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检测卷 岳麓版必修1.doc_第1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检测卷 岳麓版必修1.doc_第2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检测卷 岳麓版必修1.doc_第3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检测卷 岳麓版必修1.doc_第4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检测卷 岳麓版必修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检测卷 岳麓版必修1 (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鸦片战争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是()a损害中国人的身心健康b削弱清朝军队战斗力c破坏清政府的禁烟法令d扭转对外贸易逆差解析:鸦片战争前,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因此在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处于入超地位。英国为改变中英贸易中的逆差地位,向中国输入鸦片。答案:d2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叶、丝等农产品出口大量增加,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茶、丝的质量提高b中国茶、丝生产迅速发展c中国经济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中国自然经济完全崩溃答案:c3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解析:对中国来说鸦片战争是侵略战争,从文明史观角度来看鸦片战争是一场文明冲突。答案:b4.1866年,曾参加太平军的英国人呤唎在其著作中预言:太平军虽遭打倒而未被消灭,“将会像不死之鸟一样从他们以前的光荣的灰烬中复活起来。”“以前的光荣”包括()西征夺取清朝半壁江山天朝田亩制度废除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定都天京众志成城,保持队伍持久团结资政新篇首先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设想a bc d解析: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定都天京后,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尖锐,发生了天京变乱,太平天国元气大伤。答案:c5.胡适看到这部书后,愤愤然指责书上“专门表扬太平天国”为不当。如果你赞同胡适的观点,可选用的论据不应该包括()a洪秀全造反获得局部成功,是以中国社会的大动乱、大破坏、大倒退为代价的b其教义、教视、戒律从精神到物质严厉地控制着参加造反者c宣扬了民族思想和革命精神,对日后的反清革命有一定的影响d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解析:图片为罗尔纲写的第一本书太平天国史纲。照胡适看来,“太平天国之乱”,使中国几十年来不曾恢复元气,是应该谴责的。a、b、d三项都是对其负面的评价;c项是对太平天国的“表扬”,不能够支持胡适的观点。答案:c6某史学家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说:“洪杨那个时代,他们只具有极大的改朝的机运,而无换制的机运。”洪秀全不能解决中国近代史上“换制”问题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农民阶级的局限性c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d资本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解析:农民阶级不能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是由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决定的,故选b。答案:b7爱国诗人黄遵宪用诗歌记录了近代中国的许多重大事件,揭示了民族矛盾,表达了爱国的激情。其中“城头逢逢擂大鼓,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当初版图入天府”与哪一不平等条约相关()a南京条约 b中法新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解析:由诗中的“倭人竟割台湾去”,可知台湾割让给了日本,这与马关条约有关。答案:c8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被迫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主要是以下哪种矛盾作用的结果()a外国侵略者和清政府的矛盾b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d外国侵略者争夺中国的矛盾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三国干涉还辽是指俄国纠集德、法对日占领辽东半岛施压。这是帝国主义之间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互相争夺和妥协的产物,故a、b两项错误;c项当时还没有最终形成。答案:d9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被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a中西文化冲突不可调和b传教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c清政府对传教活动态度强硬d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凸显解析:19世纪末正是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侵略、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的时期,这三次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之间的斗争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华民族危机的加剧,而且随着民族危机的加剧,民众与洋教士之间的矛盾斗争进一步加剧。答案:d10目前,我国已发行了多套辛亥革命纪念邮票。下面这套邮票所纪念人物的最大历史功绩是()a建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b领导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c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领导了武昌起义解析:孙中山被称为“国父”,主要指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答案:b11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的主要规定是()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c实行总统制d实行责任内阁制解析: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总理对总统要办的事情如不同意,可以驳回;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因此,d项表述正确。a、b项虽属于临时约法的内容,但不能具体体现限制袁世凯的权力。c项表述错误,临时约法规定实行内阁制,而非总统制,至1914年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答案:d12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这反映出()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无关紧要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革命成功需要抓住时机a bc d解析:解题关键在于把握辛亥革命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以及不同的时代特点。辛亥革命顺应了时代潮流,而太平天国运动未完全摆脱旧式农民起义的狭隘性。答案:d13下图是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的20世纪早期一份报纸的一部分,它主要反映了()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b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d对学生运动的声援解析:紧扣图片中“免曹”等信息分析,可知是罢免了三个卖国贼职务。答案:b14“君等四年以来之国耻纪念,至今仍有一线之良知、半腔热血存焉否乎?如有存也,请父告其子,姊教其妹毋忘此国耻纪念日。”这集中体现了五四运动的()a牺牲精神 b爱国精神c民主精神 d科学精神解析:根据材料中毋忘“国耻”等信息,可判断出答案为b。答案:b15下列事件中能够充分体现“五四精神”主旋律的有()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向帝国主义列强据理力争,强调中国对山东拥有主权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发表外交警报警告国民,大声疾呼:“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北大法科学生谢绍敏啮破中指,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公之于众浙江海宁县召开万人国民大会,决定开除陆宗舆县籍a b c d解析:五四精神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主旋律为爱国,均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这一点。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10分,第17题10分,共20分)16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也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一天朝田亩制度图二南京条约签字 图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材料二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结果是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的东方的胜利。请回答:(1)图一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一纲领包含了什么思想?指导图三所反映的事件的纲领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个纲领的共同点是什么?(4分)(2)哪幅图可以形象地说明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古代史的终点?(2分)(3)材料二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的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4分)答案:(1)事件:太平天国运动。绝对平均主义思想。纲领: 三民主义。都反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2)图二。(3)“界碑”的含义: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胜利”的含义: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或是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胜利)。17伴随着欧洲列强的野蛮侵略,中国步入近代社会。为救亡图存,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地抗争。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图一资政新篇书影 图二孙中山图三1919年5月7日,上海工人集会(1)上面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大事,请依据图片信息,完成下表:(6分)图号反映的大事主要领导人运动的性质历史意义图一洪秀全图二孙中山图三陈独秀(2)从上述大事的发展结果上看,你得到了什么认识?(4分)答案:(1)图一:太平天国运动;性质: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斗争;意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提出了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方案。图二:辛亥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