着 从原始彩陶到战国漆器 从宫墙豪宅到民间的虎头鞋 红色对中国人 依然意味着生命 热烈 高贵 喜庆 图2 9 到图2 1 2 是一组运用传统红色的女性手机 色彩这种传统的特性 在结合产品中的材质 造型等因素具有更强的表现力 如仿明式 第二章传统文化延续的相关几个问题的讨论 的家具 图2 9图2 一l o图2 1 1图2 一1 2 2 3 4 结构和工艺因素 现代技术产品 几乎不具备传统的结构和工艺要素 在传统造物体系里 结构因素延续 较好的 要数家具的实木家具结构 以立木作支柱 横材作联结材 吸取了大木构架和壶门 台座的式样和手法 由于传统家具使用了攒边装板 各种各样的枨子 牙条 牙头 角牙 短柱及托泥等等 加强了节点的刚度和支架的稳定性 各构件之间凭借榫卵连接 完全不用 金属材料 在陶瓷和青铜等器型中 结构表现为总体的线形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工艺因素的延续在传统造物体系里有广泛存在 陶瓷成形工艺和装饰依然延续着传统工 艺之美 现代陶瓷工艺 成形工艺有模制 手工捏塑 泥条盘筑 板块拼接 轮制拉坯 旋 坯 印坯等 装饰工艺有施陶衣 刻花 印花 剔花 贴花 彩绘 堆塑 镂空等 施釉工 艺讲究颜色釉的综合表现 其他工艺 如髹漆 染织 雕刻以及各种各样的民间工艺也都是 体现传统的重要因素 2 3 5 装饰因素 器物的造型侧重于物质内容 器物的装饰则侧重于物的精神性内容 它包括了象征寓意 和艺术审美两个方面 传统装饰是现代产品体现传统的常见因素 它分平面装饰和立体装饰 平面装饰包含图 案 色彩 材质三大要素 立体装饰包括器形 图案 色彩 材质四大要素 立体装饰的器 形随结构和材质因势而建 如前面所提的一组铜灯 器形本身就是一种装饰 除掉一部分结 构性的立体装饰 立体装饰的器形还有个具象化的普遍特点 平面装饰对现代产品则具有更 强的结合力 笔者通过对现代技术用品调查 发现平面装饰在总装饰占绝对的优势 体现传统文化的装饰题材有动物 植物 自然 人物生活 吉祥 几何等 2 3 6 产品其他因素 使用方法 生活习俗一仪式性 使用环境等 现代产品上 还存在体现传统文化的其他方式 它体现使用习惯 生活习俗 使用环境 等的延续 含有这种方式的产品具有叙事能力 它可以通过材料 造型 色彩等综合要素 指向 形而中 和 形而上 层次文化的神话 1 2 一墨三童堡竺苎些笙堡塑塑羞些竺囹里塑塑笙 图2 一1 3 为2 0 0 1 年光宝创新奖获奖产品一 意愿 电话答音机 作者在 设计特点 中写到 意愿 是一台以 中国传统的宗教器具一香炉 为概念的电话答录机 中国文化 中 信众通过 烧香 仪式将 愿 传递给神明 留言的讯息代表了留言者心中的愿望和企 盼 透过香炉上的燃烧红色光点投射在天花板 象征与天上神明沟通 设计作品体现了民俗 活动中的一个仪式性的神话 此外 现代产品的体现传统文化的程度 受到了使用环境的干扰 图2 1 3 意愿 电话答录机 傅锵 文化 人类的镜子一西方文化理念导论 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 9 9 0 许平 造物之门一艺术设计与文化研究文集 c 西安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1 9 9 8 许平 造物之门一艺术设计与文化研究文集 c 西安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1 9 9 8 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 m 北京 新世界出版社 2 0 0 4 鸯 第三章从若干个方面探讨传统文化延续的现象 第三章从若干个方面探讨传统文化延续的现象 亨利 佩卓斯基在 器物的进化 中 阐述了他对西方的刀叉和东方的筷子的进化的看法 他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 决定器具形式的不是功能 而是使用者不断发现器物中存在的缺点 不断改进功能 不同的文化 社会及技术条件影响这种进化的过程 不同地区 不同的人所 关注的缺点不同 改善的方法不同 从而形成的器具也不同 而且这种过程的每一步都会影 响下一步的发展 每个器物进化并不都是出于对功能的追求 如文化的需要 此外 还有其 他需要 如现代企业追求多变的设计风格是出于商业的需要 作者在考察古今造物时发现 在排除细节和审美风格的情况下 并不是所有的古代器物 都发生了很大的进化 有的器物从中国的原始时代到现在 器形也无大的变动 有的器物则 在器型和意义上发生了很大变动 有的则消失了 中国自进入工业社会以来 制造了很多西 方国家早已产生了的而对中国人来说的新产品 这些产品几乎都是以器物革命者的身份产生 的 他们身上罕有传统的印记 今天 包含传统文化的日常生活用品世界由三条的支流汇聚 而成 一是来自于传统的器物 二是出身于传统 却又经过新技术革新的器物 三是西方技 术生产又加入中国元素的产品 从佩氏的见解中 我们可以得出功能的缺陷 需求 文化 技术因素是传统器物进化中 的重要因素 3 1 器具的更替和来自功能尺度的物体系 回顾器物发展的历史 很多的传统器物 包括民间工艺 都消失了 远的 有各种青铜 器 古代服饰 农具 手工工具 古代交通工具 古灯具等器物以及器物上的装饰 近的 就有打字机 煤油灯 卡式录像机等 现代产品 如v c d 卡式随身听 收音机 胶片相机 电脑软驱等都正在走向消亡 这还包括各类消费品内部型号和结构的变化 这里的器具的进化包括作为一个类群的器种的存亡 器型的更替 器形的演变 以电视 为例 器种是电视 器型是液晶电视 器形则是液晶电视的具体型号 器形的演变主要是一 个风格上的问题 这里讨论的重点在于前两个范围 器具的进化还涉及到一个器物命名的问题 图3 一l 器种 器型 器形关系图 事实上 用一个名词表示物品的一个类群的 时候 并不一定能很好地反映整个物品发展过程 内的全貌 以电视机的发展为例 它经历了几个 阶段 机械式电视 电子式电视 彩色电视和广 播电视 液晶电视和数字电视 t e l e v i s i o n 一 词虽在1 9 0 0 年就已经出现 但到1 9 3 1 年 斯福 团园回 第三章从若干个方面探讨传统立化延鳕的现霉 罗金才真正制造出了动态 清晰的电视摄像机显像管 现在 我们正处在从电子管电视向液 晶电视转换的时代 从机械式到液晶电视的转化 两者从原理和表现方式上有很大所区别 却恢然是特定功能的机器 所以也根难用电视这个词来解释这种变动过程 波德里亚的 物体系 把物归为 功能性 非功能性 功能失调 意识形态系统四个部 分 这里参照了一个 功能 的尺度 来定义物品 现代科技发展迅速 商业刺激需求 囚 此物品很难保持一贯的状态 由于功能的持续稳定性 人们通常从功能这个角度去认识新旧 物品 比如手表 不管它从机械表到石英表还是到电子表 它始终都是社会人定义下的手表 但是当物品超越功能的界限时 不以功能命名 以技术因素命名 或者以特征命名 那么这个 器物必然存在更大的变动 至少逻辑上存在更替的必然性 器物是存在科技逻辑的 物体系 对比了新旧内燃机这一对纯技术的物品 旧内燃机的 气缸盖上的散热板仅能帮助冷却 而新的内燃机在散热板上加了加强肋 不但有助于散热 而且降低壁厚 还加强了机械强度 这种技术领域的进化体现出了纯粹的科技逻辑 它倾向 于生成一个更加合理完善的物的系统 但是这种技术逻辑在与人密切相关的用品领域里 完 全被需求和实用的心理或社会学层面的 非本质 压倒 所咀非纯粹的技术性物品包含 客 观本义和引申意义 两个层次1 而客观本义的 唯一目的在于宰制世界和满足欲望 而物 品引申意义则会明显干扰和改变这种技术的结构 这一点在日常消费品里表现尤为明显 3 2 生活方式韵延续 在中国的器物文化里 偏偏很少以纯功能存在的 即使从功能出发的 也会在之后的使 用过程中融入特定文化 从而也就扩展了这种器物的内涵 传统的造物文化就是这样一个人 与物相互制衡的体系 所以基于这种文化的器物 一般会受到文化延续性的影响 具有比功 能物更长的生命力 在基于器物功能上依然合理的前提 只要器物和器物之上的文化构成的 体系没有崩溃 那么理论上就不会出现器物的消亡 一旦其中一方毁灭 那么系统也将不复 存在 3 2 1 从筷子到饮食文化 据考证 西方使用刀子的灵感来源于燧石和黑曜石的碎片 之后 随着铜器和铁器的应 用 欧洲古代游牧者随身带刀的马上生活逐渐形成 定居生活后 就保留了这种吃饭用刀风 俗 最早的叉子有两个尖齿 用来固定食物以便切割 筷子起源据说出自于好事者的两根树 枝 中国古代用大锅煮食物 用手很难热食 园而从锅里捞食的树枝就诞生了 佩氏认为以 后的刀叉在功能和样式不断翻新 筷子变化要小得多 是出于人们对最初器物的改进 换而 言之 原始器物在科技的应用和需求的引导下不断完善 刀叉发展到近代 形式的多元化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仅华德公司就推出了1 3 1 种携 带型小刀2 各种用途的叉子多得使人无所适从 这里变化的原因很显然不是处于科技层次的 考虑 追寻这种现状的演变 应该上溯到它的源头 因为后来的器物都是从自身的源头逐渐 进化而来的 最初的刀又也许是因缘际会 但是后柬的创造完全受到了物品 引申意义 的 l5 墨三兰些量王 互雯堡翌堡堕苎些笙壁塑翌墨 作用 作者认为 不存在最初时刀和筷子的好坏 也无法评价中西方之后形成饮食文化的优 劣 所以评价刀叉和筷子两者的孰优孰劣 毫无意义 现在 中国社会的筷子早已定型 上端粗下端细 并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闸阀行业专项深度调研及“2025”发展规划指导可行性预测报告目
- 防水透湿功能性面料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 新员工股票培训
- 2020-2025年证券投资顾问之证券投资顾问业务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 消毒水代理协议书
- 唯一垄断协议书
- 特殊人员招聘协议书
- 塑料颗粒智能分选与包装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复古皮质与木质屏风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农具能效标准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昆明市呈贡区城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下属子公司第一批招聘(12人)笔试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左心耳封堵术手术管理
- 压密注浆地基施工标准方案
- 考研新闻2025年新闻传播学真题试卷(含答案)
- 2025年版房屋租赁合同模板下载
- 湖北省武汉市2025年-2026年小学五年级数学期中考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共3套
- 四川省土地开发项目预算定额标准
- 《传热学》第四版教学课件
- 紫杉醇类抗肿瘤药物简介课件整理
- 世界20种职业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 方正阀门成本核算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