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 阶段评估检测题(五).doc_第1页
广东省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 阶段评估检测题(五).doc_第2页
广东省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 阶段评估检测题(五).doc_第3页
广东省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 阶段评估检测题(五).doc_第4页
广东省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 阶段评估检测题(五).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2014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 阶段评估检测题(五)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裨益/奴婢 怦然/抨击 黯然/谙熟 靡靡之音/靡日不思b峥嵘/狰狞 遏制/拜谒 骠勇/缥缈 随声附和/曲高和寡c囹圄/龃龉 瑕瑜/遐思 蔷薇/桅樯 量体裁衣/量入为出d龌龊/优渥 妃嫔/殡葬 谰言/斑斓 强人所难/强颜欢笑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了改变商品房销售价格齐跌的状况,房产商费尽心机,不断推出各种优惠措施,但各地楼市仍然萎靡不振。b季羡林老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c对于消防工作,我们一定要曲突徙薪,切不可事到临头才手忙脚乱,导致灾祸的发生。d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信手拈来古人古事入词,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地,可谓化典入词的范例。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日前某知名环保组织发布报告称,抽样调查发现,北上广深室内灰尘样本中均含有邻苯二甲酸酯和溴化阻燃剂等四大类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危害很大。b最近中日韩分别爆发出来的民族主义情绪,若成为影响相关外交决策的主流倾向,则东亚加强一体化的大方向将与之背道而驰,不利于各方缓和矛盾、共谋发展。c历史宿怨之外,东亚的感情方程式在近年来又增加了一个复杂的系数:日本在经历了失落的20年之后,表现出更强的不自信和对未来的迷茫。d海洋国家依赖对外贸易,国家安全范围不仅取决于主权所不及的海洋和贸易区域的秩序,还取决于本土治理。这是海洋国家把海权作为战略重点的根本原因。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两种不同的伦理思想形成中西文化思想的两种不同的类型,中国人侧重个人本位,_,_,_。西方人侧重社会本位,_,_,_。伦理思想常为政治法律思想所左右 所以法的观念特别浓厚 政治法律和伦理虽亦彼此呼应,其实很少关联 所以道德的观念特别浓厚 政治法律思想多从伦理出发 伦理学与政治法律学有一个一贯的条理a b c d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游虞山记沈德潜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诡云:“距剑门二十里。”仍未及登。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磴道,遂陟椒极。有土垤磈礧,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以南,益露奇境: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嵌,如关斯劈,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沓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噫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未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改动)注 榜人:船夫。椒:山顶。垤磈礧:垤,小土丘;磈礧,成堆的石块。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山去吴城才百里 去:离开 b余已治筇屐,不能阻 治:治理c山脉怒坼,赭石纵横 坼:裂开 d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 识:体会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亦不详其姓字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b。因以为号焉 以乐其志c。或置酒而招之 无怀氏之民欤d。或置酒而招之 既醉而退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登山所见情景的一组是(3分)( )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 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 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 云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 龈腭摩天,崭绝中断 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a b c 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德潜曾经先后两次乘船赴江阴,在中途路过虞山时都很想登山游览,但由于船夫的欺骗,最终都没能成游。b同行的友人因天要下雨不想登山,而沈德潜却因对游览虞山渴望已久,于是不顾友人的阻挠,坚持独自游山。c在游山途中,沈德潜向山僧打听山上名胜并想游尽它,但由于连续二十多天都是阴雨连绵,只得遗憾地离去。d沈德潜游览后感到,天下胜景若未能尽览,留有余地,反而意味无穷;若一览无遗,有时反而觉得兴味索然。9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然 天 下 之 境 涉 而 即 得 得 而 辄 尽 者 始 焉 欣 欣 继 焉 索 索 欲 求 余 味 而 了 不 可 得 而得 之 甚 艰 且 得 半 而 止 者 转 使 人 有 无 穷 之 思 也 呜 呼 岂 独 寻 山 也 哉!(2)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有土垤磈礧,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3分)译文:_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3分)译文:_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岁 暮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 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3分)答:_(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答:_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1)故木受绳则直,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荀子劝学(节选)(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 。后之视今,_。(王羲之兰亭集序)(3)漠漠水田飞白鹭,_。_,松下清斋折露葵。(王维积雨辋川庄作)(4)_,不尽长江滚滚来。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王 澍回顾近二十多年来的历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流于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建设高楼大厦。现在看起来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有悠久文明历史的西欧,根本不是当年我们从电视图像上看到的那种高楼林立的“现代化”。但是,发现这一点时已经有点晚了。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的,大部分都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别说和欧洲比,就是和“没有历史”的美国比也要短得多。这种现象和中国近代以来长期处于落后形成的追赶心态有关。很多人希望城市从外观上都向发达国家靠近。很多旧城拆迁中,地方决策层都认为“太落后了”“太破旧了”,非拆不可。实际上,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和西方不同,中国从唐朝开始就出现很多城市。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到明代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成熟、优美、先进的古代建筑。把苏州切一块放到皖南山区的农村,或是把皖南农村的一部分放大挪到苏州,几乎是一样的。从秦汉时人们开始用夯土技术造房子,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可以看到那么多的“土房子”,显示出秦汉建筑脉络的延续,是很重要的“城市记忆”。看起来土得掉渣的夯土技术其实是高度理性的产物。“百年的砖千年的土”,中国古代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如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从地表大范围地向地下渗透排水,效果很好。而现在的下水道技术,只要有一个地方堵了,其他地方就都要积水。很多抛弃传统简单采用西方技术的建筑方式都是这样,花了大价钱,却制造出新的问题。举这些例子并不是简单地提倡复古,而是想说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存在的很多“闪光点”,但是目前处于不被人重视的境地。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传统的营造体系受到破坏,除了在最不讲究建筑文化的地方农村里尚有遗存,在城市中大都已经中断了。城市之魅力,不是来自于大楼有多高,马路有多宽,而是来自于文化的独特性。竞争力就来自于创造这种有差异性的文化的能力。在很多城市,一些街道原本拥有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各种痕迹,都有其独特的城市记忆,层次分明,形成历史线索的会合,不应该在一次次旧城改造中被全面“覆盖”更新,尤其不能简单地用“有没有住过名人”“有没有发生过著名事件”作拆除与否的依据。前几年发生的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当时的说法就是“不是文物,也不是名人故居,也不是著名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这种思路左右了我们城市保护工作很长一段时期。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中国建筑文明并不是个别名人和历史事件构成的,普遍意义上的大众生活才构成文化的根基,很多路边的小东西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痕迹;但是人们都把它们忽略了。中国要变成有文化魅力的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动力就包括历史文化的记忆,这是产生自主创新灵感的土壤。而城市的文化价值不是简单的“先进”“落后”之比较,而应该是“文化之差异”,从这个角度讲,面对越来越迅猛的城市化热潮,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已经到了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的地步了。(选自新华文摘2007年第15期,有删改)(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近二十多年来,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喜欢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失去了本应有的自我个性。b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的,这是地方决策层盲目追赶的心态而造成的。c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超越现代建筑技术。d文中所说的“城市记忆”是指城市里曾经出现过的人与事。e中国要建设成有文化魅力的创新型国家,在城市建设方面不能简单地追求高楼林立的现代化,而应该注意保卫城市的传统,城市建筑要体现文化差异。1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直接证明“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的一项是(3分)( )a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完美的古代建筑。b百年的砖千年的土,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还可以看到用夯土技术建造的“土房子”。c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d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14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结合文意,指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有哪些“闪光点”。 (4分)答:_15结合全文,你认为我们该如何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4分)答:_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清 名梁晓声倘非子诚之缘故,我断不会识得徐阿婆的。子诚与一老妪驻足交谈。我见那老妪,一米六七、八的个子,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老妪离去,我问子诚她的岁数。“八十三了。”“八十三还采茶?!”我不禁向那老妪背影望去,钦佩之。我问:“她家状况如何?为什么还让八十三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子诚说:“阿婆得子晚,六十几岁时,三十几岁的独生儿子病故了。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七八年前,将名下分的一亩多茶地也退给了村里”“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连地都没了,可怎么活呢?”“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班子的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寡高龄老人,保障老人们的一般生活需求,同时两级政府给予一定补贴”我不禁感慨:“多好的举措”不料子诚却说:“办法是很好,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承担保障她生活责任的县里的一位副县长,表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贪污受贿,酒色财赌黑,五毒俱全,原来不是个东西,三年前被判了重刑”我一时失语。只默默听子诚说:“阿婆知道后,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病好后,开始替茶地多的人家采茶。老人家眼力不济了,手指也没了准头,根本采不了芽茶,只能采大叶茶了,早出晚归,平均下来,一天也就只能挣到五六元钱。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可这难道就没有人认为应该告诉老人家,她完全不必那样做吗?”仿佛被割掉了舌的我,终于又能说出话来。而且,说得激动。“许多人都这么劝过的,可老人家她听不进去啊。”子诚的话,却说得异常平静。不待我再说什么,问什么,子诚的一句话,使我顿时又失语了。他说:“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我,极愕。“几乎村里所有人都知道了。她自己也知道了。不过,她装作自己一点儿也不知道的样子,就着自己腌的咸菜,每日喝三四碗糙米粥,仍然早出晚归地采大叶茶。有人说,那是因为她岁数大,脏器都老化了,所以不觉得多么疼了他们的说法有道理么?”“我不太清楚”我的确不太清楚。我心愀然。进而,怆然。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诚转告老人家,有人愿意替她“退还”尚未“还”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钱。子诚说:“转告也是白转告”我恼了,训道:“明天,你必须那么对她说!”第二天,还是傍晚时,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才一两分钟后,二人的谈话便结束了。老人背着竹篓,尽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从我眼前默默走过。子诚也沮丧地走到了我跟前,嗫嚅道:“我就料到根本没用的嘛”“我要听的是她的原话!”“她说,谢了。还说,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我不禁再次失语,竟至于,羞愧极了。以后几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背着编补过的竹篓,竭力挺直单薄的身板。然而其步态,毕竟那么的蹒跚,使我联想到衰老又顽强的朝圣者,去向我所不晓得的什么圣地。似乎,我倾听到了那老妪的心声:清名、清名反反复复,二字而已。不久前,子诚打来电话,告诉我徐阿婆死了。“她,那个我的意思是明白我在问什么吗?”我这个一向要求学生对人说话起码表意明白的教师,那一时刻语无伦次。“听家里人说,她死前几天才还清了那笔钱”我又说不出话来,也不知自己什么时候放下电话的。想到我和子诚口中,都分明地说过“还”这个字,顿觉对那看重自己清名的老人家,无疑已构成人格的侮辱。清名、清名这一旦在乎反而累人自讨苦吃的东西呀,难怪今人都避得远远地,唯恐沾上了它!我之羞惭,因我亦如此16小说中多次写到茶村老妪“竭力挺直腰板”,有什么作用?(4分)答:_17联系文章内容,试分析“我”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5分)答:_18作者谈到他的写作体会时说,这篇文章不单是写给农民看的。作者为什么这么说?联系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答:_(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眼中的南怀瑾朱清时先生访谈王国平王国平:您第一次接触南老师的作品是什么时候?朱清时:我见到南老师是2004年,第一次。我以前也没有接触过他的作品,我一直在搞理工科的,到我当中科大校长时,内心就起了一种愿望,就是中国社会需要一种信仰来支撑。我看现在的学生和我们以前不一样。跟过去我们当学生的状态不一样。我们以前读书的时候,心中有一种信仰在支撑,所以学习跟自己的个人修养很容易被教育和提升。现在的学生很难了,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信仰支撑。那时,我对中国佛学有了一种内心的尊重,佛学不管怎么样,它教人行善,它教人畏惧因果,对社会是一件好事,我自己是一个自然科学家,我也很想用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各种成果跟佛学当初预言的自然界的各种情况两者联系起来,做一个对比,所以我就去拜访南老师去了。那个时候,南老师风采迷人,他这个人精力充沛,记忆力非常好,每次都是一讲就是两三个小时。说两个小时,实际上都延长到三个小时,而且有的时候是上午、下午、晚上接着讲,随口就背诵很多诗词歌赋和偈颂,这让很多年轻人吃惊。王国平: 这十年来,您在南老师身边,给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呢?朱清时:我这一生,发表过的研究论文有300多篇,只有一篇文章现在影响最大,就是物理学步入禅境这篇文章,广为流传,影响很大。看到我在创办南方科技大学过程中的种种艰难险阻,南老师由开始的支持,逐渐变为反对,他希望我集中精力,写科普文章,可以更广泛地影响社会,培养普罗大众的科学素养,在民间洒下科学研究的种子。我想等我把南科大的工作做完,我会做我这一生中的最后一个使命,写科普文章,把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原汁原味地写清楚。凡是有文化的人都能看懂,又可以把佛学所讲的宇宙和人的事情做一些对比。王国平:我想,您可能与季羡林、任继愈等有些交往,我想听听您对这些大师的看法。朱清时:这么说吧,现在南老师对佛学和佛经的理解水平,国内找不到任何人可以与他相比。比如我以前跟他学过成唯识论,现在我正在读瑜伽师地论,这两部经书都是玄奘法师主持翻译或总结的,当时是用唐代语言,而且玄奘法师是用直译的,唐代的人看起来就很吃力,现代人就更吃力啦。可是南老师会给你讲得深入浅出。再比如,有很多佛经的语言都是唐代的语言。比如楞严经中的“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其中两个字“元妙”,很多人看到这个元字,就以为是元初、元本,南老师一讲就懂了,当时为了避讳唐玄宗名字中的玄,而将“玄妙”的玄字改成元代替,一说玄妙,大家都知道了。王国平:我一直很尊崇季羡林、任继愈他们,但是呢,我认为季羡林先生对国学研究不多,他主要方向是东方语言学,擅长的是吐火罗文、巴利文、梵文等,任继愈先生主要研究的是世界宗教史,反而不以传统文化见长。朱清时:南老师就把这几个学问贯通起来了。当然,我们不说跟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庄子相比,但是至少五百年来没有过这种人。中国有很多天资跟他差不多,机会跟他差不多的人,但是心不静,因为太平时期都想当官,都想成就功名,所以呢,他可能是几百年来第一人。他对儒释道都有精深的理解,儒家的理解,他是高人一筹,但是还不是他最重要的,他对佛学和佛经的理解,现在可能找不到第二人了。就在于佛经本身,很多是魏晋和唐代的语言,当时的人读来已经是晦涩难懂,何况现代人,这需要非常深的学问才能解释得非常准确。这十年我非常珍惜他讲佛经的机会,他不讲,别人都是望文生义,只有他讲了,别人才会服。19朱清时作为一名自然科学家,向南怀瑾拜师学佛的原因是什么?(4分)答:_20在第问中记者让被访者评价另外两位大师,你怎么评价这样的提问?你认为被访者的回答巧妙吗?为什么?(5分)答:_21朱清时谈到南怀瑾为人治学的风度,请从文中选取两点加以说明,并结合现实说说它有怎样的启发。 (6分)答:_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22根据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面概括“西关大屋”的建筑特点。要求:每点内容后用分号标示;连标点符号不超过60字。西关大屋是清末豪门富商在广州西关一带兴建的极具岭南特色的民居建筑。大屋外墙用水磨青砖砌建。门廊是西关大屋的最大特色,它由矮脚吊扇门、趟栊和硬木大门组成。临街为矮脚吊扇门;矮门之后是趟栊,由1315条直径为八厘米粗的圆木横架而成;趟栊之后是厚约八厘米的大门,用料多为坚实的坤甸或樟木。过了门廊,正中依次为门厅、轿厅、正厅、头房、二厅、二房,厅与厅之间有小天井分隔。厅堂左右两侧是由两条挂廊隔开的书房、客房等。大屋厅房的这一布局,是典型的三间两廊、左右对称结构。大屋两侧还各有一条青云巷,用以通风、采光、排水等。西关大屋是广州传统建筑的瑰宝。答:_23下面是一位高三学生参加某高校中文系自主招生的一段自荐文字。文中画线处可能有用语不恰当的地方,请找出来作删除或修改。贵校是一所闻名遐迩的著名文科重点大学,能进入贵校学习是我的人生梦想。我是一个全面发展的高中毕业生,无论对文史哲还是对理化生都有较广泛、较深入的了解,我尤其喜爱理科,去年在全国高中化学联赛中,获得了广东赛区一等奖。我创作的小说一次机会春天的脚步分别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我曾参加市中学生辩论大赛,凭着敏捷的反应、出众的口才、优雅的风度,令对手黯然失色,自惭形秽,不仅征服了观众,也征服了评委,因而获得了“最佳辩手”的称号。相信我的到来一定会使贵校倍感荣幸。答:_六、本大题1小题,60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医生陈作兵的父亲半年前确诊为“恶性肿瘤晚期,全身转移”,无法手术。陈作兵一度束手无策,最后他从科学的角度,理性地尊重父亲的决定:放弃治疗。在他的安排下,父亲回到诸暨老家,不再服药、打针,还亲自下地种菜,只吃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一家人也不再提父亲的病情,直到父亲去世父亲走的时候,很平静,很满足。陈作兵的行为诠释了孝顺的另一种含义,他父亲对待生命的态度也引起了人们的深思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1c 解析 ab,png,n/n,m;b.zhng,/y,pio/pio,h;c.y,xi,qing,ling;d.w,pn/bn,ln,qing。2c 解析 a 项,“萎靡不振”形容消沉、颓丧,精神不振作。此处使用对象不当。b项, “不知所云”意思是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用于此处不合语境。c项,“曲突徙薪”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d 项,“信手拈来”的意思是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其后不能跟宾语。3c 解析 a成分残缺,应在“对人体危害很大”前加上“这些物质”。b.结构混乱,不合逻辑。“则东亚加强一体化的大方向将与之背道而驰”应改为“则与东亚加强一体化的大方向背道而驰”。d.语序不当,应为“国家安全范围不仅取决于本土治理,还取决于主权所不及的海洋和贸易区域的秩序”。4d 解析 本文段选自朱光潜谈道德。先通读语段,大致了解材料信息中心思想,再根据结构以及语意关系判断其先后顺序。主要弄清几个概念的关系:个人本位、社会本位、法律、道德。注重个人本位的,必然强调侧重个人修养的道德观念;侧重社会本位的,必然注重社会的秩序,也就是法律。5c 解析 a距离;b.准备、备办;d.知道,懂得。6b 解析 b那,都指虞山,指示代词。a.到,往,动词;主谓之间,结构助词。c.向,介词;用,介词。d.表承接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7c 解析 为舟行所见;是传说;是山僧的介绍。8d 解析 a文中只写第二次是受船夫欺骗;b.文中并没明确提及“友人阻挠”,且下文“余与客难暂留”表明沈德潜并不是“独自游山”;c.“连续二十多天阴雨连绵”是本次游山之后的事情。9(1)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每错、漏2个断句处扣1分,扣完为止。若断为“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亦可)(2)上面有石块堆成的小土丘,似乎是古时的坟墓,但没有墓碑标记是什么人的坟墓。(“垤磈礧”“志”各1分,大意对1分)虞山后面有一个石洞通往大海,不时有隐藏的海中生物,人们叫不出它们的名字。(“潜”“名”各1分,大意1分;大意分要注意考察点“通”“时”)参考译文虞山距离吴城仅有一百里,多次想去游玩,始终未能成行。辛丑年的秋天,我将要到江阴去,当时乘船途经虞山下,远望剑门峰直插云霄,但不能趁此登山。丙午年的春天,我又到江阴去,船停泊在山脚,进入吾谷,船夫欺骗我说:“距离剑门还有二十里。”我仍然不能趁此登山。壬子年正月八日,我和张少弋、叶中理一起到虞山游玩,寄宿在陶氏家。第二天早晨,天将要下雨,两位朋友都不想去登山,我已经准备好竹杖和登山屐,没什么可阻止我的。从城北出发顺着城边走六七里,进入破山寺,这是唐代常建题咏诗歌的地方,现在这里的水潭名叫“空心”,是取自诗中的意思。于是从破龙涧上山,山脉突起并且裂开,红褐色的石头纵横交错,传说是神奇动物龙的爪子和丫角磨过的痕迹,它们时隐时现。相传龙跟神争斗,龙不能获胜,就冲破那座山离去了。传说的内容接近荒唐,让人迷惑,但这里有些痕迹,似乎又值得相信。行走了四五里路,都是层层叠叠弯弯曲曲的,翻越峦岭,走上石径,就可攀登到山顶。上面有众多山石累积成的土丘,我怀疑是古代的坟墓,但没有碑文记录是谁的墓。登上望海墩,向东凝望。这时云的颜色昏暗,天地迷蒙一片,连大海也看不清楚。不一会儿,雨下起来了,虞山中有一座古寺可以停留稍作休息。雨停了,我们从小路向南出发,沿途不断出现奇丽的景色:两旁龈腭般的山峰直逼云天,险峻的大山仿佛被从中劈开,两边的山崖竞相争高,像那打开的大门,又像那直立的刀刃,这就是剑门。用剑州的大剑、小剑来拟称它,是因为它们的外形相像啊。我两脚斜着站了很久,还是不忍离开。后来遇到山里的僧人,再向他询问山中的名胜之地。僧人指引说南面是太公石室;由南往西是招真宫和读书台;由西往北是拂水岩,水流向下奔腾如彩虹一般,大风逆吹,水沫向上飞溅高达几十丈。山的西面有三沓石、石城、石门,虞山后面有一个石洞通往大海,不时有隐藏的海中生物,人们叫不出它们的名字。我听得懂他的话,想问路前往游玩,但这时山上流云浓密,风不断刮来,非常寒冷,天上不时有雨飘洒,打湿了衣服,使我和客人都难以停留片刻。雨稍停,我们就从虞山的正面下山,困顿疲惫地踏上归途。从此,春雨接连下了二十多天,不能再次去虞山游玩。唉!虞山靠近吴城只有百里,我两次从山下经过,都无法实现登山的愿望。现在到了那个地方,又只稍稍了解到它表面的情况,而那些幽深的地方,都未曾探访游历过,心里很不快乐。但是世间的种种境界中,有的一接触就能领会到,而一领会到就走到尽头了,开始的时候很高兴,接下来就索然无味了,想找回一些值得玩味的,却一点也找不到了;反而那些得来很艰难的,而且得到一半就没有了的,却让人有无穷无尽的思恋啊。唉!这哪里只是游山寻胜才有的呢!10(1)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3分。每点1分)(2)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双关。“岁暮”既指时序岁末,又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作者“济时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4分。答出两点即可。每点表达技巧1分,紧扣表达技巧结合诗句分析1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11(1)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齐彭殇为妄作 亦犹今之视昔(3)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4)无边落木萧萧下 万里悲秋常作客(每空1分,凡错、漏、多字的,该空不得分)12ae 解析 b原文是“这种现象和中国近代以来长期处于落后形成的追赶心态有关”;c.原文是“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观代建筑技术所不及”;d.原文是说在杭州城里至今可以看到很多显示秦汉建筑脉络延续的“土房子”,是很重要的“城市记忆”。13d 解析 “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出现在第三段段首,是第三段到第六段的中心句。 abc三项都在其范围内,自然可作为证据;而d项只能证明城市保护工作不科学。14建筑无城乡差别;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答出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满分)15摒弃一味求新,盲目追赶发达国家的心态;旧城改造时,拆迁与否以其历史文化价值作为依据;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体现文化的差异性,弘扬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答出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满分。参考答案要点应是本文最主要的观点,中心观点;而要点和,主要是针对现实存在的突出问题而提出的观点。考生答出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有理也可得分)16写出徐阿婆面临生活重负表现出的顽强的承受力;突出了徐阿婆正直、清白的形象特点;暗示了徐阿婆病情越来越重,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