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孟子二章【原文填空】1.文中属于举例论证(事实论证)的句子是 , , , , , 。2.文中传诵千古的名句是 , , , , , , , 。3.第一段中事实与道理之间的过渡句是 。4.作者从三方面谈造就人才、成就大业要经受磨难:思想上要 ;生活上要 , , ;行为上要 。表明经历磨难结果(益处)的句子是 , 。5.从心理和表情角度论述困境可以激发斗志的句子是 , 。6.作者从国家角度论证中心论点的句子/文中论证“死于安乐”的句子/说明导致国家灭亡原因的句子/针对国君提出的论断是/高度概括亡国事实的句子是 , , 。7.本文的中心论点/本文的成语是 , 。8.说明艰难困苦的环境能磨炼一个人的才干的句子是 , , 。9.根据文意可知,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长治久安应该 , 。【中考题集】1.请简述文章的论证层次(论证思路/论证过程)。 文章先论证“生于忧患”,后论证 “死于安乐”:论证“生于忧患”时,先列举历史人物典型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作者“逆境造就人才”的观点,再运用道理加以说明;论证“死于安乐”时,则是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述。最后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运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类比)论证。3.第一段中的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有何共同点?运用了哪种修辞?在文中属于哪种论证方法?说明了什么道理?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六位历史人物经历的共同点是出身贫贱卑微,但他们经历了贫困挫折的磨炼后,都身居显贵,大有作为,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运用了排比修辞,属于举例论证。说明的道理是人要成大器,担负治国重任,必须要经受一番磨炼。这组句子在结构上为下文的说理奠定了事实基础,引出下文“逆境造就人才”的基本观点;在内容上充当事实论据,证明“人处于困境能激发斗志”的道理。4.“是人”指什么人?作者由列举的历史人物写到“”是人,采用了什么顺序? “是人”指像上文列举的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成就了不平凡事业的人。由列举的历史人物写到“”是人,采用了由个别到一般的顺序。5.“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前提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前提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目的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6.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谈论成大事者必须要经受磨炼的? 是从思想、生活、行为三方面来谈的。7.作者在列举事例后表明的观点是什么?/作者在列举事例后说明了什么道理? 表明的观点(说明的道理)是:人在接受“大任”前,必须要在思想、生活、行为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的磨炼,方能成就大事。8.作者认为经受磨炼的好处是什么? (用原文作答)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自己的话概括)好处是培养人坚强的意志毅力,增长才干。9. “人恒过然后能改”说明了什么道理?“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又说明了什么道理?“人恒过然后能改”说明的道理是“错误是正确的先导”,“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说明的道理是“人处于困境能激发斗志”。10.第二段通过正反两方面的道理论证,阐明的道理是什么? 阐明的道理是:个人成才和国家存亡都要经历磨炼。11.结合课文谈一谈,孟子认为影响人成才和国家长治久安有哪些因素? 孟子认为,影响人成才有客观因素,要靠困境造就,还要靠主观因素,即常犯错误、思虑堵塞、不被人家理解所激发。影响国家长治久安的主观因素是“入则有法家拂士”,客观因素是“出则有敌国外患”,孟子强调了内因。12.怎样理解“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这句话论述了什么道理?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国内没有执法严格、敢于直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敌国,没有邻国的侵扰,国君就会沉迷于安乐。这样,国家常常会灭亡。这句话论述了“死于安乐”的道理。13.国家怎样才能不易灭亡?根据原文作答。入则有法家拂士,出则有敌国外患。14.阅读第二段,说说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 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15.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如何提出的? 是在充分论证、阐述的基础上,在文章的结尾归纳概括出来的。16.本文讲了哪几个问题? 讲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两个问题。17.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理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不仅为历史上无数事实所证明,也为当今无数事实所证明,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沉湎于舒适安乐的生活中,而要有忧患意识,这样才能振奋精神,奋发有为,否则就会有国破家亡的危险。18.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看法。 我不同意这种看法。虽然我们国家现在国力强大了,繁荣富强,令世人瞩目,但我们不能就此停滞不前,而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积极进取,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永远繁荣富强,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19. 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与本文“生于忧患”的观点相类似。20.读了本文后,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感悟? 我的感悟是: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炼,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21.孟子说理散文的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选文第2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这段文字以“必先”二字领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构成一组排比,读起来一句紧似一句,非常有气势;且这组句子句式较整齐,以短句为主,和前后较长的句子搭配起来,使全段句式富于变化,读起来节奏感很强。22.本文与马说都谈及人才问题,但角度不同,分别是什么? 本文谈造就人才,马说谈发现人才。【比较阅读1】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子也。”复徒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选自刘向列女传)注:处:安顿。炫卖:边喊边卖。学宫:学校。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这里指祭祀仪式。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23.“孟母三迁”成就了孟子,使他“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也说明孟母有忧患意识。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何现实意义? 不论个人还是国家,都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这样才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增长才干,成就大事;才能使一个国家自强不息,长治久安。24.本文列举的六位历史名人成才的事实和“孟母三迁”的故事都说明了什么? 都说明了逆境对于一个人的成才很重要。【比较阅读2】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於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终灭吴) 注:句践:即勾践,春秋越国国君。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吴国。焦思:焦虑思考。女:通“汝”,你。25.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孟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游戏开发行业求职指南面试模拟题及答题技巧
- 2026届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十三中学化学高一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注册验船师考试(C级船舶检验专业综合能力)全真冲刺试题及答案一
- 2025年慈善机构招录工作预测试题与参考解答发布
- 2025年道路交通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考试卷及答案
- 2025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A级船舶检验专业能力)综合试题及答案一
- 2025年B级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一
- 2025年体育教练员招聘笔试预测试题集
- 公务员真实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儿童型开喉剑喷雾剂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IT系统灾难恢复计划
- 通信基站机房节能减排方案
- 维修档案管理制度范文(2篇)
- CPK计算表格电子表格
- 《滤芯销售培训》课件
- 2025年中国人保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专业音响设备租赁合同
- 施工单位管理培训
- 2024年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四中小升初数学试卷(含答案)
- 园区消防安全联动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