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全面林业基础.doc_第1页
最重要全面林业基础.doc_第2页
最重要全面林业基础.doc_第3页
最重要全面林业基础.doc_第4页
最重要全面林业基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林业基础知识林业:是培育、保护、管理和利用森林的事业。现代林业正逐渐摆脱单纯生产和经营木材的传统观念,重视森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以多目的综合经营森林和高效深度利用森林资源为其特征。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标志着中国林业建设结束了长期以来以木材生产为主的时代,进入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新时代。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包括: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森林调查基本知识森林是以乔木为主体,包括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内,占有相当大的空间、密集生长,并能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乔木是指具有明显主干,且在胸高以上才有分枝出现,树高都在5米以上的树。 树高在59米的称为小乔木;树高在18米以上的称为大乔木。乔木按冬季或旱季落叶与否又分为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亚乔木 有明显的主干,但高度比大乔木略矮,也就是中乔木或大灌木,均可称为亚乔木。灌木 主干不明显,常在基部发出多个枝干的木本植物称为灌木,如玫瑰、龙船花、映山红、牡丹等。 亚灌木 为矮小的灌木,多年生,茎的上部草质,在开花后枯萎,而基部的茎是木质的,如长春花、决明等。草本植物茎含木质细胞少,全株或地上部分容易萎蔫或枯死,如菊花、百合、凤仙等。又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草本。 藤本植物茎长而不能直立,靠倚附它物而向上攀升的植物称为藤本植物。藤本植物依茎的性质又分为木质藤本和草质藤本两大类,常见的紫藤为木质藤本。森林的植物成分森林中的植物根据所处的地位可分成林木、下木、幼苗幼树、活地被物和层外植物(层间植物)。 (一)林木 或称立木。指森林植物中的全部乔木。因其经济价值、作用和特点不同,分为:优势树种简称优势种,又称建群树种。在主林层中,数量最多,盖度最大,对森林环境作用最明显,并对森林生态环境起指示作用的树种。主要树种又称目的树种。是符合人们经营目的的树种。次要树种又称非目的树种。它是群落中不符合经营目的要求的树种经济价值低。伴生树种 又称辅佐树种。它是陪伴主要树种生长的树种。先锋树种是在裸地或无林地上天然更新、生长成林的树种。(二)下木 即林内的灌木和小乔木,其高度一般终生不超过成熟林分平均高的1/2。(三)幼苗幼树 林内1年生幼龄树木(慢生树种23年生)总称为幼苗,超过年龄以上但其高度尚未达到乔木树冠层一半则称为幼树。(四)活地被物 包括林内草本植物和半灌木、小灌木、苔藓、地衣、真菌等。(五)层外植物 是林内没有固定层次的植物成分,如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寄生和半寄生植物。森林森林的界定标准:在我国,如果以“有林地”定义森林,1994年以前规定郁闭度0.3以上(不包括0.3)为有林地,1994年以后规定郁闭度达到0.2(包括0.2)以上为有林地。界定森林除了林木的郁闭程度外,还有面积上的要求。在我国,天然林面积达0.1hm2,,人工林、经济林等达1亩(0.067 hm2)以上为森林。森林资源调查及管理森林资源1986年我国颁布的森林法实施细则中规定:森林资源,包括林地以及林区内的野生动物和植物。人们习惯于把森林资源分为直接资源和间接资源。(1)直接资源:林地资源、林木资源、林中其他植物资源、林中其他原生动物资源、林中非生物资源等。(2)间接资源:主要指由于森林的存在而产生的环境、气候、观赏、旅游、森林文化等资源。林地林地包括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中空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国家规划宜林地。林业用地诸土地类别的定义有林地(或林分):指连续面积大于0.067hm2、郁闭度0.20、附着有森林植被的林地,或者成活保存株数大于等于合理造林株数85%的人工林地。有林地包括乔木林、红树林和竹林。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等各种具体的林分,不同起源的林分都应划分成不同小班。疏林地:指附着有乔木树种,连续面积大于0.067hm2、郁闭度在0.100.19之间的林地。经济林、竹林不划疏林地。疏林地与有林地一般不应划在一个小班,应单独划分小班。灌木林地:附着有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cm的小杂竹丛,以经营灌木林为目的或起防护作用,连续面积大于0.067hm2、覆盖度在30%以上的林地。其中,灌木林带行应在2行以上且行距2m;当林带的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林带;两平行灌木林带的带距4m时,按片状灌木林调查。灌木林地与疏林地不同,与荒山荒地也不同,应单独统计。未成林造林地:又可以分为人工造林未成林地和封山育林未成林地两种。前者指人工造林当年成活率在85%以上或保存率在80%以上(多年平均降水量线400mm以下地区当年造林成活率为70%以上或保存率65以上)的林地;飞播造林后成苗调查苗木在3000株/hm2以上或飞播治沙成苗在2500株/hm2以上,且分布均匀的林地。后者指采取封山育林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后,不超过成林年限,天然更新等级在中等以上,尚未郁闭成林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未成林造林地与人工林不同,应划分不同的小班。在资源统计上不能合在一起,应单独统计。苗圃地:指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不包括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圃、种质基地等种子、种条生产用地以及种子加工与储藏等设施用地。无论其面积大小都应单独划分为小班。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它无立木林地。a)采伐迹地:采伐后保留木郁闭度达不到疏林地标准、尚未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达不到中等等级的林地。b)火烧迹地:火灾后活立木达不到疏林地标准,尚未更新或天然更新达不到中等等级的林地。c)其它无立木林地:i.造林更新后,成林年限前达不到未成林造林地标准的林地;ii.造林更新到成林年限后,未达到有林地、灌木林地或疏林地标准的林地;iii.已经整地但还未造林的林地;iv.不符合上述林地区划条件,但有林地权属证明,因自然保护、科学研究等需要保留的土地。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以下土地:i.宜林荒山荒地:未达到上述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标准,规划为林地的荒山、荒(海)滩、荒沟、荒地等;ii.宜林沙荒地:未达到上述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标准,造林可以成活,规划为林地的固定或流动沙地(沙丘)或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等;iii.其它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发展林地的其它土地。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和其它有林地权属证明的土地,包括:i.培育、生产种子、苗木的设施用地;ii.贮存种子、苗木、木材和其它生产资料的设施用地;iii.集材道、运材道;iv.林业科研、试验、示范基地;v.野生动植物保护、护林、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木材检疫设施用地;vi.供水、供热、供气、通讯等基础设施用地;vii.其它有林地权属证明的土地。非林地:包括农地(耕地、轮休地)、牧地(草地、放牧地)、水域(河流、湖泊、水库、池塘),未利用地(雪山、沼泽地、悬崖、沟壑、岩石裸露地等),其它(居民点用地、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森林调查也称为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调查也称为森林资源调查,是对林业用地进行其自然属性和非自然属性的调查,主要包括森林资源状况、森林经营历史、经营条件及未来发展等方面的调查。类别名称单位方法要求目的一类调查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全国 省 大区抽样调查为主设固定样地五年一次快速、及时准确查清森林资源编制中长期的林业计划方针和政策二类调查森林经理调查林业局林场或旗县林业基地目测、实测、抽样相结合查清小班地块的现有资源编制经营方案和总体设计三类调查作业调查林场的作业地段实测结合抽样作业地全面详查施工作业设计森林区划林班 为了便于调查设计和长期的经营管理,在基层林业单位(如林场)内,把土地分成大致相等的基本单位。林班具有永久性质,其境界线必须明确标明。林班面积的大小,因经营强度而不同。划分林班的方法有人工区划、自然区划和综合区划三种。林班的编号用大写正体的阿拉伯数字,以便与小班编号相区别。小班是进行森林经营、组织木材生产的最小单位,也是调查设计的基本单位。在作业区内把立地条件、林分因子、采伐方式、经营措施相同和集材系统一致的林分划为一个小班。小班界限按集材系统以自然区划为主。一个小班的面积,一般以5公顷左右为宜,最大不应超过20公顷。林分调查林分是将大面积的森林按其本身的特征和经营管理需要,区划成若干个内部特征相同且与四周相邻部分有显著区别的小块森林,这种小块的森林称作林分。能够客观反映林分特征的因子称为林分调查因子,常用的林分调查因子主要有:林分起源、林相、树种组成、林分年龄、林分密度、立地质量、胸径、树高、蓄积量等。(一)林分起源天然林:由天然下种或萌生形成的森林、林木、灌木林。人工林:由人工直播、植苗或插干等造林形成的森林、林木、灌木林。人天混按人工林处理。实生林:无论天然林或人工林,凡是由种子起源的林分称为实生林。萌生林:当原有林木被采伐或自然灾害(火烧、病虫害、风害等)破坏后,有些树种可以用根上萌生或由根蘖萌芽形成 的林分,称作萌生林或萌芽林。(二)林相也叫林层,是指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树冠层次。明显地只有一个林层的林分称作单层林。具有两个或以上明显林层的林分称为复层林。单林层的外貌比较整齐,培育的木材较为均匀一致。林层序号以罗马数字、等表示。林冠层次不清,上下连接构成垂直郁闭者,称为连层林。(三)树种组成又叫林分组成。指某一林分中乔木树种所占的比重,以十分法表示。比重的大小以各树种的蓄积量为准。如十分之六是落叶松、十分之四是桦树,其组成式为6落4桦。凡比重不到一成,但在0.5成以上则算做一成。比重不到0.5但在0.2成以上时,则以“+”号代之。不到0.2成者,则以“-”代之。如6落4桦+云-冷(落是落叶松,桦是桦树,云是云杉,冷是冷杉)。在组成式里,按树种比重大小排列。如遇比重相同,则经济价值较高树种排在前头。纯林:由一个树种组成的林分 ,一般林分内80%或80%以上的林木属于同一树种,除此还有其他的伴生树种时也视为纯林。混交林:由两个或更多个树种组成的林分 。(四)林分年龄。林分年龄是组成林分的树木的平均年龄。根据组成林分的树木的年龄可把林分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同龄林是指林木的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期限的林分。龄级是对林木年龄的分级。是经营上计算林龄的单位。各龄级所包括的年数称为龄级期限。根据林木主伐年龄的长短和起源的不同,通常天然起源的针叶树和硬阔叶树以20年为一个龄级,软阔叶树以10年为一个龄级;人工林的龄级年限要短些。我国有些速生树种,如杨树、泡桐等人工林,多以5年为一个龄级;竹林和灌木树种,根据经济用途不同,又常以1年或2年为一个龄级。龄级由小到大以罗马数字1、等表示。龄组(五)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林分密度的指标有株数密度、疏密度和郁闭度。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称为株树密度。疏密度是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之比值 :标准林分:某一树种在某一立地条件下充分利用生长空间,生长最佳的林分。郁闭度 :林冠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六)立地质量,又称为地位质量。它是对影响森林生产能力的所有因子(包括气候、土壤和生物)的综合评价的一种量化指标。常用于评定立地质量的指标有地位级和地位指数。地位级 反映一定树种立地条件的优劣或林分生产能力的一种指标,一般分为五级,由高到低以符号、表示。地位级越高,说明立地条件越好,其自然生产力也越高。任一林分的地位级可根据其平均树高和年龄在地位级表中查得。地位级是组织作业级的主要依据之一。对地位级不同的林分应采取不同的经营利用措施。地位指数:用标准年龄(或基准年龄)时林分优势木平均高的绝对值作为评定林地生产力的指标。所编制的数表,称为地位指数表。它是依据林分优势木的平均高(HT)与林分年龄(A)的相关关系而编制的。使用地位指数表时,先测定林分优势木平均高和年龄,由地位指数表上即可查得该林分林地的地位指数级。 (七)平均胸径。亦叫林分平均直径,是林分平均断面积所对应的直径,是反应林木粗度的基本指标。以cm为单位。胸径指乔木主干离地表面1.3 m处的直径。(八)平均高 是反映林木高度平均水平的测量指标。根据不同的目的又分为林分条件平均高和优势木平均高。(九)林分蓄积量。林分中所有活立木的材积总和称为林分蓄积量,简称蓄积。(十)林分出材率。林分出材量占林分总蓄积量的百分比或林分内商品用材树的株树占林分总株树的百分比称为林分出材率。(十一)立地因子坡度级:一级为平坡0-5度;二级为缓坡6-15度;三级为斜坡16-25度;四级为陡坡26-35度;五级为急坡36-45度;六级为险坡46度以上。坡向:按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及无坡向九个方位确定。坡位:分脊、上、中、下、谷、平地六个坡位。土壤A层厚度:薄层(小于等于10cm)中层(11-20cm)、厚层(大于20cm)。(十二)权属权属包括所有权和使用权(经营权),分为林地所有权、使用权与林木所有权、使用权。林地所有权分国有和集体,林木所有权、林地与林木使用权分国有、集体、个人和其它。(十三)林型 是在树种组成,其他植物层、动物区系、综合的森林生长条件,植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森林更新过程和演替方向上都类似,因而在相同的经济条件下需要采取相同的经营措施的森林地段的综合。森林分布图 以林业局或林场为单位进行绘制,其比例尺一般小于林相图一倍。森林分布图是以林相图为基础缩绘而成。图内的区划网只绘到林班,从西北到东南按顺序注记林班号,按照林班标注地类,以林班内优势林分着色。该图是林业局的森林资源分布图,也是林业局指挥生产的基本图面材料。林相图是根据小班调查材料,以林场为单位进行绘制。林相图的主要特点是按不同的地类,不同的优势树种,不同的龄组,分别小班着绘不同的颜色,因此,林相图能清楚地反映整个林场的地物、地类及森林按优势树种及龄组的分布特征,也能反映出各个小班的林分及土地生产力的特征,它是森林经理及经营不可缺少的图面材料。森林覆盖率%=有林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林木绿化率%=有林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灌木林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四旁树所占面积*/土地总面积*100%。良种生产基本知识良种即优良品种。林木的优良品种是人工选育出的、经济性状优良、遗传稳定、在品种内表现较一致、适应一定自然和栽培条件的林木群体和个体。林业上通常也将经过人工选育,经济性状有一定改良,但在个体间一致性和稳定性较差的林木群体泛称为良种,如初级种子园和母树林的种子等。林木良种选育是指采取有效措施发掘和创造林木遗传变异,选择和培育出优良遗传材料的过程,即林木育种。外来树种的引种、种内变异的选择、杂交育种是林木良种选育的三个传统途径。选择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是种源试验和优树选择。种源指一树种的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的采集地区。优树是指在同一林分中相同立地条件下,生长量、材性、干形、适应性、抗逆性等方面远远超过周围同种、同龄林木的单株。种子区是人为划定的一树种各产地种子的供应地理区域。种子区区划是根据生态条件、适应性和经济性状表现,以及行政和自然区界等对一树种各种源种子的供应范围所作的区划。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包括母树林、种子园和采穗圃。母树林是以大量生产播种品质和遗传品质有一定程度改善的林木种子的林分。它是在现有的天然或人工林分中选择优良林分,进行去劣留优的逐步改建和加强管理的基础上建成的。种子园是由优树的无性系或家系组建的,以大量生产优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林。采穗圃是以优树或优良无性系作材料,为林业生产提供优质种条和接穗的圃地。无性系:是指由一株树木通过无性繁殖,如扦插、嫁接、组培、压条、分根产生的所有植株的总称。家系:凡由单株树木所产生的子代,总称为家系。种子贮藏方法干藏法 将充分干燥的种子,置于干燥的环境中贮藏称为干藏。适用于安全含水量比较低的种子。分普通干藏和密封干藏湿藏法 将种子置于湿润、低温、通气的条件下贮藏称为湿藏。适用于安全含水量高的种子及杨、柳的插穗等。分露天埋藏和室内堆藏种子的物理性状种子净度又叫纯度,是纯净种子重量占测定样品各成分总重量的百分率。种子千粒重是指1000粒气干纯净种子的重量,以克为单位。种子含水量是种子样品体内含水量占种子总重量的百分率。种子的发芽测定种子发芽力是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芽并长出幼苗的能力,通常用发芽率和发芽势表示。种子生活力是指种子潜在的发芽能力。种子优良度是说明种子质量优劣程度的指标。发芽率指在规定环境条件下和时间内,正常发芽的种子占供试种子的百分数。发芽势指种子发芽达到高峰时,正常发芽种子的粒数占供试种子的百分数。苗木培育基本知识苗圃是生产优质苗木的基地。苗圃是通过有性、无性或其他途径生产各种苗木(果树苗木、观赏苗木和森林树种苗木)的园艺企业或林业企业。固定苗圃:使用年限在十几年或几十年的苗圃(又称永久苗圃)临时苗圃:是为完成某一地区的造林任务,在造林地区内或附近临时设置的苗圃。根据肥料性质和肥效的不同,我们把其分为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和生物肥料三类。有机肥料又称农家肥料,是由植物的残体或人畜的粪尿等有机物质经过微生物的分解而成的肥料。它具有改良土壤和提供营养元素的双重作用。无机肥料又称化学肥料,主要由矿物质构成。包括氮、磷、钾肥三大类,还有微量元素等,主要起提供营养元素的作用。生物肥料是用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对苗木生长有益的生物制成的肥料,如菌根菌、磷化细菌、根瘤菌及固氮细菌等。在苗圃中常用的施肥方法按施肥时期分基肥、种肥和追肥三种。基肥是在播种或栽植以前施用的肥料。目的在于保证长期地、不断地给各种苗木提供养分以及改良土壤等。种肥是在播种时施用的肥料。主要目的在于比较集中地提供苗木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追肥是苗木生长期中施用的肥料。目的在于补充基肥和种肥的不足。一般将追肥分为土壤追肥和根外追肥两种。土壤追肥是将肥料施于土壤中,它是苗木追肥的主要方法。沟施。在行间、距苗木10厘米内开沟,深610厘米,施后随即覆土。浇施。将肥料稀释后全面喷洒在苗床上或配合灌溉浇灌于田畦中。撒施。将肥料均匀撒在床面,然后灌水。根外追肥是将营养元素的溶液,喷洒在苗木的茎叶上,营养液通过皮层,被叶肉吸收利用。连作:是在同一块土地上连年培育同一种苗木的方法。连作常引起病虫害或其他原因(营养元素缺乏)使苗木的产量大减,质量下降。轮作:是在同一块圃地上轮换种植不同种苗木或其他作物(农作物或绿肥作物)的栽培方法。又称换茬。轮作能改良土壤,减少病虫害和杂草的危害,因而提高了苗木的质量和产量。绿肥是把种植的绿肥植物全部翻入土壤作为肥料,或用绿肥植物的茎叶沤制而成的肥料。苗木是指用于绿化造林的树木幼苗。对萌芽力强的树种,可将苗干大部分截掉再栽植,故称作截干苗。实生苗是用种子繁殖的苗木。营养繁殖苗是用树木营养器官繁殖的苗木用种子繁殖的苗木称为播种苗。育苗方式又叫作业方式,有苗床育苗和大田育苗。常用的苗床有高床和低床两种。高床指床面高出步道的苗床。低床指床面低于步道的苗床。大田育苗分高垄和平作两种高垄是垄面高于步道的大田育苗方式。平作是不做床垄,将田地整平后进行育苗。播种前种子处理主要包括种子精选、消毒和催芽等环节。目的是为了促进种子发芽,预防病虫害和鸟兽害。催芽是以人为的方法打破种子休眠,并使种子出芽的处理。播种量是指单位面积或长度上所播种子的重量。苗木密度是单位面积或长度上的苗木数量。播种技术要点:开沟:沿播种行开沟,沟要直,沟底要平,深度均匀一致,深度依种粒大小、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而定,极小粒种子可不开沟,直接播种。播种:为防止播种沟干燥,应边开沟边播种边覆土。播种要均匀,应按行或床计划好播种量。覆土:覆土厚度要适宜而且均匀。一般覆土厚度为种子短径的23倍。或按极小粒种子0.10.5cm;小粒种子0.51.0cm;中粒种子13cm;大粒种子35cm。覆土材料:大、中粒种子一般用播种地的原土覆盖,对小粒种子,土壤疏松的圃地也可用原土,对极小粒种子,一般用沙子、细沙土、腐殖质土、锯末等覆盖。镇压:为使种子和土壤紧密合,使种子充分利用毛细管水,在气候干旱、土壤水分不足的情况下,覆土后要进行镇压,但要防止土壤板结。也可用播种机播种。播种地的管理指从播种时开始到幼苗出土后为止这一时期的管理工作。目的在于播种后给种子发芽和幼苗出土创造适宜的条件。具体包括:覆盖、灌溉、防治病虫害、鸟兽害、设防风障、松土除草苗期管理是指在幼苗出土时开始,至苗木出圃时止这一时期的苗木管理工作。主要内容有:灌溉与排水、中耕除草、密度控制、灾害性因子的防除、苗木越冬保护密度过大时去除一部分苗木的方法,称为间苗利用木本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芽繁殖新植株的方法,称为营养繁殖或无性繁殖。用营养繁殖法培育的苗木称为营养繁殖苗或无性繁殖苗。营养繁殖育苗的方法插条法(插条育苗)是截取林木的苗干或枝条的一部分做育苗材料进行育苗的方法。适宜于大多数树种,且方法简单。硬枝扦插是用充分木质化的枝条为材料培养苗木的方法。嫩枝扦插是在生长期中选用半木质化枝条进行扦插育苗的方法。适用于硬枝扦插不易生根的树种,如雪松、桧柏、龙柏、毛白杨等。插根法是截取乔灌木树种的根,插入或埋入土壤中,使其生根发芽的繁殖方法。一般用于根蘖发芽力强的树种,如泡桐、山杨、漆树、板栗、刺槐等。除泡桐外,其他树种因根的来源有限,应用不多埋条法是截取母树一年生枝条,横卧埋入土中,使其生根发芽的繁殖方法。一般用于插条育苗成活率低的树种,如毛白杨、泡桐等。有时埋条也带根,叫埋苗。压条法是把生长在母树上的一年生或二年生枝条部分埋在潮土中,使生根后再断离母体,继续培养成一棵独立的新植株的方法。适于难生根或生根时间长的树种,如桑、樱桃、桂花等。压条法成活率较高。嫁接法是将两个不同个体的植物接合在一起,长成为一个个体的方法。该法多用于种子园的建立和花木的培养。根蘖法 苗木出圃后,地里留下很多断掉的幼根,有些树种的根易形成不定芽(如毛白杨、泡桐和刺槐等),进而形成植株,利用这种特性繁殖苗木的方法叫根蘖法。但此法培育的苗木参差不齐,苗木分化现象严重。合格苗的产量较低。组织培养法是在无菌情况下,给予植物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生长发育所必须的物质,进行离体培养繁殖苗木的方法。多应用于花、药和优树培养。移植就是把苗木从原来的育苗地换栽到另一个育苗地,继续培育成苗的方法,也叫换床。经过移植的苗木叫做移植苗。优良的苗木简称壮苗。壮苗一般表现出生根能力旺盛、抗性强、移植和造林成活率高、生长快的特点。壮苗应具备下述条件:苗干粗壮而直。有发达的根系。有适宜的“茎根比”。苗木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有正常而饱满的顶芽。苗木年龄及表示法苗木经历一个生长周期作为一个苗龄单位,即每年从地上部分开始生长到生长结束为止,完成一个生长周期,为1龄,称一年生。苗龄用阿拉伯数码表示,第一个数码为播种苗或营养繁殖苗在原地的年龄数,第二个数码表示第一次移植后培育的年龄数,第三个数码表示第二次移植后培育的年限,数字用短线间隔,个数之和为苗木的年龄,称几年生。如:2-2-2为六年生苗,共移植两次。1/2分级 一般将苗木分成、和级苗三个等级,、级苗是合格苗,级苗是不合格苗。地径是主要的分级指标苗木贮藏 目的是为了保持苗木质量,尽量减少苗木失水,防止发霉,最大限度地保持苗木的生命力。贮藏最重要的是要保护好苗木根系。假植 起苗后,如果不立即运走,或不立即栽植时,必须把苗木暂时埋植在潮湿的土中,这一工作称为假植。目的是防止根系干燥。假植可分临时假植和长期假植。低温贮藏是将苗木置于低温下保存,既能保护苗木质量,又能推迟苗木的萌发期,延长造林时期。可利用冷藏车、冰窖、能保持低温的地下室和地窖进行贮藏。但要保持温度在03,空气相对湿度85%90%以上,要有通风设备,这样适于苗木休眠,又有会使苗木干燥。在容器中培育苗木称为容器育苗。用这种方法培育的苗木称为容器苗。容器苗主要应用于干旱、土壤瘠薄、裸根苗造林不易成活的地区,以及种子珍贵、缺乏的树种和补植等。森林营造基本知识用人工种植的方法营造的森林称为人工林,它由两部分组成:造林地及其上生长的林木。由于所营造的森林发挥着各种各样的效益,我们把发挥不同效益的森林种类简称为林种。根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我国将森林划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及特种用途林等到五大林种。 。(一)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二)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三)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四)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五)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造林地的种类荒山荒地没有生长过森林植被,或在多年前森林植被遭破坏,已退化为荒山或荒地植被的造林地。农耕地、四旁地及撩荒地农耕地。指用于营造农田防护林及林粮间作的造林地种类。四旁地。路旁、水旁、村旁和宅旁植树的造林地种类。撩荒地。停止农业利用一定时期的土地。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采伐迹地。森林采伐后腾出的土地。火烧迹地。森林被火烧后留下来的土地。已局部更新的迹地、次生林地及林冠下造林地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经济学原则是指所选择的树种应尽可能地满足造林目的要求,以及具有适当的造林和抚育费用。生态学原则是指所选择的树种应与造林地立地条件相适应,即适地适树。生物多样性原则:无论营造何种林种,均要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另外,还考虑造林栽培技术的难易程度和栽培历史、苗木来源、是否是乡土树种等。适地适树就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也就是说,所选择的造林树种应提供与立地生产力相适应的蓄积和经济产量。适地适树的标准对于用材林,适地适树的标准是造林应成活、成林、成材,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适地适树的途径选择。包括:选树适地。选地适树。改地适树。改树适地。造林密度或初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点或播种穴的数量,通常以株或穴为计算单位。种植点的配置是指一定密度的植株在造林地上分布的形式。行列状配置正方形配置长方形配置三角形配置。群状配置它是在一个种植穴内栽植多株树木,使之形成一个生物群,而群与群间的距离往往较大。混交林中的树种分类主要树种。伴生树种。是在一定时间内与主要树种相伴而生,为其生长创造有利条件的乔木树种。灌木树种。混交树种是指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主要起辅佐、护土和改良土壤作用。只有当主要树种和主要树种混交时,此时的主要树种才称混交树种。混交类型:是将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或灌木树种人为搭配而成的不同组合。主主混交、主伴混交、乔灌混交综合混交类型混交方法:参加混交的各个树种在造林地上的排列形式。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植生组混交、星状混交造林地整地是在造林前清理造林地和翻垦土壤的一项造林技术措施。造林地的清理方式可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三种整地时间与造林时间的配合 随整随造 整地与造林同时进行。 提前整地(预整地) 一般比造林时间提早12 季度。造林整地的方式方法全面整地主要应用于不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带状整地水平阶整地水平沟整地反坡梯田整地。撩壕整地平原带状整地块状整地穴状整地鱼鳞坑整地块状整地高台整地播种造林,又称直播造林,是把种子直接播在造林地上,培育森林的造林方法。可分为人工和飞机播种造林两种方法。飞机播种造林又称飞播造林、飞播。它是利用飞机撒布林木种子或种子丸的造林方法。植苗造林是用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苗木的保护。重点是根系。具体有5个措施:1起苗前要浇水。苗木假植要浇水。苗木包装、运输中的保护。造林盛苗桶要有水。植苗后浇水。苗木的处理。地上部分处理。截干修枝、剪叶喷洒蒸腾抑制剂地下部分处理。修根水浸人工植苗造林方法穴植法。在已整过地的造林地上开穴植苗植苗深度。一般要比苗木原土印深23厘米不窝根。栽植技术。“三埋两踩一提苗”缝植。是在经过整地的造林地或土壤深厚未整地的造林地上,开缝植苗的方法。靠壁栽植。类似穴植,穴的一边是垂直的,山地一般在里边,栽苗时将苗紧靠垂直壁栽植。分殖造林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主要是根、茎等),直接栽植在造林地上的造林方法。插条造林是利用树种的一段枝条做为造林的材料造林的方法。插干造林是利用树木的粗枝、幼树树干和苗干等直接栽植在造林地的造林方法。分根造林是利用12厘米粗的树根,截成长1020厘米的根段,再将根段直接插入土壤中的造林方法。地下茎造林 主要是竹林的栽培。幼林抚育是指造林后至郁闭前这一时期内所进行的抚育管理技术措施。其任务是保证成活,提高保存率并为速生丰产优质打下良好的基础。补植造林成活率在40%84%以内,需进行补植,成活率在40%以下者不计入造林面积,列入宜林地,应进行重新整地造林。农田防护林是在农田周围有计划营造的纵横交叉构成网状的森林。水土保持林是指水土流失地区以减少、阻拦及吸收地表径流,涵养水源、防止土壤侵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目的的防护林。防风固沙林一切以防止风沙危害、固定流沙为目的的森林称为防风固沙林。水源涵养林是以调节、改善水源流量和水质而经营和营造的森林。森林经营基本知识森林经营的范畴包括造林或迹地更新之后,直至森林主伐利用的整个时期对森林及林地采取的经营管理和保护措施。森林经营是对现有森林进行科学管理,以提高森林不同目的的使用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森林可持续经营是通过现实和潜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合理经营,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活力,维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过程,以此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森林产品及其环境服务功能的需求,保障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抚育采伐是在林分郁闭后直至主伐的期间,对未成熟森林定期而重复地伐去部分林木,为保留的林木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条件,同时获取一部分用材的一种技术措施。也称为中间利用采伐,简称为间伐。抚育采伐的种类:透光伐是在幼林时期进行,林冠尚未完全郁闭或已经郁闭,林分密度大,林木受光不足,或者在其他阔叶树或灌木树种妨碍主要树种的生长时,进行的抚育措施。疏伐是林木从速生期开始,直至主伐前一个龄级为止的时期内,树种之间的矛盾焦点集中在对土壤养分和光照的竞争上,为使不同年龄阶段的林木占有适宜的营养面积而采取的抚育措施。上层疏伐、下层疏伐、综合疏伐、机械疏伐生长伐 为了培育大径材,在近熟林阶段实施的一种抚育采伐方法称为生长伐。人工修枝是指在选定的培育木上,适时的将树干下部的已枯死或将要枯死的枝条砍去,以培育无节、少节的良好干形的特殊抚育方法。摘芽就是在芽膨大时,把侧芽摘掉,促进顶芽生长的一种措施。森林更新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基础,森林经过采伐、火烧或其他自然灾害消失后,以自然力或人为的方法更新恢复森林称为森林更新。利用自然的力量形成的森林称为天然更新以人为的方法重新恢复森林称为人工更新对成熟林分或林木所进行的采伐称为森林主伐。森林主伐方式一般可分为皆伐、渐伐、择伐三大类。皆伐:将伐区上的林木,在一个采伐季节或一年内全部伐完,并于伐后及时更新恢复森林的采伐方式。适用于用材林中的成、过熟单层林:幼、中龄林木少的异龄林或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火烧、病虫鼠、风折、雪压等)的林分。伐区在林业生产中,通常把确定为采伐的森林地段,叫做伐区。或者是林场(所)一年所采伐作业的区域,也就是林场(所)一年采伐作业林地面积的总和。作业区作业区是组织采伐作业的一个单位。作业区一般情况下是在伐区内按集材系统,把一个装车场及堆放原木的林地划归为一个作业区。择伐:是每隔一定的时期重复地、单株或群状地采伐达到一定径级或具有一定特征的成熟木的主伐方式。适用于用材林中的幼、中龄林木株数较多的复层异龄林,或皆伐后容易引起沼泽化、摹化、水土流失的成、过熟单层林。渐伐:是将指定采伐地段上的成熟林木,于12个龄级内分数次采伐完。在采伐的同时,新林得到恢复,形成相对同龄林。适用于天然更新能力强的成、过熟单层林:上层林郁闭0.6以下,林内幼树株数已达更新标准的林分:上层林郁闭度在0.7以上,但林分幼树株数尚未达到更新标准的林分。更新采伐:是指为了恢复、改善、提高防护林和特用林的有益效能,进而为林分的更新创造良好条件而进行的采伐。更新采伐不是以获取木材为主要目的的采伐,它一般在森林成熟后,防护或其他有益效能下降时进行。一般在自然成熟后13个龄级进行采伐。更新采伐的对象是防护林和特用林,采用小强度择伐。次生林次生林原始森林经过多次不合理采伐和严重破坏后自然形成的森林。次生林的经营根据次生林的自然特征和经济条件(交通、劳力、产品销路等),经营措施主要有:次生林的抚育间伐。在具有培养前途,郁闭度在0.7以上的幼、壮龄林中进行。主要是以稀疏、淘汰为手段,调整林分组成,促进林分的进展演替,以培育更高质量的森林 。低效次生林分改造。是在密度小、经济价值低或病虫害严重的林分中进行的一种经营措施。目的在于调整林分组成,增加林分密度,提高林分生产力。林分改造对象包括:灌丛(有特种目的者除外)、郁闭度在0.3以下的疏林、生长衰退的多代萌生林、由经济价值低的树种组成的林分,天然更新不良的低产残败林分,以及遭受火灾或严重病虫害的林分。抚育改造。是将抚育间伐与林分改造相结合的一种经营方式。在目的树种分布不匀的林分中,对密集的目的树种进行间伐抚育,同时伐除非目的树种,在疏开的林冠下或林墙中栽植珍贵树种。封山育林是对破坏的森林进行人为的封禁培育,利用林木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促进新林形成的一项技术措施。在交通不便和经营水平不高的地区,或在村镇附近的经营及其它副业生产中,封山育林仍是一项有效的经营措施和迅速恢复森林植被的重要途径。可分为全封、半封和轮封3种方法:全封是在封山区内禁止一切人为活动。半封是在保障林木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允许在一定的季节内在封山区开展林副业生产活动。轮封是将林分区划成若干片,间隔一定年限轮流封育。在封山期内禁止一切人为活动,开封片则允许在一定季节内进行林副业生产活动。次生林的采伐更新 次生林达到成熟后,应及时采伐利用,并及时更新。森林分类经营实施市场化的分类经营政策是引入市场机制的必要辅助措施。我国1990年已开始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制度,为生态公益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谓分类经营,指将森林法中划分的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防护林、特种用途林五大林种按其发挥的主要功能进行重新划分。将防护林、特种用途林划为生态公益林;将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划为商品林。生态公益林是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标的森林和灌木林。生态公益林涉及到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两个林种,相应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林、自然保护区林等13个二级林种。商品林是以生产木材、薪炭、干鲜果品及其他工业原料等为主要经营目标的森林和灌木林。商品林涉及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三个林种,相应包括一般用材林、短轮伐期用材林、薪炭林、油料林、特种经济林、果树林、其他经济林等7个二级林种。森林保护基本知识火灾、病虫害和乱砍乱伐是我国森林的三大灾害。林木由于所处的环境不适,或受到其他生物的侵袭,使得正常的生理程序遭到干扰,细胞、组织、器官受到破坏,甚至引起植株死亡,造成经济上的损失,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林木病害。引起林木生病的原因称病原。大致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两类。生物性病原是指以林木为取食对象的寄生生物。主要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类菌质体、寄生性种子植物,以及线虫、藻类和螨类等。凡是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植物病害都是传染性的,因此称作传染性病害或侵染性病害。非生物病原是指那些不适于林木正常生长发育的水分、光照、营养物质、空气组成等因素。由非生物病原导致的病害,不具有传染性,故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非侵染性病害,也称生理病害。林木病害防治措施可分为病害检疫、改进营林措施、选育抗病品种、物理、化学、生物防治法等。林火基本知识发生森林火灾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有可以燃烧的物质,简称可燃物;有空气中的氧气助燃;达到一定的温度;这三者缺一不可。火源是发生林火的直接原因,火源可分为天然火源和人为火源。自然火源主要有:雷击火、泥炭自然发酵、滚石击起火花、火山爆发等。人为火源主要有:开荒烧杂、烧灰积肥、炼山造林、烧田埂草、烧隔离带、采石放炮、野外吸烟、取暖做饭、上坟烧香烧纸、烧山驱兽、小孩或弱智人员玩火、故意纵火等。林火一般可分为地表火、树冠火和地下火三种。地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