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7 现代诗二首课件 苏教版(1).ppt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7 现代诗二首课件 苏教版(1).ppt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7 现代诗二首课件 苏教版(1).ppt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7 现代诗二首课件 苏教版(1).ppt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7 现代诗二首课件 苏教版(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经写下辉煌的一页 从1935年到1948年 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 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 延安精神 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诗人贺敬之也曾经在延安生活和学习过五年 时隔10年后诗人重回到延安采用信天游的格式写下了这首诗 回延安 母校是莘莘学子放飞梦想的摇篮 再别康桥 寄托了徐志摩的绵绵情思 分别在即 诗人的柔情别恋是怎样的呢 今天 我们一起来学习贺敬之的 回延安 体会诗人对延安的思想感情 学习徐志摩的 再别康桥 领略风流才子的传世佳作 诗 现代诗二首 27 1 学习目标 2 作者简介 3 背景透视 5 相关资料 6 检查预习 7 听读课文 9 句段品析 10 疑难探究 11 板书设计 13 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 14 拓展延伸 15 教材习题讲解 4 文体知识 8 整体感知 12 本课主旨 16 课后作业布置 重点 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 体会诗歌语言美 通过品味语言 体会作者思想情感 掌握比兴 拟人 夸张 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使学生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 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人对康桥的深情厚意 重点 来自 点拨 贺敬之 1924年出生 当代著名诗人 剧作家 1945年 他和丁毅等创作的我国第一部新歌剧 白毛女 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 代表作有诗集 并没有冬天 朝阳花开 放歌集 雷锋之歌 等 来自 点拨 徐志摩 1896 1931 现代著名诗人 散文家 他是新月派代表诗人 新月诗社成员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代表诗集有 志摩的诗 猛虎集 翡冷翠的一夜 等 来自 点拨 回延安 1956年贺敬之从北京重回阔别十年之久的延安 参加西北五省 区 青年造林大会 受到延安人民的热烈欢迎 延安的巨大变化激起了诗人昂扬的诗情 写下了这首诗 来自 点拨 再别康桥 1928年7月的一天 徐志摩一个人悄悄地来到康桥寻找他英国的朋友 可是他们一个也不在 只有康桥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他 剑桥大学留下的生活旧影重新浮现在眼前 11月6日在归国的途中 面对汹涌的海洋和辽阔的天空 诗人灵感闪现 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精神之旅 来自 点拨 信天游 信天游 也叫 顺天游 是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 这种民歌的特点是 章法上两句一节 节数不定 韵律上几节一韵 或一韵到底 语言上七言为基本句式 可长可短 灵活自由 艺术上多用 比兴 手法 来自 点拨 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 受泰戈尔 新月集 影响 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主要成员有闻一多 徐志摩 朱湘 饶孟侃 孙大雨 刘梦苇等 他们提倡新格律诗 主张 理性节制情感 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 闻一多在 诗的格律 中提出了著名的 三美 主张 即 音乐美 音节 绘画美 辞藻 建筑美 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 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 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 新格律诗派 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的弱点 也使新诗进入了自主创造的时期 新月派 脑畔青荇漫溯沉淀白羊肚肚皮 部分来自 点拨 p n x ng s di n d d 魔法记忆 记少余多法 肚 作为 用作食品的动物胃 时读 d 其余读 d m i 子油m 气chu n 眼ku ng 长g o 斑l n sh ng 箫荡y ng 部分来自 点拨 糜 馍 喘 眶 篙 斓 笙 漾 部分来自 点拨 1 登时 即刻 2 招摇 故意张大声势 引人注意 3 斑斓 灿烂多彩 4 荡漾 水波 一起一伏地动 部分来自 点拨 荡漾 漂荡辨析同 都有起伏的意思 异 荡漾 多修饰水波 漂荡 随波漂动 多指某种物体 另外 漂荡 还有漂泊的意思 例 秋风习习吹拂着金黄的落叶 湖水荡漾着泛起银亮的光波 小船在水中漂荡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 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 体会作者感情 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现代诗二首 课文朗读 1 划分文章部分 层次分别用双竖线 单竖线 2 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 关键语句 或写得好的语句 用波浪线 4 有疑问的地方 用问号标注 回延安 1 回延安 一词分为五部分 请给每一部分拟个标题 部分来自 典中点 答案 到延安 忆延安 话延安 看延安 颂延安 2 回延安 以什么为线索贯穿全诗 部分来自 典中点 答案 回延安 再别康桥 1 这首诗以什么为线索 部分来自 典中点 答案 以作者别离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 2 这首诗共七节 每一节都是一幅精美的画 请给每一幅画起个名字 部分来自 典中点 答案 1 招手作别云彩图 2 河畔金柳倒影图 3 青荇水底招摇图 4 榆荫浮藻清潭图 5 撑篙漫溯寻梦图 6 黄昏夏虫沉默图 7 挥袖惜别云彩图 部分来自 点拨 1 第3节的叙述有何特点 有什么作用 品析 回延安 答案 第3节以补叙的方式写往昔的梦境 以抒发对延安的思念 其作用是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 使诗歌结构完整 行文跌宕起伏 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部分来自 点拨 2 扑 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 本题运用动词表达效果分析法 扑 这一动作 传达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见到亲人后的喜悦之情 部分来自 点拨 3 第8节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案 追溯当年相送 写出今日相迎 引出对当年延安生活的回忆 在诗篇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部分来自 点拨 4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 这句诗中选的事物有什么特点 答案 选取 米酒 油馍 炕上 等有地方特色的事物来写 既亲切 又真实 渲染了延安人民热情招待客人的浓烈氛围 部分来自 点拨 5 第16 20节中 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及抒发情感的 答案 作者用笔简练 或从话语中表现人生经历 或从自己的认辨中揭示人物的成长 或从人物的活动中增色添彩 另外 作者也不忘 分身 出来讲话 来了个诗人自我描绘 把人际交流的情景活脱脱地画出来了 部分来自 点拨 6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句中的 照 喊 两个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 照 字 揭示革命思想的作用 喊 字将延河拟人化 有很强的号召力 写出了革命锐不可当的气势 部分来自 点拨 品析 再别康桥 1 叠词 轻轻 连用有怎样的作用 答案 连用叠词 轻轻 营造出一种悄然无声的寂静环境 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离愁 又定下了全诗难舍难分 哀而不伤的基调 部分来自 点拨 2 怎样理解 招摇 一词的作用 答案 招摇 本义是故意张大声势 引人注意 在这里贬义褒用 是 逍遥 之意 写出了水草无拘无束 自由自在的情态 同时 招摇 一词也是拟人的手法写水草 生动形象 部分来自 点拨 3 怎样理解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中的 梦 答案 梦 指诗人昔日在康桥种种美好的回忆 如今却又散发出一缕淡淡的哀伤 部分来自 点拨 4 理解 一船星辉 的修辞效果 答案 诗人用 一船星辉 来比喻在康桥的生活 那时他有自己的理想 生活是充实的 对明天怀着希望 这个比喻表现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留恋 是全诗感情的高潮所在 部分来自 点拨 5 为什么 不能放歌 答案 不能放歌 让诗人终于明白了现在的处境 自己即将与康桥离别 诗人的情绪顿时低落下来 而周围的一切仿佛也在沉默中体味分别的滋味 部分来自 点拨 6 理解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中 悄悄 一词的好处 答案 这节诗中 悄悄 说明了诗人的心境 悄悄 带有诗人的感情 夏虫也为我沉默 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周围环境的宁静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反衬了诗人对康桥的深厚感情 部分来自 点拨 7 诗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答案 照应开头 连用叠词 悄悄 表露诗人珍爱康桥 不愿惊动康桥的无限眷恋和惆怅之情 部分来自 点拨 答案 一是诗人始终抓住亲情这一条主线来反复咏叹 如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母亲延安换新衣 再回延安看母亲 二是诗歌紧紧扣住 延安 来写 部分与部分之间意义上相连又不断递进 前后相承 结构严谨 1 难点探究 回延安 一诗分五个部分 为什么整首诗读来却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 部分来自 点拨 答案 全诗共七节 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 诗人使用了色彩绚丽的词语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 还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 如 招手 招摇 揉碎 漫溯 挥一挥 等 使画面具有流动的美 2 难点探究 人们都说 再别康桥 具有建筑美 音乐美 绘画美 本诗的绘画美体现在哪里 回延安 到延安激动忆延安亲切话延安欢喜看延安自豪颂延安憧憬 滚热的心 再别康桥 招手作别云彩图河畔金柳倒影图青荇水底招摇图榆阴浮藻清潭图撑篙漫溯寻梦图黄昏夏虫沉默图挥袖惜别云彩图 离愁依恋 回延安 以信天游的形式 以回延安为线索 表达了诗人重游革命圣地的无限喜悦和对延安 延安人民及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之情 再别康桥 以别离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 表达了对康桥的依恋之情 回延安 1 着眼于抒情 诗人始终抓住自己对延安的亲情来写 反复咏叹 如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母亲延安换新衣 再回延安看母亲 一声声反复呼唤 构成了诗歌的主旋律 2 借用陕北民歌的形式 具有地方特色 全诗借鉴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爬山调的格式 两行一节 一节一韵 诗行错落有致 读起来悠扬高亢 文中运用比兴手法 如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前后两句道出的都是浑然一体的有着密切联系的事物 深层地揭示了事理 3 语言的口语化 地方化 如 莫要 登时 几回回 白生生 等 都是陕北的口语 给人以清新质朴之感 再别康桥 1 构思别致 不流于浅露 诗人别离的不是某个具体的人 而是精神归宿的所在 告别的和依恋的是那种文化氛围 因此 他不愿意惊破那种氛围 以 轻轻 悄悄 沉默 构成一种寂然无声的意境 是一种无声的别离 避免了因为哭泣 感伤而形成的沉重感 显得洒脱 飘逸 2 色彩鲜明 具有流动的画面美 这七节诗 每一节都可以构成一个画面 诗人用色彩绚丽的画笔在画布上挥洒 设色浓艳 如夏日的柳叶 青里透黄 在夕阳的辉映下 如璀璨的黄金化为金柳 再把这柳树比作 新娘 又作了点染 再把倒影说成 艳影 平平常常的垂柳就这样化为珍奇 3 错落有致 节奏感强 全诗四行一节 每一节的诗行排列两两错落有致 每节押韵 逐节换韵 基本上是单行两个音步 双行三个音步 第 节略变化 形成音节的波动状态 轻轻 悄悄 等叠词的反复使用 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诗的第一节带着轻微的弹跳 仿佛是诗人踮着脚尖在走路 生怕惊动人 末节与首节 既是呼应 又是螺旋式上升 透露出淡淡的哀伤 回延安 一诗 诗人自始至终把握住了对母亲延安的感情 通过回延安 忆延安 话延安 看延安 祝延安五部分内容来倾吐自己的激情 抒情方式上既有直接倾吐 又有间接抒情 或用动词 或描写 便感情抒发既酣畅淋漓 又生动形象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作品中思想感情一步步升华 诗人踏上延安的土地 见到延安的亲人 从 手抓黄土教不放 紧紧地贴在心窝上 一头扑在亲人怀 等诗句看出 诗人产生的是激动 喜悦的感情 诗人回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 描写和延安亲人欢聚畅谈的情景及看到延安的新面貌之后 爱延安 爱革命 爱人民的感情达到了高潮 当诗 人又要离别延安时 从结尾两句诗可以领会到 诗人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上升到了巅峰 同样 再别康桥 一诗 诗人把对康桥的思念化作柔情似水的眷恋 字里行间渗透着扯不断的情思 柔得化不开的情感 令人动容 一 回延安 的 回 字用得好 回 回到 意味着重新来到过去生活过的地方 容易使人联想到回家 回乡 重返自己的家园 一下子把延安与作者的关系揭示出来了 再别康桥 题目中的 再别 意味着再次告别 表现出作者对于促使个人觉醒 确立人生方向的母校的依恋之情 作者是多愁善感的 离别是令人惆怅的 但是 徐志摩的感伤是淡淡的哀愁 因为他不愿意自己所爱的康河边的一切为自己感伤 轻轻的 来 悄悄的 走 用一个 别 字就够了 两位作者各自的追求及另拟题目略 点拨 俗话说 题为文一半 这道题对我们写作时拟一个好的作文题目起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句子用了夸张 比喻的修辞手法 千声万声 所表现的是连声呼唤 千 万 是极写其呼唤声之多 之密 母亲延安 直接把延安比作母亲 一下子把 我 和延安的关系揭示出来了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唱 笑 招 是写动作和表情的 这里是拟人修辞手法的连用 渲染了欢乐的气氛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树梢 树枝和树根都是一棵树上的 是一体的 延安的山 水 人对 我 来讲都是亲的 后一句是由前一句联想出来的 是起兴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三个 轻轻的 是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三次用了 轻轻的 这个形容词 显得节奏轻快 旋律柔和 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哀愁 又定下了全诗哀而不伤的基调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诗人把柳树比作美丽的女子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康桥的美 三 略 点拨 诗歌是讲究节奏 旋律和音韵之美的 有人称之为诗的音乐美 有了这种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