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doc_第1页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doc_第2页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doc_第3页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doc_第4页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七年级生物(上)期中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入下列表格中)1国际上把杂交水稻当作继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a孟德尔b达尔文c袁隆平2观察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和非洲沙漠的大耳狐,它们耳朵的大小不同,如图所示,这与它们生活地区的哪种非生物因素有关:( )a水b空气c温度3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物象偏在视野的上方,要使物像位于视野的中央,应将玻片标本:( )a向上移动b向左移动c向左移动4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造成沙漠生物稀少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光照b空气c水分5科学家通过对动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的功能来发明制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下列仿生成果中对应正确的是:( )a鸟巢国家体育馆b海豚直升机c蜻蜓潜水艇6载玻片上写的字母“p”,则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 )aqbbcd7“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此现象说明:(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8夏季的雨后,蚯蚓常从土壤里爬到地面上来,这是因为:( )a土壤里的光线不好b雨后土壤里缺乏氧气c蚯蚓喜欢干燥环境9下列不属于生态环境的是( )a一片农田b一块草地c一条河中的所有的鱼10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水圈b草原生态系统c生物圈d森林生态系统11实验表明:植被分布多的地方,其上方的空气湿度相对会越大,下列环境上方空气湿度最大的是:( )a森林b草地c裸地12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属于(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13在“海尔蒙特实验中”一棵2.3kg的柳树,5年后,增重76.7kg,海尔蒙特实验说明的雨水和柳树生长关系,但他忽略了另一个与柳树生长密切相关的条件:( )a水b土壤c阳光如图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面的1416小题14第一步24小时黑暗处过程的主要目的是:( )a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b去掉叶片中的叶绿素c消耗掉叶片中的无机盐15淀粉遇碘会变成蓝色叶片遮光与不遮光部分的颜色变化情况依次为:( )a变蓝、变蓝b不变蓝、变蓝c变蓝、不变蓝16由此实验可以推断出,光合作用需要:( )a二氧化碳b氧气c光17恩吉尔曼验证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场所的实验值所以能成功,是因为选对了生物材料,这种生物的叶绿体呈螺旋形的带状,该生物是:( )a天竺葵b水绵c仙人掌18把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到载玻片上,用酒精灯烘干载玻片,会发现在载玻片上有结晶物质,这种结晶物质最有可能是( )a水痕b无机盐c有机物d玻璃的碎屑19水稻在下列液体中培养,生长情况最好的是( )a蒸馏水b海水c无土栽培营养液20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大的3种无机盐是:( )a含氮、磷、钾的无机盐b含钙、磷、硼的无机盐c含氮、镁、锌的无机盐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入下列表格。)2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下列不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a生物都能呼吸b生物都能进行运动c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d生物都能繁殖后代22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母鸡下蛋b铁皮生锈c北雁南飞d葵花向阳23下列各项中不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a机器人、电脑病毒、钟乳石b玉米、小麦、水稻c蘑菇、香菇、平菇d小鸟、小鱼、小虾24用显微镜观察材料时,若光线太暗,应选用( )a大光圈、平面镜b小光圈、平面镜c大光圈、凹面镜d小光圈、凹面镜25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之间捕食关系的是( )a狼与羊b蜂巢中的两只蜜蜂c同一片林中的松树和水杉d狗与其身体上的跳蚤26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过程中,目镜的放大倍数为5,物镜的放大倍数为25,则物像的放大倍数为( )a5倍b25倍c30倍d125倍27移栽植物时幼苗会带土移栽,这样做的目的是( )a减少水分的散失b减少幼根和根毛折断c防止营养流失d抑制根的呼吸28小明和同学们在探究“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实验中,记录如表: 光照水分 温度 空气 实验结果 a组幼苗 有光 放适量的水 低温 充足 b组幼苗 有光 放适量的水 适宜的温度 充足根据表格,你能推断小明和同学们想要探究的是植物的生长受哪种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a光照b水分c温度d空气29下列不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大树底下好乘凉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蚯蚓可以松土d仙人掌的叶退化成了刺30下列因素中,属于影响蜗牛生存的生物因素是( )a阳光b空气c绿色植物d水31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是( )a西双版纳热带雨林b呼伦贝尔大草原c腾格里沙漠d洪泽湖32如图是一个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图中代表“分解者”的编号是( )a1b2c3d都有可能33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34一般来说,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主要是( )a根b叶c茎d花35某果农为了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采取了下列几项措施,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a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b合理密植c保持棚内温度恒定d适当增加光照时间36下面公式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公式中字母a、d代表的物质分别是:( )a一氧化碳、淀粉b二氧化碳、蛋白质c一氧化碳、有机物d二氧化碳、有机物37苗苗想利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小白菜,可是她不会配置培养液请帮她在下列4种液体中进行抉择,最适合无土栽培培养液替代品的是( )a自来水b纯净水c矿泉水d土壤浸出液38小明家菜园里的青菜前段时间叶色发黄,生长缓慢,小明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及时给小青菜施加了适量的化肥以后,发黄的叶子重新变绿,且生长迅速,请问小明施加的化肥是( )a氮肥b磷肥c钾肥d硼肥39韩国料理中的泡菜一直很受大众的欢迎与腌制前相比,大白菜腌制后的变化是( )a大白菜会变硬、体积变大b大白菜会变硬、体积变小c大白菜会变软、体积变大d大白菜会变软、体积变小40关于植物的根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a固着植物体b吸收水和无机盐c有些根具有储藏、繁殖等功能d主要用于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2015-2016学年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入下列表格中)1国际上把杂交水稻当作继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a孟德尔b达尔文c袁隆平【考点】生物学史【分析】袁隆平,1930年9月1日生,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解答】解:a、孟德尔,1822年7月20日出生于奥地利西里西亚,是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性状遗传规律、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a错误;b、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 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b错误;c、通过分析可知,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是袁隆平,c正确故选:c【点评】关键是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多积累相关的知识2观察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和非洲沙漠的大耳狐,它们耳朵的大小不同,如图所示,这与它们生活地区的哪种非生物因素有关:( )a水b空气c温度【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专题】常规题型;热点问题;类比推理【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解答】解:极地狐耳朵要小,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保持体温,适应寒冷的北极环境而非洲沙漠的狐,耳朵较大可以增加热量的散失,降低体温适应高温的环境因此北极的极地狐和非洲沙漠的大耳狐,耳朵大小的不同主要非生物因素温度有关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3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物象偏在视野的上方,要使物像位于视野的中央,应将玻片标本:( )a向上移动b向左移动c向左移动【考点】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是实物的倒像【解答】解: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所以如果物像位于视野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下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故选:a【点评】对于玻片的移动方向,可总结规律,即与物像的位置一致4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造成沙漠生物稀少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光照b空气c水分【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沙漠水分严重缺乏导致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据此解答【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沙漠干旱缺水,而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分,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影响植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因素是水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5科学家通过对动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的功能来发明制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下列仿生成果中对应正确的是:( )a鸟巢国家体育馆b海豚直升机c蜻蜓潜水艇【考点】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响【专题】类比推理;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分析】仿生学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工程技术之中,发明性能优越的仪器、装置和机器,创造新技术【解答】解:a、国家体育馆是人类模仿鸟巢的结构原理而建的建筑;b、模仿海豚的升降沉浮原理而制造了潜水艇而不是直升机;c、模仿蜻蜓的飞行原理制造了直升机而不是潜水艇 所以,仿生成果中对应正确的是:“鸟巢国家体育馆”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熟知仿生的原理以及常见的仿生技术的应用6载玻片上写的字母“p”,则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 )aqbbcd【考点】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分析】(1)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2)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解答】解:在一张小纸上写好一个“p”后,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d”所以,“载玻片上写的字母p”,则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d”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7“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此现象说明:(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非生物因素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据此解答【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橘在南方生长得得很好,在北方生长不好主要是南方、北方温度不同造成的,橘是热带水果适宜生长在高温的南方,北方温度低不适宜橘子的生长,故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结不出甜美多汁的果实,主要是温度不同造成的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8夏季的雨后,蚯蚓常从土壤里爬到地面上来,这是因为:( )a土壤里的光线不好b雨后土壤里缺乏氧气c蚯蚓喜欢干燥环境【考点】蚯蚓的特征【分析】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空气中的氧气蚯蚓的体壁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体壁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氧气就溶解湿润的体表黏液中,然后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里,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体外【解答】解: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夏季的雨后”,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导致土壤缺少氧气,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面因此“夏季的雨后,蚯蚓常从土壤里爬到地面上来”,这是因为:“雨后土壤里缺乏氧气”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9下列不属于生态环境的是( )a一片农田b一块草地c一条河中的所有的鱼【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分析】生态环境是由“生态系统组成的环境”的简称,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解答】解:ab、“一片农田”、“一块草地”,都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属于生态环境;c、“一条河中的所有的鱼”,只有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都不属于生态环境 所以,不属于生态环境的是“一条河中的所有的鱼”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10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水圈b草原生态系统c生物圈d森林生态系统【考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解答】答: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所有生态系统因此是最大的a森林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都包括在c生物圈中因此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c生物圈故选c【点评】关键点:考查了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以及生态系统的类型11实验表明:植被分布多的地方,其上方的空气湿度相对会越大,下列环境上方空气湿度最大的是:( )a森林b草地c裸地【考点】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分析】植物的蒸腾作用把水分蒸发到大气当中,能增加大气的湿度在不同的地点,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裸地最少、森林最多,植物多蒸腾作用大,空气湿度就大【解答】解:由分析可知植被越茂盛,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蒸发到大气中的水蒸气越多,空气的湿度越大,森林、草地和裸地这三者相比,从茂盛程度上看,最茂盛的应该是森林,植物较多,其次是草地,植物比森林的少、但比裸地的多较多,最后是裸地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提高空气的湿度12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属于(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分析】(1)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2)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的绿色植物(3)消费者主要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4)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解答】解: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己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因此“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成分的作用13在“海尔蒙特实验中”一棵2.3kg的柳树,5年后,增重76.7kg,海尔蒙特实验说明的雨水和柳树生长关系,但他忽略了另一个与柳树生长密切相关的条件:( )a水b土壤c阳光【考点】生物学史【分析】海尔蒙特实验:十七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棵2.3kg的柳树种在装有90kg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5年后,增重76.7kg,而泥土的重量只少了不到100g,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惟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解答】解: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惟一物质,于是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当时他误认为柳树增加的重量只能来源于水,而不知空气中二氧化碳所起的作用;现在科学实验还证明二氧化碳也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所以从范海尔蒙特的实验可以看出,他忽略了另一个与柳树生长密切相关的条件是阳光故选:c【点评】关键点:当时范海尔蒙特的结论是绿色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主要是水,他当时不知道,增重的物质除了部分来源于水以外,主要还来源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如图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面的1416小题【分析】14第一步24小时黑暗处过程的主要目的是:( )a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b去掉叶片中的叶绿素c消耗掉叶片中的无机盐【考点】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解答】解: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如淀粉)若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第一步24小时黑暗处过程的主要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以排除原来贮存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15淀粉遇碘会变成蓝色叶片遮光与不遮光部分的颜色变化情况依次为:( )a变蓝、变蓝b不变蓝、变蓝c变蓝、不变蓝【考点】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解答】解:把盆栽天竺葵经24小时黑暗处理,使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选择一片叶子用黑纸片部分遮光并光照遮光部分缺乏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叶片不遮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所以,叶片遮光与不遮光部分的颜色变化情况依次为:“不变蓝、变蓝”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16由此实验可以推断出,光合作用需要:( )a二氧化碳b氧气c光【考点】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专题】实验性简答题;过程示意图;生物实验基本操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解答】解:叶片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唯一的变量是光,未遮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遮光部分缺乏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所以,“由此实验可以推断出”,光合作用需要:光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17恩吉尔曼验证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场所的实验值所以能成功,是因为选对了生物材料,这种生物的叶绿体呈螺旋形的带状,该生物是:( )a天竺葵b水绵c仙人掌【考点】生物学史【专题】热点问题;类比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分析】水绵是多细胞藻类植物,体内有带状的叶绿体,据此解答【解答】解:水绵的结构如图由图可知水绵细胞的最外面是细胞壁,紧贴细胞壁的是细胞膜,中央是细胞核,细胞质中有很多大而明亮的液泡,绿色的是水绵带状的叶绿体,螺旋形排列故选:b【点评】其它藻类植物的叶绿体的形状也要了解,如衣藻的叶绿体是杯状的等18把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到载玻片上,用酒精灯烘干载玻片,会发现在载玻片上有结晶物质,这种结晶物质最有可能是( )a水痕b无机盐c有机物d玻璃的碎屑【考点】无土栽培【分析】无土栽培就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解答】解:a、水痕是水留在物体表面的痕迹,加热后,蒸发散失,不会留下痕迹,a错误;b、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剩下不可燃的物质是无机盐,并留下的结晶物质,b正确;c、有机物可以燃烧,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到载玻片上,用酒精灯烘干载玻片,不可能是有机物,c错误;d、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用酒精灯烘干载玻片,会发现在载玻片上有结晶物质,不可能是玻璃的碎屑,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无土栽培有关知识,这部分内容是中考的热点,注意掌握19水稻在下列液体中培养,生长情况最好的是( )a蒸馏水b海水c无土栽培营养液【考点】无土栽培【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蒸馏水、海水、植物的无土栽培营养液三种不同状态下植物的长势情况,首先明确蒸馏水、海水、植物的无土栽培营养液不同【解答】解:a、蒸馏水中没有无机盐,因此幼苗生长不良,长得弱小发黄最矮不符合题意b、水稻喜欢生活在淡水中的一种生物,而海水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多组分水溶液因此水稻在海水中不能正常生长故不符合题意c、无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由于根所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来自于土壤,而土壤颗粒只是对植物起着固定作用所以植物可以采取无土栽培的方式即用营养液来培育植物无土栽培可以更合理的满足植物对各类无机盐的需要,具有产量高、不受季节限制、节约水肥、清洁无污染等优点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无土栽培的原理20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大的3种无机盐是:( )a含氮、磷、钾的无机盐b含钙、磷、硼的无机盐c含氮、镁、锌的无机盐【考点】氮、磷、钾对植物生活的意义【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据此解答【解答】解: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可见,a正确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氮、磷、钾对植物的作用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入下列表格。)2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下列不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a生物都能呼吸b生物都能进行运动c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d生物都能繁殖后代【考点】生物的特征【分析】生物的特征主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解:生物都能运动不是生物的特征,如植物不能移动位置该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b【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22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母鸡下蛋b铁皮生锈c北雁南飞d葵花向阳【考点】生物的特征【分析】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解:a、母鸡下蛋,说明生物能够繁殖,属于生命现象,a错误;b、铁皮生锈是化学变化,不属于生命现象,b正确;c、北雁南飞,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属于生命现象,c错误;d、葵花向阳,说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属于生命现象,d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23下列各项中不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a机器人、电脑病毒、钟乳石b玉米、小麦、水稻c蘑菇、香菇、平菇d小鸟、小鱼、小虾【考点】生物的特征【专题】热点问题;类比推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分析】生物的特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解答】解:a、机器人、电脑病毒、钟乳石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b、c、d都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故选:a【点评】生物的特征是区分生物与非生物主要依据24用显微镜观察材料时,若光线太暗,应选用( )a大光圈、平面镜b小光圈、平面镜c大光圈、凹面镜d小光圈、凹面镜【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分析】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分析解答【解答】解: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要想使视野变强,要用大光圈,便于更多的光线进入;反光镜有凹面镜和平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选:c【点评】解本题时,要注意显微镜的结构中能够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25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之间捕食关系的是( )a狼与羊b蜂巢中的两只蜜蜂c同一片林中的松树和水杉d狗与其身体上的跳蚤【考点】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解答】解:a、狼和羊,属于捕食关系,a正确;b、蜜蜂,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属于合作关系,b错误;c、同一片林中的松树和水杉属于竞争关系,c错误;d、狗与其身体上的跳蚤没有关系,d错误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26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过程中,目镜的放大倍数为5,物镜的放大倍数为25,则物像的放大倍数为( )a5倍b25倍c30倍d125倍【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解答】解:显微镜是一种放大仪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用“5”的目镜和“25”的物镜观察细胞,则看到的细胞被放大了525=125倍故选:d【点评】只要牢记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这类题目就会迎刃而解27移栽植物时幼苗会带土移栽,这样做的目的是( )a减少水分的散失b减少幼根和根毛折断c防止营养流失d抑制根的呼吸【考点】根毛的分布位置和功能【专题】常规题型;热点问题;归纳推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分析】移栽植物带土的目的是保护根尖,减少对幼根和根毛的损伤提高成活率【解答】解: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中的成熟区,因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大大增加吸收水分的总面积移栽的时候最易损伤幼根和根毛,这样使植物根的吸收功能大大降低,会导致缺水萎蔫,甚至死亡因此移栽植物带土的目的是保护根尖,减少对幼根和根毛的损伤提高成活率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要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8小明和同学们在探究“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实验中,记录如表: 光照水分 温度 空气 实验结果 a组幼苗 有光 放适量的水 低温 充足 b组幼苗 有光 放适量的水 适宜的温度 充足根据表格,你能推断小明和同学们想要探究的是植物的生长受哪种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a光照b水分c温度d空气【考点】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专题】探究规律;单一变量思想;种子的结构和萌发专题【分析】(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解答】解:从表格中看出,ab两组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温度,其它条件如光照、水分、空气都相同因此,小明和同学们想要探究的是植物的生长受“温度”的影响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和对照试验中变量的惟一性29下列不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大树底下好乘凉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蚯蚓可以松土d仙人掌的叶退化成了刺【考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专题】常规题型;生物与环境【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解答】解:a、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蚂蚁在大堤内挖穴活动导致大堤的牢固性降低,洪水来临时容易溃堤,表明生物蚂蚁对环境大堤的影响;c、蚯蚓的活动使得土壤变得肥沃和疏松,是对环境的影响;d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30下列因素中,属于影响蜗牛生存的生物因素是( )a阳光b空气c绿色植物d水【考点】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专题】简答题;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解答】解:abd、“阳光”、“空气”、“水”,都是非生物,因此都属于非生物因素;c、“绿色植物”是生物,因此属于生物因素 所以,属于影响蜗牛生存的生物因素是“绿色植物”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31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是( )a西双版纳热带雨林b呼伦贝尔大草原c腾格里沙漠d洪泽湖【考点】生态系统中的类型【专题】生态系统专题【分析】我国陆地广袤,海洋辽阔,气候多变,因此,形成了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解答】解:a、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西双版纳是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丰富的热量和季节分配均匀而又充足的水分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优越条件动植物种类特别丰富因此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属于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很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虽然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但依然是非常丰富的草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c、荒漠地区气候干燥,降水极少,蒸发强烈,植被缺乏,不适合生物生存,故荒漠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少;d、淡水生态系统包括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和湖泊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等,由淡水体与其中的生物组成淡水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提供饮用、灌溉及工业用水的水源,在调节气候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故选:a【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32如图是一个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图中代表“分解者”的编号是( )a1b2c3d都有可能【考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专题】图表题;生态系统专题【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2)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3)图中1是生产者,2是消费者,3是分解者【解答】解:图中,1能够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图中1属于生产者;图中2直接以生产者1制造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因此图中2属于消费者;图中3靠分解动植物遗体、排出物等含有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因此图中3属于分解者所以,图中代表“分解者”的编号是3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成分的作用33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考点】根尖结构以及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分析】如图: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解答】解:a、根冠,根尖最先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a错误;b、分生区,也叫生长点,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顶端分生组织个体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拥有密度大的细胞质(没有液泡),外观不透明b错误;c、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一般长约25毫米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其外观透明,洁白而光滑 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c错误;d、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 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根毛细胞的体积大,细胞质少,液泡大有利于水的吸收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增加了根吸水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d正确;故选:d【点评】了解根尖的成熟区适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特点34一般来说,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主要是( )a根b叶c茎d花【考点】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分析】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因此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在含有叶绿体的部位进行【解答】解: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幼嫩茎的绿色部位也能进行光合作用,组成根的细胞中不含叶绿体,因此根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是一种细胞器,不是器官因此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器官的概念,根、茎、叶是器官,叶绿体是细胞器,不是器官35某果农为了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采取了下列几项措施,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 a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b合理密植c保持棚内温度恒定d适当增加光照时间【考点】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据此答题【解答】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可见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由其原理可知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光照时间、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我们知道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此适当增加白天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a、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原料越多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所以适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能增产b、合理密植就是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合理密植指的是种植既不能过密又不能过稀,种植过密,使得植物的叶片相互遮挡,影响接受阳光,进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不能增加产量种植过稀不能使最多的植物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造成光能的浪费,不能最大限度的合成最多的有机物c、适当增加棚中的昼夜温差,白天气温高光合作用旺盛制造的有机物多,到了夜间气温降得比较低的话可有效地抵制蔬菜进行呼吸作用,减少因为呼吸作用过强分解的有机物,使有机物得到更多地积累,提高产量,所以保持棚内温度恒定不能到达增产的目的d、光照时间越长,植物光合作用的时间越长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能增产故选:c【点评】植物的三大作用是重点内容,是考试的重点,要熟练掌握三大作用的原理,从容应对此类题目36下面公式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公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