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检测试题.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检测试题.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检测试题.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检测试题.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 图8是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发表在1979年6月25 日的人民日报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这一现象的积极作用包括促进企业技术革新,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中外合作生产鼓励企业大胆探索,变革企业经营模式 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a b c d【解析】c 项只是图8所述的“现象”,而并非“积极作用”。2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a推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大跃进”【解析】c 此题考察第6分册第18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内容。题干的材料在课文小字中出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体现为一五计划。3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a实行“二五”计划 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解析】d 我们可以从图中得出“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值是在1958年,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大跃进”运动片面地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耗费了不少的资源,可推断出正确选项。4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 a b c d【解析】c 19531958年,我国通过三大改造、“一五计划”,国民生产总值呈现曲折发展、的态势,但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受沉重打击,呈下降趋势,故这一时期应为b;19591964年,在这一时期,19591961年由于“左” 倾泛滥,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总体呈现下降态,但1960年当时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国民经济重新出现回暖的趋势,故这一时期应为c;19701975年,文革期间,文革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影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打击,但通过周恩来和邓小平的整顿,国民经济呈现复苏和迅速回升的状况,故这一时期应为a;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从1979年开始我国开始在农村中实行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民经济就呈现出了逐步发展的趋势,国内生产总值也就基本呈现上升的态势,故这一时期应为d。5据统计,到195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比1949年12月增加了12倍以上。这反映新中国 a迅速实现经济稳定 b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c合理调整了工商业 d人民收入迅速增加【解析】a 注意选项中的用词,“根本”、“调整了”,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进行恢复经济中,到1952年,我国经济状况才取得根本好转,故b不正确;同样,到1952年才合理调整了工商业,c也不正确;而人民收入迅速增加,也不符合史实,因为当时我国刚刚建国,在恢复国民经济的过程中,主要是对为了实现、物价和经济的稳定为主,人民收入水平还处于非常低的水平,故d错误。正确答案为a。6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对右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货款 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解析】d “上海市装订生产合作社”说明是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也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故正确答案为d。7农民与土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农民在分配土地 人民公社社员在集体劳动 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a保护了农民利益 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改变了经营方式 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解析】c 排除法。人民公社化运动没有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没有保护农民的利益;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的所有制。故选c。8 “语录粮票”是时代的产物,他们产生于“红海洋”年代,每个票上都印有毛主席语录,多数为“备战、备荒、为人民”、“厉行节约、严禁浪费粮食”等。语录粮票不仅是凭证,而且是一种政治宣传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语录粮票就陆续收回,予以销毁,这种粮票也便成了历史文物。这说明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 中国逐渐改变了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 中国已经实现小康社会a b c d【解析】b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而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是在20世纪90年代未;2020年中国可实现小康社会;故排除。9依靠“临近香港、背靠国内”的区域优势,1979年7月,开山填海的炮声炸醒了沉睡的蛇口,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炮声中逐步崛起的是a深圳经济特区 b珠海经济特区c珠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发区 d上海浦东新区 【解析】a 题目材料是深圳发展成我国最早经济特区过程中的背景画面,蛇口工业区是深圳发展的开始之地。上海浦东新区不能满足“临近香港”的要求,珠海经济特区、珠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发区不能满足“第一声”的要求。10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复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一员,而且是重要的一员。这主要是指中国a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c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国之一 d倡导和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解析】c a项属于政治组织,故排除。b项虽然是经济组织,但是区域经济组织,故也应排除。d项是区域型组织,故排除。11有人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其主要依据应该是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获得重大突破c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始形成【解析】c 1992年南方谈话、十四大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项中国加入wto是在2001年,b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指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实行;d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始形成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12 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被许多学者誉为“五十年代现象”。与此现象的形成没有关联的是a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 b计划经济体制形成c经济落后,物资匮乏 d经济建设屡遭挫折【解析】a 中国革命胜利后,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极大的增强。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大人民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在当时的经济困难局面下,人民群众自觉奉献。50年代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规范了个人、集体和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使自觉节约,服务国家的风尚蔚然成风。13下图呈现的是北京市民使用的购货证和购粮证,票证的流行说明我国当时实行计划供应体制 日常生活用品短缺 购销矛盾非常突出 城乡差别逐步扩大a b c d【解析】a 本题实质考查的是1953年国家实行统购统销政策的背景和体现的经济模式,故应选a项。14某电视剧有一庆典场景:市领导宣布“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所说的“伟大胜利”指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c对手工业改造的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解析】b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确立。15 1956年,中共八大为党和全国人民提出的主要任务是a“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b“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以阶级斗争为纲” 【解析】b “以钢为纲,全面跃进”是1958年“大跃进”运动时提出的,从时间上看a项不符合要求;面对严重经济困难,从1962年起,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从时间上看c项不符合要求;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是文革时期的,d项也可排除。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所以b项正确。16 “前年卖粮用箩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装不了,明年火车还嫌小。”这是一首江西民歌。它可能产生于a1950年 b1956年 c1958年 d1979年【解析】c 本题的干扰项为d项。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农村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民的发展,但并不足以在1979年产生题中民歌反映的现象。故c项为最佳项,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社会上出现了“浮夸”风,是“左”倾错误的表现。17右图是山东省(19591965)年国内生产总值统计图。图中经济指标的变化反映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影响“一五”计划的实施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落实中共八大会议精神的正确指导a bc d【解析】c 解答本题注意时间范围19591965。所以图中经济指标的变化与与53年的一五计划和56年的八大没有关系,故应排除。而 则均与该时期经济指标的变化相关。18新时期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对此,学术界和政府各部门均进行了“改革开放30年回眸”研讨和纪念活动。请你对下述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材料一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表措施典型代表意义建立经济特区深圳特区、珠海特区等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开放区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材料二 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8%,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3786元,实际增长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实际使用外资额累计近10000亿美元。摘自胡锦涛2008年12月30年来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演讲稿材料三 有专家指出:“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请回答:(1)材料一表格出现残损,你认为其中三格(已标明数字序号)的内容应该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概括30年来中国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30年来引领中国人民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三个历史节奏。【解析】本题以热点改革开放30年为切入点,考查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等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