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4单元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课时提升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4单元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课时提升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4单元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课时提升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4单元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课时提升 新人教版选修1.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课时提升 新人教版选修1一、选择题1.(2013临沂高二检测)在王安石新法推行的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来自于()a.大地主b.中小地主c.农民d.皇室2.青苗法实行之后,韩琦从大名府上书宋神宗,指出青苗法的实行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对此,宋神宗说:“琦真忠臣,虽在外,不忘王室。朕始谓可以利民,不意乃害民如此,出令不可不审。”宋神宗的态度表明他()a.重视收集地方官员对变法的看法b.对推行青苗法的态度发生了动摇c.已经对王安石的变法失去了信心d.对保守派的反对意见仍置之不理3.王安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是他决心变法的写照。对此理解全面的是()a.认为天象与变法毫无关系,不必害怕b.认为人们有各种议论是正常的,不能听信流言蜚语c.传统的习惯和法制中不合时宜的部分需进行改革d.体现出王安石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锐意改革,坚持变法的精神和敢于斗争的勇气4.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时,“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这句话反映了王安石变法()改善了北宋的积弱局面改善了北宋的积贫局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广大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a. b. c. d.5.(2013洛阳模拟)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工尽巧,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彼有余而我取之,虽多不病矣。”这反映出司马光的理财主张是()a.“民富财足” b.“减损浮冗”c.“重敛于民” d.“重农抑商”6.王安石变法的“募役法”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的最大意义是()a.限制了官僚地主在经济上的特权b.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使封建赋税由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化7.(2013九江高二检测)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b.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c.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d.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8.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似之处有()加强对人民的控制限制了官僚、地主的利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 b. c. d.9.(2013襄阳模拟)北宋时期一首诗写道:“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主要是称赞王安石变法中的()a.农田水利法 b.青苗法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10.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一些人家纷纷让已成婚的儿子独立门户,分家而过,这是为了()a.逃避农田水利法的义务 b.逃避保甲法的义务c.逃避免役法的义务 d.逃避方田均税法的义务二、非选择题11.(2013山东文综t35)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12.(2013连云港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安石)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宋史王安石传材料二荆公(王安石)当诸法草创将次就绪之时不免有求治太急、用人太滥之弊耶?青苗法立意虽善,然以理势度之,不能有利而无弊,其或初年行之颇得其人,故见效多而见病少欤?抑公之聪明犹有所蔽,未及尽察欤?虽然,如当时反对党之诋其有弊而无利,此又殆必无之事。免役法厘革数千年之苛政,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新纪元。当改革伊始,虽不免一部分人略感苦痛,然所不利者在豪右之家,前此有特权者耳,自余细民,则罔不食其赐也。梁启超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上万言书的背景和基本主张。(2)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总体评价。(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改革要取得成功应注意哪些因素。答案解析1.【解析】选a。王安石变法中的理财措施如方田均税法、青苗法、募役法主要抑制的是豪强地主的势力,因此招致他们的强烈反对。2.【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考查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本题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害民如此”“出令不可不审”等,可知宋神宗要对变法措施采取审慎的态度,对推行青苗法的态度发生了动摇。所以选b。3.【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本题考查对“三不足”精神的全面理解。a、b、c都只是一个侧面的认识,d最全面。4.【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题干的现象主要反映了对积贫局面的改善,因而错误,正确,是变法的作用,不符合史实,王安石变法时间短,没有达到这种效果。5.【解析】选a。材料表明司马光认为农工商是政府的财源,故主张“农尽力”“工尽巧”“商贾流通”。分析各选项可知,a符合材料主旨。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不符合材料主旨。6.【解析】选b。注意题干中“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最大意义,募役法有利于保证农民的劳动时间,从而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7.【解析】选c。司马光的评价完全否定新法,是政治攻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法的负面影响:实行过程中加重了百姓的负担,用人不善,导致青苗法变质为官府放高利贷的苛政。8.【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考查对富国之法具体措施的认识。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的共同目的是,而这两者均已实现。不是相同点。所以选d。9.【解析】选a。农田水利法促进了荒地开垦,保证了农业灌溉,符合题干中“耕桑富”“河淤开亿顷”的信息。10.【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保甲法规定每户两丁以上,抽一人为保丁,农闲练兵参与治安,战时编入军队作战,而题干中的家庭成年男子分家而过,正是减少家中男丁数,逃避保甲法的义务。11.【解析】第(1)题借农村老妪之口向世人展示了新法存在的问题。如材料中提到的免役法,出发点是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增加政府收入,在材料中却出现了农民交钱后仍然服役和吏胥里保吃拿要的社会现象。第(2)题关键是对话本的史学价值定位。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发展的反映,但话本属于文学作品,其史料的真实性就需要借助其他史料辨析验证。答案:(1)免役法等新法加重了人民负担;用人不当,出现了官吏扰民现象;新法引起了民间不满。(2)话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话本属于文学作品,有艺术加工成分,须用其他史料印证。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记忆和归纳理解能力。第(1)题第一问,结合材料一中“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一句分析,第二问,结合“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分析。第(2)题,结合材料二中“当诸法草创将次就绪之时不免有求治太急、用人太滥之弊”一句分析。第(3)题,根据材料二中叙述的用人、时机、指导思想等主要问题方面进行回答。答案:(1)背景:财力困穷;风俗衰坏;法度不彰。主张:法先王之政(意),实行变法;讲究治财之道,理财以富国。(2)在肯定变法的前提下,指出变法存在的缺陷。(3)改革要把握时机;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才;改革要循序渐进;权衡政策的利弊;处理好动机与效果的关系。【规律方法】如何解答观点评价型问答题(1)提炼观点。主要是弄清以下几个问题:评论的客观对象是什么?评论者的主观认识是什么?有几个观点?各观点之间是什么关系?(2)判断表态。这又分四种情况:正确的,错误的,对中有错的,错中有对的。(3)客观对象的真相是什么?用事实说话,最有说服力。(4)为什么会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