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2、过程与方法:朗读教学法、讨论法,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4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热爱家乡,痛恨侵略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关键诗句的理解。2、作者的思想感情。3、本诗的主旨。教学过程 。 第 一 课 时 一、朗读指导:第一步:听录音或教师范读;第二步: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第三步:学生自由朗读;第四步:推荐23名读的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第五步:男生、女生分别齐读;第六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第七步(一)、学生在熟悉诗歌的基础上,紧扣“土地”,师生讨论分析全诗。1、点出土地情结。起始两句,诗人对土地的酷爱,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倾诉的地步,于是他只能舍弃人的思维语言而借用鸟的简单朴素的语言倾泻他的感情。在诗人看来,这简单朴素的往往是最真诚热烈的,“嘶哑”的歌声正能抒发对土地的义无反顾的真诚和执着,于是土地情结的激越歌声由此响起。2、倾吐土地情结。“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无比温柔的黎明”是作者所歌唱的对象,诗人没有沉溺于对“温柔”恬静的“黎明”的欣赏中,为了自己的爱永远留给土地,他作出了庄严郑重的选择。3、升华土地情结。一问一答,诗人由借鸟抒情转入直抒胸臆。太“深沉”太强烈的土地情结,已使人难以诉诸语言,只能凝成晶莹的泪水。“深沉”一词也许表达不到与实际感情相适应的表达强度,于是其后紧跟的沉重的省略号,似乎涌动着潜流地火一般的激情,更为沉重地叩击着读者的心房,激起读者持续的共二、问题探究:第二课时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回答: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为祖国献身的愿望。生前和死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执着的爱,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爱。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22、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回答:“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回答: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3、结合写作背景,准确理解“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回答:“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4、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的前面分别有“暴风雨所打击的”、“悲愤的”、“激怒的”这些修饰语,其作用是什么?回答:这些修饰语限定语丰富了意象的内涵 ,表明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正遭受苦难,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乡愁 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2、过程与方法:朗读教学法、讨论法,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4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热爱家乡,痛恨侵略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第一课时 一、导入回忆、背诵写“乡愁”的古诗词导入。二、朗读1,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2、朗读指导。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真挚3、分四小组朗读余光中的乡愁,学生评点。4、指名读席幕容的乡愁,师生共同评点。5、学生自由朗读体会。三、品味1,找出第一首诗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句,进行归类、品析。用“_美,美在_”这一句式把品析的结果说出来。可能的以下说法:“枚、张、方、湾”这些量词美,美在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这些叠词美,美在它们增加发句子的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乡愁是”这一句式美,美在它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文章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的小节美,美在整齐,美在对应,美在情感的层进。2,师随机点拨,小结。从语言上来说,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是选择的意象美,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以及“乡愁是”这一句式体现了音乐美,而“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又充满变化美。3,品味词句的方法品味席幕容的乡愁 2.我用残损的手掌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2过程与方法诵读,整体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分析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主观情感。品味诗歌浯言3.感情态度价值观;痛恨侵略者,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2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第 1课时1、诵读,整体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分析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主观情感。品味诗歌浯言,领会其艺术魅力。2教师感情诵读,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提示:这首诗语言口语化,押韵灵活错综,读起来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很确切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怀。诵读中要注意体会停顿和重音。我用残损的手掌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3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诗意。思考:(1)诗歌从内容上町分为两部分。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体会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的种种感觉,说说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变化起伏。学生诵读体会后回答,教师适时点拨:(1)第一部分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虽然自己的手掌已经“残损”,却仍然要摸索祖国“广大的土地”触到的只是“血和灰”,从而感觉到祖国笼罩在苦难深重的“阴暗”之中。第二部分写诗人的手终于摸到了“那辽远的一角”,即“依然完整”,没有为侵略者所蹂躏的解放区,诗人对这块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了深情赞美。(2)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消极的、冷色调的前半部分与积极的、暖色调的后半部分形成明显对比,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4学生集体朗读,整体领悟诗意。第二课时一、精彩赏析,理解艺术形象1学生配乐诵读全诗合作研讨:(1)诗中两种不同的色调给读者以强烈刺激。请画出文中起标示作用的修饰语,体会其表达效果。(2)这首诗描写的对象很多,而读起来却不觉芜杂,这是为什么?(3)诗歌两部分的写法各异,试作简要分析。四人学习小组研讨、交流,教师明确:(1)积极的、暖色调的词语如: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消极的、冷色调的词语如: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诗人之所以这样用这些词语,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心深处的爱与恨。(2)全诗在想象中展开内容,在想象中,诗人的手掌抚过了广大的国土。先是沦陷区的家乡,继而从祖国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南端,最终停留在解放区。对祖国大地上每一处特征性景物的概括,作者突出的是“手掌”的触觉作用(同时也有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作用),如“微凉”“冷”“滑出”“细”“软”“蘸”等等。这样,就把较广泛的描写对象相对集中起来,使之贯穿在“手掌的感受”这一条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空港物流考试题及答案
- 科学100考试题及答案
- 考试题目及答案初中
- 舟桥工专业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军训教员考试题及答案
- 惊恐障碍考试题及答案
- 前厅服务员设备维护与保养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心血管内科常见病例分析试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预测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多膛炉焙烧工异常处理考核试卷及答案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导论-第1章-数据科学概述
- 健康指南妊娠糖尿病孕期饮食控制的重要性
- 中医学生毕业实习自我总结
- 军工行业保密知识传授培训
-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实验报告
- 殡葬经济现代墓地投资项目分析报告
-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护理课件
- 外墙保温一体板监理细则
- 云南省学校食堂“六T”实务管理验收评分标准(2021版)
- 深基坑土石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 云梯车作业交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