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辅导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教案 人民版.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辅导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教案 人民版.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辅导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教案 人民版.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辅导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教案 人民版.doc_第4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辅导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教案 人民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考情分析】主要考查了百家争鸣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孔子与老子的思想;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宋明理学中的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科技文化专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的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汉字与书画:字、绘画的起源和演变。文学成就中的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戏曲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等等。【知识交汇】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形成和演变1春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他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爱惜民力,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刑杀;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周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2战国: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说的代表。他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并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温和的政治主张,不能适应当时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需要,因而受到冷遇。3西汉: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广采诸子百家之长,建立起新儒学,宣扬“大一统”。这时的儒家思想“内法外儒”,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施,使得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4魏晋:出现了崇尚老庄的“玄学”。玄学是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儒家的周易、道家的老子庄子被奉为经典,称之为“三玄”。玄学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和“竹林七贤”等。5唐朝: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的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6两宋:宋代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南宋朱嘉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7明朝:明朝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理学由客观唯心向主观唯心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向极端。二、进步的思想家及其主要思想1战国:荀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2东汉:王充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思想家,代表作是论衡,他反对天人感应说,反对有鬼论,认为精神依存于形体,“人死不为鬼”。3南朝:范缜著神灭论,提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形体存在,精神就存在;形体死亡,精神也就消失。神灭论的反佛思想是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思想的重大发展。4唐朝:柳宗元认为天地没有意志,不可能赏罚,认为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人类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并非“圣人”所定。刘禹锡探索天与人的关系,认为天与人各有其特点,“人能胜乎天者,法也”。他说当是非颠倒、法制不行时,人们就不得不把一切归之与天命了。5明朝:李贽是明后期一位以“异端”自居的进步思想家,他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揭露道学家的虚伪,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6明清之际:黄宗羲: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他的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定的影响。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主张把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他反对君主专制。顾炎武踏实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王夫之:一位杰出的唯物思想家。他否定理学家主静的形而上学思想。主张用发展观点来看待历史,认为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他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他的思想闪烁着革新的光芒。三、中国古代科技的基本特点及原因(16世纪前)1中国古代科技的基本特点及其发展的主要原因(1)基本特点:中国古代科技曾经走在世界前列,一度被称为“发明和发现的国度”。除四大发明之外,还有众多世界之最,例如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的记数法,这本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再如,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纵观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因此,中国文化具有强调实用技术,忽视抽象科学的倾向。中国传统学术中的实用之学如农学、医学、地学、天文、历算之学等有比较突出的成就,就反映了这一特点。西方的亚里斯多德就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造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同时,这些科技成就与农业及其人与自然的和谐密切关联,发达的应用数学、天文测量及其系统的农学都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而发达的中医学及其中药学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正与儒家的“天行有常”“天人合一”契合。(2)发展原因: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封建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广大科技劳动者积极进取、勤奋钻研的精神;教育事业的发达,思想观念的进步,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条件;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大都推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外交流频繁;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功不可没,科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四、古代中国不同时期的文学及其特色1春秋:相传由孔子编订的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0多篇,绝大部分是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2战国:屈原采用楚国的方言,利用民间歌谣形式,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后人称为“楚词体”,其代表作为离骚。此时,先秦诸子的散文写得都很出色。庄子的秋水、逍遥游等都是古代文学名篇。3两汉:乐府诗流行,以乐府和古诗十九首为代表;赋的代表作有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班固的两都赋。4三国:“建安文学”的代表作有曹操的蒿里行、王粲的七哀诗和蔡文姬的悲愤诗等。5东晋:田园诗歌兴起,陶渊明是田园诗的鼻祖,代表作有归园田居、归去来辞等。6南北朝:乐府诗最为流行,同时一些文人继承汉赋的某些特点创骈文文体。7唐朝:最主要的文学成就表现在诗歌领域,中国的古体诗歌在唐朝进入黄金时代,代表人物有初唐的王勃、陈子昂,盛唐的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李白、杜甫等。同时出现了适应市民文化生活需要的“传奇小说”。8宋朝:最主要的文学成就表现为“词”。南唐后主李煌是五代时期最杰出的词人。苏武、柳永、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等是宋词的代表人物。9元朝:主要的文学成就是元曲。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关汉卿是元代剧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10明清:是我国古典小说蓬勃发展的阶段,产生了许多优秀的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五、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国家科技的比较1特点:中国科技领域主要是应用科学,科学研究主要是采用传统的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与中国不同,西方科学的发展主要是理论科学,大多数科学家的研究方法是观察和实验,以及数理逻辑推导的方法。这些差别正是近代科学与传统科学本质差别的具体表现。2原因分析比较:(1)社会经济方面。在西方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一方面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另一方面也提供了基本的科研条件和动力;而中国小农经济的分散性与狭隘性,使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应用失去了应有的土壤。(2)文化教育。西欧早在13世纪就有了大学,教育手段正规、学术气氛浓厚,为科学家的成功提供了必要的场所;中国的封建教育制度,完全是为了培养为皇帝服务的忠孝奴才,以儒家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很少涉及生产和科学知识,教育方式是私塾教育,既不利于学科间的互相融合,也不利于培养大批人才。(3)思想文化状况。中国历代统治者厉行严厉的封建专制主义,明清时期更登峰造极,突出表现为对知识分子的摧残,把中国的知识分子逼入研究儒家经典的死胡同;而西方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使人们较自由地去研究和探索自然奥秘。六、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比较(一)背景方面1政治背景(1)相似点:明末清初,我国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封建统治日益腐朽。封建社会的传统文化与专制主义禁锢着人们的思想。17、18世纪的欧洲,也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败时期,封建统治危机四伏,人们处于封建专制与天主教会的统治之下,思想受到严重束缚。在相似的社会背景下,中西方的进步思想家都力求打破封建专制主义的牢笼,改变黑暗的社会现实,他们反专制、求平等的意识日益强烈。于是,中国有了“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凡为帝王者皆贼也”的责骂;有了“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呼吁。与此相似,西方有了对天主教会的谴责,说它是“迷信的恶魔和狂信的九头蛇”;有了三权分立、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等主张。中西方的这些进步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都是封建专制政府的黑暗统治。(2)不同点:明末清初,尽管统治腐朽,但封建势力依旧顽固而强势。明朝时期,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明成祖设立并掌控了内阁,大大加强了皇权。清朝时期,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一切军国大事取决于皇帝,君主专制也达到顶峰。另外,明清时期,实行特务统治,大兴文字狱,文化专制不断加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势力依然强大。这一社会环境下,多数知识分子“埋首于故纸堆”,很少过问政治,不敢提出也不敢宣传进步思想。在高压统治的社会背景下,反专制的进步思想难于发展、传播,注定它不能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而同期的西欧,经历了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天主教势力与封建制度已受到一定的冲击,人们的思想也有所解放,加上封建王权逐步衰落,旧势力相对薄弱,使得启蒙思想传播、发展的环境较为宽松,其受到的阻力较小、发展条件较为成熟。2经济背景(1)相似点:明朝中后期,在江南一带产生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萌芽并逐步发展。但这种新兴的生产方式深受封建专制的压制。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同样受到封建势力的阻碍。中西方的进步思想家,都希望打破封建专制政府的束缚,力求营造一个平等、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从而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于是,出现了追求民主、平等、自由的进步思想。(2)不同点: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发只是在局部地区、部分行业,就全国整体而言,传统的自然经济仍旧占据主要地位。在封建政府种种的限制之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缓慢、势力弱小。因此,进步思想的发展缺乏相应的经济条件、阶级条件,难于在顽固的旧势力压制下发展、壮大。而同期的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到工场手工业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势力较为强大。这就为启蒙思想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经济基础与阶级基础,于是,启蒙思想不断发展、繁荣并得以广泛的传播。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试题1中的“现实的黑暗”,在指中国与西欧都是指封建统治的腐朽,也正是反封建、反专制的进步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二)内容方面(1)相似点:中国的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等反对封建正统思想、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提倡平等、自由。西方的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抨击教权主义、君主专制,反对等级制度,提倡民主、平等、自由。(2)不同点: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家,只是抨击社会现实的黑暗,没有从制度上进行批判,不能完全跳出旧的思想体系,无力为新制度的建立设计出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而西欧的启蒙思想,以理想主义为核心,批判了封建制度、教会势力,提出了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人民主权说等理论,为新社会描绘了理想的蓝图,为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准备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三)影响方面(1)相似点: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后来的民主革命产生了一定影响。西欧的启蒙思想打击了蒙昧主义、专制主义,为民主革命作了思想准备。(2)不同点: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由于受到社会环境的局限,使它不可能一股掀起强大的思想解放潮流,不可能解放人们的思想,无力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也就没有促成社会制度的转型。而西欧的启蒙思想,有力地冲击了封建制度、教会势力,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根基,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最终引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改革,促进西欧从落后的封建主义向先进的资本主义转变。另外,启蒙思想还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对诸如中国的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日本的明治维新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与革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七、中国古代科技在明清以前长足发展、领先世界的原因 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长期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为科技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 中国古代传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儒家学说在我国两千年封建社会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并促进了天文家、数学、医学和农学等中国古代主要学科的发展。儒学的一些思想方法,如孔子的“举一反三”、孟子的“苛求其故”,对于古代科技家开拓研究思路,探寻事物规律具有深远影响。另外,中国古代化学在道家的炼丹活动中得到了发展,医药学和生命科学在道家思想中也得到了重视。生产的不断发展促进科技的进步。生产的发展不仅为科技进步奠定了基础,也对科技发展提出了要求。如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学、天文历法、数学的进步;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造船业的进步和指南针在航海上的运用等。各民族间的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持续与不断加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友好交往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如齐民要术就是民族融合下各民族共同进步的产物。教育和科举的发展促进了科技进步。教育培养了从事科技文化事业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明清以前,中国历代统治者大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文化交流繁荣,大量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促进本国科技发展。如唐朝时,东罗马、天竺的医术传入我国。 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刻苦钻研、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富于智慧和创新精神。在中国古代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中世纪的欧洲却一蹶不振,进入昏睡状态。由于欧洲的停顿才显示出中国科技的一枝独秀,没有强大竞争对手的中国古代科技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八、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衰落,整体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封建统治者历来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朝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的规模。压制了手工业的发展,不利于科学技术成果的产生和推广。 明清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统治,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窒息了学术空气;知识分子普遍脱离生产,不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与发展。 中国古代科技体系结构不合理,科技长期处于经验层次,重视实用技术,轻视理论的提升 历代封建统治阶级从根本上对科技不予重视。 明清时期,欧洲的科技迅速发展。文艺复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