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六 检测试题 人民版.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六 检测试题 人民版.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六 检测试题 人民版.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六 检测试题 人民版.doc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六 检测试题 人民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检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2、3、4、5、2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6、7、21宋明理学8、9、10、11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12、13、14、21、22古代科技成就15、16书画、戏曲艺术17、18文学成就19、2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对应学生用书第327329页)1.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解析:b温总理所引诗句显然反映的是对民生的关注,选项中只有b项与之相符。2.(2011福州质检)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由此可见作者主张()a.思想自由 b.思想统一c.兼听则明d.君主专制解析:b“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即听众人议论纷纷不利于国家的安定,因此不同的思想应当统一起来,才能制乱、民惧,故选b。3.(2011苏北四市模拟)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都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作用,并由此产生了早期的民本思想。下列思想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是()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a.b.c.d.解析:c本题考查古代民本思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为国家统治人民,指使他们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在做什么,是一种愚民政策。“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更明显的体现了民本思想,选择c项。4.(2011三明质检)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城市管理法律制度中,礼占有重要地位”这一观点的是()a.“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b.“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c.“诸于城内街巷及人众中,无故走车马者,笞五十。”d.有“穿墙而出秽污之物于街巷者,笞四十,出水者勿论。”解析:a礼是维护分封宗法制所形成的等级秩序的工具,b、c、d三项只体现了对城市的管理,没有体现出维护等级秩序。故答案为a。5.下图为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位于齐国都城临淄。刘向别录记载说:“齐有稷门,城门也,谈说之士期会于稷下也。”这说明稷下学宫为战国时期各家学派提供了学术交流与争鸣的机会。“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其重要意义不包括()a.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b.推动了社会大变革局面的到来c.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d.对后来的中国政治和文化影响深远解析:bb项“社会大变革局面”是“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社会条件,不是其意义,故选b。6.“礼教始行,源溯春秋,谁挈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麾开汉武,公凭三策正乾坤。”楹联中的“公”是指()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守仁解析: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儒学的发展阶段。材料说明的是儒学形成于春秋。西汉武帝时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被确立为正统地位,成为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思想。7.(2011郑州三模)汉书元帝纪载:宣帝曾经训斥太子与儒士们的关系过于密切:“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宣帝所说的“自有制度”的实质是()a.仁政爱民b.无为而治c.严刑峻法d.儒表法里解析:d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了正统,但要注意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是糅合法、阴阳家等的思想,故汉武帝之后的治国思想实质是儒法结合,外儒内法,故d项符合题意。8.(2012潍坊质检)“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提出这一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a.董仲舒b.孔子c.朱熹d.李贽解析:c根据材料中“天理存,则人欲亡”可推断这是朱熹所主张的“存天理,灭人欲”,故选c项。9.(2011福建模拟)“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朱熹的学说更科学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d.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解析:d材料中“朱子”是指朱熹。“朱子高于孔子”是指朱熹建立了系统的理学理论,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儒家学说。10.(2011嘉兴一模)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203人。为旌表节妇各地纷纷建造贞节牌坊。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现象的形成相关度最高的是()a.女权意识的觉醒b.理学对全社会影响的深入c.商品经济的发展d.战乱和社会动荡加剧解析:b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理学发展对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影响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由于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压抑人性,维护男尊女卑的等级社会,因此社会上节妇得到政府的表彰。所以正确选项是b。11.南宋时朱熹重修白鹿洞书院并为之制定了一整套学规。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教之目”,“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修身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接物之要”等,这反映了()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a.b.c.d.解析:a从题干内容中可看出朱熹的学规强调的是人的品德与修行的养成,是其有益于人和社会的价值体现,不能认为这是理学的伪善与欺骗性。12.(2011年天津文综,3)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解析:c从材料看,儒学一直为少数士大夫垄断,而李贽则认为普通百姓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一种思想学说要为大多数人服务,被大多数人所拥有。这既是对儒学被少数人垄断的批判,也是为了儒学的发扬光大。13.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趋接近现实,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体现这一特征的思想是()a.自由平等思想b.君主批判思想c.经世致用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解析:c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是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再从题干中“更趋接近现实,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的说法可以判断应选择c项。14.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解析:c由材料中“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可见黄宗羲认为秦、汉、宋采取的措施均为一家之法,应该反对,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15.沸沸扬扬的谷歌事件成为2010年网民最为关注的话题。就在谷歌宣布将要退出中国市场的同时,也将谷歌(英文为“google”)中文网站logo,由原来的多颜色字母转变成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图示),其中图中“l”所代表的发明对欧洲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了欧洲文化的保存与传播b.迎来了欧洲航海事业的新时代c.帮助资产阶级战胜了封建贵族d.推动了欧洲人文主义的发展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对四大发明的世界影响的理解。观察图画,可以判断出“l”字母是古代火炮的造型,火药传到欧洲以后,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故c项为正确选项。16.(2011衡州质检)“针路”出现于宋代,指的是古代人们在罗盘指引下将不同地点的航行方向连结而成的一种航线。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的出现是宋代航海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b.它的出现使得古代海上航行更加安全便利c.我国在宋代就已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d.宋代开始突破“海禁”政策鼓励对外贸易解析:d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a、b、c三项表述正确。“海禁”政策是明代开始实行的,故d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17.(2011陕西师大附中一模)下列图片和汉字揭示了汉字的起源与演变的过程,对其解读正确的是()一些汉字的形成与发展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汉字的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措施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a.b.c.d.解析:c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文字知识和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由第一幅图可以印证的内容,后面三幅图可以印证的表述,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汉字,但在材料中无体现。错误,与材料无关。因此符合题意。18.(2011宁德质检)右图是品牌中国产业联盟(bciu)的标志。从中国古代艺术的角度看,其创意主要取自()a.篆刻b.书法c.山水画d.戏剧脸谱解析:d根据标志分析可知其创意取自戏剧脸谱。19.(2011莆田质检)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a.属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c.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d.反映当代人的精神创伤解析:b曹雪芹的红楼梦揭示了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由强大走向衰落的必然历史命运,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痛斥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揭露了金钱至上的罪恶,故b项正确。现代主义文学出现在20世纪,故a项不正确;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出现在19世纪中叶,各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故c项不正确;红楼梦属于中国古代文学代表,而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属于西方近代文学代表,不是反映当代人的精神创伤,故d项不正确。20.如图是我国发行的一套邮票,邮票的主题与明清小说中一部重要作品有关。冯其庸先生认为这部作品的主人公说话疯疯癫癫,什么也不干,平时不肯读书,不屑仕途,反对男尊女卑,提倡平等友爱。这部作品应该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解析: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从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仔细观察图画,不难发现邮票的主题是:“金陵十二钗”,通过冯其庸先生对主人公的描述可推断此人是贾宝玉,因此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对应学生用书第329330页)21.(2011苏北四市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韩非子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 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三位思想家各处于什么时代?分别指出其时代特点。(6分)(2)三段材料反映的政治观点有何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3)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8分)解析:第(1)问“时代”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时代特点”可以从政治方面进行概括;第(2)问“政治观点”从材料中即可概括,产生影响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第(3)问,本质差别从对“专制”的态度去分析,原因可以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总结。答案:(1)战国、西汉、明末清初。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的时期;西汉时期是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明清时期是封建制度的衰落时期。(6分)(2)材料一韩非子主张法治,他的思想有利于君主专制统治的建立。材料二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思想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材料三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他的思想对以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6分)(3)材料一、二韩非子、董仲舒的思想是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的,材料三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差别原因:前者处于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后者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8分)22.(2011年江苏单科,21)“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顾炎武日知录廉耻材料二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材料三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