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一 赫鲁晓夫改革 1 背景 斯大林模式 赫鲁晓夫 收购制 1 二战后 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的弊端日益显露 2 1953年 斯大林逝世后 上台 2 内容 1 农业 自主权 玉米 对农产品实行 提高收购价格 增加农民收入 鼓励发展家庭副业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 大规模开垦荒地 提倡种植 2 工业 废弃部门 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 管理体制 加盟共和国 给企业部分权利 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3 评价 1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 斯大林模式 取得一定成效 2 对 斯大林模式 缺乏科学认识 未能从根本上突破 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1 内容 1 恢复部门管理体制 加强对经济的 2 坚持集中计划管理 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 3 运用 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2 特点 注重发展苏联的 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部门 3 评价 1 苏联 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 2 经济负担不断增长 1975年以后 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 期 集中领导 自主权 经济手段 重工业 军事 三 戈尔巴乔夫改革1 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中期 苏联社会动荡 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下降 2 内容 指导性 租赁 家庭农场 1 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 代之以 计划指标 2 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 对企业实行 和承包 并出现与国外合资的企业 3 部分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开始实行租赁制或建立 3 结果 1 未取得预期成果 并转向 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 2 失败原因 政治领域 苏联解体 宏观决策 改革缺少 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继续坚持传统做法 优先发展重工业 致使经济不断滑坡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1 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比较 1 相同点 背景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成为社会发展的障 碍 目的 都是为了解决 斯大林模式 的弊端 结果 都取得一些成果 但最终失败 失败的主要原因 都没有从根本上根除 斯大林模式 即未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只是对其进行小修小补 2 不同点 侧重点不同 赫鲁晓夫改革侧重于农业方面 勃 列日涅夫改革侧重于重工业方面 2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比较 1 指导思想 不同点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都是在 斯大林模式 下进行的局部调整 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指导思想是 人道的 民主的社会主义 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 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 相同点 都是针对高度集中的 斯大林模式 的弊端进行 了不同程度的改革 2 结果 赫鲁晓夫的改革成就甚微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前期取得一定成果 后期陷入困境 戈尔巴乔夫改革则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针对练习 有的史学家认为 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一半是失败的 但也说明另一半是成功的 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a 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b 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c 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模式的束缚d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解析 选c 赫鲁晓夫的改革最终是失败的 但在传统教条主义盛行 思想僵化的时期 它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模式的束缚 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史料 材料一 苏共中央全会认为 为了完成增加谷物生产的任 务 除了要求开垦的哈萨克斯坦 西伯利亚 乌拉尔 伏尔加河流域等地区及北高加索各地区的熟荒地和生荒地以外 还要求在全国其他地区 特别是非黑土地带开垦没被利用的土地及产草很少的草地和牧场 清除灌木丛和丛林 排干沼泽地 以及扩大这些地区的播种面积 齐世荣主编 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在近三个五年计划期间 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下降 一半还多 在80年代初期之前又降到实际上使我们接近经济停滞的水平 我们提出的最大的政治任务是实施根本的经济改革 国家能否攀登社会经济进步的高峰 取决于改革的成败 在这方面绝不后退 戈尔巴乔夫 改革与新思维 探究 一 单项选择题1 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 率先对 斯大林模式 发起冲 击的改革者是 a 斯大林 b 赫鲁晓夫 d 勃列日涅夫 c 戈尔巴乔夫 答案 b 2 对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叙述 正确的有 改革的重点是工业 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a c 改革曾经取得一定成果b d 解析 选c 勃列日涅夫改革注重重工业的发展 也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 故 两项表述错误 3 2010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 戈尔巴乔夫对苏联历史影响 巨大 它发生于 a 20世纪50年代b 20世纪60年代c 20世纪70年代d 20世纪80年代 答案 d 4 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 造成农 轻 重比例失调的最 主要原因是 a 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b 片面强调经济增长速度c 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d 片面发展重工业 答案 d 5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的改革都 a 没有突破僵化的 斯大林模式 b 没有彻底改变苏联的经济状况c 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d 直接导致苏联走向解体 答案 b 二 非选择题6 苏联解体十余年来 在俄罗斯社会和广大历史学家的意识中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 出现了一些对苏联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重新评价的新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吴恩远在 俄罗斯最新历史教科书关于苏联历史 评价的一些新观点 中指出 斯大林确实放弃了新经济政策 但判断这个 放弃 正确与否 不能仅仅看他是否符合列宁的教导 而要看它是否合乎当时的实践 2003年3月4日 亚历山大 季诺维耶夫 俄罗斯哲学家 社会学家和作家 在 苏维埃俄罗斯报 发文说 考虑到具体历史条件 考虑到人员等情况 斯大林为首的领导是按最佳方案行动的 环境本身迫使他们采取那样的行动 他称斯大林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材料二 由俄罗斯教育部审定的 20世纪祖国史 中对赫 鲁晓夫有这样的评价 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 具有两面性 材料三 历史学家尤 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 对斯大林 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 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 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 当斯大林逝世之际 他给俄罗斯留下什么 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 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 戈尔巴乔夫等 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 请回答 1 材料一 材料三主张应主要从哪些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 从上述角度分析斯大林 放弃 新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2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具 有两面性 3 简述 戈尔巴乔夫等 是如何 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 超级大国 的 答案 1 评价 时代背景 环境 国情 实践效果 分析合理性 时代背景 从国内看 苏联重工业落后 国防力量薄弱 粮食供应困难 从国际看 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处于帝国主义的敌视和包围之中 20世纪20年代美国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恢复和发展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 德 意 日法西斯势力日益猖獗 实践效果 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经济实力大增 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促进了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 提高了国民素质 苏联成为世界强国 2 积极 改革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效 在一定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吴店镇第二中学数学三上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身临其境的中级会计模拟试题及答案
- 《药物说明翻译》课件:详解药品使用与安全信息
- 《苹果栽培管理技术》课件
- 设备物资管理评审报告
- 打通2025年入团考试试题及答案重难点
- 财务管理与决策试题及答案2024
- 重庆市渝北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三学月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 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诊英语试卷(含笔试答案无听力音频及原文)
- 2025年铸铁及相关金属制卫生、厨房器具、餐具项目发展计划
-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24版
-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疗指南(2024)解读
- 病毒蛋白相互作用
- 2019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
- 《民法典》2024年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3年嘉兴海宁水务集团下属企业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真题
- 高中英语外研版 单词表 必修1
- 2024年动物疫病防治员(高级)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凉山州彝族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现状及对策
- 知道网课智慧《自动化生产线实训》测试答案
- 智慧管网项目建设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