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容城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河北省容城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河北省容城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河北省容城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4页
河北省容城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容城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试题共120分,考试时间为2小时。选择题答案请填涂在答题卡上,其他部分写在答题纸上。一、基础知识(选择部分每个2分,共16分)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b.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c. 耕植不足以自给 d.宁移白首之心2.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园日涉以成趣b. 雄州雾列c.策扶老以流憩d.上出重霄3.下面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既自以心为形役b. 纤歌凝而白云遏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d.不拘于时4.对下面两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穷且益坚若属皆且为所虏悟以往之不谏臣之壮也,犹不如人a.句与句相同,句与句不同b.句与句相同,句与句也相同c.句与句不同,句与句也不同d.句与句不同,句与句相同5.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或植杖而耘耔 植:立,扶着b.襟三江而带五湖襟:胸怀c. 善万物之得时 善:善良d.北海虽赊赊:赊欠6.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穷岛屿之萦回b.云销雨霁c.所赖君子见机d.接孟氏之芳邻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当前英语教育的问题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教育方法上过分强调背诵和记忆,二是教育理念上英 语教育几乎只为了考试。这导致英语教育走向“形式大于内容”。 b针对“男孩危机”,某专家建议,按男生和女生诸多方面的差异,尝试分性别教学,实现性别发展平衡;同时,鼓励更多的优秀男性参加教育事业。 c当下中国面对急剧的变动,青年人既要“有根”,扎根于俗世生活的平凡之中,又要有翅膀,要在凡俗生活中坚守一种青年人的本真性和理想性。 d从 2010 年微博盛行,到 2013 年微信风靡移动客户端,国内高校招办紧跟脚步,纷纷在新浪、腾讯开设微博,在微信注册公众号,及时公布招生资讯。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_,_,_,_,_。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沉痛的历史教训,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抗日将领、爱国人士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a bc d二、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思 远 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9、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答:_10、“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答:_三、翻译下列各句(8分)11、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译文: 1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译文: 四、名句填空(12分)13、1、 ,知来者之可追。 2 ,风飘飘而吹衣。3、问征夫以前路, 。 4、引壶觞以自酌, 。5、 ,时矫首而遐观。 6、 ,鸟倦飞而知还。7、 ,抚孤松而盘桓。 8、 ,亦崎岖而经丘。9 ,临清流而赋诗。10、 ,烟光凝而暮山紫。 11、山原旷其盈视, 。 12、 ,秋水共长天一色。五、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417题。(22分)侯仁之:城市的知音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以失败告终,20岁的侯仁之在苦闷中彷徨。弟弟侯硕之的一句话,让他下定决心放弃曾想从事的医学,投考历史专业。弟弟的那句话是:“学医,只能给个人看病。学历史,可给社会治病!”这一年,侯仁之考取燕京大学历史专业。1937年抗战爆发后北平沦陷,燕京大学成为沟通沦陷区、解放区和大后方的秘密通道。当时正在读研究生的侯仁之承担了将爱国学生送往解放区或大后方的工作。抗战胜利一年后,侯仁之前往英国利物浦大学求学。在英国期间,侯仁之逐渐接受了历史地理学的理念。他意识到,沿革地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1949年,侯仁之学成归国,并将历史地理学引入中国。从此,一个新的、科学的历史地理学学科逐步建立起来,侯仁之成为公认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第一人”。要搞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大量的实地调查必不可少。在张家口考察期间,侯仁之发现一段长城与众不同。深感疑惑的侯仁之回来后立刻查资料,最终确认这是明后期沿着长城开设的“马市”。如今这种贸易已消失在历史中,但却由遗留的建筑记录下来。从此,他的研究兴趣由“历史”转向“地理”,而野外考察和考古研究也成为贯穿他学术生涯的重要内容。1958年,侯仁之开始了沙漠研究。当时有人认为,沙漠地区不仅文献资料少,而且调查访问都很困难,难以开展历史地理研究。侯仁之反驳道:“必须勇敢打破旧传统,坚决走出小书房,跳出旧书堆。”此后数年,侯仁之多次奔赴西北沙漠进行考察。1964年夏天,侯仁之在陕北榆林附近的沙漠中考察统万城。统万城是5世纪一个少数民族小王朝的都城,已在沙漠中沉寂了千年。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侯仁之得出结论,统万城的沙化,是人类不合理活动的结果。那时,人们普遍认为西北沙漠中很多古城被废弃是“大漠流沙”造成的。而侯仁之却证明,这是 “肤浅的广为流传的错误观点”,人类活动才是造成沙化的主要原因。这直接为后来人们治理沙漠打下了认识基础,侯仁之也因此成为“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先驱”。在这次考察中,侯仁之还纠正了一个普遍的说法:榆林三迁,即榆林因流沙侵袭而被迫三次南迁。侯仁之证实,榆林不仅没有三迁,反而在原址五次扩展。古城榆林终于明晰了自己的“身世”。在学术生涯中,侯仁之梳理过脉络的城市有很多。承德、临淄、邯郸、芜湖、敦煌在侯仁之的慧眼下,一个个城市的前世今生或者得以浮现,或者更加丰满。他对许多城市做了深入的研究,充满着热爱。对他而言,北京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侯仁之曾说:“我对北京,是知之愈深,爱之弥坚。”侯仁之在北京定居60年,为北京倾注了大量心血。比如有800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在20世纪80年代还是进京要道。卡车、拖拉机往来穿梭,卢沟桥受损严重。侯仁之对此心急如焚。他写了保护卢沟桥刻不容缓一文,发表在北京日报上。6天后,北京市政府决定,卢沟桥禁止机动车与兽力车通行。如今,经过多次整修的卢沟桥已经得到妥善保护。侯仁之最为人所知的壮举是保护莲花池。正是因为他的积极奔走,原本要建在莲花池上的北京西客站主楼东移了100米。“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北京城的血脉得以保留。当然,与他的研究相比,这些事还只能算作“信手为之”。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里,他以历史地理学的眼光,解决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侯仁之,人们可能无法充分解读北京的厚重和韵味。(摘编自高毅哲侯仁之:城市的知音)1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本文记述了侯仁之的求学经历、科研历程、丰富的学术成果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展现了一位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的爱国情怀和学者本色。b.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抗战期间,侯仁之身处沦陷区,利用燕京大学学生的身份,将爱国学生输送到解放区或大后方,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c.在对张家口长城的考察研究中,侯仁之切实认识到野外考察在历史地理学中的重要价值。这次考察使他的研究兴趣由“历史”转向了“地理”。d.侯仁之主张沙漠研究要走出小书房,走进现场,不要依靠旧书堆中的文献资料。他在陕北榆林附近沙漠的考察研究纠正了人们的错误认识。e.侯仁之发现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受损严重,便强烈呼吁保护卢沟桥,禁止机动车和兽力车通行,最终使卢沟桥得到了妥善保护。15.侯仁之被称为“城市的知音”,这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答: 16.本文第一自然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 17.请结合全文分析侯仁之取得成就的自身因素主要有哪些,并就其中个方面联系现实谈谈对你的启示。(6分)答: 六、语言运用(6分)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礼是对人的社会行为的规范,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_:一种是自然属性,一种是社会属性。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属于动物,只不过是高级动物而已;作为社会属性的人, 。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脱离了礼仪的规范,那么剩下的只是自然属性,_。这个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就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七、作文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45分)。鲤鱼们都想跃过龙门变为龙。可是龙门太高,只能望而兴叹。于是祈求佛祖降低龙门高度。佛祖被感动,降低了高度,每条鲤鱼都顺利跃过,实现了梦想。但它们很快发现自己没有了做龙的感觉。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姓名 班级 考号 装订线河北容城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答题纸 9、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答:_ 10、“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答:_ 11、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4分)译文: 1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4分)译文: 13、1、 ,知来者之可追。 2 ,风飘飘而吹衣。3、问征夫以前路, 。 4、引壶觞以自酌, 。5、 ,时矫首而遐观。 6、 ,鸟倦飞而知还。7、 ,抚孤松而盘桓。 8、 ,亦崎岖而经丘。9 ,临清流而赋诗。10、 ,烟光凝而暮山紫。11、山原旷其盈视, 。12、 ,秋水共长天一色。14、 () (4分) 15.侯仁之被称为“城市的知音”,这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答:_ 16.本文第一自然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_ 17.请结合全文分析侯仁之取得成就的自身因素主要有哪些,并就其中个方面联系现实谈谈对你的启示。(6分)答:_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1 2 3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45分)。鲤鱼们都想跃过龙门变为龙。可是龙门太高,只能望而兴叹。于是祈求佛祖降低龙门高度。佛祖被感动,降低了高度,每条鲤鱼都顺利跃过,实现了梦想。但它们很快发现自己没有了做龙的感觉。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0400 600800高二第一次月考答案1 b 2 c 3 c 4 d 5a 6b7【答案】d8【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句连贯的能力。这段话是围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展开,内容上前后呼应。故这一段的排序要注意内容的前后照应,文段后面说到铭记这段历史的原因是“它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其中“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是对前面内容的小结,应与前面的内容一一照应,那么前面的内容应是先说“惨烈悲壮”,再说“不屈抗争”;浏览所给的句子,可以发现,是惨烈,是悲壮,是不屈抗争。9【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诗词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从景与情的角度思考。开头写景既点明时令、环境,又点染烘托主题。一“晚”字,暗示别离之久,“千里”点明相隔之远。写出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给下文留下了铺展的余地。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10【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第一问:正因无处寄书,更增悲感而弹泪,泪弹不尽,而临窗滴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明知书不得寄,仍是要写,一片痴情,用意尤其深厚。第二问:“渐”字宛转、激切。“写到别来,此情深处”,墨中纸上,情与泪黏合为一,不辨何者为泪,何者为情。故不谓笺色之红因泪而淡,却谓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无论是泪、墨、红笺,都融进主人公的深情之中,物与情已浑然一体。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11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有时扶着拐杖除草培苗。12年老气概应当更壮,岂能在白发苍苍之年改变自己的心志?13【解析】选ac。本题考查对实用类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b项,“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句对内容的概括欠妥,作者意在表现传主的爱国心,而非抗战贡献。d项,“纠正了人们的错误认识”欠妥。文中说“当时有人认为,沙漠地区不仅文献资料少,而且调查访问都很困难,难以开展历史地理研究”,这些人所言并非错误认识,而是客观现实,传主的做法,表明了他为探求真理而不怕吃苦,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e项,“便强烈呼吁保护卢沟桥,禁止机动车和兽力车通行,最终使卢沟桥得到了妥善保护”的说法欠妥,依据文章第段“侯仁之对此心急如焚。他写了保护卢沟桥刻不容缓一文,发表在北京日报上。6天后,北京市政府决定,卢沟桥禁止机动车与兽力车通行。如今,经过多次整修的卢沟桥已经得到妥善保护”,可见是北京政府决定禁止机动车与兽力车在卢沟桥上通行,没说是传主在论文中提出。14【解题指南】文中的信息,除了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念和感情之外,还包括文本中能够满足某个问题的特定内容。这些信息都掺杂在文本的其他文字信息中,这就需要我们能够迅速地淘汰无效信息,准确地把有效信息提取出来,这就是“筛选”。筛选出来的信息是凌乱的,甚至是零碎的,这就需要我们去对这些信息进行再加工处理,使之完整化、条理化,这就是“整合”。【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题干可知,侧重传主是城市“知音”的具体体现。所谓“知音”,就离不开对对方精神气质的深层理解和因理解而生的尊重、热爱和呵护。可据此从文本中筛选相关信息。答案:作为一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北京等城市充满热爱;侯仁之对榆林、承德、北京等许多城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了它们被埋没的历史;侯仁之积极参与城市保护工作。【评分标准】每个要点2分。要点要答出对城市的由衷热爱;要点要答出对城市历史文化的深入了解;要点要答出对城市文化的真心爱护。15【解题指南】传记类文本首段在文中的作用,主要如下:如果开篇即点题,为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和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如果开篇没点题,就为开启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从结构上看,可能是铺垫作用,从内容上看,其作用可能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某种气氛。如果开篇连续感叹,则有强烈的抒情作用。如果连续发问,则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解析】本题是对传记中作者所表现出的创作意图、文章结构基本特征和写作技巧的分析理解能力的考查。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其作用。本文开篇直接叙述传主经历,可概括经历内容;由传主经历可看出其内在精神气质,对塑造传主形象有重要作用;叙述传主经历时,指出具体时间和走向历史研究之途的经过,显得真实可信,也自然引出了下文对传主后来研究城市历史文化的叙述。组织答案时,要拟出要点,分条作答,语言力求简明精练。答案:交代侯仁之选择历史专业的原因;写出了侯仁之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使传主形象更加丰满;体现了传记的真实性;为下文介绍侯仁之的学术研究及成就做铺垫。【评分标准】每个要点2分,答出其中3个要点即可得满分。要点要对传主经历本身及对其一生的影响进行概括;要点要揭示人物内在的精神;要点要指出所用表达技巧在文中的作用,要点可从结构方面分析作用。16【解题指南】传记类文章一般会反映传主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对一个时代的影响,因而对读者和社会有着非同一般的教育和借鉴意义。解答这类题,要能够从事件中概括传主的性格,注意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性描述,注意作者引用的对传主的评价,要关注文章的过渡句。答题时要分点论述,语言要力求概括精练。针对拟出的答案要点,分别阐述。整体把握,吃透题目要求,答案要全面准确。【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要紧紧扣住传主取得成就的主观因素去筛选概括文中信息。专业的选择和一生事业的走向,都是源于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敢于去沙漠实地考察,不盲从常人劝诫,敢于探索,最终为后来人们治理沙漠打下了认识基础,自己也因此成为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先驱,同时还证明了榆林的“身世”;从传主为保护卢沟桥和莲花池所做的努力,可看出其社会责任感和关注现实的精神。可就此要点分条作答。在谈启示的时候,观点要力求合理,表述要合情合理。答题思路如同写一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