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课用)[1].doc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1/19/066cbb9f-41f0-447f-be2f-7f8cf5516ecb/066cbb9f-41f0-447f-be2f-7f8cf5516ecb1.gif)
![第八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课用)[1].doc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1/19/066cbb9f-41f0-447f-be2f-7f8cf5516ecb/066cbb9f-41f0-447f-be2f-7f8cf5516ecb2.gif)
![第八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课用)[1].doc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1/19/066cbb9f-41f0-447f-be2f-7f8cf5516ecb/066cbb9f-41f0-447f-be2f-7f8cf5516ecb3.gif)
![第八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课用)[1].doc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1/19/066cbb9f-41f0-447f-be2f-7f8cf5516ecb/066cbb9f-41f0-447f-be2f-7f8cf5516ecb4.gif)
![第八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课用)[1].doc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1/19/066cbb9f-41f0-447f-be2f-7f8cf5516ecb/066cbb9f-41f0-447f-be2f-7f8cf5516ecb5.gif)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在第二章中,我们介绍了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方法。但到目前为止,我们所采用的都是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即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讨论某一种商品或某一种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本章我们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即在承认经济主体决策行为相互影响的前提下,分析所有商品与生产要素价格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最终同时达到均衡的。并在此基础上讨论福利经济学问题。 为了使问题简化,我们讨论两人、利用两种生产要素生产两种产品的经济。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将这种两人、两要素投入、两商品生产的经济模型推广到多人、多要素投入、多商品生产的经济中去。为了便于对一般均衡理论的理解我们分别对交易的一般均衡与生产的一般均衡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交易与生产同时达到均衡的情况。第一节 交易的一般均衡 一、交易的一般均衡含义与条件 交易的一般均衡(genera1 equilibrium of exchange)是指当社会生产状况既定、收入分配状况既定(生产要素的禀赋既定)条件下,通过要素所有者之间的交易使得交易者达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状况。可以证明,要达到交易的一般均衡,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任意两种商品X、Y的边际替代率(MRSxy)对于每一个参加交易的人来说都是相同的。我们以两人两商品的交易为例说明这一均衡条件。假定所讨论的是A、B两人,进行X与Y两商品的交易。A、B两人都追求效用的最大化。我们用艾奇沃斯盒状图(Edgeworth box diagram)描述AB两人间的交易。艾奇沃斯盒状图是经济学家艾奇沃斯(F.Y. Edgeworth)于19世纪末建立的,因此而得名。上图的横坐标表示X商品的数量,纵坐标表示Y商品的数量。图9-1是将A、B两人的无差异曲线图合并到一起而得到的结果。A的无差异曲线与我们在效用理论中所画的通常的无差异曲线没有什么两样,无差异曲线的原点是OA。B的无差异曲线有点特别,它是将通常的无差异曲线旋转180度而得到的。B的无差异曲线的原点为OB 。 对于A、B 两人来讲都是离开原点越远,其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因此有A1A2An;B1B2Bn。 社会所生产的X与Y两商品总产量既定,分别为Xo、Yo。既定的产品总量Xo,Yo在A,B两人之间分配。假定A、B两人对于X、Y两商品的最初拥有状况位于图9-1中的D点,D点称为要素的禀赋点,该点位于A的无差异曲线A2与B的无差异曲线B2的交点上。在D点,A所拥有的商品X数量为WAX,B所拥有的商品X数量为WBX,WAX +WBXWX=XO;A所拥有的商品Y数量为WAY ,B所拥有的商品Y数量为WBX, WAY+WBXWY=Y0。D点是不均衡的。所谓不均衡是指在D点通过交易使A,B双方获利的机会还存在,双方会通过交易使得至少一方的效用水平提高而不会同时降低另一方的效用水平。在D点,A,B两人边际替代率不相等。A用X商品替代Y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AXY的数值相对较高,B用X商品替代Y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BXY的数值相对较低,A愿意以较多的Y交换较少的X,B愿意以较多的X交换较少的Y.通过交换至少可以使一方收益而另一方不会受损。例如,从D点开始,沿着B的无差异曲线B2进行交易,达到E4点,B的效用水平没有变化,但是A的效用水平却由A2提高到了A4。如果沿着A的无差异曲线A2进行交易,达到E2点,A的效用水平没有变化,但是B的效用水平却由B2提高到了B4。交易也可能位于E2与E4中间的某一点,因此使A、B两人都得到好处。究竟A,B两人在交易中谁得到的好处多一些,依赖于二人的谈判能力。谈判能力强的一方将会从交易中得到较多的好处。如果二人谈判能力相等,二人将均分交易的利益。从D点出发,交易的结果一旦达到E2点或E4点,继续进行交易而获利的机会不再存在,如果再继续交易下去只会在使一方受益的同时使另一方受损,或者使双方都受损。E2点或E4点都是A,B二人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表示在达到交易的一般均衡的情况下,A,B两人的边际替代率是相等的。 要证明E2点或E4点是A、B两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是不困难的。 用UA(XA,YA)表示消费者A的效用函数,UB(XB,YB)表示消费者B的效用函数。给定的效用水平为,我们要在B的效用既定的条件下求A的效用的最大化。约束条件是 结合(9.13)与(9.14)两式,便得到交易的一般均衡条件 MRSAXYMRSBXY (9.15) 显然,E2点或E4点都符合这一均衡条件。E2点或E4点,或者这两点之间的任一个均衡点都是在假定A上二人所拥有的要素禀赋点为D点的情况下达到的。对应不同的要素禀赋状况,交易的结果会达到不同的均衡点。连接所有要素禀赋状态下的所有可能的交易均衡点,得到一条曲线C-C,称为契约曲线。该契约曲线与寡头市场上寡头间通过勾结行为所达成的契约曲线含义有所不同。这里契约曲线的产生并不需要交易者之间采取勾结的行为。契约曲线上任一点A,B二人的边际替代率都是相等的。只要交易双方通过交易达到契约曲线上,便达到交易的一般均衡。由于契约曲线是连接OA与0B两点间所有的A,B二人边际替代率相等的点,因此,均衡点是不惟一的。事实上有无穷多个均衡点。交易双方一旦达到契约曲线上某一点后,通过交易而使双方获利的机会不再存在。继续交易的结果只会在使一方受益的同时使另一方受损。 交易最终所达到的均衡状态称为交易的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或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帕累托最优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何使得某些人状况变好的变化都会使得另一些人的状况变坏。换言之,当且仅当不存在任何能够使得某些人状况变好的同时而不使另一些人的状况变坏的变化时便达到了帕累托最优。契约曲线上的点都是帕累托最优点。 有什么条件可以保证交易达到契约曲线上?完全竞争的市场可以保证交易达到契约曲线上。由消费者行为的分析我们知道,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消费者所消费的任意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比率,即MRSxyPxPy。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所有消费者对同一种商品所支付的是同样的价格,因此,我们有MRSAXY= PxPy=MRSBXY。这恰好符合帕累托效率条件。竞争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最终总会调整到帕累托效率点,因此竞争的市场是有效率的。福利经济学的第一定理已经证明,每一种竞争的均衡都是有效率的。福利经济学的第二定理则证明,只要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呈凸性,那么每一个帕累托效率都是竞争的均衡。 二、效用可能性边界线由图9-1的契约曲线可以导出消费者的效用可能性曲线或称效用可能性边界线(utilitypossibility frontier),如图9-2所示。 图9-2的横坐标表示A的效用,纵坐标表示B的边际效用。图中的效用可能性边界线Gs-Gs是从图9-1中的契约曲线导出的。效用可能性边界线上的点与契约曲线上的点相对应,例如G1与E1点相对应,G2与E2点相对应,等等。效用可能性边界线表示在给定一个人的满足程度的情况下,另一个人可能达到的最大的满足程度。在效用可能性边界线与纵坐标的交点Gs点,B获得的效用最大,A获得的效用为0,表示社会所生产的全部商品Xo、Yo被B所消费,A的消费量为0。在效用可能性边界线与横坐标的交点Gs点,A获得的效用最大,B获得的效用为0,表示社会所生产的全部商品Xo、Yo被A所消费,B的消费量为0。沿着Gs点向Gs点逐渐移动,B所获得的效用越来越小,A所获得的效用越来越大。 图9-2中的效用可能性边界线Gs-Gs是在社会的产出水平为Xo、Yo时,社会成员可能达到的最高的效用水平。除非X或Y产品的产出水平提高,否则社会成员的效用水平不可能超出这一效用可能性边界线。不过,改变资源的配置状况,从而改变X与Y的相对产出水平将会改变效用可能性边界线的形状。在分析了生产的一般均衡以后,对此就可以有明确的了解。第二节 生产的一般均衡 一、生产的一般均衡含义与条件 生产的一般均衡是指在技术与社会生产资源总量既定的情况下,社会对于资源的配置使得产品产量达到最大的状况。若产品的产量没有达到最大,通过重新配置资源将会使之达到最大。达到生产的一般均衡的条件是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对于使用这两种要素而生产的商品来说都是相等的。 假定社会用K与L两种资源生产X与Y两种商品,我们用艾奇沃斯盒状图讨论社会如何配置资源才能使产品的产量达到最大。 上图是生产的艾奇沃斯盒状图。图的横坐标表示劳动资源的数量,纵坐标表示资本资源的数量。社会所拥有的劳动资源总量为Lo,所拥有的资本总量为Ko。该图是将生产X产品的等产量曲线与生产Y产品的等产量曲线合并而得到。X产品的等产量曲线与我们在生产理论中所讨论的等产量曲线没什么两样,表示X产品等产量曲线的坐标原点是Ox。Y产品的等产量曲线是将通常的等产量曲线经旋转180度而得到,表示Y产品等产量曲线的坐标原点是0y。由于离开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因此,对于X产品而言,XlX2Xn;对于Y产品而言,Y1Y2Yn。 假定社会最初的资源配置状态位于图9-3中的R点,社会用Lx单位的劳动资源与Kx单位的资本资源生产X商品,所生产的X商品的产出水平由等产量曲线X2表示;用Ly单位的劳动资源与Ky单位的资本资源生产Y商品,所生产的Y商品的产出水平由等产量曲线Y2表示。R点不是资源配置的有效点,因为在R点用于X产品与Y产品生产的资本与劳动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不相等。对于X商品生产而言,用劳动替代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XLK数值较高,即MPXL (用劳动生产X产品所获得的边际产量)数值相对较大,MPXK(用资本生产X产品所获得的边际产量)数值相对较小。对于Y商品生产而言,用劳动替代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YLK数值较低,即MPYL数值相对较小,MPYK数值相对较大。对于X商品生产而言,用少量的L资源就可以替代较多的K资源从而抽出大量的K资源,而可以维持产量不变。对于Y商品生产而言,情况正好相反,由于资本的边际产量MPYK相对较高,用少量的K资源就可以替代较多的L资源从而抽出大量的L资源,而可以维持产量不变。将Y商品生产中抽出的L资源用于X商品的生产,将X商品生产中抽出的K资源用于Y商品的生产将同时提高X、Y两种商品的产量,或者至少提高一种商品的产量。资源配置将继续下去,直至达到X产品的等产量曲线与Y产品的等产量曲线相切为止。在切点,劳动L与资本K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于使用该两种生产要素而生产的X与Y两种商品而言都是相等的。例如,从图9-3中R点的资源无效配置状态出发,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直至达到E2点或E4点,或者这两点中任一满足X、Y两商品等产量曲线相切的条件的点。达到X,Y两种产品等产量曲线相切的切点后,资源配置的效率不可能进一步改进。在任一切点上若试图重新配置资源,只会在增加一种产品产量的同时减少另一种产品的产量。 从生产的艾奇沃斯盒状图中任一资源配置非最优均衡点出发,都可以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最优均衡点。这样的均衡点有无穷多个。连接这无穷多个最优均衡点便得到一条契约曲线CC线。在契约曲线上,X,Y两商品生产中所使用的L与K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相等的。因此,图9-3中契约曲线上所有的点都是生产的最优均衡点。在生产中资源配置最终所达到的均衡状态称为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对生产进行任何形式的重新组织都只会在增加某种产品产量的同时而减少其他产品产量。换言之,不存在旨在增加一种产品产量而不减少另一些产品产量的对生产重新组织的可能。凡是在生产的契约曲线上的点都是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点。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是MRTSXLKMRTSYLK二、生产的一般均衡与生产可能性曲线 在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生产可能性曲线。在了解了生产的一般均衡以后我们来重新探讨这一概念。 图9-4的生产可能性曲线T-T是从图9-3中生产的契约曲线C-C导出。 从图9-3到图9-4,我们从生产要素的投入空间变换到产品转换空间。生产可能性曲线用转换函数T(X,Y)0 (9.16)表示。转换函数说明在既定资源下,社会从X商品的生产转换为Y商品生产,或从Y商品的生产转换为X商品生产的可能性。从一种产品生产转换为另一种产品生产的难易程度用边际转换率(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简称MRT)表示。例如,从X产品转换为Y产品生产的边际转换率表示为 边际转换率反映了产品转换的机会成本。MRTxy表示为了抽出足以多生产一单位X的生产要素,社会不得不减少的Y产品的产量。产品转换曲线凹向原点的特征表明边际转换率是递增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每一点都对应着生产的契约曲线上的点。因为生产契约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有效率的点,所以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点是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产出点。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外的点,例如H点,是不可能达到的点;曲线以内的点,如F点,是资源配置无效率点。第三节 生产与交易的一般均衡 一、生产与交易的一般均衡的含义与条件生产与交易的一般均衡是指生产与交易同时达到均衡的情况。生产达到均衡并不能保证交易同时达到均衡;交易达到均衡也不能保证生产同时达到均衡。要使交易与生产同时达到均衡所需要具备的条件是:任意两种商品在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等于对于每一位消费者来说这两种商品在消费中的边际替代率,即 MRTxy=MRSAxyMRSBxy (9.18) 我们借助于几何图形分析交易与生产同时达到均衡的情况。 我们从社会既定的资源出发,假定社会资源已经达到了最优配置,于是得到生产的艾奇沃斯盒状图中那条契约曲线。我们将这样一条契约曲线转换为图9-5中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T-T线。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任一点都表示在给定一种产品(比如X产品)产量的前提下,另一种产品(Y产品)所能够达到的最高产量,尽管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资源配置的最优点,但是每一点X,Y两种产品的相对产量不同,也就是说,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每一点都决定一个交易的艾奇沃斯盒状图。 我们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选择任一点,比如S点,讨论交易与生产同时达到的一般均衡。与S点相对应,X产品的产出水平为Xo,Y产品的产出水平为Yo。我们用OA作为表示消费者A无差异曲线的坐标原点;用OB作为表示消费者B无差异曲线的坐标原点,消费者B无差异曲线的原点实际上就是我们所选择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S点。S点有一条切线R-R,该切线斜率的负值为生产可能性曲线在S点的边际转换率。如果在交易的一般均衡中能够找到一个均衡点,使该点的边际替代率等于S点的边际转换率,我们便达到了交易与生产的一般均衡。 在给定了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S点以后,我们可以构造一个交易的艾奇沃斯盒状图,并得到一条相应的契约曲线C-C。如果仅仅就交易的一般均衡而言,契约曲线上任一点都满足交易的一般均衡的条件。但是并非每一点的边际替代率都等于S点的边际转换率。要使生产与交易同时达到均衡,我们必须在契约曲线C-C上找一个边际替代率与S点的边际转换率相等的点。找这样的点并不困难。在图9-5中,满足这一条件的点是契约曲线上的E3点。在E3点,消费者A所消费的X商品数量为XAo,所消费的Y商品的数量为YAo;消费者B所消费的X商品数量为XBo,所消费的Y商品的数量为YBo。E3点,消费者A达到的效用水平由无差异曲线A3所示,消费者B达到的效用水平由无差异曲线B2表示。两条无差异曲线在E3点相切,切线的斜率与生产可能性曲线上S点切线的斜率相等,表明MRTxy= MRSAxyMRSBxy 。因此,在X与Y两产品的总产出水平分别为图9-5中的Xo,Yo时,让消费者A消费XAo数量的X商品,消费YAo数量的Y商品;让消费者B消费XBo数量的X商品,消费YBo数量的Y商品,可以达到交易与生产的一般均衡。 之所以把MRTxy= MRSAxyMRSBxy作为一般均衡的条件,是因为只有符合这一条件,才能使生产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若MRTxy不等于MRSAxy与MRSBxy,例如,若MRS2,MRT1,表明消费者愿意放弃两单位Y商品而得到一单位X商品。但是生产中为多生产一单位X仅需要放弃一单位Y的生产,说明重新配置资源以增加X的生产是必要的。只要MRT与MRS不等,重新配置资源都会使消费者受益。 实际上,我们可通过求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行为,并结合社会转换函数,导出消费中的边际替代率与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相等的条件。令A所消费的X商品的数量为XA ,A所消费的Y商品的数量为YA;B所消费的X商品的数量为XB,B所消费的Y商品的数量为YB。我们有下列关系式 二、实现一般均衡的经济机制上述数学证明的过程与结论表明,在给定产品转换函数,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以及假定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条件下,达到交易与生产的一般均衡时,从数学特征上看是很完美的。从经济上讲,什么样的经济机制才能实现交易与生产的一般均衡?综合所学过的微观经济学理论,我们可以证明,竞争的市场机制可以实现交易与生产的一般均衡。 竞争的均衡与帕累托最优状态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或者更加具体一些,完全竞争经济的一般均衡状态是否实现了帕累托最优呢?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结论是:任何竞争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同时,任意帕累托最优状态也都可由一套竞争价格来实现。 早在两百多年前,亚当斯密就曾断言:人们在追求自己的私人目的时,会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下,实现增进社会福利的社会目的。每一个人所考虑的不是社会利益,而是他自身的利益。但是,他对自身利益的研究自然会或不如说必然会引导他选定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所以,每一个人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达到的目的。当代西方经济学家将亚当斯密的上述思想发展成为一个更加精致的“定理”:给定一些理想条件,单个居民户和厂商在完全竞争经济中的最优化行为将导致帕累托最优状态。这就是所谓“看不见的手”的定理。 尽管前几节是在两个消费者、两种产品,两个生产者,两种投入要素的简单情况下推导出这些条件的,但它们显然也适用于多个消费者、多种商品、多个生产者、多种要素的一般情况。第四节 福利问题 经济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研究如何增进社会福利。社会福利的增进体现在消费者效用的提高上。如果按照某一种标准,社会每一个成员的效用水平都提高了,我们就可以说社会福利增进了。如果能够通过某一种途径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当然是一件幸事。但是什么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用什么标准来测度社会福利?经济学家在这些问题上存在极大的分歧。本节我们将介绍几种有关福利问题的主要观点。本节所讨论的问题大多属于规范分析的问题,而非实证分析的问题。 一、福利最大化 我们先不考虑福利函数的具体形式及其含义,假定存在某种社会福利函数,该社会福利函数是个人效用函数的函数。社会福利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W=W(U1,U2,Un) (939) 该社会福利函数是个人效用函数的增函数,即满足WUi0(i=1,2,n),从交易与生产的一般均衡出发,一旦给出了(9.39)式社会福利函数的具体形式,我们就可以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均衡解。 我们仍然以两人使用两种资源生产两种产品为例讨论社会福利最大化问题。利用本章前两节讨论的结果作为我们分析问题的起点。在社会资源为有效配置的情况下,我们得到一条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任一点,例如图9-5中的S点,都代表X、Y两产品的某种产出水平Xo、Yo。这一既定的产出水平决定了一个交易的艾奇沃斯盒状图。根据交易的最优均衡状态我们可以导出类似于图9-2中的效用可能性曲线Gs-Gs线。我们把Gs-Gs线绘在图9一6中。如果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确定一个不同于S点的另一点,比如某一R点,则得到一组不同于Xo、Yo的X、Y两产品产量。与R点相对应的X,Y产出水平决定了一个新的交易的艾奇沃斯盒状图。从这一新的交易的艾奇沃斯盒状图可以导出一条新的效用可能性曲线GR一GR线。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每确定一点我们都可以用导出Gs一Gs线与GR一GR线同样的方法导出与之对应的效用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每一点都相应地产生一条效用可能性曲线。在每一条效用可能性曲线上都可以找到这样一点,该点满足交易与生产的一般均衡条件,即满足MRTxy= MRSAxyMRSBxy。假定Gs-Gs线上的S点满足这一条件,GR一GR线上的R点满足这一条件,其他各条效用可能性曲线上都有一点满足这一条件。连接各条效用可能性曲线上所有满足交易与生产的一般均衡条件的点便得到图9-6中的V一V线,V一V线称为最大效用可能性曲线。 根据(9.39)式的社会福利函数,我们构造出图9-6中的社会福利曲线W1、W2等等。社会福利曲线又称为社会无差异曲线。离开原点越远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代表的社会福利水平越高。社会福利曲线与最大效用可能性曲线相切的切点,比如图96中的R点,便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均衡点。显然这一点是满足帕累托效率的。事实上,给定个人效用函数、建立在个人效用函数基础之上的社会福利函数、以及转换函数,通过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方法可以导出与交易和生产的一般均衡中所导出的相同的帕累托效率条件,即MRTxy= MRSAxyMRSBxy。利用我们对竞争市场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所有的福利最大化都是竞争的均衡,所有的竞争均衡都是某种福利函数的福利最大化。 二、社会福利与个人偏好 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是以社会福利函数的存在为前提条件的。是否存在一种为经济学家公认的社会福利函数?答案是否定的。不同的经济学家对社会福利函数有不同的理解。因此,要加以最大化的对象是不同的。 社会福利函数建立在个人的偏好基础之上,但是,又不同于个人的偏好函数。在讨论个人偏好时,我们知道,个人偏好具有若干良好的性状,例如完备性、传递性等等。正是基于个人偏好这些良好的性状,我们才可以对个人的偏好顺序进行排序,通过这种排序而了解对于任意多组商品组合,消费者可以确定它们是无差别的,还是一种组合优于另一种组合。没有这些前提条件,我们就无法建立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在个人偏好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福利函数是否也具备个人偏好所具有的那种良好性状?可以肯定他说已经不具备这些优良性状了,以传递性而言,只要所选择的商品组合超出三组以上,我们无法在对个人偏好加总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具有传递性的社会偏好,因为个人的偏好是不同的。 阿罗不可能性定理(Arrow impossibility theorem)证明,只要超出三种以上选择, 就不存在一种可靠的机制将具有完备性与传递性的个人偏好转换为符合民主制度要求的社会偏好。阿罗不可能性定理告诉我们,在个人偏好不一致的条件下,在此基础上所建立的社会偏好不可能和社会所有成员的偏好一致。因此要建立一种与每一个人的偏好都一致的社会福利函数是不可能的。由此可知,所谓社会福利最大化,也就不可能使社会每一个成员的效用都能达到最大化。 既然连建立一个与社会每一个人偏好都一致的社会福利函数都不可能,经济学家所感兴趣的社会福利最大化含义是什么?如果说效率问题是一个实证的问题,那么社会福利问题则是一个规范的问题。经济学家在实证问题上能够达成某些共识,在规范问题上则存在巨大的分歧,对于社会福利问题的看法也是如此。不同的经济学家对社会福利的见解不同,所使用的社会福利函数也不同。我们在这里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福利函数。借助于图97,我们可以对这三种有代表性的社会福利函数进行比较。 图97中横坐标代表A的效用水平,纵坐标代表B的效用水平。曲线V一V是社会可以达到的效用可能性曲线。从原点出发的45度射线上的点是A、B二人效用水平相等的点。按照平均主义的福利观,图中的E点应该是最优点,因为45度线过这一点。按照罗尔斯的福利观,图中的M点是社会福利的最优点。因为在E点的右端,效用可能性曲线在45度线的下端,说明A的状况好于B的状况,而M点是境况较差者B的效用最大化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平和县初一初二数学试卷
- 喷泉喷头施工方案(3篇)
- 青浦社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焊工高级考试题库及答案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题目及答案
- 忻州化学测试题目及答案
- 心理科普作业题目及答案
- 效应分析题目及答案高中
- 小学圆环面积的题目及答案
- 综合营销策划方案撰写指南模板
- (2025年标准)动火安全协议书
- 2026届广州市高三年级阶段训练(8月市调研摸底) 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 动物防疫检疫试题(附答案)
- 多媒体教室使用的课件
- 2025年军队专业技能岗位文职人员招聘考试(工程机械驾驶员)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2025年下半年广西现代物流集团社会招聘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10套)
- 2025年粉笔辅警考试题库
- 水声传感器技术研究与应用
- 2025年小学教研室教学计划
- 2025年上海市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模板
- 手术室护理业务学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