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农业大学附属中学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 苏教版.doc_第1页
山西省农业大学附属中学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 苏教版.doc_第2页
山西省农业大学附属中学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 苏教版.doc_第3页
山西省农业大学附属中学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 苏教版.doc_第4页
山西省农业大学附属中学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 苏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农业大学附属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 苏教版题 号一二三总 分得 分说明: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2题。(4分)四时不同,爱者各异。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味那无言的自然。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林黛玉葬花之悲;秋色似火,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概。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给人的是勃发的yng yu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的欢乐。一个人只要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充实。1给上面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春花灼灼()yng yu()之情憧憬()2文段里有一个错别字,它是 ,应改为 。(1分)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祖国山河壮丽,文学家以脍炙人口的诗句吟咏它,绘画家以使人迷恋的丹青描绘它,摄影师以令人神往的镜头记录它。b、春天里每一朵盛开的鲜花又像是一个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c、济南城外的一圈小山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真是巧夺天工。d、朱自清笔下的春雨图是一个多么宁静的世界呀,万籁俱寂,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4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3分)春天来了,一切都显得那么温馨、和谐。海风轻拂,海浪轻逐。天空中又一次飘满风筝和鸟鸣。沙滩上散落着各式各样的贝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我们漫不经心地随意走在沙滩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在海天一色的美景中,使我们陶醉了。 5文学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故事情节自然流畅,人物形象生动逼真,阅读后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回忆汤姆索亚与蓓姬在洞中历险后,第二次去探险时哪一位小伙伴同他一起去的?他们探究的目的、结果怎样?(3分) 6默写填空。(8分)一年四季,岁序更替。诗人有意,四季有情。春天,是美丽的季节,花草睁开蒙眬的眼睛,新奇而喜悦,韩愈的“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报告了春天早来的消息。夏天,是热闹的季节,万物躁动于炎热的天气,尽情欢唱。辛弃疾的“ , 。”唱出了农家丰收在望的喜庆之情。秋天,是抒怀的季节,秋景萋萋,游子思乡,成为主唱,然而刘禹锡的“ , 。”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唱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冬天,是静寂的季节,更是雪的世界,冷寂肃穆中常有奇景出现。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堪称咏雪奇句,老舍的“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 。”更是妙语。二、阅读理解(50分)(一)浣溪沙(4分)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7这首词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从哪里看出来的?(2分) 8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二)(15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青。猿鸣至清,山各传响,泠泠不绝。注纡:湾曲;形容:形状;类:相似;泠泠:声音清脆。9甲乙两文都是北魏著名地理学家 对三峡之景的描述,选自他的 一书。甲文主要描写的是三峡中的巫峡之景,乙文要描写的是 之景。(3分)10甲乙两文都抓住了两岸之山 的特点进行描述。甲文中“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突出夏水 的特点。(2分)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1)略无阙处 (2)沿溯阻绝 (3)属引凄异 (4)泠泠不绝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 13甲文中写到“高猿长啸”,乙文中写到“猿鸣至清”,试思考两篇文章描写猿鸣的作用有什么不同?(2分) (三)(16分)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新。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6分钟之后,也可能在6个月之后,6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形发了一种新形式。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组合就是印刷机和排版术。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14你认为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3分) 15第段中的“这种情况”指代什么?(2分) 16为了证明论点,此文举了两个事例,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两个事例。(4分) 17读了此文,你有什么启发?(3分) 18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正如罗迦费因格所说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还记得吗?请把你从这个故事中提炼出来的观点写在下面。(至少两个)(4分) (四)秋的气魄(15分)提起秋,人们会马上联想起红叶。然而,我不能不说,红叶和秋的本质相去甚远。从枫的红到银杏的黄,红叶有着各种各样的色彩。直接来自这些色彩的感触和对深沉专注的秋的感触,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呢。城市里也许不是这样,只要踏进乡间一步,你会看到山裾树林的红叶、田野稔熟的金黄的农作物、红彤彤照射着的日脚当你一一抽出来单独静观的时候,就会发现,毋宁说它们是属于残暑的,不是真正的秋的领域。能给红叶以秋的气氛的,是红叶中缺少活力的部分。没有活力的红叶,经一夜冷风,散落而去。只有这落叶才是真正的秋之物。从飘落到庭院的一枚桐叶,到林中飞舞的无数的树叶,或者多半经霜打枯的田野的草叶,都浓浓地涂抹着秋的气韵。踏着沙沙作响的落叶,走过林中小径时,人最深切地感受着秋。不知从何处吹来的微风中,常绿树的病叶和落叶树的红叶,是那样毫无反抗地自然地从树梢飘到了地上。大自然窃窃私语:让地上的回到地上去。而落在地上的枯叶,却依然无法在原地安住,被风四处吹散开去。循着一个方向出了林子,收获后的广袤的田地,裸露着肌肤,一望无垠地扩展着。经霜打枯的草丛,结籽的杂草茎静静地迅速生长。人的心,被自身的寒气和寂寥所驱使,向着遥远的地平线彷徨而去。在地平线的彼岸,有着淡梦般的令人憧憬的世界。秋是寂寞的,因为秋真实。秋将所有的外皮不用的或必需的自行剥光。万物赤裸裸地伫立着。说秋并不寂寞的人,一定是愚钝麻木之徒,因为他们对脱衣裸体而立时那种奇妙的无所凭依的苦寂丝毫没有感觉。为这个落叶的、剥脱的世界平添一层特殊情味的是淡薄而敏锐的阳光。渐渐南倾的日脚和北方来的泠泠的微风,使阳光变得又弱又淡,但因有了极度澄净的天空和大气,这日光非常锐利地直照下来,宛如于真空中一般。这毫无遮挡的光线,是如何将光和影鲜明地投射到地面上的啊!看到这番情景,人们深深感到了秋。落叶上的树影,田亩上的草影,原野上的鸟影,还有,即使是狭小的城镇里,那长满苔藓的庭院里屋宇的暗影,以及那映在格子门窗上的树枝的清荫,所有这一切都和明丽的日光区分得清清楚楚,人们见了心中会涌起一丝难以名状的震颤。这震颤正是秋本来所具有的感觉。静谧、澄净的是剥脱的世界里,清晰地显现出明暗的区别,直接迫击着人们的心扉。在那赤裸的心里,也鲜明地投射着光与影。人在不知不觉间,进入了凝视自己心灵的专念之中。纯的、不纯的,清澄的、污浊的,所有这一切,都毫不含糊地现出了原形。这赤裸的凝视的眼,从它自身的性质来说,不是向着未来,而是回顾着本来的自己肩负着过去的现在的姿影。自然、人、整个秋的世界,都在默默地专注地守护着自己赤裸的身姿。能够忍受这专注的沉默,并能从中尝到真味的人,只有对他们来说,秋才不是寂寞的、清苦的。这里只有清净的冥想。向着遥远的地平线彷徨而去的灵魂,满怀着原来的憧憬又回归于胸中。这劲健而清新的激情,吹拂了一切杂念,强化了自己的存在感。只有基于这种意义,秋才是可赞美的。那令人想起修道院祈祷的爽净的黎明,那令人回忆着心灵的恋爱的月明之夜,都丝毫不为任何卑俗之情所玷污,原原本本为人的灵魂所收容。19作者在第段中写道:“提起秋,人们会马上联想到红叶”,作者认为红叶是秋天的标志吗?为什么?(4分) 20作者主要描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3分) 21题目是“秋的气魄”,作者认为秋天有什么样的气魄?(4分) 22文章最后一段说“只有基于这种意义,秋才是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