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年广东省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测试文科综合地理模拟联考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11题 每题4分 共44分2015年国庆长假期间,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赴我国东南某地进行野外考察,若下图为该小组考察区域的地形图,读图完成问题。1甲、乙、丙、丁四处中,能最早看到日出的是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2该地断崖处有一攀岩训练场,该攀岩训练场的攀爬高度可能为a.150mb.100mc.50md.10m3假设甲、乙、丙、丁四处中各有一座50米高的无线信号发射塔,则考察期间正午时分影子最长的发射塔位于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答案】1b2c3b【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与应用。国庆期间,太阳日出偏东方(稍微偏东南),此地形图为小范围地形图,所以观看日出无需考虑位置东西差异(位置靠东地点最先看到日出),甲丁两地均处于山谷之中,右侧(东侧)均有山脊阻碍观测视线,故日出一段时间后,两地方能见到太阳,排除a、d选项;图示丙地东侧有断崖和山脊阻碍观测者观看日出的视线,故观测日出时间较当地日出正常时间晚,c选项错误;图示乙地位于区域地形图的山顶,在此处向东观看一览无余,为观看日出的绝佳地点,本题选择b选项。2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图示断崖位于乙丙附近,该处断崖有两条等高线重合,图示等高距为25米,利用陡崖相对高度计算公式(dhd)可得当地陡崖相对高度介于25米到75米之间,故c选项符合题意,本题选择c选项。3本题主要考查日影长短的影响因素。图示四点正午日影均朝向正北方,甲丙两处海拔大致相当,且北侧有地势较高的山坡地,利用三角形边长原理可以分析两地此时的影长较该信号塔立于平地(日影方向无地形起伏)的影长短,且两地正午影长差距较小;同理测得丁地的日影长度也小于该信号塔立于平地(日影方向无地形起伏)的影长,所以甲丙丁三地的影长差距较小;图示乙地利于山峰之上,日影方向的地势较低,正午影长长于该信号塔立于平地(日影方向无地形起伏)时的影长,所以该图中乙地信号塔影长最长,本题选择b选项。根据我国1951年以来824个气象站点日最低气温资料,统计得出全国各农业区的无霜期,结果见下表。据此完成问题。4与黄淮海相比,青藏区无霜期较短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b.纬度较低c.距海较远d.植被较少5我国各地无霜期空间分布的总体规律是a.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加b.自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c.自南向北随纬度增加逐渐较少d.自东向西随海拔升高逐渐增加6研究发现,我国北方农区、甘新区和青藏区无霜期有延长的趋势。这一变化可能a.增加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b.不利于农作物的安全过冬c.有利于延长农作物的生长周期d.增加农作物病虫害的爆发频率【答案】4a5c6d【解析】4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的影响因素。由题意可知无霜期较长,当地的热量越丰富,气温长期相对较高,气温高低主要与地形和纬度有关,c、d选项错误;与黄淮海相比,青藏区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差,气温较同纬度其它地区低,故无霜期较短,a选项符合题意;青藏区相对于黄淮海地区纬度较低,热量应该丰富,但事实恰恰相反,故b选项错误;综上分析,本题选择a选项。5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由图表信息可知南方地区(纬度低,温度高)的无霜期普遍高于北方地区(纬度高,气温低),例如西南、华南地区的无霜期分别为300天河363天,随着纬度增高,无霜期增长,长江中下游(295天)、黄淮海区(229天)、黄土高原(192天),东北、内蒙和甘新区大致位于同一纬度区,无霜期差异较小,天数更短,故c选项符合题意,a、b选项错误;由第一小题解析可知,海拔越高,无霜期越短,d选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6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北方农区、甘新区和青藏区无霜期有延长的趋势,会减少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有利于农作物安全过冬(低温期减短,冻害减少),a、b选项错误;气温增加,无霜期增加会减少农作物的生长期,c选项不符合题意;气温越高,生物繁衍量越大,农作物病虫害越多,无霜期延长会增加农作物病虫害的爆发频率,d选项符合题意,综上分析,本题选择d选项。下图为岩石表面因覆盖藻类而呈现出红色的“红色”景观。红石景观一般分布在海拔2000-4000之间的谷地里。研究发现,此类红石上的藻类喜低温潮湿的环境,依附生长于“新鲜”的石头表面,是一种先锋植物,之后便为其他植物群落所取代。据此完成问题。7形成图示红石景观的“新鲜”石头可能来源于a.火山喷发形成的固结物b.冰川融化形成的泥石流堆积物c.岩石风化形成的残留物d.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8我国下列地区中最可能出现该类景观的是a.粤东b.苏南c.川西d.陕北9该藻类作为一种先锋植物,对所在区域生态系统所起的作用是a.改善生物生存环境b.挤占生物生存空间c.破坏生物多样性 d.延缓岩石风化进程【答案】7b8c9a【解析】7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外力作用。图示红石景观的“新鲜”石头重点指出石头的“新”,图片石头形状棱角清晰,即形成时间较晚,a、c、d所指示的外力作用发生过程较漫长,形成时代较久远,在其作用下形成的石头往往比较浑圆,故不符合题意;冰川融化形成的泥石流堆积物是该地区近几年形成的自然景观,符合题意;本题选择b选项。8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概况。由第一小题解析可知,该地区海拔较高,有冰川活动,粤东地处亚热带,山区海拔较低,无冰川活动,a选项错误;苏南地区多冲积平原,b选项不符合题意;陕北地区为黄土高原地貌,流水侵蚀地貌显著,与题意明显不符合,d选项错误;川西地区为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区,属于横断山区,海拔较高,冰川活动较多,在高山谷底多发育为低温潮湿的环境,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9本题主要考查植被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材料指出,该藻类是最先生长在这些“新鲜“石头上面的,然后被其它生物所取代,该藻类在该地生态环境的改善中起到了先驱者的作用,有利于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a选项符合题意,c选项错误;图示石头在该类藻类生长前为裸露地表,故该类藻类未挤占其它生物生存空间,b选项错误;藻类植物在石头上生长会破坏岩石的结构,加速岩石风化的进程,d选项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选择a选项。下图为我国两两城市间的距离与通航概率统计分析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10由图可判断出_a.两城市之间相距越远,彼此通航的概率越高b.两城市之间相距越近,彼此通航的概率越低c.大多数相距600700km的城市,彼此通航d.城市距离在300500km时,通航概率与距离呈明显的正相关11关于国内某两城市彼此未通航的原因,下列解释不可信的是a.往返两地的客流量太小 b.彼此相距太近c.邻近有其它城市替代 d.彼此相距太远【答案】10d11d【解析】10本题主要考查通航效率与通航距离的关系。图示可以分析,两两城市距离在5001000千米之间的情况下通航效率最高,距离在750千米以内的地区,两城市之间相距越远,彼此通航的概率越高,距离大于750千米的地区,两城市之间相距越近,彼此通航的概率越低,所以a、b选项说法错误;大多数相距600700km的城市,通航效率最高,但不代表彼此通航,c选项错误;城市距离在300500km时,通航概率与距离呈明显的正相关,距离较远,通航概率较高,d选项正确;综上分析,本题选择d选项。11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往返两地的客流量太小,高成本的航空运输经济效益低下,所以这种情况下一般不考虑通航,a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图示显示彼此相距太近,通航效率越低,航空运输多使用在中长途运输领域,近距离的两地多选择机动灵活的公路运输,b选项不符合题意;邻近有其它城市替代的情况下没有必要重复建设机场,这样是交通运输行业的浪费行为,所以这种情况下两个城市没有必要直接通航,c选项不符合题意;彼此相距太远的情况下大多数会选择航空运输作为交通联系的纽带,这样可以节约时间,方便生活,所以两地不通航的理由不可信是两地距离甚远,d选项符合题意;综上分析,本题选择d选项。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共5题 每题20分 共100分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苏拉威西岛是印度尼西亚东部的一个大型岛屿。该岛河网稠密,中部地势险峻,河流航运价值较低。该岛目前已知有127种哺乳动物,期中62%是本岛特有种。图4为苏拉威西岛地理位置示意图。(1)分析该岛哺乳动物特有种多的原因。 (2)分析该岛河流航运价值较低的原因。(3)有人建议在该岛大力发展热带作物种植,你是否赞成?并说明理由。【答案】(1)该岛长期与大陆隔离,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水热充足,物种丰富;岛屿面积大,多高山深谷,地形复杂,人类活动干扰小。(2)河流短小;落差大,水流急;多峡谷,航道窄或经济腹地小。(3)赞成。理由:热带雨林气候,水热充足;海运便利。反对。理由:破坏热带雨林;开垦耕种,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航运价值高低的评价、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1)该岛哺乳动物特有种多的原因主要考虑该岛屿自然地理的封闭性、雨林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人类活动引起的。该岛长期与大陆隔离,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水热充足,物种丰富;岛屿面积大,多高山深谷,地形复杂,人类活动干扰小。(2)航运价值高低主要考虑河流长度和宽度、流水速度、经济腹地等因素。岛屿河流短小;落差大,水流急;多峡谷,航道窄或经济腹地小。(3)本题开放性试题,赞成理由考虑气候条件、交通条件、经济效益:热带雨林气候,水热充足;海运便利。反对理由考虑主要生态保护:破坏热带雨林;开垦耕种,容易造成水土流失。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河西走廊是指甘肃省西北部的狭长高平地,介于祁连山、阿尔金山和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之间。该地区降水稀少,光照充足,多大风,蒸发强烈,是我国西北内陆著名的灌溉农业区。这里拥有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天梯山石窟等一大批保存较好的珍贵文化遗产。下图是河西走廊土地利用示意图。(1)指出河西走廊成为我国西北内陆著名灌溉农业区的优势自然条件。(2)分析河西走廊众多石窟保存较为完好的原因。(3)阐述河西走廊地区发展风力发电产业的自然条件。(4)分析河西走廊地区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答案】(1)发源于山区的河流提供灌溉水源;多冲积扇地形区,便于自流引水灌溉;走廊地势平坦,利于农业耕作;日照时间较长,昼夜温差大,光照资源丰富。(2)位置较偏远,发现较晚,人为影响小;气候干燥,自然风化破坏较小。(3)靠近高压中心,风力强劲,风能资源丰富;河西走廊地势两侧高中间低,形状狭长,有利于风力资源的聚集(狭管效应);土地资源丰富,有利于风电场的布局建设。(4)充分利用当地的优质农产品资源,创立自主品牌;注重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重视环境保护,发展循环型、节水型农产品加工业。【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区位选择、工业的区位选择、区域农业的发展。(1)灌溉农业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主要考虑当地的地形、气候、水源条件。发源于山区的河流提供灌溉水源;多冲积扇地形区,便于自流引水灌溉;走廊地势平坦,利于农业耕作;日照时间较长,昼夜温差大,光照资源丰富。(2)文物保存较好的原因主要分析当地的人为破坏和自然破坏两方面。该地位置较偏远,发现较晚,人为影响小;当地气候干燥,自然风化破坏较小。(3)风力发电产业的发展主要分析当地的资源优势、地形优势、区位优势。该地靠近陆地高压中心,风力强劲,风能资源丰富;河西走廊地势两侧高中间低,形状狭长,有利于风力资源的聚集(狭管效应);土地资源丰富,有利于风电场的布局建设。(4)河西走廊地区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应注意品牌建设、农产品产业链延伸、环境保护等。充分利用当地的优质农产品资源,创立自主品牌;注重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重视环境保护,发展循环型、节水型农产品加工业。14旅游地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传统的基塘农业模式逐渐消失,以基塘农业为主题的城郊观光旅游逐步兴起。下图为我国珠江三角洲某乡村旅游景区平面布置图。分析该景区旅游发展的优势条件。【答案】优势条件:接近客源地,旅游市场广阔;传统基塘农业,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较高的科学与美学价值;基塘农业类型多样,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水热充足,基塘农业生产条件好或交通便利。【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景区旅游发展的优势条件主要分析客源市场、旅游价值、交通和基础设施条件等知识。接近客源地,旅游市场广阔(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游客众多);传统基塘农业,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较高的科学与美学价值;基塘农业类型多样,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水热充足,基塘农业生产条件好或交通便利。15自然灾害与防治泥石流的发生,通常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物质条件(积累足够的碎屑物质)、能量条件(具有一定的势能和转换为动能的条件)和触发条件(降水等)。下图为某地坡面泥石流数量与斜坡坡度的关系统计图。分析坡度大于42度泥石流数量少的主要原因。简述为减少泥石流灾害发生应采取的措施。【答案】原因:坡度大于42度之后,碎屑物质无法长期积累,不具备泥石流发生所需的物质条件。措施: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做好灾害预警;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兴建护坡工程。【解析】本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老人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 苏州a类安全员考试及答案
- 户外主播考试题及答案
- 红山煤矿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 考点攻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浮力》单元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章节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版)
- 安徽三科考试题目及答案
- 重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升华和凝华》单元测评试题(含答案解析)
- 辽宁省艺考考试题目及答案
- 襄阳五中高三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贵州高考生物试卷真题及答案详解(精校打印版)
- 2025年保密观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10-2022年高考英语全国I卷完形填空试题真题及答案汇编
- 安东尼奥高迪设计大师
- 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第三册Unit-4-Emerging-Adulthood
- 第四章农产品贮藏实例课件
- 5.1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概述(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五版 )
- 初中励志英语谚语
- 2023年云南曲靖市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钢纤维混凝土》课件
- DB37-T 4310-2021 地热尾水回灌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