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预测调研试题(1).doc_第1页
(重庆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预测调研试题(1).doc_第2页
(重庆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预测调研试题(1).doc_第3页
(重庆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预测调研试题(1).doc_第4页
(重庆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预测调研试题(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语文高考预测调研卷(一)语文测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翩跹 峥峥誓言 勾当(u)相机行事(xin) b甘霖 震古烁今 搅和(huo) 令人咋舌(z) c启封 一幅对联 气馁(ni) 顿开茅塞(si) d嗔目 书生意气 盥洗(kun) 蜚声文坛(fi)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黑衣人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字幕中“伤不起”“坑爹”“hold不住”“一失足成千古恨”等网络流行词加古诗词的引用,显得特别“中国化”,拉近了和中国观众的距离。b2013年春节的愉快气氛还没有散尽的时候,房地产市场忽然又热闹起来,在购房者对房地产市场行情将会甚嚣尘上的担忧中,“国五条”再次显示了政府调控房价的决心。c此人举手投足间甚是老练,让他不得不信,但如此诡异的手法却是闻所未闻,他不由得想起早几年的“水变油”的经典案例。d1941年6月5日,日军对重庆实施大规模轰炸,致使大批在较场口防空隧道内躲避空袭的重庆市民窒息死亡。70年过去了,重庆人民对这场灾难念念不忘。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芬兰教育部官员自信地说:“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作为一种社会平等的工具,正如前总理阿赫先生所说,给孩子最好和公平的教育,就是给他最好的人生。”b一九四二讲述的1942年,世界上发生了几件大事: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宋美龄访美以及丘吉尔感冒。而同一时间,河南爆发了一场不为人知的大旱灾。c随着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正式挂牌成立,“别了铁道部,别了低票价”这则微博引起了很多人关注,引起了人大代表和社会对火车票价会否涨价的猜想。d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等到醒来,他很困惑,到底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了呢,还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了呢?谁是虚幻,谁是现实,无法知道。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电影业大踏步迈入数字化及3d影院时代,3d影片深受观众所喜爱,然而日本的一些电子公司却警告观众,观看3d电影有害健康。b如果把干旱的原因归咎于大自然的无情,恐怕还会遭遇更加无情的大自然的报复。因为,人类活动对于少雨干旱等极端天气的影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c世博园中的最佳城市实践区给了城市一个在世博会上独立参展的机会,这里集中展示了全球有代表性的城市为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所做的优秀实践方案。d这些杂交玉米由于产量高,而且比进口的杂交玉米更高的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受到了当地农民的欢迎,推广面积越来越大。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中国式过马路在欧美各大城市,红灯一亮,行人自然在马路两旁戳立不动,绿灯一开,鱼贯而过,自觉得近乎条件反射。而在中国,“凑够一撮人马上走,和红绿灯无关”却成了“中国式过马路”的经典概括。西方的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常常让我们汗颜,并且往往引申出一个结论:人家真文明,真守法。由此又产生了九斤老太式的喟叹:中国人的法律观念太差了。在我看来,“中国式过马路”不仅仅是中国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的落后写照,更是中国政治文明的一个生动标本。“中国式过马路”凸显的,是中国人集体漠视规则意识。在中国,规则意识很早就有,格言古语都有强调,最著名的便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规则存在,并不一定得到广泛认可,除了信奉法家思想的秦以外基本没有在中国占据过统治和主导地位。另一原因,是大多数中国人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去对待规则;而并不是发自内心地自觉遵守规则,把遵守规则内化为人格的一部分。对我利大于弊的,便去遵守和利用;反之,则无视。“灵活变通”被赞扬,尽管这种“变通”有时是违背法律和道德的,但只要在当时得到好处,就大行其道。另外,中国传统的特权思想根深蒂固。在许多人心里,不但不以遵守规则为荣,反以践踏规则为荣。红灯来了,大大咧咧闯过去,习以为常。闯红灯被监控纪录,靠疏通关系,不受处罚,那更是沾沾自喜。践踏规则而逍遥法外,就是一种让别人羡慕嫉妒恨的特权享受。享受特权,不单是特权者的习惯,也是无权者的幻想。“中国式过马路”凸显的,是中国人破坏规则的集体撮合。在许多中国人潜意识里,破坏规则,不是破坏“与其他公民平等的契约”,而是挑战了规则的制定者。闯了红灯,绝不会意识到这是破坏了基于平等契约精神的公共秩序,而是庆幸自己没被规则制定者逮着,于是怡然自得于一种违规快感。对于一个习惯禁锢意识形态的国家来说,人们破坏规则的违规快感,似乎被赋予了精神独立和彰显个性的魔力,自觉不自觉地与挑战制度、追求自由变得相关,从而自我消解了破坏规则所产生的心理窘迫和道德耻感。喜欢“凑够一撮人”结伴破坏规则,一是“浑水摸鱼”的从众心理,二是“法不责众”的人治文化。显然,那些破坏规则者,虽然都明知其行为不光彩,并且要被追究责任,但是在集体行为的迷彩服和法不责众的防弹衣下,却又放纵自我。“凑够一撮人”的诉求,有合法合理的,也难免有漫天要价、私利膨胀和漠视公共利益的。康德曾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中唤起的敬畏越会历久弥新,一个是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是心中的道德律令。”基于平等契约精神的规则和道德律令,一直是中国人的心灵稀缺物。5 下列不属于“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 a集体漠视规则意识。 b“凑够一撮人”的诉求。 c传统的特权思想根深蒂固。 d突破禁锢意识形态的愉悦。6 下面关于引用康德的话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强调道德律令神圣,我们应对其持敬畏之心。 b表明遵守交通规则不仅关乎习惯,更关乎平等契约精神。 c呼应开头对中国式过马路的描写,警醒国人加强道德自律。 d告诫人们即便违背规则未被逮着,也应该明白有星空在上。7 在前不久的保钓反日游行中,出现了混在游行队伍中的暴徒趁机打砸抢的违法行为。请结合本文提到的观点,说说你对这种行为的看法。(5分)答: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青霞先生文集序茅 坤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方力构其罪,赖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故人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以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缙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力构其罪 构:罗织b岂皆古之中声也哉 中:中正平和c予尝按次春秋以来 按:按照d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 次:编纂9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体现青霞先生刚直和社会影响的一组是( )a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b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而海内之缙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c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d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北敌屡犯中原,当时各级将领不但一点不抵抗,甚至还割下自己队伍中阵亡者和在郊野行走百姓的左耳来邀功请赏,青霞先生对此深恨之。b青霞先生刚正不阿,嫉恶如仇,也正因为这样得罪了权贵,遭到奸人诬陷。在他死后,其生前所著,被故人俞君辑为青霞先生文集。c作者认为,屈原之骚、伍胥之谏、贾谊之疏、叔夜之诗、刘蕡之对皆有言辞过激之处,它们与孔子删诗“发乎情,止乎礼义”之旨意不合。d作者认为青霞先生诗歌文章继承了诗经“风”“雅”的传统,足以使贼臣胆寒,更能激励边防战士的士气,对后人有极大的劝诫作用。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11(1)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2)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4分)译文: 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3分)译文: 1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菊 花明唐 寅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感 遇唐李 白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1)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各是什么?(2分)答: (2)两诗都刻画了“菊”的形象,但在表达情感时他们的作用却不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答: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6分)(1) ,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烛之武退秦师)(2) ,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 (诗经采薇)(5) ,密雨斜侵薜荔墙。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6)执手相看泪眼, 。 (柳永雨霖铃)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文明的拐点上弦月1墩子扛着头小牛犊,往扛犊岗顶攀爬。他身后拖着条尾巴八岁的儿子。扛犊岗顶有片足球场大小的平整土地。耕地需要牛,可扛犊岗四周刀削斧劈般陡峭,连牛都牵不上去。为了耕种那片地,人们只能把刚断奶的小牛犊扛到岗顶放养,待它长大后耕作,让它在岗顶终其一生。据说,从尧舜爷时代起,人们就用这种方式,耕种着那块土地。往事越千年,现在那块土地由墩子家“联产承包”。 “要是狼把牛吃了,咱家的地不就种不成了?”“在咱这山区,狼祸害牛不算稀罕,可狼从不上扛犊岗!”“为啥?”“老辈人传下来的说法是,在很早很早以前,普天下发大洪水,只有咱这里的高山没有被淹,扛犊岗顶,成了人间最高的一块耕地。”“我们老师就讲过洪水灭世的故事!”“为了使人间最后一块地能耕种,世人不至于绝种,玉皇大帝警告所有的狼:哪个敢上扛犊岗,顷刻天打雷劈!”“我们老师说,世上没有玉皇大帝。”“可是自古至今,从没有狼到扛犊岗顶去祸害牛。”2儿子没考上大学,墩子要他在家,和自己一起耕种那块地,又搬出了老辈人传下来的说法:“洪水灭世过后,天下死里逃生的不过十几人;这些人,都是靠那块地才渡过了大饥荒,也才有了现在的世界。耕种那块地,是咱家的造化呀!”儿子还是不愿过土里刨食的生活,到城市打工去了。墩子仍然独自耕种那块地。他十天半月才带吃食上去一次,那上面有山泉,有他搭建的a字形草棚。上去后他与牛为伴,住上几天,把农活干完再下山。站在扛犊岗顶,可俯视燕衔春来、雁载秋去,雾漫月沉、霞涌日浮。在这似人间不似人间、非仙境莫非仙境的地方耕云锄岚,春播一颗种、秋收万粒金,墩子觉得自己就是个神仙,老死也不愿离开。他喜欢久久地鸟瞰山脚下的村庄和自己的家:早上,家门前的河水晃着朝阳的万道红光,浴在红光里、只有钢笔大小的媳妇在河边洗衣裳;晾晒的床单、被面,彩蝶般在晨风里上下飘飞。偶尔,媳妇会冲着他挥胳膊:“你什么时候回来”墩子尽管听不到却知道她在喊什么,亮开嗓门回应:“带的酒还没喝完呢”3转眼儿子到了结婚年龄。结婚是要花一大笔钱的。正遇到扛犊岗顶那头牛老了,该换小牛犊了,发愁的墩子突然产生了一个新奇的想法,热血沸腾起来,打电话让儿子回来商量。“这次,咱们扛一公一母两头牛犊上去,繁衍出一群牛,扛犊岗顶有的是草!”“干吗?”“咱们也耕也牧,在扛犊岗顶办个小养牛场。”“对!现在一头牛,就是杀了卖肉,连皮带肉也能卖近万块钱呢!”“以后你就不要再外出打工了,那块地和养牛场都给你经管!”“可是狼真的从来不上扛犊岗?”“自古至今,从没有狼到扛犊岗顶去祸害牛。”父子俩大碗喝酒。4父子俩一人扛着一头牛犊上扛犊岗。可是到地方一看,老牛不见了,唯有一滩血!“我说吧,狼怎能偏偏不上扛犊岗呢?”“可是自古至今”墩子蹲在地上查看过血迹,一拍大腿跳起来,“不是狼,是人!”因为再贪婪的狼,也不会把牛连皮带骨头都吞了。那块地,种不成了。养牛场的梦,更是碎得七零八落。五十多岁的墩子,只好随儿子到城市打工去了。那块世人耕作了几千年的地,从此荒了。后来儿子才知道:狼之所以不上扛犊岗,是因为扛犊岗上下蝎子草极多。狼一旦被蝎子草“蛰”到,会全身糜烂而亡,因此避而远之。 (有删改)14请根据全文,解释题目“文明的拐点”的含义。(2分)答: 15小说围绕着主人公墩子和扛犊岗的关系展开情节,请根据该线索概括小说四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每点不超过8个字)。(4分)答: 16请分别概括墩子父子的性格特点。(5分)答: 17请指出文中画线段落在语言上的特点,并简要分析该段落在全文中的作用。(5分)答: 18小说中墩子父子对于“狼不上扛犊岗”的原因给出了不同的解释,请结合文意分析作者通过这两种解释试图传达怎样的观点,并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作者观点的认识。(7分)答: 六、(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19以形象化的语言描绘抽象的情思,可使读者获得更鲜明的印象、更具体的感动。例如,“母爱是阳台上晒干的衣服,暖暖的,充满太阳的气味”,比“母爱是世间最温馨无私的爱”更加具体可感。请仿照上面划横线的句子,选取“友情”“悲伤”“孤独”中的两种,根据你的体会,分别进行形象化的描写。不可沿用例句的说法。(1) (2) 20下面是分别根据两位名人的事迹拟写的两副对联中的一联,请根据括号中提示的两位名人的事迹分别拟写出下联和上联。 (1)上联:万方多难,杜子美忧国忧民,沉郁顿挫铸诗史 下联: (鲁迅)(2)上联:(达尔文) 下联:(马克思)绘就社会变革蓝图21下面是对中西文化在“表达观点”和“处理问题”两个方面的差异所作的图示(图示左边代表西方,右边代表中国)。请根据图示,分别用一个字概括中西文化在这两方面的特点,并作简要说明。表达观点: 处理问题:(1)西方特点: 。说明: (2)中国特点: 。说明: 七、写作(本大题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有一篇网络小说叫做小人物的江湖,文中的女主角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我重生之后,发现自己依然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没有美貌,没有家世,没有聪明的脑袋。家里只有两个老实到可怜的父母和一个聪明到可恶的弟弟。”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小人物,我们总是习惯性地把目光专注于社会精英,忙着去仰慕别人,却忘了其实小人物也有大情怀。请以“小人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语文高考预测调研卷(一)参考答案1 b/ a铮铮誓言 c一副对联 顿开茅塞 s d瞋目 盥洗 un2 a/ a“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比喻说话办事要以具体情况为依据,也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b“甚嚣尘上”原形容军中正忙于准备的状态;后来形容消息普遍流传,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此处形容“行情”错。c“闻所未闻”的意思是“听到了以前从来没有听到过的”,而并非“从来没有听到”。d“念念不忘”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用于对自己喜爱的牵挂的人和事。3 c/ “别了铁道部,别了低票价”应为别了铁道部,别了低票价。4 c/ a成分赘余,去掉“深受观众所喜爱”中的“所”;b语序不当“更加无情的大自然的报复”应为“大自然更加无情的报复”;d谓语残缺。5 b/ 是对现象的描述,而非原因分析。6 d/ 错误理解了“头上浩瀚的星空”。7 “混在游行队伍中施暴”与“凑够一撮人结伴破坏规则”的本质是一样的。(2分)这些暴徒虽然明知其行为不当,甚至要被追究责任,但自认为可以“浑水摸鱼”且“法不责众”,于是放纵自己。(2分)他们的行为是不合法理的,是自私的,漠视公共利益和损害他人利益的。(1分)8 c/ 考查9 b/ a第一句是文集的成因。c第二句是他人的遭遇。d第一句是赞扬青霞先生是志士,并不指向刚直;第二句写故人编集,不是影响。10c/ “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是说屈原等人的言论与孔子删诗之旨相合。11.(1)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每处0.5分)(2)沈君既对上面的边疆防务一天天废弛感到愤慨,又对下面的众将士天天残杀自己的人民来蒙骗国家感到痛心。(4分)然而孔子之所以并不轻易删掉它们,只是因为怜悯这些人的遭遇,同情他们的志向。(3分)12.(1)第一首表达的是游子思归之情,第二首表达的是怀才不遇的无奈之感。(2分)(2)第一首通过遥想故园菊花的开放,感知到了秋天的来临,从而触发了思乡之情,菊花是情感的触发点。第二首是托物言志,以菊自喻,通过写菊的“茎疏叶微”,虽“自有芳菲”却“徒沾清露”,正当盛时却无人采摘,来象征自己不得赏识的际遇。(5分)13.(1)越国以鄙远(2)悟已往之不谏(3)落霞与孤鹜齐飞(4)雨雪霏霏(5)惊风乱飐芙蓉水(6)竟无语凝噎14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1分)世风日下,传统美德的失落。(1分)15墩子扛牛犊上岗。(1分)墩子醉心岗顶耕作。(1分)墩子梦想岗顶养牛。(1分)墩子离开扛犊岗。(1分)16父:坚守传统、(1分)勤劳淳朴、(1分)易于满足;(1分)子:思想开化、(1分)为人精明。(1分)17语言特点:精炼、典雅、句式较整齐。(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作用:渲染农耕生活的美好;表现主人公对农耕生活的热爱和陶醉;并和后文形成对比,凸显现代人性的贪婪和丑恶。(每点1分,共3分)18作者观点:人若失去信仰,作恶便无所顾忌;智慧一旦被贪婪驱使,人将比禽兽更加凶残。认识:略。(只答出观点没有结合生活体验谈认识每点2分,只答出一个观点并结合生活体验谈认识得4分,答出两个观点并结合生活体验谈认识得7分。)19示例:(1)友情是拂面而来的春风,柔柔的,弥漫春天的气息。(2分)(2)悲伤是声色俱厉的严父,狠狠地,带来心灵的磨练。(2分)20示例:(1)四海危艰,周树人激浊扬清,嬉笑怒骂作文章(2分)(2)破解物种起源密码(2分)21(1)西方特点:直。(1分)说明:西方人表达观点直接,处理问题敢于直面。(1分)(2)中国特点:绕。(1分)说明:中国人表达观点拐弯抹角,遇到问题逃避推脱。(1分)文言文译文:沈君青霞先生,以锦衣卫经历的身份,上书抨击宰相,宰相因此非常痛恨他。正在竭力罗织他罪名的时候,幸亏皇帝仁慈圣明,特别减轻他的罪责,把他流放到边塞去。在那段时期,沈君敢于直谏的美名已传遍天下。不久,沈君就拖累着妻子儿女,离家来到塞上。正巧碰上北方敌人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