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体温.doc_第1页
宝宝的体温.doc_第2页
宝宝的体温.doc_第3页
宝宝的体温.doc_第4页
宝宝的体温.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常体温在口腔处为36.237.3之间,在腋窝处为35.937.2之间,在肛门处为36.537.5之间。凡超过正常范围上限0.5度时,才称为发热.宝宝的体温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常常会出现一些波动。例如在傍晚时,宝宝的体温往往比清晨时要高一些;宝宝进食、哭闹、运动后,体温也会暂时升高;如果衣 被过厚、室温过高等,宝宝的体温也会升高一些。如果宝宝有这种暂时的、幅度不大的体温波动,只要他的一般情况良好,精神活泼,没有其它症状和体征,通常也 不应该考虑是病态。正常体温参考值口腔体温范围36.737.7之间腋窝温度范围36.037.4之间直肠温度范围36.937.9之间选择合适的降温方法宝宝发热,临床上常用的降温方法主要有两种:物理降温、药物降温。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帮助宝宝降温,要根据宝宝的年龄、体质和发热程度来决定。新生儿期宝宝发热一般不宜采用药物降温;婴幼儿一般感染所致的发热最好先采用适当的物理降温措施。但对麻疹等出疹性疾病的患儿不宜采用冷敷和酒精擦浴降温,以免刺激皮肤,影响皮疹透发。如果使用药物降温,要注意剂量不要太大,以免使宝宝出汗过多而引起虚脱或电解质紊乱。儿科常用的退热药物种类很多,不管使用哪种退热剂,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家庭实用物理降温法头部湿冷敷:将湿毛巾敷于发热宝宝的前额,23分钟换1次。冰枕:把冰块捣碎,与水一起装入冰袋(或热水袋)内,排出空气后,拧紧袋口,放在发热宝宝的枕颈部。温水浴:让发热宝宝在30左右的温水中沐浴2030分钟擦浴:用30%50%的酒精或冷水浸湿纱布,洗擦发热宝宝的上肢、下肢、额部、颈部、腋下及腹股沟等处。家用药物降温注意事项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给发热宝宝用药不可操之过急,如果服用一次后,热度不退,再次服药需间隔46小时。给宝宝服用的退热药用量不可太大。例如,常用药扑热息痛,患儿每公斤体重服用1015毫克。如过宝宝服用扑热息痛一日量超过3克,即可发生急性中毒,甚至引起致死性肝损害。不宜在短时间内让宝宝服用多种退热药,降温幅度不宜太大、太快,否则宝宝会出现体温不升、虚脱等情况。退热药只是在宝宝发热时才有退热作用,宝宝不发热时,服用退热药并无预防发热的作用。在给宝宝服用退热药后,如果宝宝出汗较多,要及时给他补充水分,以免发生虚脱。宝宝发热吃什么 宝宝发热时,身体新陈代谢加快,对营养物质的消耗会大大增加,体内水分也会明显消耗。同时,由于发热,宝宝体内消化液的分泌会减少,胃肠蠕动减慢,消化 功能会明显减弱。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注意宝宝发热时的饮食调理,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是最佳的选择。另外,少食多餐,宝宝每天进食以 67次为宜。1、米汤:将大米煮烂去渣,加入少许白糖调味。米汤水分充足,易被消化吸收。2、绿豆汤:将绿豆煮烂,取绿豆汤,加入适量冰糖。绿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既能补充营养,又有利于宝宝体内毒素的排出,可以帮助宝宝退热。3、鸡蛋羹:把12个鸡蛋打匀,加入适量温水,蒸熟后让宝宝食用。鸡蛋羹可以补充蛋白质,并且较容易消化吸收。4、鲜梨汁:鲜梨汁具有清热、润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发热伴有咳嗽的宝宝。5、鲜苹果汁:苹果汁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既可以补充宝宝体内的营养需要,又可以中和宝宝体内的毒素。6、银花茶:银花10克,煎水加糖饮用。如果宝宝因为发热而食欲不好,不要勉强给他喂食,但要尽量补充水分。在宝宝发热期间,不要任意给宝宝增加以前没有吃过的食物,以免引起腹泻。小儿低热治疗方法2009-07-24 14:07:56小儿体温腋探温度37.5-38称为低热,祖国医学对低热的认识,不但指体温超过正常,而且把自觉手足心发热,胸中烦热,也视为低热。由于病因的不同,可分属外感,内伤病各病证的范畴。临床表现随病因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症状,低热仅是该病的一个突出症状,故应积极求取病因,然后随因施治。中医学认为低热有两大原因,分外感与内伤。外感可以是六淫之邪,疫毒之气;内伤可以为阴阳失调,气血亏损,或食滞,或血瘀。西医认为低热原因有:1慢性感染性疾病。(1)细菌感染:结核病,慢性尿道感染,局灶性感染(慢性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等。(2)病毒感染:如慢性活动性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心肌炎。(3)寄生虫病:钩虫病,丝虫病等。(4)霉菌感染:新虫隐球菌病等。2非感染性疾病。(1)变态反应疾病与结缔组织疾病:风湿热、全身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2)恶性疾病:慢性白血病,恶性肿瘤。(3)手术后低热。3功能性低热:清晨或气温较低时,则体温正常,但活动后出现低热。应分外感或内伤。外感者,以法邪为主;内伤者,以扶正为主。(一)中医辩证治疗1邪留肺卫。主证:长期低热,或微恶风寒,鼻塞流涕,于咳无痰,舌红苔薄白,脉浮数。治法:疏风解表。方药:银翘散加减。银花10 克,连翘10 克,大青叶10 克,川地骨皮12 克,炒荆芥穗5 克,牛子8 克,薄荷4 克(后下),桔梗8 克,党参10 克,灸甘草5 克。茯苓10 克。方解:银花、连翘、大青叶、川地骨皮清热解毒;荆芥、牛子、薄荷、桔梗疏风解表;党参、茯苓、灸草健脾益气、扶正驱邪。2湿热蕴结。主证:发热。缠绵不愈,午后较甚,倦怠头痛如蒙。胸闷,不恩饮食,恶心,渴不多饮,便溏,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治法:清化湿热。方药:甘露消毒丹合三仁汤加减。杏仁6 克,苡仁2 克,白蔻仁克,滑石18 克,绵茵陈15 克,黄芩10克,菖蒲5 克,木通8 克,连翘10 克,薄荷6 克(后下),藿香6 克(后下)。方解:用杏仁苦温,善开上焦,宣通肺气;蔻仁芳香苦辛,能宣中焦,和畅脾胃;苡仁甘淡,益脾渗湿,疏导下焦。更用藿香、薄荷、菖蒲芳香化浊,开泄气机。黄芩、连翘清热解毒。滑石、木通、茵陈清利湿热,合成化浊利湿,清热解毒之效。3乳食积滞。主证:午后发热或五心烦热,面颊红赤,院腹胀满,嗳腐吞酸,恶心呕吐,不恩饮食,大便清薄或秘结,尿短黄,苔浊腻,脉滑数。治法:消食导滞,和胃健脾。方药:保和丸加减。山楂6 克,神曲6 克,陈皮3 克,莱煎子10 克,枳实6 克,槟榔8 克,黄连3 克,木香5 克(后下),连翘10 克,法夏8 克,茯苓10 克。方解:山植消肉食,神曲除陈腐之积,莱菔子下气宽隔,谷麦牙消谷面之食,四者消一切食积;枳实、槟榔、木香行气导滞,陈皮、法夏、茯苓和胃利湿,连翘、黄连清泄胃肠之结热。4气血虚。主证:上午发热多见,活动后加甚,气短乏力,面黄消瘦,自汗,纳差,口渴喜冷饮,或兼有恶寒,或兼久泻,久痢脱肛,舌淡苔少,边有齿痕,脉虚大无力。治法:益气健脾,甘温除热。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10 克,北蔑10 克,白术10 克,茯苓10 克,炙甘草5 克,升麻6克,柴胡6克,当归6 克,陈皮3 克。方解:本方即补中益气汤合异功散,有调补脾胃、升阳益气功效。常用于某些营养性不良,贫血伴有低热,慢性肝炎的低热及功能性低热等。5阴虚。主证:午后或夜间发热,五心烦热,或骨蒸潮热,手足心热,颧红,盗汗,体倦,或口昔,咽干,轻咳,大便秘结,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清热。方药:秦艽鳖甲散加减。秦荒10 克,柴胡10 克,白芍6 克,丹皮6 克,鳖甲15 克,元参10 克,当归6 克,知母10 克,川地骨皮12 克。方解:秦艽、柴胡解肌退热;鳖甲、知母滋阴清热;当归、元参、白芍和血养阴;丹皮、地骨皮入阴除蒸退热。本方为阴虚内热常用方,常用于肺结核或某些热 性病后期有上述症状者。6血瘀低热:常见于肝脾肿大,先天性心脏病(发钳型),恶性肿瘤引起组织坏死等的发热。主证:下午或夜晚发热,口干咽燥,腹满不能食,大便色黑,小便自利,或腹有瘀块,胁下刺痛,面色黯黑或萎黄,舌质黯有瘀斑,苔黄,脉沉弦或细涩。治法:活血化瘀。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6 克,赤芍6 克,杏仁6 克,红花3 克,柴胡6 克,牛七8 克,积壳8 克,甘草5 克,桔梗8 克,党参8 克,白术10 克,茯苓10 克。方解:参术苓草四君子汤补气健脾,当归养血调血,赤芍、桃仁、红花以化瘀逐瘀,柴胡、枳壳、桔梗行气疏利气机,牛七引血下行,使瘀有去路。经验方:(1)蒲辅周低热经验方:低热病人不自觉发热、发冷,只觉疲倦乏力,自汗,头晕无力,体温偏高(一般劳累后或午后较高)。治法为甘温除热,轻则用补中益气汤(黄蔑、灸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重时用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合甘麦大枣汤(甘草、小麦、大枣)加党参。低热偏于血分者,体虚脉细无力,可用圣愈汤(生地、熟地、当归、川芎、人参、黄蔑)加地骨皮。纳呆加神曲、荷叶。(2)小儿夜热方:夜热,日无发热,可用柴胡为主加地骨皮、葛根、白薇;阴虚明显加鳖甲、知母;苔厚加藿香。(二)西医治疗按不同病因而治。如结核病、慢性尿道感染、风湿热等,可按前述各病之西医处理。小儿低热低热是小儿时期许多疾病的常见表现,引起低热的原因很多,须积极寻找,方能正确诊治。一般以腋探温度37.5。C38。C称为低热,引起低热的原因有功能性的,也有器质性的,所以必须注意鉴别。一、生理性低热 小儿体温昼夜之间是有波动的,下午稍高,但波动一般不超过1。C;如小儿活动,哭闹、衣着过厚、室温过高等因素影响,使小儿分解代谢增加,产热过多出现的一过性低热,称生理性低热。二、体质性低热 体质性低热属于功能性低热的一种。特点是晨间体温比晚上体温稍高,伴有多汗、乏力、纳差等表现,全身无任何体征,胸片、血沉等项检查正常,低热时服用退热药物无效,但低热可自退。这种体质性低热一般不影响健康。三、季节性低热 多发生于夏令季节,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习称小儿夏季热.特点为体温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夏季时体温上升,多表现为长期低热,口渴多饮,多尿、无汗、乏力等,季节性低热属功能低热的一种,气候好转时体温转为正常,第二年同样时间可出现同样低热表现。四、感染性低热 小儿患麻疹、白喉、百日咳等急性传染病后或小儿感染性疾病痊愈之后出现的低热,多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小儿体温调节中枢紊乱有关,进行各项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可正常。五、慢性感染性低热 这是由于病原体微生物刺激,引起小儿的发热反应,是最常见的小儿低热原因。各种慢性感染中以肺结核引起的低热最常见,其次是扁桃体炎、中耳炎、泌尿系的炎 症或慢性感染,各种细菌引起的败血症、病毒感染、原虫感染反应、立克次氏体感染等都可出现长期低热。六、非感染性低热 小儿如果患了内分泌系统的疾病,结缔组织疾病、慢性白血病或恶性淋巴瘤等情况可出现长期低热。父母应予注意,如果小儿出现反复低热,苍白、消瘦、乏力及关节、肌肉和胸部疼痛等现象,须积极诊治。七、链球菌感染后状态 个别儿童在患呼吸道感染后,出现持续性低热,验血时,抗“O”滴度增高,血沉加快,用青霉素、水杨酸和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症状迅速缓解,这种现象的低热称为链球菌感染后状态。治法:疏风解表,调理血气,利湿薄荷6 连翘9 金银花10 大青叶10 牛蒡子9 柴胡9地骨皮6 青蒿8 云苓10 党参10 黄芪15 当归8 白芍9 桔梗10小儿发烧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小儿正常体温常以肛温36.537.5,腋温3637衡量。通常情况下,腋温比口温(舌下)低0.20.5, 肛温比腋温约高0.5左右。若腋温超过37.4,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可认为发热。所谓低热,指腋温为37.538、中度热 38.139、高热39.140、超高热则为41以上。发热时间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小儿高热疾病概述发热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小儿正常体温常以肛温36.537.5,腋温3637衡 量。通常情况下,腋温比口温(舌下)低0.20.5,肛温比腋温约高0.5左右。若腋温超过37.4,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可认为发 热。所谓低热,指腋温为37.538、中度热38.139、高热39.140、超高热则为41以上。发热时间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疾病分类(一)急性高热1感染性疾病:急性传染病早期,各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2非感染疾病:暑热症、新生儿脱水热、颅内损伤、惊厥及癫痫大发作等。3变态反应:过敏,异体血清,疫苗接种反应,输液、输血反应等。(二)长期高热1常见病:败血症、沙门氏菌属感染、结核、风湿热、幼年类风湿症等。2少见病:恶性肿瘤(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结缔组织病。腋温超过 37.4,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低热,指腋温为37.538、中度热38.139、高热39.140、超高热则为41以上。 发热时间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疾病病因食史、疫水或禽畜接触史。起病后曾用药物名称、剂量、效果。是否曾行预防接种,有无气温过高或多汗、饮水不足情况。诊断检查1.病史 注意起病缓急、发热日期、时间,系低热(38左右)、高热(39以上)或超高热 (40.5以上),热型为稽留热、弛张热抑或间歇热。有何伴随症状,有无受凉或传染病接触史、不洁饮食史、疫水或禽畜接触史。起病后曾用药物名称、剂 量、效果。是否曾行预防接种,有无气温过高或多汗、饮水不足情况。2.体检 注意有无前囟隆起、搏动有力、皮肤黄染、皮疹或出血点、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颈项强直及神经系统异常体征,详查心肺及腹部情况,长期发热者还应注意体重、精神状况与出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