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在宋代 女性可分为在室女 出嫁女 归宗女三种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出嫁 女及其财产继承 嫁妆是所有女性均有的财产 嫁妆内容丰富 数量颇丰 来源 广泛 掌管权主要在女性手中 而出嫁女除了拥有奁产 嫁妆 之外 在娘家还 拥有非户绝时遗嘱继承 在户绝未立子 户绝有命继子时的财产承分 招赘婿时 变相继承等获取财产的权利 男权社会中 男子主导一切 所以在婆家 出嫁女 一般在丈夫去世的情况下才拥有对财产的继承 经营 管理和支配等权利 这时 出嫁女的身份是寡妻 她可以是媳妇 也可以是婆婆 寡媳的财产权要根据她是 否守节来确定 而婆婆对财产则具有较大的继管权 这主要是由我国儒家思想 百行孝为先 长幼有序 等道德观念决定的 宋刑统 等法律条文对女性 的财产继承也有相关规定 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妇女的合法权益 因此 出嫁女不但在不同环境 不同身份的状况下对财产具有多种获取形式 而且对财产掌控方式也表现为多样化 关键词 宋代 出嫁女 财产权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i ns o n gd y n a s t y t h ef e m a l eo ft h es p e c i e sc a nd h n i d i as p i n s t e r m a r r i e dw o m a na n dg r a s s w i d o w a l lo ff e m a l eh a v et r o u s s e a u n er i g h ti si nc h a r g eo fw o m e n n ed o w r yi sv e r y a b u n d a n c e n es o n gm a r r i e dw o m a no b t a i n i n go t h e rf o r m so fp r o p e r t yf r o mt h e i ro r i g i n a lh o m e e x c e p tt h ed o w r y i n c l u d i n gi n h e r i t i n gb yt e s t a m e n to fn o n h o u s e h o l d s a c q u i r i n gp r o p e r t yr i g h t s a n di n t e r e s t so fh o u s e h o l d ss u c ha ss t e p s o na n du x o r i l o c a lh u s b a n d i nt h em a l e c e n t e r e ds o c i e t y f o rm e nd o m i n a t i n ge v e r y t h i n g s om a r r i e dw o m e l li n h e r i tp r o p e r t yo nt h eo c c a s i o no fh e r h u s b a n d sd e a t h a tt h i st i m em a r r i e dw o m a ni saw i d o ww h oc a nb eaw i f eo rm o t h e r t h e i r p r o p e r t yr i g h t sa c c o r d i n gt or e m a r r yo rn o d u et oc h i n a sc o n f u c i a nt h o u g h tm e yh a v eg r e a t c o n t r o lp r o p e r t yr i g h t s t h i si sb e c a u s ec o n f u c i a n i s mi nc h i n a 10 0a st h ef n s tl i n eo ff i l i a l p i e t y r e s p e c tf o rs e n i o r i t y s u c ha sm o r a ls u p r e m a c yo ft h em o t h e rt h er i g h td e c i s i o n s o n g p u n i s h m e n ts y s t e m a n dt h el a wo fi n h e r i t a n c et ow o m e ni sa l s or e l a t e dp r o v i s i o n s w h i c ht os o m e e x t e n t p r o t e c tt h el e g i t i m a t er i g h t sa n di n t e r e s t so fw o m e n m a r r i e dw o m e ni nd i f f e r e n t e n v i r o n m e n t sa n dd i f f e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 sa st h e r ea r ev a r i o u sw a y st og e to nt h ep r o p e r t yf o r m t h e r e f o r e w o m e nc o n t r o lo fp r o p e r t yp e r f o r m a n c ef o rt h ed i v e r s ew a y si ns h o r t t h es o n go f w o m e ni sac e r t a i ne c o n o m i cs t a t u s k e y w o r d s o n gd y n a s t y t h em a r r i e dw o m e n p r o p e r t yf i g h t i i 绪论 论文选题的理由及意义 绪论 历史学者一般都把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历程中唐宋两朝并提 称为唐宋转型时 期 这一时期发生了一场较为深刻的社会变革 而宋代作为一个承前启后的王朝 更有着其独特的特点 社会生活焕发勃勃生机 因此 研究宋代女性财产权问题 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 男子占主导地位 因此 财产继承也以男子继承为主 一般人认为 妇女没有继承财产的权利 如果家庭财力允许 未婚的女儿最多只 能得到一份奁产 寡母也只能得到一份老年赡养资 她们都无权继承家产 但自 唐宋起 女性的财产权利相对增多 关于宋代女性的财产权研究 前人多关注于 在室女和孀妇 而对于出嫁女身份的财产权研究几乎没有专门系统的论述 因此 笔者以 宋代出嫁女之财产权探析 为题目 试图对出嫁女的财产权方面的研究 做一系统梳理 以完善该方面的研究 对宋代女性财产权的探析将有助于丰富妇女史的研究 并可以视为观察中国 传统女性经济基础及财产掌控模式的一个切入点 对了解古代女性的地位具有一 定的意义 二 相关问题学术回顾 一 国内关于女性财产权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妇女史的研究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才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 从而带动了有 关宋代女性财产权的深入研究 在此之前 无论是中国 日本 还是西方都只有 一些通论性质的作品 民国时期女性财产权研究初露倪端 赵凤喈的 中国妇女在法律上之地位 1 9 2 8 第一章到第三章分别辟有专目论述了中国民间妇女 未嫁女 妻子和母 亲这三种不同身份的女性在家庭中的财产继承 管理及处分权等内容 由于篇幅 及资料的限制 此书论述宋代妇女财产权时只是偶而引用唐宋律条 并没有通过 判例作进一步的微观分析 因此其论述有一定的武断性 陶希圣的 婚姻与家族 1 9 3 4 和陈东原的 中国妇女生活史 1 9 3 7 的研究重心都是在社会通史方面 虽然也有关于传统妇女财产问题的论述 但缺乏具体论点 篇幅也较短小 陈顾 远的 中国婚姻史 1 9 3 6 是以较客观的态度论述相关课题的一部著作 在此书 第五章 婚姻效力 关于财产问题 这一节 陈先生简练的表述了他对中国妇 女财产问题的观点 总之 由于政治及社会等原因 民国时期学者研究的焦点不 绪论 是传统妇女的财产问题 只是把这一问题作为通论型著作中的一个侧面 新中国成立前后 宋代女性财产权研究缓慢发展 但宋史专家徐规先生的早 期文章 宋代妇女的地位 1 9 4 5 年 一文值得一提 该文从 精神生活 婚 姻 妾婢与妓 三方面来讨论宋代妇女的地位 此文引用史料丰富 为后人进 一步研究提供了便利 改革开放后 宋代女性财产权研究蓬勃发展 朱瑞熙的 宋代社会研究 1 9 8 3 年 一书对宋代妇女财产支配权与继承权的问题作了阐述 1 9 8 8 年袁俐 宋代女性财产权述论 浙江省社联 探索 杂志增刊1 9 8 8 对宋代女性财产 权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 将宋代妇女财产权分为女儿和妻子两大类 以父家财 产继承 随嫁财产转移及寡妇财产权益三部分为主干进行了分析 这种分法也是 启发笔者立意研究出嫁女财产承分的关键所在 除了以上成果 女性财产权研究 还有姚红 从寡妇财产权的变化看两宋女子地位的升降 浙江学刊 1 9 9 3 1 邢铁 宋代奁田与墓田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 9 9 3 4 家产继承史论 云 南大学出版社 2 0 0 0 和 唐宋妇女的分家权益 张国刚主编 家庭史研究的新 视野 三联书店 2 0 0 4 唐自斌 略论南宋妇女的财产与婚姻权利问题 求 索 1 9 9 4 6 刘春萍 南宋婚姻家庭法规范中的妇女地位刍议 求是学刊 1 9 9 6 6 和 南宋继承法规范初探 学术交流 1 9 9 7 2 王善军 从 名公书 判清明集 看宋代的宗祧继承及其财产继承的关系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 9 9 8 2 屈超立 从宋代婚姻立法和司法实践看宋代妇女的社会地位 国际 宋代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四川大学出版社 1 9 9 1 宋东侠 宋代妇女的法律地 位论略 青海师范学院学报 1 9 9 7 3 简析宋代在室女的财产权 青海师 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0 2 年第一期 和 宋代厚嫁述论 兰州大学 学报 2 0 0 3 年第二期 郭东旭 宋代财产继承法初探 宋史研究论丛第一 辑 河北大学出版社1 9 9 0 藏健 宋代家法的特点及其对家族中男女性别角色 的认定 收邓小南主编 唐宋女性与社会 上海辞书出版社 2 0 0 3 宋代家 法与女性 庆祝邓广铭教授九十华诞论文集 河北教育出版社 1 9 9 7 张邦炜 宋代婚姻家族史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0 0 3 等 二 海外关于女性财产权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除了大陆学者外 海外和港台对女性财产权的研究也颇有成就 甚至在某些 方面超过大陆 日本学者中 早期有中阳薰博士的 唐宋时代的家族共产制 1 9 2 6 仁井 田陛的 中国法制史研究 1 9 5 9 一1 9 6 4 和滋贺秀三的 中国家族法原理 等 其中滋贺秀三在 中国家族法原理 这部著作中梳理了 家族共产制 分家 家产 继承 与 承继 等重要概念 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独特的论述 2 0 世 2 绪论 纪8 0 年代后期 柳田节子 高桥芳郎等对宋代妇女财产权问题研究成就较突出 其中柳田氏的 论南宋时期家产分割中的 女承分 中国法制史考证 日本 学者考证中国法制史重要成果选择 宋辽西夏元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3 年 恰如其分地分析了 女承分 与 女子分法 之间的动态关系 值得我们 学习及关注 西方学界2 0 世纪8 0 年代后期出现了一批专门研究宋代妇女财产问题的学 者 比较重要的是伊沛霞 白凯 柏清韵等 其中伊沛霞在 内闱 宋代的婚 姻和妇女生活 一书中认为 宋代妇女财产权较大 为中国古代各朝之冠 本著 作的主要问题在于伊氏所用资料多是一些上层妇女的信息 包括绘画像和墓志铭 等 因此能否体现整个宋代女性尤其是下层妇女的状况值得怀疑 台湾学界2 0 世纪8 0 年代对妇女史研究较深入者主要是柳立言 他的论文 有 从法律纠纷看宋代的父权家长制 父母舅姑与子女媳婿相争 1 9 9 8 宋 代同居制度下的所谓共财 1 9 9 4 宋代女儿的法律权利和责任 2 0 0 4 等 均收录在其著作 宋代的家庭和法律 中 可见 在宋代女性财产问题这一范畴 的研究上 柳先生成就卓著 关于宋代女性财产权这方面的内容 学者们已经有相当的研究 笔者拟在前 人耕耘的基础上对宋代出嫁女的财产承分做进一步的阐述 三 研究的范围 方法及文章结构 一 范围 本文研究的时间界定在两宋时期 即公元9 6 0 年北宋建立到公元1 2 7 6 年南 宋灭亡 研究地域限定在汉族地区 不包括辽 西夏 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下 的区域 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出嫁女 即已经出嫁并生活在婆家的女性 二 研究方法 本文综合运用历史学 法学 女性学 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 以历史唯物主 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研究方法为指导 以实事求是为原则 采用历史考据法 主要 是传世文献资料和部分出土文献资料的考据 比较分析法 图表说明等多种手 段论证问题 三 文章结构 正文结构分为四章 除绪论和结语外 第一章对女性的财产权做了简略的历 史回溯 第二章着重介绍宋代女性独特的财产权一嫁妆 分析了宋代厚嫁风气的 背景及影响 介绍了嫁妆概况 包括嫁妆的内容 数量 来源 归属等 第三章 和第四章是本文研究的重心 主要讨论出嫁女在法律领域的财产承分形态 第三 3 绪论 章对出嫁女在娘家以女儿身份的财产承分形式和途径进行相关分析 得出如下结 论 出嫁女除了嫁妆之外还可以通过遗嘱的方式继承娘家财产 在户绝及户绝有 命继子等情况下也有继承财产的机会 女子招赘婿时 实际上也是出嫁女变相的 继承娘家财产的一种方式 第四章主要分析出嫁女在婆家以寡妻身份的财产承分 情况 寡妻可能是媳妇 也可能是婆婆 寡妻作为媳妇时 如果守节那自然拥有 对夫家财产的继承管理权 儿子年龄越小她的财产掌控能力就越大 寡妻作为婆 婆时具有更大的继管权 这是由于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尊长 尊母的观念造成的 4 第一章女性财产权历史回溯 第一章女性财产权历史回溯 一 相关概念界定 在宋代 女性按照婚姻状况可以分为在室女 未出嫁在家的女子 归宗女 出嫁后因各种原因归住父家 如夫死 被休和离婚等 出嫁女 已出嫁之女 三类 本文论述的出嫁女 从婚姻状态上说是已婚女子 从所生活的环境看已经 从娘家转移到婆家 从身份上看已经从为人女变成为人妻以至为人母 古代的 财产权 及 财产继承权 不同于现代法律概念上的财产权 中 国古代家庭中的财产继承是身份继承 主要是主祭权和祭祀义务的承继 的附庸 家产只是作为祭祀义务的内在附属物而存在 在古代宗法制度的影响下 财产继 承和宗祧继承联系在一起 财产继承是在以直系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男性子孙中进 行的 因此 一般来说 女性没有直接继承财产的机会与权利 但是在某种情况 下 女性也可以拥有继承财产的机会与权利 本文探讨的是宋代出嫁女在特定情 况下对财产的继承 使用 管理等权利 在理清宋代出嫁女财产承分的状况之前 首先了解出嫁女在法律领域中财产 承分的相关概念 家产继承 关于家产继承权 日本法制史大家滋贺秀三对男之 承继 与女 之 承受 做了区别 滋贺秀三是从祭祀承嗣这方面来分析的 他认为男子的财 产继承和祭祀是相结合的 即 在中国人的心中 作为继承的目的而意识到的就 是意识到人 祭祀 财产这三者 并且这三者是不可分的一体化的事实 1 这 种继承方法 可以称之为 承继 而女儿的 继承权 事实上是一种财产 承 受 也就是说 由于女子没有祭祀承嗣的义务 故也没有继承家产的 权利 只是因为她和家庭关系密切才得以分到一定数额的财产2 滋贺秀三对继承权的 分野提醒了我们 考虑女性财产问题时应该注意 在父系家长制社会中 女性的 地位容易被忽视 此外 在女子的财产获取方面 香港学者张晓宇的看法也值得 参考 他认为权利的概念实际上包括 权益 与 利益 两个方面 权力与义 务的二位一体对称结合 是 权益 概念 带有金钱利益获得性质 是 利益 概念 当时法律的特殊性质 如 户绝法 及现实案例对女儿的支持 本质上 并没有为她们提供 权益 的法理资本 只是基于人情加大其 利益 的取得 当然在其他社会领域 尤其是在一般中下层家庭 由于家庭经济中女性的贡献及 1 口 滋贺秀三 中国家族法原理 法律 l 版社 2 0 0 3 年版 第9 6 页 2 日 滋贺秀三 中国家族法原理 法律出版社 2 0 0 3 年版 第1 0 1 页 5 第一章女性财产权历史回溯 种种特殊情况 她们的财产利益会表现出更复杂的形态 1 从两位学者的论述中 可以看出女性在家产继承方面和男性的本质不同 女性财产权的获得更多的是一 种利益的获得 同居共财 在宋代 同居共财 不但是儒家的理想 也是法律规定的一种 家庭制度 宋刑通 卷十二 父母在及居丧别籍异财 居丧生子 条云 诸 祖父母 父母在 而子孙别籍 异财者 徒三年 别籍 异财不相须 下条准此 若祖父母 父母令别籍 及以子孙妄继人后者 徒二年 子孙不做 2 就是说子 女在祖父母及父母还健在的时候 如果自行 别籍 或 异财 任何一种情况 都是违法的 要受到徒三年的处罚 而针对 卑幼私用财 这种破坏 同居共财 家庭模式的行为 宋刑统 中也有规定 诸同居卑幼私辄用财者 十匹笞十 十匹加一等 罪止杖一百 即同居应分 不均平者 计所侵坐贼论 减三等 3 由于同居共财的 财 是家长直接控制的财富 祖父或父亲健在时由他们支配 因此 在同居共财的大家庭中 出嫁女获得财产的多少更能体现出嫁女的经济地 位和社会地位 本文主要从家产继承的角度 对同居共财关系下的出嫁女的财产 继承情况进行分析 本文引用的法律文本是北宋初期修订的 宋刑统 全称 宋建隆详定刑统 它源自唐和五代的法令 是宋太祖建隆四年 公元9 6 3 年 窦仪等人奏请修订的 新法典 由太祖诏 付大理寺刻板摹印 颁行天下 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 印颁行的法典 宋刑统 在具体编纂上 以传统的刑律为主 同时将有关敕 令 格 式和朝廷禁令 州县常科等条文 都分类编附于后 使其成为一部具有 统括性和综合性的法典 本文以 名公书判清明集 下文简称 清明集 罩的案例作为文章的重要 佐证 清明集 是宋代一部诉讼判词和官府公文的分类汇编 它以南宋时期江 南福建一路案例为主 该书有两个重要特点 一是所有内容都直接针对南宋社会 的真人真事 二是涉及面极广 包括经济 法制 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因此具 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 4 但需要申明的是判词集中于南宋 案例又集中于福建一 路 所以严格来说 分析结论只适用于南宋时期福建路地区 但在参考其他资料 后 其案例得出的推断可以推广至江南诸路以至南宋其他地区 1 张晓宇 奁中物宋代在室女 财产权 之形态与意义 江苏教育f 版社 2 0 0 8 年2 月版版 第9 页 2 宋 窦仪等 宋刑统 卷十二 父母住及居丧别籍异财 条 中华书局 1 9 8 4 年版 第2 1 6 页 3 宋 窦仪等 采刑统 卷十二 卑幼私用财 条 中华书局 1 9 8 4 年版 第1 9 6 1 9 7 页 4 有关 清明集 的研究论文 较重要的有陈智超的 宋史研究的珍贵史料一明刻本 名公书判清明集 介 绍 原载在中华书局1 9 8 7 年版的点校本 名公书判清明集 附录七 第6 4 5 页 郭东旭的 论南宋名 公的审判精神 读 名公书判清明集 有感之一 原载在 宋史研究论文集 云南民族 版社1 9 9 7 年版 6 第一章女性财产权历史回溯 二 出嫁女财产权的历史回溯 中国传统社会认为 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 1 延续宗祧使祖先永享子孙祭 祀是社会中的头等大事 在男权社会中 祭祀这件严肃而庄重的事 必须由男子 来承担 在一般家庭中 儿子要承担祭祀祖先 赡养老人和继立门户的义务 本 着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原则 伴随着宗祧继承严格限于男性直系亲属 财产继承 也由父亲向男性子嗣传递 形成了中国古代财产继承法的基本原则 诸子平均 析产 因此 在财产继承方面 继承法是以男性为主轴的 与兄弟们相比 女子 在婚f i 属于家属卑幼 其生活由家长抚养 因此其在出嫁时只能分得一点嫁妆 无所谓私产可言 把继承权限定于男子是基于家庭传承的社会性需要 并不符合人的自然性 情 从家族感情方面讲 父母不可能只顾儿子 而完全不考虑女儿 因此女性的 财产继承虽然受到忽视 却并未被完全排斥 费孝通认为男子完全的单系继承也 是不可能的 而只能是 单系偏重 因为为了双系抚育中所养成的感情联系 单系继替也不可能彻底 2 女方家庭对嫁奁的态度 一般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 围内尽可能给得丰厚一些 从这方面来说 女儿对财产也有一定的继承权 我们 在论述宋代出嫁女财产权之前 简要回溯一下宋及之前的女子财产权的概况 先秦时期 财产继承是身份继承的附庸 受宗法制度的影响 身份继承实行 嫡长子继承制度 嫡长子承担祭祀祖先 传承宗室的义务 因而 财产的继承由 嫡长子继承 在传统礼制下 一般家庭 子妇无私货 无私畜 无私器 不敢私 假 不敢私与 且 家事统于尊也 3 战国后期 财产继承由嫡长子继承转 变为诸子有份的继承 使身份继承与财产继承产生分离 这一变化被秦国的 分 异令 从法律上加以肯定 分异令 是秦孝公三年 公元前3 5 9 年 商鞅第一 次变法时颁布的 它规定 民有二男以上 不分异者 倍其赋 4 意为一个家 庭有两个成年儿子必须分家 否则加倍征赋 且不论其最初的目的是什么 这条 法令认可了诸子有分的财产继承 身份继承与财产继承异步制度的确立 不仅赋 予了庶子的财产继承权利 也为女子享有财产继承权奠定了基础 秦汉时期 据史料记载 在当时 均有妇女享有财产继承权利的事实 这是 妇女拥有财产继承地位的开始 著名的 何武断剑 的故事是为佐证 太平御 览 卷8 3 6 载 沛中有富豪 家赀二十余万 小妇子年裁 才 数岁 顷失其母 又无近亲 其女不贤 公病 因思念恐其争财 儿必不全 因呼族人为遗令 悉 1 李梦生 左传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 0 0 4 年7 月版 第5 7 8 页 2 费孝通 乡十 中国生育制度 北京大学i n 版社 1 9 9 8 年5 月第l 版 第2 4 3 页 3 潜苗会译注 礼记 内则 浙江古籍 j 版社 2 0 0 7 年版 第3 7 3 页 4 汉 史马迁 史记 卷六八 商君列传 岳麓书社 1 9 8 8 年 第5 2 3 页 7 第一章女性财产权历史回溯 以财嘱女 但以一剑与男 年十五以付之 儿后大 姊不肯与剑 男乃诣官诉之 司空何武日 剑 所以断决也 限年十五 有智力足也 女及婿温饱十五年已幸 矣 议者皆服 谓武原情度事得其理 一1 富豪临终时恐怕死后子女争夺家产 儿 子年幼受到迫害 就立下遗嘱说 所有财产都归女儿 但有一把宝剑 在儿子十 五岁时交给他 儿子成年后 向姐姐索要宝剑 但姐姐不肯给他 儿子告至官府 主审官何武认为 儿子已经十五岁了 具有掌理家族的能力 而剑又是决断事务 的意思 也就是说富豪当时是暗指在儿子十五岁时将家族交与其管理 但此例中 富豪通过遗嘱 悉以财属女 的做法为族人所认可 是被当时的社会所接受的 暗指了女儿具有财产继承权 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的实际继承地位已经有所提高 南北朝时战事不断 男 子转战沙场 女子在后方维持家计 从事生产 随着妇女在生产中作用的增强 她们在家庭中的财产继承地位也相应提高 南史 中记载屠氏女的故事 诸暨 东湾里屠氏女 父母俱卒 亲营殡葬 负土成坟 家产日益 乡里多欲 娶之 女以无兄弟 誓守坟墓不嫁 2 屠氏女没有兄弟 决定 誓守坟墓 祭祀 祖先 在乡里众多人有意要娶她的动机中 明显央带有窥视其家产的成分 可见 当时在父母俱亡的情况下 独女可以继承家产 结婚以后也可以将家产带往夫家 另外也有事例反映寡妇在特定情况下有一定的继承权 如 吴兴乘公济妻姚氏 生二男 而公济及兄公愿 乾伯并卒 各有一子 姚养育之 卖田宅为取妇 自 与二男寄止邻家 明帝诏为其二子婚 表间复徭役 3 在这一事例中 寡妇姚氏 有权买卖田宅 处分家产 说明她已实际上继承了亡夫的遗产 当然 寡妇是靠 她在孤儿寡母家庭中所付出的辛苦 才取得了财产继承权 她对这一遗产的处分 权无疑是相当大 而且皇帝在知道了有关情况后 也是 诏为其二子婚 表阊复 徭役 对她的行为给予赞赏和提供帮助 并没有指责其 卖田宅 的做法 这一 做法 也许开了后代寡妻妾在守节不改嫁的情况下可以代承子份的先例 唐朝法律首次确立妇女的财产继承地位 赋予在室女 出嫁女 寡妻妾不同 的财产继承权利 唐六典 规定 食封人身没以后 所封物随其男数为分 承 嫡者加与一分 若子亡者 即男承父分 寡妻无男 承夫分 若非承嫡房 至玄 孙即不在分限 其封物总入承嫡房 一依上法为分 其非承嫡房 每至玄孙 准 前停 其应得分房无男 有女在室者 准当房分得数与半 女虽多 更不加 虽 有男 其姑 姊 妹在室者 亦三分减一男之二 4 在这一规定中 寡妻 在室 女 在室姑 姊妹的家庭背景限于 食封人 家 唐代户令中的 应分条 没 1 宋 李畴 太平御览 卷八三六引戍劭 风俗通 中华书局 1 9 6 0 年版 第3 7 3 2 页 2 f 唐 李延寿 南史 卷七三 孝义上 中华书局 1 9 7 5 年版 第1 8 1 7 贞 3 唐 李延寿 南史 卷七三 孝义上 中华书局 1 9 7 5 年版 第1 8 1 8 页 4 唐 李林甫 席六典 卷三 户部 凡食封皆传于子孙 条注 中华书局 1 9 9 2 年版 第7 9 页 8 第一章女性财产权历史回溯 有对寡妻 在室女 在室姑 姊妹家庭背景的限制 使寡妻 在室女 在室姑 姊妹的继承成制度化 唐户令 应分条 规定 诸应分田宅者 及财物 兄弟 均分 其父祖亡后 各自异居 又不同爨 经三载以上 逃亡经六载以上 若 无父祖旧田宅 邸店 碾磴 部曲 奴婢 见在可分者 不得辄更论分 妻家 所得之财 不在分限 妻虽亡没 所有资财及奴婢 妻家并不得追理 兄弟亡 者 子承父分 继绝亦同 兄弟俱亡 则诸子均分 其父祖永业田及赐田亦 均分 口分田即准丁中老小法 若田少者 亦依此法为分 其未娶妻者 别与 聘财 姑姊妹在室者 减男聘财之半 寡妻妾无男者 承夫份 若夫兄弟皆亡 同一子之份 有男者不别得分 谓在夫家守志者 若改适 其见在部曲 奴婢 田宅不得费用 皆应分人均分 1 这一条律令规定了在室女继承家产 寡妻 妾继承夫家财产的前提及份额 出嫁女在户绝时遵守孝道的情况下也可以继承家 产 唐开成元年的一条敕令规定 自今后 如百姓及诸色人死绝无男 空有女 已出嫁者 令文合得资产 其间如有心怀觊望 孝道不全 与夫合谋有所侵夺者 委所在长吏严加纠察 如有此色 不在给与之限 2 前提是 诸色人死绝无男 空有女 已出嫁者 宋朝时期妇女财产继承法律地位有了进一步发展 除了继承唐代的有关法规 外 对户绝家庭的女子财产权有更具体的规定 妻妾对亡夫财产享有继承权 宋 户令 规定 姑姊妹在室者 减男聘财之半 寡妻无男者 承夫分 若夫兄弟 皆亡 同一子之分 在室女可以得到兄弟聘财的一半 无子寡妻可以继承其夫 应得的份额 在 臣等详参 中又规定 请今后户绝者 所有店宅 畜产 资财 营葬功德外 有出嫁女者 三分给一分 其余并入官 如有庄田 均与近亲承佃 3 具体规定了出嫁女的份额 其后宋代政府又不断地调整法规 我们将在下文详 细探讨 1 宋 窦仪等 朱刑统 卷十二 户婚律 卑幼私用财产f j 中华书局 1 9 8 4 年版 第1 9 7 页 2 宋 窦仪等 宋刑统 卷十二 户婚律 卑幼私用财产门 中华书局 1 9 8 4 年版 第1 9 8 页 3 宋窦仪等 宋刑统 卷l 二 户婚律 户绝资产 中华书局 1 9 8 4 年版 第1 9 8 页 9 第二章宋代女性独特的财产 嫁妆 第二章宋代女性独特的财产 嫁妆 本文主要探析出嫁女在娘家和在夫家的财产继承情况 嫁妆作为女性独特的 财产 具有普遍性 因此本章先探讨一下嫁妆的相关情况 一 宋代厚嫁风俗的背景及影响 宋代女性在娘家承分的最大宗财产是嫁妆 这些嫁妆 在当时一般被称为 奁 钱 奁田 装奁 奁具 等 1 无论名称如何 有一点不变的是 它们都 在家庭开支中占相当的比重 宋代拥有的厚嫁风俗是和唐代重视贵族门第声望婚 转型于宋代重视政治前景的实利主义婚姻的大背景有关的2 正如 通志 卷2 5 氏族略一 中史料载 自隋唐而上 官由于薄状 家之婚姻 必由于薄状 家 有谱系 官之选举 必由于谱系 自五季以来 取士不问家世 婚姻不问阀阅 3 方建新也指出 这种娶妇直求资财风气的蔓延 而女家为提高女儿在夫家的地 位 被迫倒箧倾囊 j 下是宋代厚嫁成风 以至出现嫁女之资超过娶妇费用的主要 原因 4 但也要注意 宋代各个不同时期 不同阶级 阶层的择偶标准还是要求 门当户对 的 而且当时的法律也规定 良贱不婚 宋代盛行厚嫁 无论贫富 能力所及 父母均把为女儿置办嫁妆作为一件大 事 尽量办得丰厚一些 以表达对待嫁之女的关爱之情 宋人袁采谆谆告诫子孙 对女儿的嫁妆要早作准备 中产之家凡事不可不早虑 至于养女 亦当早 为储蓄衣衾 妆奁之具 及至遣嫁 乃不费力 若置为不问 但称临时 此有何 术 不过临时鬻田庐及不恤子女之羞见人也 5 宋室南渡后婚姻论财依然如此 如 袁氏世范 男女议亲 不可贪其阀阅之高 资产之厚 6 这部家训强调重 视富贵 资产在婚配过程中的意义 正说明了主流现实婚姻论财的风气之盛 婚 姻论财不仅是横跨两宋而且存在于上至宗室 下至普通百姓的各社会阶层中 并 且这种情况能在史料里找到证据 以宗室为例 公主下降 初被尚者即拜驸马 都尉 赐玉带 袭衣 银岸勒马 采罗百匹 谓之系亲 又赐办财银万两 进财 之数 倍于亲王聘礼 7 数量之多有些皇亲国戚嫁女都难以应付 贫弱之家更是 1 奁钱 冗脱脱等撰 宋史 卷一百八十七 食货六 中华书局 1 9 7 7 年版 第4 3 3 4 页 奁 r i 清 明集 卷五 继母将养老盱i 遗嘱与亲生女 第1 4 1 页等 装奁 清明集 附录二第6 0 3 页 奁具 清明集 卷六 诉奁田 第1 8 5 贞等 2 张邦炜 试论宋代婚娴 1 i 论阀i 剜 宋代婚姻家族史论 人民j 版社 2 0 0 3 年版 第3 9 6 i 页 3 采 郑樵 通志 卷二l 五 氏族略一 浙江古籍 i 版社 1 9 8 8 年版 第4 3 9 页 4 方建新 宋代婚姻论财 历史研究 1 9 8 6 年3 月 第3 期 第1 8 9 页 5 宋 袁采 袁氏世范 卷二 处己 事贵预谋后则时失 天津古籍 版社 1 9 9 5 年7 月版 第2 3 页 6 宋 袁采 袁氏世范 卷卜 睦亲 议亲贵人物相当 天津古籍 版社 1 9 9 5 年7 月版 第4 8 页 7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甲集 卷一 宗女奁具 中华书局 2 0 0 0 年版 第2 5 页 l o 第二章宋代女性独特的财产 嫁妆 处境艰难 于是 社会上出现了 资财遣嫁 力所不及 故生女者例不举 1 世 俗生男则喜 生女则戚 至有不举其女者 2 等现象 宋东侠认为厚嫁会产生如 下几个消极后果 第一 杀婴 尤其是杀女婴 之风遍及南北 进而导致男女人 口比例失调 第二 女子迟嫁乃至终生不嫁 第三 冲击儒家礼教制度 第四 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 但是 我认为 除了以上影响外 厚嫁风气的盛行可以在 客观上保障出嫁女的经济利益 女子拥有丰厚的嫁妆 首先能保障其基本日常生 活所需 而且依靠丰厚的嫁妆 出嫁女在家庭中也拥有相当的地位 二 嫁妆 一 7 0 口 i 一 嫁妆的内容和数量 我国自古便有陪嫁的婚俗 女子出嫁时 其母家或者尊亲等要陪送妆奁 田 宅 钱财 女婢之类 由她带往夫家 早在春秋时期 左传 哀公11 年就有记 载说某侯王曾 赋封田以嫁公女 3 至于具体陪送什么 陪送多少 则根据母 家的财力和社会风尚的不同而不同 宋代妇女嫁妆内容十分丰富 宋人吴自牧在 梦梁录 卷2 0 记载 嫁女时 要在婚帖里 具列房奁 其基本内容包括 首饰 金银 珠翠 宝器 动用帐 幔等物 及随嫁田土 屋业 田园等 4 可见嫁妆既有衣服首饰 家用器皿等日 常用品 又有奁田 山地 屋业等不动产 赵鼎在 家训笔录 第二十七项中载 三十六娘 吾所钟爱 他日吾百年之后 于绍兴府租课内拨米二百担充嫁资 5 这里赵鼎将租课中的米作为三十六娘的嫁资 郑庆一结婚时 她的嫁妆有丰厚 的地产奁租五百亩 奁具一十万贯 缔姻五千贯 还有各种昂贵的纺织品 如 开合销金红一匹 开书利市彩一匹 官绿公服一匹 画眉天孙锦一匹 纺织 品里还有籍用官绿纱条 籍用紫纱 十五件刺绣品 三十套红绸衣服等 6 家产 比较殷实之家常用土地作为嫁妆 广义的奁田 包括随嫁田地和婚后用随嫁钱置 买的田产 如宋人吴和之妻王氏 原有自随田二十三种 以妆奁置到f f l 四十七 种 7 嫁妆的数量则因地而异 因家庭境况的差异而悬殊较大 富豪之家 品官之 家有财力帮女儿挑选一个有发展前途的女婿 那些有功名 特别是中了进士的未 宋 李心传 建炎以米系年要录 卷一一七 绍兴七年十二月庚申 j 海古籍出版社 1 9 9 2 年版 第 5 8 5 页 2 宋 司马光 司马氏书仪 卷三 婚仪 卜 亲迎 中华书局 1 9 8 5 年 第3 3 页 3 杜预注日 封田之内 悉赋税之 即以赋税充妆奁之资可无疑矣 4 宋 吴自牧 梦粱录 卷二十 嫁娶 浙江人民出版社 1 9 8 0 年版 第1 8 9 页 5 宋 赵鼎 家i l l 笔录 从书集成初编第9 7 4 册 中华书局 1 9 8 5 年版 第3 页 6 明 叶盛 水东l j 记 卷八 郑氏 中华书局 1 9 8 0 年版 第8 7 页 7 清明集 卷 予与继母争业 中华书局 1 9 8 7 年版 第3 6 5 页 第二章宋代女性独特的财产 嫁妆 婚男子就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榜下捉婿 之风一时大盛 进士黄左之成为池 阳富豪王生的女婿 得奁具五百万 1 而另一方面 贫穷父母兄嫂之家所倚者 惟色可取 而奁具茫然 2 甚至有些地方的贫困人家 由于 资财遣嫁力所不及 故生女者例皆不举 3 因无力置办嫁妆而酿成人间惨剧 当时律令并未对家庭奁 产的具体数额作出明文规定 只是笼统地规定 姑姊妹在室者 减男聘财之半 4 南宋法令也有这样的说法 未嫁均给有定法 诸分财产 未娶者与聘财 姑姊 妹在室者给嫁资 未嫁者则别给财产 不得过嫁资之数 5 需要说明的是 这两 条法令都是针对非户绝家庭而言的 这里的嫁资只是与未婚兄弟的聘财做比较 显然因各个家庭境况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但是 当时 生女不举 大龄姑娘不 能及时出嫁乃至终身不嫁现象的存在 又说明当时社会上可能有不成文的惯例即 一个为时人所接受并尽力而为的奁产数目 只有达到这个数目才不会被人耻笑或 惹来他人非议 才不会在家庭内部出现 财之不给 帷帐饰之不逮人 则妻妾诟 其无能 女子羞泣不肯升车以嫁 6 的令人不快的后果 二 嫁妆的来源 婚姻论财风气弥漫于整个两宋社会 是当时婚嫁中最基本的社会现象 厚嫁 风俗之盛已经是学界的共识 那么如此厚重的嫁妆是从何而束呢 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 1 聘财 中国传统婚姻关系的成立需要六个步骤即 六礼 纳采 问名 纳吉 纳 征 请期 亲迎 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订立婚约即纳征 订婚须有婚书和聘 财 订婚时女男双方互给 草贴式 和 定贴式 女方获得的聘财通常被称之 为 聘金 聘礼 聘彩 等 以 梦梁录 的聘礼单子为例 富贵之家有三 金 金钏 金镯 金帔坠 士宦有 销金大袖 黄罗销金裙 段红长裙 各 种首饰 花茶果物 团圆饼 羊酒等物 又送官会银锭 谓之 下财礼 亦用 双缄聘启礼状 下等人家 所送一二匹 官会一二封 加以鹅酒茶饼而已 7 其中尤为重要的这句话 名下财礼 则女氏得以组其虚费耳 8 就是说名义上 是聘礼 实际上是资助女方完成婚礼步骤的一种辅助费用 我们从聘财的礼单上 1 宋 洪迈 夷举志 甲 卷七 黄左之 中华书局 1 9 8 1 年版 第7 6 7 页 2 宋 吴自牧 梦粱录 卷二十 嫁娶 浙江人民出版社 1 9 8 0 年8 月版 第1 8 7 页 3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卷1 1 7 绍兴七年十二月庚中 j 海古籍j f 版社 1 9 9 2 年版 第5 8 5 页 4 宋 窦仪 宋刑统 卷十二 户婚律 审 幼私用财 中华书局1 9 8 4 年版 第1 9 7 页 5 清明集 卷七 立继有据 f i 为户绝 中华书局 1 9 8 7 年版 第2 1 7 页 6 宋 李觏 李觏 卷二十 广潜书十五篇 中华书局 1 9 8 1 第3 1 5 页 7 宋 吴自牧 梦粱录 浙江人民 i 版社 1 9 8 0 年8 月版 第1 8 9 页 宋 吴自牧 梦粱录 浙江人民出版社 1 9 8 0 年8 月版 第1 8 9 页 1 2 第二章宋代女性独特的财产 嫁妆 可以看出 除食物外 聘财跟奁产的内容是相通的 但在数量上聘财一般都小于 奁产的分量1 女方将男方赠送的聘财用于筹备出嫁女的嫁妆 同时从家庭经济 中支出一部分 然后将两者结合在一起 在成亲之日送到男方家 也就是说 聘 财名义上是男方家支出的 但不久就会变成嫁妆的一部分又回到男方家 显然 聘财是奁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奁产 这是所有女子从娘家获得的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财产 宋代女子奁产数目的 多少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宋刑统 姑姊妹在室者 减男聘财之半 2 即出嫁女 的奁产是女方家其未婚兄弟给未婚妻聘财的一半 然而 法律的规定有时也不得 不让步于民间习俗和惯例 如果男方家送来的聘财太少 使女方陷入尴尬境地 为了维护出嫁女的体面 女方就不得不筹集依民间惯例所应有的数目 这个数目 往往会超过法定的 减男聘财之半 由于宋代聘财的多少无法定数目 而且各 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又干差万别 所以聘财差别较大 但奁产就不同 在厚嫁之风 的影响下 这成为嫁妆的一个主要来源 3 婚娶相助 宋代婚姻论财 对士人家庭造成的负担已有学者论述3 因此家境殷实 给女 儿一份不菲的嫁妆是不言而喻的 但如果家境一般甚至贫寒 想给女儿一份体面 的嫁妆 婚娶相助就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窦禹钧同宗及外姻甚多贫困者 丧亲 戚故旧遗孤有未能嫁者 公为出金嫁之 由公嫁者孤女凡二十八人 4 而且在宋 代 助嫁在一定程度上有制度化的倾向 这在皇宫和民间都有所反映 在皇宫 北宋熙宁年间定下了 给奁具 之制 祖宗元孙女给五百千 五世三百五十千 六世三百千 七世二百五十千 八世百五十千 绍熙七年冬 诏元孙减五之二 六世 八世减三之一 五世 七世减七之二 5 南宋绍熙年间 可能由于国库空 虚 财政困难 提供给宗女的奁资比北宋有所缩减 但这项资助宗女奁资的政策 还是延续下来 绍兴三十二年 1 1 6 2 年 下令 泉州以经总制钱支给 6 在民 间 最具代表性的是范仲淹所制定的 义庄规矩 嫁女者支钱三十贯 再嫁二 十贯 娶妇支钱二十贯 再娶不支 7 其中对族中贫女的出嫁 再嫁的捐助数目 有明确规定 4 自筹 1 方建新 宋代婚姻论财 历史研究 1 9 8 6 年3 月第3 期 第1 8 5 1 8 6 袁俐 宋代女性财产权述论 鲍家麟编著 中阑妇女史论集续集 稻香 l 版社 1 9 9 1 年 第1 9 1 1 9 2 页 2 宋 窦仪等 宋刑统 卷十二 户婚 卑幼私用财 中华书局 1 9 8 4 年版 第1 9 6 页 3 方建新 宋代婚娴论财 历史研究 1 9 8 6 年3 月第3 期 4 宋 范仲淹 文正别集 卷阳 窦涑议录 中华书局 1 9 8 5 年版 第3 5 页 5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l 集 卷一 宗女奁具 中华书局 2 0 0 0 年7 月 第5 7 页 6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甲集 卷一 宗女奁具 中华书局 2 0 0 0 年7 月 第5 7 页 7 宋 范仲淹 范文正公文集 卷八 义庄规矩 中华书局 1 9 8 5 年版 第9 9 页 1 3 第二章宋代女性独特的财产 嫁妆 作为当事人的出嫁女自己对奁产也会比较关注 她们往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情 如纺线织布等 既是补贴家用 也为自己准备一些衣服布料 作为奁产中的 一部分 洪迈 夷坚志 提到 周氏去世时年仅2 l 岁 还未出嫁 但她已经织 了3 3 卷生丝 7 0 匹未着色的丝绸 1 5 6 块粗绸子 准备用来充当嫁资 1 鸡肋 编 中提及 广南风俗 如贫下之家 女年十四五 即使自营嫁装 办而后 嫁 其所喜者 父母即从而归之 初无一钱之费也 2 这里女儿 自营嫁装 即是自己赚取钱财物资 使父母嫁女时不用 一钱之费 5 尊亲赠予 在嫁妆中会有一部分东西是母亲给的 主要是金银首饰和女人的生活用品 嫂子也有可能将自己的一部分衣服和首饰送给即将出嫁的小姑 叶梦得的妹妹出 嫁 叶梦得 假贷与陈州蔡宽夫侍郎 得三千许缗 但仍嫌嫁妆不够体面 他 的妻子 积箱箧所有及所存奁具 仅留伏腊衣衾 3 叶梦得的妻子大方地取出 自己的妆奁充当小姑嫁资 就是这种类型 当然 这种赠予方式的财产数额一般 较小 但也是出嫁女嫁妆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可忽视 三 嫁妆的归属 女子出嫁后 嫁妆自然带到夫家 行施了对娘家主要财产承分的权利 在宋 代 女子能否体面地出嫁以及婚后在夫家的地位如何 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 些嫁妆 而且女子对这些嫁妆是具有支配权和终身所有权的 从宋代的法律和一 些案例可以看出 嫁妆带到婆家后一直与其他财物分属 分家的时候也单列出来 下面把女子的奁产权移至夫家后的处分情况做一梳理 1 嫁妆具有独立性 宋代家庭同居共财与家庭共有财产直接发生关系 家的要素是人和财 分家 是同时分开人与财这两方面的行为 分家就会结束这种大家庭同居共财 其结果 是又形成了一个或多个以小夫妻为中心的新的同居共财家庭 4 在宋代家庭分家 的过程中 嫁妆作为一种特殊的财产显现出来 宋刑统 卷十二 户婚律 卑 幼私用财 规定 准 户令 诸应分田宅者 及财物 兄弟均分 妻家所得之 财 不在分限 5 即兄弟分家时 嫁妆被视为不在分割范围内的财产 这明显与 同居共财状态下的其他财产是有区别的 嫁妆是非共有的 具有独立性 清明 集 卷五 妻财置业不系分 中陈仲龙兄弟未分家的时候 寡妻蔡氏把部分田地 给了娘家的弟弟蔡仁 蔡氏的公爹告官 蔡氏说这是她用妆奁购置的 地契上写 1 宋 洪迈 夷略忐 补志 卷十 周瑞娘 中华书局 1 9 8 1 年版 第1 6 4 2 页 2 宋 庄绰 鸡肋编 卷中 中华书局 1 9 8 3 年版 第6 5 6 6 页 3 宋 叶梦得 林家训 中国书店1 9 8 6 年版 第2 8 页 4 日 滋贺秀三 中国家族法原理 法律出版社 2 0 0 2 年版 第6 9 页 5 宋 窦仪等 宋刑统 卷十二 户婚 卑幼私用财 中华书局 1 9 8 4 年版 第1 9 7 页 1 4 第二章宋代女性独特的财产 嫁妆 的是蔡氏的名字 不在婆家兄弟公有的财产范围之内 判官肯定了儿子以 妻财 置到的田业并与人交易的合法性 认为是 正行交关 避免了公公陈圭以众分 田的名义将媳妇陪嫁地充公 强调 妻家所得之财 不在分限 同时又说明 若是家长陈圭赎回则是公有财产 若是儿子与媳妇赎回则仍是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重庆市大渡口区化学九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知情同意告知培训
- 2026届新疆伊犁州名校化学九上期中经典试题含解析
- 2026届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内蒙古鄂尔多斯附属学校化学九上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炉外精炼工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 2026届山东省德州七中学九上化学期中经典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三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解析
- 夫妻个人债务合同范本8篇
- 类第号上海证券交易所证券投资咨询协议
- 2025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销售逻辑笔试题目及答案
- 宏村简介课件
- 2025四川安和精密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招聘NPI工程师1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9 古代科技 耀我中华 课件(共2课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 潍坊市2026届高三开学调研监测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
- 力帆集团摩托车营销策略优化研究:基于市场竞争与消费者洞察
- 2025江西南昌市西湖城市建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招聘40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体育组织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4年永州市工会社会工作者招聘笔试真题
- 推进文旅医养融合发展的策略及实施路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