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阶段性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阶段性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阶段性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阶段性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4页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阶段性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向高考】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1-2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阶段性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4本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8分)1(2015中原名校联考)曾有位哲人形象地用“圆”描述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科学好比圆内的部分,哲学则是圆圈本身。这一比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哲学与科学研究对象不同科学研究世界的个体,哲学则关注世界的全部科学研究世界各领域具体的规律,哲学则关注世界最一般的规律科学的有机组合就是哲学abcd答案d解析题中描述的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说明哲学与科学研究对象不同,同时说明具体科学研究世界各领域具体的规律,哲学则关注世界最一般的规律,故入选。具体科学研究某一领域,哲学研究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而不是关注世界的全部,观点错误,哲学并不是科学的有机组合,观点错误,故排除。2(2015唐山一中模拟)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万物自同的宇宙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团永恒的活生生的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定的分寸熄灭。”列宁指出:“这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最绝妙的说明”。列宁这样的评价是因为这一观点()a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b承认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c指出了自然界是永恒发展的d认识到物质世界处于运动之中答案d解析“这一观点”既看到了世界是物质的,也看到了物质是运动的,即既体现了唯物论也坚持了辩证法,因而答案为d。a、b、c选项均只看到了观点的一个方面。3(2015辽宁省五校协作体模拟)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注意过,即便是那些声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由此可见()声称者的“言”体现了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声称者的“行”体现了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脱节的唯心主义在理论上是没有意义的,在实践上是有危害的abcd答案a解析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排除;“命中注定”是客观唯心主义,“过马路左右看”带有自发唯物主义的倾向,的说法本就错误,因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不能脱节。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应选a。4(2015衡阳模拟)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下列四个选项均是黑格尔的名言,其中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属于一类的是()a现实中无法解决的困惑,就到哲学里去寻找答案b世界历史是自由意识的进展c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d绝对的光明,如同绝对的黑暗答案b解析题中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的观点。“世界历史是自由意识的进展”认为世界历史是受人的意识支配的,是唯心主义的观点,b符合题意;现实中无法解决的困惑,就到哲学里去寻找答案和题意无关,a排除;c强调了纪律和自由的关系,和题意无关,排除;d明显不符合题意;答案b正确。5(2015成都模拟)“一个有哲学智慧的人,是会创造幸福生活的人;一个热爱哲学的民族,是世界上最有希望的民族。”这说明()a哲学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的科学方法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c真正的哲学能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d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答案c解析哲学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并不提供具体的科学方法,故a排除。题中强调哲学的作用,而不是哲学的产生,故b排除。题中观点说明真正的哲学能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故c入选。题中强调哲学的作用,而不是强调哲学与时代的关系,故d排除。6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因而,哲学家都是真理的发现者。这一观点()a正确地反映了哲学和哲学家在认识社会中的不同作用b准确而深刻地把握了真正的哲学的本质,是正确的c对哲学的认识是正确的,对哲学家的认识具有片面性d肯定了哲学认识世界的作用,否认了哲学改造世界的作用答案c解析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材料中的观点认识到这一点是正确的,但认为哲学家都是真理的发现者具有片面性,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不符。7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黑格尔和柏格森的观点属于()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d神创论观点答案a解析题中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是客观唯心主义,柏格森的心外无物是主观唯心主义,但都是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故选a项。题中观点并没有离开运动谈物质,故b排除。题中强调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并没有强调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故c排除。题中二者的观点都不是神创论观点,故d排除。8(2015合肥模拟)近年来,水墨漫画进入寻常百姓视野,人们在欣赏字与画的同时,也品味了幽默和哲理。下面漫画心有鱼力就足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精神力可以转化为物质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可以突破客观条件限制abcd解析a解析根据漫画的标题心有鱼力就足可知,漫画启示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重视精神的作用,故正确;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除;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说法错误。9(2015长春模拟)康德在其撰写的宇宙发展史概论中指出,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这一观点()a承认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b否认了意识现象的存在,陷入了“一元论”的泥潭c认为意识能够创造物质,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d否认了自然界的物质性,把宇宙看成是意识的产物答案a解析“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说明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础,a项正确,b、c、d与题意不符。10(2015南昌模拟)如图横轴q表示劳动力供给,纵轴p表示工资水平。as为劳动力供给实际变化曲线。当as1右移至as3时,就会出现劳动力由过剩到短缺的转折点。从规律的客观性角度看,这意味着我国企业()a要从客观实际出发适当减少劳动力配置b要遵循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提高劳动待遇c要坚持在静止中把握劳动力供求变化d要创新利用客观规律实现劳动力供求平衡答案b解析从题中看出,当as1向右移至as3时,会出现劳动力由过剩向短缺的转变,在此时,企业要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应该提高工人的工资水平,从而吸引劳动力资源,b项符合题意;a项是从物质决定意识的角度作出的解释,不符合题干的要求;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要在运动中把握劳动力的供求变化,c项错误;d项做法太笼统,没有结合题目中的曲线图给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如b项具体,故选b项。11有研究表明:人们习惯的形成与大脑底部的基底核有关,它会把经常重复的运动或行为记忆贮存起来,当再次遇到这种行为时,大脑就会开启自动行为模式,不再参与决策,基底核的病变可导致多种运动和认知障碍。这从一个侧面表明()a意识离不开人脑,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c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人们习惯的形成与大脑底部的基底核有关”、“基底核的病变可导致多种运动和认知障碍”可以得出意识和人脑的关系即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故选项d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b、c不符合题意。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但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必须因势利导,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使之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这表明()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世界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互影响、相互决定abcd答案b解析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体现了事物是运动的;城镇化建设要因势利导等体现了城镇化发展要按城镇化发展的规律办事,故选。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故说法错误;错在“相互决定”。13.(2015银川模拟)中国自古就有这样一种说法:一个人如果读了诸葛亮的出师表而不为之动容,就会被视为不忠;一个人如果读了李密的陈情表而不为之动情,就会被视为不孝。现在,我们应该加一句,一个人读了中国近代史而无动于衷,就不是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从哲学上看,这段材料表明()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意识对客观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两种性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共性的一面abcd答案c解析读了诸葛亮的出师表而为之动容,读了李密的陈情表而为之动情,体现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不同的人对这些作品,都会作出反映,说明不同的人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共性的一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都有反映,而没有体现反映的作用问题和性质问题,与题意不符;答案应选c。14(2015潮州模拟)一切文章皆须有情。优秀的散文景、事、理皆为情服务,常常“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寓情于理”。散文之所以能够“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寓情于理”,是因为()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直观反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意识反映客观世界具有直接现实性abcd答案c解析文章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作的,是人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散文能够做到景、事、理皆为情服务,是人有目的进行地创作,体现意识活动的目的性、主动创造性,故正确;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但不是直接复制,故说法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说法错误。15(2015广州模拟)漫画如此负重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尊重规律,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把学业搞好c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意识对学习也具有决定作用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答案a解析漫画表达的主旨是不顾孩子成长的规律,一味地加压,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故答案为a项。b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故排除。c项认为意识决定物质,错误。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故排除d项。16信息失真、夸大负面新闻、传播不良信息等网络媒体道德失范现象日益严重,为此,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倡导主流新闻网站和重点商业网站应在把方向、抓管理、扬正气、树新风、守法纪、探规律、谋发展、建队伍八个方面做好带头的解决策略。材料表明()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由物质派生b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c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党制定政策的客观依据答案c解析网络媒体道德失范现象日益严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据此提出了倡导主流新闻网站和重点商业网站做好八个方面的带头解决策略,这说明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c正确;a、b、d与题意不符。17中国气象局日前印发的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2015年,全国各省(区、市)气象部门将形成人工影响天气,改善空气质量作业能力,在重污染且有降水形成的条件下采取相应的气象干预措施,消减雾霾,清洁空气。这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改善空气质量的依据人工影响天气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为事物的联系能够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必须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abcd答案c解析客观实际是制定方针政策的依据,我国的空气现状是改善空气质量的依据,说法错误;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人工影响天气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正确;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说法错误;人工影响天气必须符合客观规律,正确。18(2015哈尔滨模拟)人的心灵和身体在不停地进行对话。如果人的心情愉快,常常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体内就会分泌出具有活跃脑细胞、增强体质功能的荷尔蒙。这段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的存在并非是客观的b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c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感觉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答案d解析心情愉快,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会采取积极的做法,取得良好效果,这体现了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说法正确;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a说法错误;b与题意不符;c说法错误,事物的价值取决于事物本身的属性和人的需要。19(2015大庆模拟)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我们要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因为()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b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c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实现d原来正确的理论随着实践发展会逐渐丧失合理性答案a解析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我们要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a符合题意;b、c说法正确但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排除;d说法太绝对,排除。20(2015赣州市五校联考)杜威认为:“实践就是人类应对环境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和动物适应环境的活动相比,没有本质的区别。”杜威的观点否认了实践的()a客观物质性b历史性c社会性d主观能动性答案d解析杜威的观点是错误的,他没有看到动物不能认识世界,不能改造世界。a与材料无关,排除。b与材料无关,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实践活动与其它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有本质的区别,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d符合题意。21(2015太原模拟)在中医治疗中,医生会凭经验开药方,在某些方面,这些经验可能不一定非常准确,但都是建立在试验和统计的基础上的,并会根据病人的反馈进行调整,没有用的药或者副作用大的药会被取消,或者被减量。这种治疗方法,说明()a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实践是经验的产物c经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d认识需要得到检验和发展答案d解析选项a说法正确,但是与材料无关,故排除;选项b说法错误,颠倒了实践与认识(经验)的关系,故排除;根据病人反馈进行调整,体现了认识需要得到检验和发展,故选d;选项c说法不符合事实,故排除。22(2015惠州一中调研)埃博拉疫情在西非地区肆虐,世界卫生组织官员称感染总案例数可能超过两万人,医学界尚未找到预防该病毒的疫苗和其来源,也没有发现有效的治疗方法。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a西非地区公共卫生设施落后,导致疫情难以控制b现代医学在疾病防治方面水平较低c人类的认识水平和能力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d埃博拉病毒是新事物,人们对它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答案c解析选项a、b不是哲学角度,与题干规定不符;医学界尚未找到预防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和其来源,也没有发现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因为人类的认识水平和能力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c符合题意;埃博拉病毒不是新事物,d错误;故本题答案应选c。2320多年来,我国从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确定到法制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从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到西部“两基”攻坚,从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这一系列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推动了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促进了教育公平和民生改善。这说明()a认识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b认识推动人们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c认识是实践的根本目的d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答案d解析a项错在“正确”上;b项错误,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c项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d项正确且符合题意。24拉丁谚语:真理走到极端便成谬误。真理走到极端就意味着()真理超出了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真理脱离了自己适用的特定过程真理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超越自身真理在实践中被检验是完全错误的abcd答案a解析谚语说的是,真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就是真理转化为谬误的两种情形。强调的是真理不断丰富和完善,故不选;的表述是错误的,不选。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25题9分,26题12分,27题15分,28题16分,共52分)252014年,国企改革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实此前,我国国企改革已经历了一次次思想解放、理论创新、积极探索的过程。从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等改革,我国国企改革经历了改革的初步探索、制度创新以及纵深推进三个阶段。30多年来,我国国企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改革尚未成功,国企改革任重道远。结合材料,从追求和发展真理的角度,分析我国对国企改革的认识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9分)答案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我国国企改革从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等一次次探索,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3分)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我国国企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对国企改革的认识也要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3分)真理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我国国企改革所经历的初步探索、制度创新以及纵深推进的过程,也是我们对国企改革认识的一次次理论创新的过程,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3分)26湿地是地球的肾。近年来,我们对于湿地保护的认识存在一些偏差:一味地追求原始,存在“打破旧世界、回复原生态”的冲动。时空变化是不可能复原的,盲目追求原始的生态环境就像春秋时代楚人“刻舟求剑”一样可笑。因此,我们既要反对改造自然的狂妄,认为人类可以征服一切;也不能因敬畏自然而无所作为。(1)材料中说,盲目追求原始的生态环境就像春秋时代楚人“刻舟求剑”一样可笑。从哲学的角度分析楚人刻舟求剑的可笑所在。(6分)(2)“我们既要反对改造自然的狂妄,认为人类可以征服一切;也不能因敬畏自然而无所作为。”这句话蕴含了什么哲学道理?(6分)答案(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3分)“刻舟求剑”中的楚国人,否认了舟、水、剑是运动的,忽视了三者关系的变化。盲目追求原始的生态环境,也同那个楚国人一样可笑。(3分)(2)自然界是客观的,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我们改造自然,要尊重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盲目蛮干,否则就会受到惩罚。(3分)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3分)27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文化正在越来越多地“走出去”。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海南博鳌论坛这些在中国举办的国际盛会充分展示出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而在世界各地创建孔子学院、举办“文化年”、搭建“汉语桥”等文化交流活动,更使中华文化在与世界不同文化的碰撞中绽放出炫目的光彩。如今,面对中国的迅速崛起,世界各国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渴望了解中华文化,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品中国茶、吃中国菜、学中华武术,到中国各地观光旅游,中华文化正在被世界各国人民所认知和接受。材料二有专家指出,中国文化“走出去”最终是要走向一个个具体的对象国,而每个对象国的国情和文化背景不一样,与中国的关系积淀也不一样,如果中国文化走到世界哪个角落都用一种方式、一种内容、一种渠道,最终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在与世界不同文化的碰撞中绽放出炫目的光彩。(9分)(2)从唯物论角度为中华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提两条方法论建议。(6分)答案(1)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的。中国近年来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决定了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是中华文化魅力无穷的重要原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华文化正在被世界各国人民所认知和接受。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中外文化的广泛传播与交流,在促进世界文化繁荣的同时,也使中华文化更加炫目。(每点3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