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陈涉世家》教案 (新版)苏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陈涉世家》教案 (新版)苏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陈涉世家》教案 (新版)苏教版.doc_第3页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陈涉世家》教案 (新版)苏教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六课陈涉世家 司马迁教材分析: 本文是史记陈涉世家的开头部分,生动地再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陈涉世家抓住陈胜、吴广的活动线索,向我们重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画面。作品不仅有起义发起的经过的叙述,更有起义主要领导人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和起义前途的规划,使人读后对这场声势浩大的斗争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同时,在整个起义发起的过程中,两位领导人物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各自的个性,是阅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学情分析:本文篇幅较长,但故事性很强,记叙的顺序与层次都很清晰,几乎没有文字障碍,可以充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习惯和方法。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和经过。3、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4、理解一些特殊文言词语的用法。5、能够背诵一些精彩的语段。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语言的含义。课时安排:三课时课前自学: 1 查阅资料了解司马迁和史记2 运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并通读课文,背诵文中的规定语段。3 运用工具书,结合文下注释,自译课文。4 了解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性格。5 结合文章内容了解陈胜起义的原因、准备起义的过程、起义初期的发展形势,了解陈胜起义的意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能读准生字生词,读准语句节奏,流畅朗读课文。2能结合注释,根据上下文揣摩文中难句的意思。3通过合作学习,能准确流畅翻译全文。2 教学步骤:导入课文同学们,你们都学过中国古代史,能说说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在哪个朝代,起义的领袖是谁吗?对,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就爆发在秦朝,领导这次起义的领袖就是陈胜。关于陈胜和这次农民起义,我们古代伟大的文学家司马迁在陈涉世家中做了精辟的记载,今天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来了解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这次重大的历史事件,来感受起义的浩大声势,来认识农民起义领袖的风范。【学生活动一】自学检查1. 请学生介绍作者司马迁、史记的相关内容。2. 检查字词读音、朗读节奏。3. 请同学朗读课文。【学生活动二】疏通课文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分享朗读疑难文言语句,辨析字形相同的文言词语存在的多种意义,为深入阅读课文做进一步铺垫。1读准字音。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相关的重点字词的读音标注出来。(学生自由朗读)2指导学生把握朗读节奏。3文章翻译。 (学生自由组合,朗读,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合作学习的进程)具体内容见ppt【学生活动三】再读课文,理解句意能流畅朗读课文,只是阅读文言文的初步要求,要真正理解文章内容,还得理解文中每个句子的意思,特别是一些难句和特殊句式的句意,这样才能基本读懂文章的意思。在课前自译课文的基础上,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理解有困难的句子,先自行对照注释翻译;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和同桌讨论;还是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做好记录,在全班交流时提出来,待全班讨论时解决。(现场教师组织学生找各段中的难句,先或自主、或合作、或探究,最后教师串讲。时间5分钟)【学生活动四】三读课文,理解文意重点实词通假字1、发闾左適戍渔阳 2、为天下唱3、固以怪之矣 4、将军身被坚执锐古今异义:1、卒中往往语2、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词语活用1法皆斩 2死国可乎 3陈胜王 4丹书帛曰 5所罾鱼腹中6固以怪之矣 7夜篝火 8指目陈胜 9忿恚尉 10 尉果笞广 11被坚执锐 一字多义1当2次3会4然5令、虚词1为2而3以4之、文言句式省略句的归纳。见ppt 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并背诵文中段落。2 整理翻译,掌握重点字词的介绍和句子翻译。3 认真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陈胜起义这么声势浩大,发展速度这么迅速?其原因究竟是什么?围绕起义还有哪些值得我们探讨的东西?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分析起义的具体过程,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 2揣摩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3结合文章有关内容及资料,客观评价人物。教学步骤:【学生活动一】自学检查【学生活动二】合作探究一、赏析课文赏析第一段(1)第一段主要写什么?(要求用一句话叙述陈涉年轻时的佣耕生活,表现了他胸怀大志。作答) (2)第一段是从哪几个方面从籍贯、身世、志向等方面来介绍陈胜来写陈胜的?(3)为什么先写这段主要是表明陈胜后来发动起义并非偶然,早有其思想根基,为其以后发动并领导起义埋下伏笔。先写这段?赏析第二段(1)第二段主要写什么?(要求用一句话写起义的筹划过程。作答) (2)第二段记述了陈胜起义的哪些史实v 起义的时间、地点、发起者、参加者及其人数。起义爆发的原因。“天下苦秦久矣”根本原因。“失期、法皆斩”直接原因。起义前的谋划、准备。?怎样看待他们所采用的迷信手法?采用“丹书鱼腹”、“篝火狐鸣”等迷信的方式,这是根据当时的的具体情况而采取的斗争策略,说明陈胜、吴广的足智多谋。(3)这一段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v (语言、动作、外貌)以记叙人物的对话为主,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了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能。?赏析第三段(1)第三段主要写什么?(要求用一句话作答写了三方面内容。(1)并杀两尉;(2)为坛而盟;(3)胜利进军。总之,写了起义的经过和胜利情况。) (2)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的思想含义这句话表达了陈胜等人敢做敢为,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否定。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是什么?(3)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胜、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号召力之大;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同时也告诉人们,这场农民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总结:三、分析人物 同学们都知道,这篇文章是司马迁给陈胜写的传记,那么在这段传记中,作者对陈胜的表现作了怎样精彩的描述呢?下面就请你们再读课文,从中搜集一些信息,来大致了解一下陈胜的突出表现,给陈胜整理一个情况汇报表。请同学们尽量用文中的词语,简明扼要地写出来。1.熟悉人物陈胜在起义中的表现少年时期的陈胜:不甘贫困、抒发理想 胸怀大志起义初期的陈胜:谨慎谋划、舆论策略 敢于、善于斗争起义时刻的陈胜:周密部署、号召激励 超人才略胆识起义以后的陈胜:攻城掠地、据陈称王 卓越组织才能:起义前:不安现状,少有大志。起义中:谋而举计,行卜问神;杀尉起义,自立将军;分路出击,攻克诸郡。起义后:自立为王,国号张楚。2.揣摩人物同学们都知道,大泽乡起义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甘忍受黑暗统治,敢于用武装斗争达到推翻和改造这种统治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陈胜是起义的领导者,在他影响和推动下,各路起义军迅速席卷全国,终于灭亡了秦王朝,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这一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那么在他身上究竟有哪些过人的气质和胆略呢?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对他的语言的分析来一探究竟。请同学们先找出相关语句,然后再作简要的分析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说明陈涉年少则胸怀大志,具有远大的抱负。2、“苟富贵,无相忘。”说明他不甘受人奴役,想改变受压迫、奴役的地位,表现出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 3、“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说明他对社会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分析力和判断力。 4、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既显示了陈涉的抱负、反抗决心和叛逆性格,又具有号召力和鼓动性,表现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同时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了否定,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揣摩人物与人俑耕时:与吴广谋划起义时:发动起义时:(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读书思考,完成以上任务。5分钟)同学们,在整个起义过程中,陈胜的话虽然不多,但是,每一次讲话都掷地有声,充满气势,突出地表现了他的鲜明个性,请看:与人俑耕时:语言:“苟富贵,无相忘。”“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分析:说明他不甘受人奴役,想改变 受压迫、奴役的地位。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和反抗意识。与吴广谋划起义时:语言:“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在陈涉发动起义时:语言:“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通过以上的人物陈胜的思想性格: 足智多谋,有很强的组织领导能力。谋划精妙,善做思想工作,卓越的宣传能力。 是一个成熟的农民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史记在为历史人物立传时,不仅展示与人物活动相关的背景、环境,而且注意揭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尤其是人物的语言刻画,生动,凝练,形象鲜明,具有文学性。所以,鲁迅才会把史记誉为“无韵之离骚”。课后学习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精彩段落。2整理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其意思。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整理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或用法。2能够赏析并背诵一些精彩的语句或语段。3能完成课堂测试。教学步骤:深入探究:1、 起义胜利说明了什么道理?2、 从陈胜领导第一次农民起义可以看出,他具备哪些才能?3、 陈胜的领导才能从哪些方面体现的?4、 司马迁为什么把陈胜列入“世家司马迁把陈胜列入世家,主要是肯定了陈胜在推翻秦王朝统治过程中的“首事”之功,即首先发动起义的历史功绩;同时也认为陈胜也一度建立政权,发号施令,因此将他列入“世家”,给予他重要的历史地位。司马迁这种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历史的态度,是其进步历史观的体现。)”?【学生活动一】课外拓展1. 请同学们看一段话,从作者的客观叙述中品味史记“不隐恶”的特点。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涉之为王沉沉者!”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简要分析:陈涉世家中写陈涉称王后,陈涉旧时伙伴见他所居宫殿说:“夥颐!涉之为王沉沉者。”“夥颐”是陈涉故乡的土语,是多的意思,这里用以形容陈涉宫殿陈设的丰富;“沉沉”是形容宫殿广大深邃,又带有惊异的语气,它生动地表现了农民的质朴性格。提问:陈王故人为什么皆自引去,由是无亲王者?对此你有何感想?明确:陈胜为王后,任用亲信,妄杀故人,苛察臣属,使诸将士离心,这也是他起义失败的原因之一。这个片段充分表现史记“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司马迁在高度评价陈涉的同时,也并没有掩盖他的错误和局限性,体现了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2名言赏析,语言积累ppt出示史记中的名言1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项羽本纪3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4、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6、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史记太史公自序 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8、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9、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史记留侯世家 10、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史记1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12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史记1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 3.相关练习。【学生活动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