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卷 专题3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人民版选修1.doc_第1页
山东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卷 专题3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人民版选修1.doc_第2页
山东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卷 专题3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人民版选修1.doc_第3页
山东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卷 专题3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人民版选修1.doc_第4页
山东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卷 专题3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人民版选修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选修一一轮复习单元卷(含解析):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牛一头,受田三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初受田者,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北魏政府的上述规定( )。 a.体现男女的平等待遇 b.可保证农民土地的长期稳定c.均田全部实行私有化 d.实施范围是西部的种桑地区2(2011年4月北京丰台区一模13题)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 b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c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d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 )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 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a b c d4(2011年11月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10题)下列与北魏均田制相关的的说法,正确的是a. 将全国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 b. 将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归农民所有c. 将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d. 获得土地的农民承担租、调和徭役5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相同之处包括( )顺应了历史潮流 改革了原有的生产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a b c d6(2011年4月潍坊四县高二质检8题)史学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的文弱之风。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什么措施( )a均田制 b三长制 c整顿吏治 d汉化政策7(2011年9月江西南昌一中高三月考24题)孝文帝改革促进了中国北方民族融合,在中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历史作用是( )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b游牧民族农业化c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发展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8下列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促进了民族融合b北魏宗主督护制促使民族矛盾激化c接受中原先进文化推动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d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巩固北魏的统治9下列史料无法直接反映出北魏时期洛阳繁荣景象的是( )a“宫阙壮丽,列树成行” b“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 c“京畿之内,路有行馑” d“百国千城,莫不欢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10(2011年5月北京海淀区二模13题)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有利于重建北方小农经济的措施是( )a均田制和三长制 b宗主督护和编户齐民c三长制和宗主督护 d均田制和宗主督护11(2011年3月云南省统测14题)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的是( ) 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国家将土地按人头平均分配 c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 d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税役12(2011年4月潍坊四县高二质检10题)成书于6世纪初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号称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这主要反映了( )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 b北朝繁荣,吸引南方士族北迁c北魏学习汉文化,促进其繁荣昌盛 d国家统一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13为了减少阻力,孝文帝迁都时直接打出的旗号是( )a讨伐南朝 b攻占洛阳 c平定叛乱 d痛击柔然14(2011年9月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摸底18题)北魏统治者为解决“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问题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迁都洛阳 b实行三长制 c移风易俗 d实行均田制15(2011年1月北京丰台区高三期末5题)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使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的措施是( )a均田制 b迁都洛阳 c俸禄制 d三长制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孝文帝“雅好诗、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高瞻,好文为章。诗、赋、铭、颂,有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纪材料二 (太和)十有八年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率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十有二月,引见群臣于光极堂,班赐冠服(即按官位高低不同赐给汉官服装)。 魏书高祖纪材料三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于是始改拔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其余所改,不可胜计。 魏书官氏志材料四 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北魏服饰、饮食情景之比较, 图一:胡服俑 图二:孝文帝出行 图三:魏晋南北朝汉人胡食画像砖从材料一中能获得哪些重要历史信息?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内在联系。概述材料二、三中孝文帝的改革政策及具体措施,并指出这一政策的作用。孝文帝在改革上注重运用策略方法,在材料二、三中有何体现?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融合”含义的理解。17(2011年4月琼海市模拟29题)(8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魏书食货志材料二 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有何积极作用? (4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此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4分)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专题训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解析:事实上男女所授田的数额不均,不能体现a项说法。“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可体现b项所述的授田后的土地保持稳定性。c项错在“全部”。d项错在“地区”西部寒冷,一般不宜种桑养蚕。事实上,在北方地区当时是规定种麻。有关规定类似上述史料。2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的封建化,材料中的“土德”、“万物之元”等都是明显的封建正统思想的表现,选择c项。a项有一定迷惑性,拓跋氏已经是皇族,不存在提高政治地位的问题。3d解析:北魏孝文帝实行的均田制、迁都、汉化和移风易俗政策,使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也增强了国家实力,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4d解析:主要考查北魏均田制的概念。北魏均田制是国家把政府掌握的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死亡者或年满70岁者,露天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5b解析:两次改革都顺应了历史潮流,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其实是实习土地私有制,孝文帝改革中的均田制也涉及对生产关系的改革,正确。是突破点,只适用于孝文帝而。6d解析:根据所学,迁都洛阳之后,孝文帝改革的重点是改变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为此,他雷厉风行地推出了易鲜卑服、禁鲜卑语、改姓氏、变制度、通婚姻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结合本题,史学界产生分歧针对的措施是汉化政策。7d解析:注意题中要求。本题并非考查孝文帝改革的作用,而是重在突出改革加强了民族融合之后,对整个国家发展所起到了作用,因而,相对于经济文化交流而言,对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更为重要。故d项为最佳答案。8b解析:北魏前期在地方行政建制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即由宗主控制大部分地方土地与人口,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影响北魏政权的中央集权,而不是使民族矛盾激化,故b错误。9c解析:只要知道“路有行馑”的含义就可以直接选定,而abd都反映了城市的繁荣或商业的兴盛。10a解析:均田制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三张制使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改变了隐瞒户籍的状况,使北魏的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11d解析:从孝文帝改革中规定的土地分配方案、承担的义务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中农民耕种国家土地,同时需要承担租税的义务。12c解析:洛阳伽蓝记是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于一身的名著,书中历数北魏洛阳城的佛寺,分城内、城东、城西、城南、城北五卷叙述,对寺院的缘起变迁、庙宇的建制规模及与之有关的名人轶事、奇谈异闻都记载详核。结合所学,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将都城迁到洛阳,并积极学习汉文化,使洛阳重新繁华起来。13a解析:回顾教材知识即可。14d解析:针对人民流离失所和豪强侵占土地问题,北魏实行均田制来解决这一问题。15d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三长制的建立,打破了豪强荫庇户口的合法性。在实行的过程中,三长还是从大族豪强中产生,他们不仅本人可以享受免于征戍的特权,而且亲属中也有一至三人可以得到同样待遇。但较之宗主督护制,它毕竟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实行后,国家直接控制的自耕农民大量增加,国家赋税收入相应增加,农民赋税负担也有所减轻。北魏后期社会经济明显的恢复和发展,当与此有密切关系。北魏的三长制后来成为北齐隋唐时期乡里组织的基础。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二、非选择题16信息:孝文帝对先进的汉族文化十分喜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联系:孝文帝对汉文的喜好是实行改革推行汉化政策的主观原因。政策:汉化政策,移风易俗:措施:改说汉话、用汉姓、穿汉服,采用汉族官制等。作用:促进了鲜卑社会的文明进步,缓和了北魏民族矛盾,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材料二中允许三十岁以上的人暂缓改说汉话,体现政策推行的灵活性。材料三中孝文帝先寻找理论依据:“魏之先出于黄帝”,为汉化造舆论,再推行改革,以减少变法阻力。民族融合不仅是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