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第1讲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真题体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走向高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第1讲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真题体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走向高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第1讲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真题体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春走向高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第1讲 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真题体验 新人教版必修11.(2014全国新课标卷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 d山东答案c解析本题实际考查周代的中心地区。所谓“雅言”是指古代通行的标准语,这里即指周代的官方语言。周代的统治中心在镐京(今陕西西安西),故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陕西。故应选c项。2(2014广东文综12) “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 ”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a祖先牌位b皇帝宝座c青铜兵器d铁制农具答案a解析本题以甲骨文“宗”字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和逻辑推理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宗法含义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与血缘密切相关,因此“”应表示祖宗牌位,c、d两项与宗法无关,故排除;商周时期尚无皇帝,直到秦朝才有皇帝制度,故b项错误。3(2014天津文综1)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里,许多皇帝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的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了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答案 c解析自秦汉以来,中国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这一制度下的皇帝制度,使君权至高无上、君位独尊、不可僭越。君主为防止大臣擅权往往又重用身边的人,一旦君主昏庸或年幼,又造成大权旁落,出现外戚干政、宦官专权、权臣弄权等现象。故应选c。4(2013山东文综9)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d君权神授答案b解析从材料出处周礼考工记可以看出这是西周时期都城的情况。a项是秦朝以后建立的制度;c项敬天法祖体现的是宗法思想,与材料明显无关;d项是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的思想。因此a、c、d三项排除。从材料可以看出,西周的都城建设体现了明显的秩序性,故选b项。5(2013浙江文综14)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禅让制分封制世官制宗法制abc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宗法制。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的政治制度,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体现了宗法制、分封制,故正确;西周各级贵族世袭其职务和待遇,实行世卿世禄制,故正确。6(2013广东文综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的政治制度,考查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以及基础知识的掌握。解题的关键是“战国”“贵族”“民众”,即战国时代,贵族地位下降,平民地位上升,原有的宗法制无以为继。故选b项。7(2013新课标全国卷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存在三个关键要素:分封制下墓葬分等级,秦国除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外其余墓葬等级差别不明显,但东方六国级差明显。东方六国墓葬等级明显,是符合分封制规定的(分封制下的金字塔结构);秦国除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无明显差别,显然集中彰显了“君王”的地位(水平面上的一枝独秀)。a项,东方六国严格执行分封制并非因为经济发达,而是因为这样做符合分封制的规定;秦国君王之下级差不明显,说明秦国没有严格执行分封制。知识面宽的同学应该知道,秦国地处西戎,对中原文化“学习”的不好(类似的还有南蛮楚国),较早实行“县”制。b项分封制凸显了君主集权,与史实及材料本意不符(秦国与六国不一样);d项东方六国遵循分封制度是不是“严格”姑且不论,从解题的角度看,本项以偏概全,没有从宏观上把握材料核心意思,忽略了秦国,不是材料的核心意思。8(2013北京文综12)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