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四中高二历史《宋明理学》效能作业.doc_第1页
河北省邯郸四中高二历史《宋明理学》效能作业.doc_第2页
河北省邯郸四中高二历史《宋明理学》效能作业.doc_第3页
河北省邯郸四中高二历史《宋明理学》效能作业.doc_第4页
河北省邯郸四中高二历史《宋明理学》效能作业.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三宋明理学 阅读课本第13页,思考:1、儒学的困境是什么?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魏晋时期:佛教兴起,道教传播直接冲击儒家思想正统地位。2、概述唐朝、宋朝的儒学复兴运动。唐中后期:韩愈、李翱提出复兴儒学主张:韩愈:a.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反对佛教和道教。b.宣称儒家的仁义是最高的道,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李翱: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意义:韩李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北宋时期:为理学产生奠定基础原因: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韩李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主张:推崇尊王攘夷,认为唐朝政治的弊端是不尊重儒家的纲常伦理。主张要巩固中央集权,实现长治久安,必须以唐为鉴,复兴儒学影响: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士气随之大变,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社会氛围逐渐形成.理学应运而生。阅读课本第14页,思考:1、 概括北宋五子的主张。周敦颐、邵雍:主张:周敦颐:结合周易解释太极图,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为理生万物提供依据。邵 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意义:二人率先运用系统的思辨,寻找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以寻找统一的本原,为理学建立开辟道路。张载:对理学的创立贡献巨大。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在理论上,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二程:确定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认为天理的核心就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仁”认为仁者能化韧于无形,获得高度的主体自由和极大的精神满足,这就是“孔颜之乐” 阅读课本第15页,思考:1、朱熹理学的主张和成就是什么?理气论:以二程学说为主,部分吸收张载思想理是根本,理先于气。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离不开气。万物皆有理,终归于一,就是太极(客观唯心论)。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区分教育的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强调学习积累、循序渐进。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和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无私无畏,大智大勇,光明磊落,仁民爱物。仁者境界是追求精神自由和强烈的社会责任心。社会政治理论: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才算得道。认为帝王都是无道之君,导致政治黑暗。认为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力,其关键是“正君心”。为四书注解,成为理学的经典著作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2、分析朱熹理学的影响。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仅次于孔孟。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阅读课本第16页,思考:1、 简述陆九渊的思想主张。思想: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主张用自己体验而不是逻辑思辨论证此命题名言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用处直接体悟,“发明本心”,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2、简述王阳明的思想主张思想: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学以至圣的修养的关键在于“致良知”。为了遏止伪善流行,他特别强调“知行合一”。 1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远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c.传统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2、下列不属于北宋五子的是a、李翱 b、周敦颐 c、张载 d、程颢3、下列哪位思想家最早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a.韩愈 b.周敦颐 c.张载 d.朱熹4、王守仁“致良知”的学说。应该属于下列哪一范畴 a.认识论 b.行动理论 c.社会政治思想 d.传统伦理纲常5.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 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 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的新发展 2011年题组 1(2011山东基能23)山西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时期,是一处木质框架结构古建筑,紧贴崖壁,半悬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北魏时期佛教已传入我国 该建筑架构简单,稳定性差 木柱和横梁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为钉连接 插进岩石内的横木飞梁和木柱起主要支撑作用 a b c d 【解析】b 根据所学知识符合史实,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错误,排除c。 2(2011广东文综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解析】a 扣住题干中心词“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即可知反映的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局面,a项符合题意;b项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是在两汉之际,与题干时间不符;c项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与题意无关;而d项绘画风格的写实更无法体现。故选a项。 3.(2011上海单科13)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解析】a 王守仁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故a项符合题意。 c项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属于格物致知,归程朱理学,排除。b、d两项表述错误。故选a项。 2010年题组 1(2010广东文综15)“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解析】c 这首诗出自王阳明之手,诗中认为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而万物本源在于自己的心。反映了“心学” 的理论观点。 2(2010浙江文综17)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解析】b 抓住关键词“理学”、“支离”。人民版必修三教材“宋明理学”一课中,讲述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因此,他反对埋头书册,主张于人生日用处直接体悟,“发明本心”,以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地。由此可见,这里的“甲方代表人物”指陆九渊,乙方代表人物为朱熹。“格物致知”是朱熹的思想;“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思想;“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即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这是二程的思想,排除a、c、d三项。 3(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解析】a 此题必须克服对陌生材料的恐惧心理。首先注意题干和选项材料中的“形”、“本”、“心”、“物(或万物)”、“天地”、“道”这些古代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孰先孰后);运用从哲学常识,看出题目涉及的是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中国古代哲学观点;再以自己熟悉的“心外无物”为突破口(这是典型的唯心论哲学(本体论)观点,其它为唯物论哲学观点),解答此题。题中陌生材料出处:“形者,有生之本。故养生在于保形,充形在于育气,养气在于宁心,宁心在于致诚,养诚在于尽性,不尽性不足以养生。”(北宋王安石临川集礼乐论)/“道为天地之本,天地为万物之本。”(北宋邵雍观物内篇)/ “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南宋叶适水心别集进卷诗)/ “舍天地则无以为道,天地常运而人道不息”。(南宋陈亮与徐彦才大谏) 4(2010上海单科9)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解析】c 宋代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所以选a。 2009年题组 1(2009江苏历史3)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解析】d 此题考查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王阳明主张“良知”是心之本体,是人人生而俱来的、先验的、普遍的“知”,这种“知”是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的本然,故判断为王阳明 。 2(2009广东理基62)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 a“仁” b “心外无物” c“理” d “格物致知” 【解析】a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都是儒学家,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2008年题组 1.(2008山东基能44)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鞠躬尽痒死而后巳 位卑未敢忘忧国 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a. b. c. d. 【解析】c 属于个人修身内容,排除含的选项。 2.(2008上海单科a组11)“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 a. 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 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 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 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解析】d 从题干中的句子可以分析得出,此时的教育比较注重启蒙孩子的长幼等级观念,而中国古代的儒家伦理道德比较注重等级观念。因此d项为正确答案。 3. (2008广东单科5)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a. 孔子 b. 程颢 c. 朱熹 d. 王阳明 【解析】d 王阳明的主张是“心学”,陆王心学提出,求 “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形成“心即理”的主观唯心论宇宙观。材料中的禅宗六祖慧能的主张“心动”.显然也是主观唯心主义。 二、主观题 1(2009上海历史31)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问题:(12分) (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分) (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7分) (3)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3分) 【解析】第一问首先要理解基本内容的含义,因为孔子思想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教育、文学以及历史等,但是核心内容还在其哲学和伦理方面,其次要表述准确,基本思想的属性和范畴。第二问汉、宋两代儒家思想的的变化不仅不仅体现在儒学内容的发展,还有其思想地位的变化。第三问要辩证地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因为新文化运动尽管沉重打击了儒家思想,但儒家思想的影响依然存在。 【答案】(1)答案1: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 答案2: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仁、礼。 其他答案。 (2)答案1: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哲学;儒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朱熹提出“明天理、灭人欲”,建立理学体系,把儒学推向新高峰。 答案2: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答案3:仅笼统地回答。 汉、宋两代,儒家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 (3)答案1:能从两方面进行回答, 新文化运动兴起,孔子及其儒家思想被视为旧文化、旧道德的代表遭到批判,开始走向衰落。但是在批孔的同时,也有人推崇儒家思想,这表明儒家思想在当时仍具有影响。 其他答案。 2(2007江苏单科28)儒学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请简述先秦、西汉、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并说明中国古代历史上儒学地位的变化。(14分) 【解析】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在回顾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即可回答。儒学地位的变化在明确 “中国古代”的时间限定的基础上,既要注意区别于儒家思想的变化,又要分开历史阶段,注意表述的时序性。 【答案要点】(共14分) 先秦儒学的代表人物为孔子(孔丘)。仁是孔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