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苇(wi)草倨傲(j)罗绮(q)反间(jin)计b伺(c)候 巷(hng)道埋(mi)怨 白泠泠(lng)c凝噎(y)泥淖(no)孱(cn)头 汗涔涔(chn)d楔(xi)形挑剔(t)横(hng)祸 攥(zun)拳头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前合后偃 杳无音信 枯躁无味 走投无路 b古陌荒阡 繁文缛节 仗义执言 哀声叹气c前仆后继 归根结蒂 共商国是 拾人牙慧d密而不宣 坐收渔利 礼尚往来 稳操胜券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个人处世,拿得起是一种勇气,放得下是一种 。对于人生道路上的鲜花、掌声,有处世经验的人大都能 ,屡经风雨的人更有自知之明。 对于坎坷与泥泞,能以平常心视之,就非易事了。既来之,则安之,便是一种超脱,这种超脱足够人们受用 。a气质 刮目相看 只是 永远 b品位 满不在乎 于是 一生c度量 等闲视之 但是 终生 d修养 置若罔闻 便是 终身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哈姆莱特或许是最受争议的一部,也是最受注目的一部。b有的儿童文学偏重于教育和理性,过多地注入了成人思想,孩子天性中爱游戏、爱求知、爱幻想的兴趣被忽略了。c个人所得税的调整涉及到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不仅需要民众充分的公开讨论乃至观点交锋,更需要政府部门以及专家的声音参与。d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新加坡召开,本次会议同期举办“未来之声”活动,将邀请约百名来自各经济体的学生代表和指导老师来参加了活动。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哈姆莱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都是纪传体史书,合称为“前四史”。“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品分别是: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b雷雨让周朴园三十年前的情人鲁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手法,揭露其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赚取昧心钱的发家史。c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多写离愁闲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多写国恨家仇,词风凄恻哀婉。醉花阴声声慢分别创作于前后两个时期。d韦庄的菩萨蛮与白居易的忆江南(其一),都借写江南的美景抒发对江南的热爱和依恋之情。而周邦彦的苏幕遮,以咏荷花为中心,以荷花为写作重点,层层烘托,全词表达了词人对荷花的喜爱之情。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8题。pm2.5,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对它的准确定义是:“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又被称为细颗粒物或入肺颗粒物。由于体积小,重量轻,pm2.5可以在空气中滞留很长时间,在空气中被大气环流带到较远的地方。pm2.5的比表面积比较大,可以吸附更多的病毒细菌和各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污染物。空气中的pm2.5,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在肺泡内积聚,干扰肺内的气体交换,引发各种疾病。因此,pm2.5对健康的危害特别严重。1982年,美国已经开始展开有关pm2.5的前瞻性研究,并于2002年将论文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虽然起步较晚,但中国同样不缺乏这方面的研究。从2004年开始,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潘小川就开始监测空气中pm2.5的日均浓度。研究显示,pm2.5的增长与医院急诊相关疾病的病人的人数成正相关。随后,潘小川等人利用模型计算pm2.5对北京市人群的健康威胁,发现当pm2.5浓度增加10微克/立方米时,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和非意外总死亡的死亡百分率分别上升0.76%、0.43%和0.67%。【注】比表面积:指单位质量物质的总表面积,通常数值越大吸附能力越强。正相关:指两个变量变动方向相同,一个变量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亦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变化。易与常说的“正比”混淆,正比有一个确定的比例系数。6、下列有关pm2.5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细颗粒物pm2.5,是“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bpm2.5之所以能够在空气中被大气环流带到较远的地方,是因为它的体积小,重量轻,且能够在空气中滞留很长时间。c由于比表面积较大,因此pm2.5可以吸附更多的有害物质。dpm2.5主要是通过影响人们呼吸系统的正常运转,引发各种疾病,因此对人们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7、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美国最早于1982年开始有关pm2.5前瞻性研究,中国在此方面虽起步较晚,但至今也有近十年的研究。b根据潘小川等人利用模型计算,当空气中pm2.5的浓度增加10微克/立方米时,就会造成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上升0.76%。cpm2.5浓度升高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的原因,其中污染排放主要是客观因素。d只有减少在城市化过程中因建筑和道路交通而产生的扬尘才会降低pm2.5浓度。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为了控制pm2.5的浓度,整治工地扬尘和餐饮油烟污染、限制使用燃煤锅炉、加强清洁作业、处理好生活垃圾等措施是不可或缺的。b要想整治好交通污染,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禁止私车发展,以求达到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目标。c在工业领域一定要开展工业生产项目的环境评价准入制度,加大对大气污染排放企业的监控,也可以适当地采取停产、限产措施。d为了更好地控制pm2.5的浓度,制定适应我国国情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是必然的趋势。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山 魈南朝齐祖冲之宋元嘉初,富阳人姓王,于穷渎中作蟹簖。旦往视之,见一材头,长二尺许,在簖中而簖裂开,蟹出都尽。乃修治簖,出材岸上。明往视之,见材复在簖中,败如前。王又治簖出材,明晨往视,所见如初。王疑此材妖异,乃取内蟹笼中,系担头归,云:“至家当斧破燃之。”未之家三里,闻中倅倅动,转顾,见向材头变成一物,人面猴身,一手一足,语王曰:“我性嗜蟹,比日实入水破君蟹簖,相负已多,望君见恕。开笼出我,我乃山神,当相佑助,全簖得大蟹。”王曰:“汝犯暴人,前后非一,罪自应死。”此物转顿请乞放,王回顾不应答。物曰:“君何姓何名,我欲知之。”频问不已,王遂不答。去家转近,物曰:“既不放我,又不告我姓名,当复何计,但应就死耳。”王至家,积火焚之。后寂然无复异。土俗谓之山魈,云:知人姓名,则能中伤人,所以勤问王,正欲害人自免。(选自述异记)【注】 山魈(xio):一种猿猴。穷渎(d):小沟渠。簖(dun):插在沟渠中用来拦捕鱼蟹的竹围栏。材头:木头,木材。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见向材头变成一物 向:原先b比日实入水破君蟹簖 比:最近c此物转顿请乞放 顿:顿时d去家转近 去:距离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山魈奸诈的一组是(3分)( )见材复在簖中,败如前 君何姓何名,我欲知之 当复何计,但应就死耳 我乃山神,当相佑助 频问不已,王遂不答 后寂然无复异a b c d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魈为了偷吃河蟹,毫不顾惜地把王某辛苦做成的蟹簖弄裂,弄裂后还要幻变成一段木头留在簖中,造成是上游冲下来的一段木头把蟹簖撞裂,以致于蟹全部逃走了的假象,以此来捉弄王某。b开始王某不以为意,后来有所察觉,最后开始怀疑了:天下哪有这么巧的事情呢,放在岸上的木头怎么会自己长腿反复撞入蟹簖中呢?于是,他把木材带回家准备烧掉,这样一来,山魈弄巧成拙,现出了原形。c山魈被王某抓住后,先是变成人面猴身来恐吓王某,接着以佑助其捕蟹来诱骗王某,最后频频问王某的姓名想设计加害王某,幸亏王某知道山魈的鬼蜮伎俩,最终将它烧成灰烬。d文中的山魈是世上恶人的写照,自己非但不劳而获,还要欺骗愚弄、甚至设计陷害他人,但恶有恶报,山魈被王某积火焚烧,“后寂然无复异”,曲折地表达了人们除恶务尽的愿望。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明往视之,见材复在簖中,败如前。(3分) (2)乃取内蟹笼中,系担头归,云:“至家当斧破燃之。”(3分) (3)开笼出我,我乃山神,当相佑助,全簖得大蟹(3分)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臣 闻 战 以 勇 为 主 以 气 为 决 天 子 无 皆 勇 之 将 而 将 军 无 皆 勇 之 士 是 故 致 勇 有 术 致 勇 莫 先 乎 倡 倡 莫 善 乎 私。此二者,兵之微权。英雄豪杰之士,所以阴用而不言于人,而人亦莫之识也。 (节选自苏轼倡勇敢)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唐多令吴文英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谩注长是,系行舟。【注】谩:徒然。(1)“离人心上秋”自古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作者为什么说“有明月,怕登楼”?(4分) (2)词的下片手法多样,感情丰富,试作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1)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2)岩扉松径长寂寥,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3)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4)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5)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6)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7)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8)佳节又重阳, ,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藏书断想梁晓声我对书籍的“收藏”是很纯粹意思的“收藏”“收”就是从书架上“请”下来,爱惜地放入纸箱。“藏”则是对更爱惜的书的优待,用钉书器钉在大信封里,大信封再装进塑料袋里几天前在整理书籍时,从“藏”的那一类中,发现了一册连环画报。一九八六年第十一期心里好生纳闷怎么一册连环画报,竟混淆进了我的“藏”书范畴?于是抽出搁置一边临睡失眠,想起那册连环画报,自己对自己的困惑尚未解释,就躺着翻阅起来。自然先看目录首篇是只知道这么多土人绘。只知道这么多哪像是文学作品呢?搜索遍记忆,便排除在了名著以外。非文学更非名著,怎么就选作首篇了呢?于是翻到了这一篇,迫切地想知道只知道这么多能使我知道些什么第二十八页,彩页的最后一页海蓝色的衬底,上一幅,下一幅,其间两小幅,以最规矩的版式排满了四幅连环画。第一幅上面的是在海啸中倾沉着的一艘客轮。第四幅上画的是一位年轻的欧洲姑娘她回首凝视,目光沉静又镇定,表情庄重,唯唇角挂着一抹似乎的微笑,传达出心灵里对他人的友爱和仁慈我一下子合上了那册连环画报我不禁地坐了起来我肃然地看着封面封面上是放大的第三幅绘画在一些惊恐的人们之间,站立着一位她我蓦地想起来了画的是“泰坦尼克”号客轮一九一二年海上遇难事件啊!“坐我的位置吧!我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她说完这句话,迅速地就离开了救生艇,将自己的位置,让给了两个儿童她又从救生艇回到正在沉没着的客轮上去了回到了许许多多男人们中间。在这生死关头,他们表现了种种将活着的机会让给别人,将死亡坦然地留给自己的高贵品质她是女人,她有权留在救生艇上,她却放弃了这种权利她成了一千五百多不幸遇难者中的一个。她的名字叫伊文思。伊文思小姐。她乘船回自己的家。关于她的情况,活下来的人们只知道这么多只知道这么多连环画报中夹着一页白纸。我轻轻抽出白纸上写着这样几行字:贵族我以为,更应做这样的解释人类心灵中很高贵的那一部分人。或曰那一“族”人。他们和她们的心灵之光,普照着我们,使我们在自私、唯利是图、相互嫉妒相互倾轧相互坑骗相互侵犯的时候,还能受着羞耻感的最后约制我自己写在白纸上的。我竟能把这字写得那么工整!使我不免有些怀疑真是自己写的。然而,分明的,那的确是我自己写的。因为下方署着“晓声敬题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一行小字于是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会将这一册十五六年前的连环画报归入到自己格外爱惜的“藏”书一类如今,“贵族”两个字,开始很被一些人津津乐道了。这儿那儿,也有了中国式的“贵族俱乐部”。更有了许多专供中国式的“贵族”们去享受和逍遥的地方。一旦经常能去那样的地方,似乎就快成“贵族”了。一旦挤进了“贵族俱乐部”,俨然就终于是“贵族”了至于“精神”“精神”似乎早已被“气质”这个词取代了。而“气质”又早已和名牌商品的广告联姻了伊文思小姐“贵族”么?因为世人“只知道这么多”,也就没有下结论的任何根据。但是,就精神而言,就心灵而言,她乃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贵族”女性啊!她从最高尚的含意,界定了“贵族”这两个字令人无比崇敬的概念。不知我们中国的“新贵族”们,在“贵族俱乐部”里,是否也于物质享受的间歇,偶尔谈论到“贵族”的那点儿“精神”? 第二天,我又将那一册连环画报钉入了大信封,同时“收藏”起我对不知是不是“贵族”的伊文思小姐的永远的敬意。十五六年来我自己的心灵受着种种的诱惑和侵蚀,它疤疤痢痢的,已越来越不堪自视了。亏我还没彻底泯灭了自省的本能,所以才从不屑于去冒充“贵族”。更不敢自诩是什么“精神贵族” 愿别的中国人比我幸运,不但皆渐渐的“贵族“起来,而且也还有那么一点儿精神可言感谢“土人“先生,正因了他的绘画奉献,那一册连环画报才值得我珍藏了这么久。我要一直珍藏下去。我会的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 )a文中连环画报的首篇标题只知道这么多,朴实却又新颖,起到了很好地吸引读者眼球的作用。同时,它也很好地衬托了伊文思小姐高贵的精神品质。b看到连环画报的内容后,“我不禁地坐了起来”这个细节描写,表现了作者看到画上的内容后内心的震惊,也为后面写对“贵族精神”的思考作了铺垫。c故事中的伊文思小姐在大危大难之际表现出来的那种对他人的关爱之情和仁慈之心,看得出来她是一个“贵族”。d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说,我们现在的物质基础已经很好了,但是精神方面的涵养还不够,需要我们时时自省,以成为真正的贵族。e这篇文章从作者的“收藏”开始写起,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进而展开对“贵族精神”的思考,切入点小,但却切中时弊,引人深思。17、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概括,“贵族精神”的含义有哪些?(4分) 18、文中描述到伊文思小姐的经历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6分) 19、作者在文章最后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愿别的中国人比我幸运,不但皆渐渐的贵族起来,而且也还有那么一点儿精神可言。”请结合文章,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4小题)20、把下面的散句改写为一组以“他”为开头的主要由四字句组成的整句,可以增删改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难能可贵的是,在这样的艰难竭蹶中,他丝毫没有改变自己原来的志向,真可谓“穷且益坚”了。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揭晓,特蕾莎修女成为获奖者。颁奖词说:“她的事业的一个特征就是对单个人的尊重最孤独的人、最悲惨的人、濒临死亡的人,都从她的手中接受到了不含施舍意味的同情,接受到了建立在对人的尊重之上的同情。”你对上述材料有何体会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黄梅一中2013年秋季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d( a倨傲 反间jin计 b埋怨mn 白泠泠lng c凝噎 汗涔涔cn)2c(a枯燥无味。b唉声叹气。d秘而不宣。)3. c(第一空“度量”指容忍、宽容他人的限度;第二空“等闲”指寻常、一般,“等闲视之”指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予重视;第三空根据语境应选表转折关系的“但是”;第四空“受用终生”是常见搭配。)4b(a在两个“一部”后面加上“戏剧”,主宾搭配不当。c表示递进关系的两个分句顺序颠倒。d时态错误,“将”与“参加了”矛盾。)5c(a元曲四大家中王实甫西厢记改为白朴梧桐雨或墙头马上。b揭露周朴园罪恶发家史的是鲁大海。d全词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6b(“且能够在空气中滞留很长时间”,并非是原因之一)7a(b项范围扩大,潘教授等人的计算只是针对北京市人群的计算。c项“客观因素”错,于文无据。d项“只有才”错,pm2.5浓度升高不止扬尘这一个影响因素。)8b(原文是“抑制”私车,不是“禁止”。)9c(顿,顿首,磕头。)10b(制造假象。设计中伤。黔驴技穷,见其绝望。利诱王某。重在写王某能识破其伎俩。灰飞烟灭,被消灭。)11c(“山魈被王某抓住后,先是变成人面猴身来恐吓王某”此说有误,山魈现出原形是情非得已,主要是为了寻求逃脱。)12(1)第二天再去看,见那块木头又在围栏中,蟹簖又像先前那样给撞坏了。(得分点:“明”,第二天,1分;“败”,破裂,1分;大意正确1分)(2)就把木头装进蟹笼里,绑在扁担头上回家,说:“到家我就用斧子把你劈开,烧掉。”(得分点:“内”,通“纳”,1分;“斧”,名词作状语,用斧子,1分;大意正确1分)(3)把笼子打开放了我吧,我就是山神,你放了我,我能帮助你,让你的蟹簖完好无损,每次都装满螃蟹。(得分点:相,你,偏指一方,1分;“全”,使完好,1分;大意正确1分。)13臣闻战以勇为主/以气为决/天子无皆勇之将/而将军无皆勇之士/是故致勇有术/致勇莫先乎倡/倡莫善乎私。 【译文】我听说作战主要依靠勇敢,战争的胜负由士气的盛衰决定。不是天子所有的将军都勇敢,不是将军所有的士兵都勇敢,因此要讲究使人勇敢的方法。使人勇敢首先要使人起带头作用,使人带头没有比偏爱更好的方法了。这两点,是用兵的一种很微妙的权术。英雄豪杰都暗中使用却不对别人说,因而人们也不知道这种使人勇敢的方法。14(1)该句将“愁”巧妙地拆分为“心上秋”,既突出季节为“秋”,(1分)又委婉地表明了内心因离别而愁。(1分)明月之夜不敢登楼,是因为登高怀远,望月思人,月明之夜,更让人增添愁苦,表达了月夜思乡怀人而又充满矛盾的心理。(2分)(2)借景抒情。往事如梦,花落成空,美好年华如水,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对比(反衬)。“燕归客留”,人不如物,更突出了无法归家的哀愁。拟人。词人责备垂柳不能留住恋人,却总是缠留自己的行舟,表达了对恋人的思念。(4分。每点2分,期中手法1分,思想感情1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15(1)吞声踯躅不敢言(2)惟有幽人自来去(3)乾坤日夜浮(4)叶上初阳干宿雨(5)多情自古伤离别(6)一尊还酹江月(7)揾英雄泪(8)玉枕纱厨16c、d(c“看得出来她是一个贵族”错。d作者没说“我们现在的物质基础已经很好了”,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也不是想让我们成为真正的贵族,而是希望人们在物质基础越来越好的情况下,慢慢具备“贵族精神”。)唐多令赏析吴文英的这首唐多令写的是羁旅怀人。全词字句不事雕琢,自然浑成,在吴词中为别调。“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为第一段,起笔写羁旅秋思,酿足了愁情,目的是为写别情蓄势。前二句先点“愁”字,语带双关。从词情看,这是说造成这些愁情的,是离人悲秋的缘故,秋思是平常的,说离人秋思方可称愁,单就这点说命意便有出奇制胜之处。从字面看,“愁”字是由“秋心”二字拼合而成,所以此二字又近于字谜游戏。这种手法,古代歌谣中经常可见,王士禛谓此二句为“子夜变体”,具“滑稽之隽”(花草蒙拾),是道著语。此词以“秋心”合成“愁”字,是离合体,皆入谜格,故是“变体”。此处似乎是信手拈来,涉笔成趣,毫无造作之嫌,且紧扣主题秋思离愁,实不该以“油腔滑调”(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目之。“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两句一问一答,开篇即出以唱叹,而且凿空道来,实可称倒折之笔。下句“纵芭蕉不雨也飕飕”是说,虽然没有下雨,但芭蕉也会因飕飕秋风,发出凄凉的声响。这分明想告诉读者,先时有过雨来。而起首愁生何处的问题,正由此处蕉雨惹起。所以前二句即由此倒折出来,平添千回百折之感。秋雨初停,天凉如水,明月东升,正是登楼纳凉赏月的好时候。“都道晚凉天气好”,可谓人云亦云,而“有明月,怕登楼”,才是客子真实独特的心理写照。“月是故乡明”,望月是难免会触动乡思离愁的。这三句没有直说愁,却通过客子心口不一的描写把它充分地表现了。秋属岁未,颇容易使人联想到晚岁。过片就叹息年光过尽,往事如梦。“花空烟水流”是比喻青春岁月的流逝,又是赋写秋景,兼有二义之妙。由此可见客子是长期飘泊在外,老大未回之人。看到燕子辞巢而去,心生无限感慨。“燕辞归”与“客尚淹留”,两相对照,自可见人不如候鸟 。以上蕉雨 、明月、落花、流水、去燕虽无非秋景,而又不是一般的秋景,于中无往而非客愁,这也就是“离人心上秋”的具体形象化了。此下为第二段 ,写客中孤寂的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