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行业特点 紧扣数据分析.docx_第1页
抓住行业特点 紧扣数据分析.docx_第2页
抓住行业特点 紧扣数据分析.docx_第3页
抓住行业特点 紧扣数据分析.docx_第4页
抓住行业特点 紧扣数据分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抓住行业特点 紧扣数据分析 消除税收风险*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评估案例分析一、纳税人基本情况(一)基本信息*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位于*市*区,成立于2006年8月,法定代表人王*,登记行业:批发业,主要经营工程机械、工程配件、设备等销售及维修,为*工程机械在全省区域内的独家经销商。私营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0000000元,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省内共设有32个分公司、办事处,除本部市区的分公司外,其他的分公司、办事处均在经营地当地缴纳增值税、所得税,各分公司、办事处等只负责配件销售及少量的维修,整机等大件的销售均在*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完成。(二)纳税申报情况该公司在国税申报的税种为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申报情况如下表: 该公司2010年申报增值税应税销售收入及应税劳务收入835743326.57元,应纳增值税11165815.11元。增值税税负率为1.34%。2011年申报增值税应税销售收入及应税劳务收入993098260.91元,应纳增值税16349595.93元。增值税税负率为1.65%。2010年度申报所得税营业收入842442991.92元,应纳税所得额3423096.95元,应纳所得税855774.24元。2011年度申报所得税营业收入1003768176.04元,应纳税所得额1931964.23元,应纳所得税482991.06元。二、收集、分析信息,制作税收评估预案(一)信息收集种类及路径纳税评估的前期工作主要是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这是整个纳税评估工作很重要的一环,我们需要搜集、掌握相当数量的信息,以供评估分析使用。主要的信息及收集情况见下表:路径种类信息来源载体信息收集的路径税务检查、评估信息税务检查报告和纳税评估报告等从税源监控分析平台和数据管理系统收集纳税人以前年度的税务稽查和纳税评估信息。财务报表信息纳税人年度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等可从税源监控分析平台、数据管理系统及税收征管系统中收集相关报表,对数据不全或可疑的可要求纳税人报送。涉税报表信息增值税申报表、所得税表及附表、税收备案、批准等税务文书主要从数据管理系统及税收征管系统中采集“两税”报表及附表,从税源监控分析平台和数据管理系统收集文书、发票等信息。行业特征及经营等方面信息各种报道文章、宣传及广告、企业生产工艺、单位能耗等从互联网搜集企业的信息、报道等,对企业所处行业的信息加以重点关注。生产工艺、单位能耗等应到企业实地取得第一手资料企业内部审计、检查、通报等信息审计报告、内部通报资料等主要是到企业实地收集,要求企业提供审计报告,查看企业的内部通报、会议资料等。(二)信息分析、加工过程1、从以前的税务检查、评估得到的信息分析通过搜索,当地市县国税机关对该纳税人2010年至2011年10月进行过一次联合纳税评估,共补缴增值税90万元,所得税15万元,有用的信息有两条:一是用于房屋、建筑物的进项税金作了抵扣,二是随机赠送物品应作视同销售处理,但纳税人没有计提增值销项税金。2、指标模型分析纳税评估人员根据该企业所在的行业,结合所取得的涉税财务信息,对有关税收评估指标进行删减,以求找到税收风险点。单项指标2010年2011年是否异常增值税负担率1.34%1.65%异常增值税进项税金控制额118979139139088304正常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13.39%16.9%异常所得税贡献率0.1%0.04%异常费用变动率29.2%24.89%异常应税收入与全部收入比率85.92%84.95%异常复合指标2010年2011年增值税负率、销售收入变动率与主营毛利率异常异常存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与增值税负率异常异常主营业务收入与成本变动率配比异常异常主营业务收入与期间费用变动配比异常异常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与销售利润率异常异常从指标模型来看,主要税收风险点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增值税税负和所得税税负过低,可能在收入方面有少做、不做收入的情况;收入增长与费用增长、成本增长不匹配,可能有多结转成本(或少计收入)、多列支费用的情况;税负变动与资产利用效率不匹配,可能存在少计税金的情况。3、从各种报表(财务报表、涉税报表)上取得的数据分析(1)三项费用占收入的比重异常,2010年为12%,2011年为13%。(2)毛利率较低。可结合返利政策和经销商的利润来源综合考虑。(3)预收账款变动异常。2010年初数为83124210.2 元,2011年末为179527555.77 元。(4)应收账款变动异常。2010年初数为565353.85 元,2011年末为32037358.78 元。上述两项可结合该纳税人的销售策略(如分期付款、现金销售等方式)进行综合分析。(5)应付福利费余额异常。2010年初数与年末数均为39529.77 元。(6)其它应收款变动异常。 2010年初数为14268738.82 元,2011年末为61224629.13元。(7)其它应付款变动异常。 2010年初数为9053756.53元,2011年末为50249356.16 元。 4、行业及经营特点分析(1)企业(行业)利润空间主要有三项:机器销售中产生的差价、销售返利和奖励、服务性收费及其它收费。弄清企业的盈利来源有利于掌握被评估对象的税收风险点,进而做到有的放矢。(2)销售方式特点:主要有现销、按揭、分期付款三种方式并存,其中又以按揭方式为主,销售方式多样化容易造成纳税人不按税法规定计税;产品价格上游控制力强,自主空间小;(3)行业经营特点:经销商代理收取名目繁多的价外费用,这是容易造成税收流失的风险点;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较多,与基建密切相关;(4)主营产品特点:实行品牌代理,该公司只为一家公司的工程机械品牌实行代理销售;区域经销,在特定区域里只有一家经销商;销售、服务一条龙,且经销商家与生产厂家的信息高度共享。(5)该品牌机型在2009年至2011年连续三年销售高速增长,年均在50%以上。同时销售费用增长幅度也较大。(6)该品牌机型在网络上有二手机销售网站,同时评估对像有类似全资子公司,经营范围为处理二手机。(7)返利一般是通过冲减以后同类型机械产品的金额来实现,很少通过直接的现金返还形式。返利的计算一般按销售数量计算,每台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有的还有月度、季度、年度奖励。还可能有其它名目的奖励,如资金(收款)方面、服务质量方面。(三)制作税收评估预案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可得出一个较为完整的预案:收入方面存在疑点:可能部分收入未做销售(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等)、价外费用、其他性质的收入未计提税金(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等)、销售二手机未计提税金(其它应收款、其它应付款等)、返利收入没有完全确认、视同销售未作收入处理。成本费用方面:权益性成本费用是否作资本化处理(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税前扣除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应付福利费结转是否符合规定(应付福利费)?增值税方面:可能存在少计收入、少计销项税(增值税申报表、销项税金与税务登记信息)及进项税金未作转出(增值税申报表、进项税金)等情况。三、评估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意见在完成案头分析后,评估人员对制作完成的预案以税务事项通知书方式告知纳税风险,通知纳税人进行自查。对纳税人自查的说明情况进行分析,能够排除疑点的,不作处理,不能够排除疑点的到实地查看,并进行取证处理。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一)收取的费用没有作收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包括:(一)销售货物收入;(二)提供劳务收入;”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五条“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二)项所称提供劳务收入,是指企业从事建筑安装、修理修配、交通运输、仓储租赁、金融保险、邮电通信、咨询经纪、文化体育、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教育培训、餐饮住宿、中介代理、卫生保健、社区服务、旅游、娱乐、加工以及其他劳务服务活动取得的收入”、第二十二条“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九)项所称其他收入,是指企业取得的除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一)项至第(八)项规定的收入外的其他收入,包括企业资产溢余收入、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收入、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债务重组收入、补贴收入、违约金收入、汇兑收益等”等法律规定,上述价外收入减少相应的支出作为应纳税所得征收企业所得税。收取的解锁费、执行费用、拖车费用等没有计入收入,2010年金额1176620元,2011年金额1751239.40元,应调增2010年应纳税所得额1176620元,调增2011年应纳税所得额1751239元。2、购进货物无偿赠送未作视同销售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 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下列行为,视同销售货物:(八)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者购进的货物无偿赠送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28号)“三、企业发生本通知第二条规定情形时,属于企业自制的资产,应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属于外购的资产,可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的规定,对上述无偿赠送的产品2011年11-12月应补增值税263282.88元。3、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在按合同约定收到款项后未做收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八条“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收讫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按销售结算方式的不同,具体为:(三)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无书面合同的或者书面合同没有约定收款日期的,为货物发出的当天”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企业的下列生产经营业务可以分期确认收入的实现:(一)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的规定,对该纳税人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至2011年应作收入但未作收入金额23369700元,应补增值税3972849元,同时2011年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3132581.67元。4、购进产品用于在建工程、职工福利及纳税人交际消费应酬,未作进项税金转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 “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一)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四)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纳税人自用消费品”的规定及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113号)“以建筑物或者构筑物为载体的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无论在会计处理上是否单独记账与核算,均应作为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组成部分,其进项税额不得在销项税额中抵扣。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是指:给排水、采暖、卫生、通风、照明、通讯、煤气、消防、中央空调、电梯、电气、智能化楼宇设备和配套设施”之规定,至2011年应转出进项税金823989.36元。5、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中一次性税前列支应进行资本化处理的费用和罚款支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发生的下列支出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按照规定摊销的,准予扣除(二)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第十条“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四)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企业发生的支出应当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资本性支出应当分期扣除或者计入有关资产成本,不得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的规定,应调增2010年应纳税所得60000元,应调增2011年应纳税所得372446.75元。6、2011年发生固定资产清理收入未计相应的增值税金。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简易征收政策有关管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90号)“四、关于销售额和应纳税额(一)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物品和旧货,适用按简易办法依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政策的,按下列公式确定销售额和应纳税额: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4%)应纳税额=销售额4%/2”的规定,2011年固定资产清理收入金额120000元,应补增值税2307.69元。7、到2010年底应付福利费科目贷方余额39529.77元。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税务事项衔接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98号)第四条“企业2008年以前按照规定计提但尚未使用的职工福利费余额,2008年及以后年度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首先冲减上述的职工福利费余额,不足部分按新税法规定扣除;仍有余额的,继续留在以后年度使用”的规定,纳税人在2010年已按实际发生数列支福利费用,应按规定调整该账户余额,调增2010年应纳税所得额39529.77元。8、销售二手机的收入核算。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简易征收政策有关管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90号)“四、关于销售额和应纳税额(一)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物品和旧货,适用按简易办法依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政策的,按下列公式确定销售额和应纳税额: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4%)应纳税额=销售额4%/2”的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包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