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名师对话】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新人教版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与名师对话】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新人教版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与名师对话】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新人教版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与名师对话】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新人教版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与名师对话】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新人教版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质量检测(三)(时间:90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组织细胞产生的co2直接释放到细胞内液中b.组织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可以直接来源于血浆c.血浆渗透压主要通过血浆蛋白、na、cl维持d.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解析】co2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直接释放到细胞内液中;毛细血管壁具有通透性,血浆中的小分子物质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答案】d2.(2013河北衡水中学期中考试)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b.人体内环境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c.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共同调节的结果d.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和胰蛋白酶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解析】胰蛋白酶存在于胰液中,不是内环境的成分,故选d。【答案】d3.突触前膜是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的球状或杯状结构。对此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其组成成分含有磷脂、蛋白质和脂肪,均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通过分泌递质可以说明其具有一定的选择透过性c.可以完成从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d.不可能出现atp的产生与分解【解析】生物膜组成成分中没有脂肪;分泌递质是通过胞吐来实现的,可以说明细胞膜的流动性;在分泌神经递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答案】c4.下列有关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精细胞与卵细胞的识别是靠细胞膜的接触传递信息的b.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必须经过血液的运输才能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只起物质通道的作用d.细胞间通过化学物质进行信息传递时,内分泌细胞若为胰岛b细胞,则靶细胞一定为肝细胞【解析】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靠化学物质间接传递信息,如激素、神经递质;激素的传递需要血液运输,而神经递质的传递不通过血液。二是靠细胞膜的接触直接进行信息传递,如细胞与细胞的识别。三是细胞间形成通道,如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胰岛素的作用部位有各种组织细胞:肝细胞、肌细胞等。【答案】a5.右图是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共同构成突触b.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c.作用于,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d.由于只能由释放作用于,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解析】图中分别表示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构成。突触小泡的形成离不开高尔基体。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答案】c6.物质x会抑制神经纤维内na向外运输,物质y可以促进cl向神经纤维内运输,现在分别用物质x和y处理甲、乙两条神经纤维。则()a.甲神经纤维静息电位减小b.乙神经纤维兴奋可能无法产生c.甲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不变d.乙神经纤维产生的兴奋无法传导到两端【解析】静息电位主要是k外流引起的,动作电位是na内流导致的。用物质x处理甲后,对神经纤维内外k浓度没有影响,但会导致神经纤维内外na浓度发生变化,则甲神经纤维静息电位基本不变,动作电位可能发生变化。用物质y处理乙后,内流的cl抵消了部分内流的na,可能导致动作电位无法产生。【答案】b7.(2012江苏单科)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与机体免疫有关b.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c.hiv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d.大规模饲养家畜时合理使用动物激素可提高免疫力【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能影响b细胞、t细胞的活动,都与机体免疫有关,故a对;记忆细胞是b细胞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不再增殖分化,故b错;hiv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使人体免疫功能几乎全部丧失,故c对;合理使用动物激素可提高家畜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提高免疫力,故d对。【答案】b8.某生物小组探究果实中不同浓度的乙烯对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正确的是()a.乙烯能调节细胞的呼吸速率,从而促进果实发育b.随着乙烯浓度增大,呼吸峰值不断增大c.随着乙烯浓度增大,呼吸峰出现的时间提前d.乙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速率【解析】由题图看出,对照组与不同浓度乙烯的实验组呼吸速率的峰值相同,因此,乙烯不是调节呼吸速率的大小,也不能看出乙烯能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但随着乙烯浓度减小,呼吸峰值延后出现。【答案】c9.在验证生长素类似物对小麦胚芽鞘伸长影响的实验中,将材料浸入蒸馏水中1小时后,再分别转入5种用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配制成的不同浓度的a溶液中(实验组)。在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以下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本实验应选用胚芽鞘尖端,因为该处细胞分裂旺盛b.本实验应设6组,其中用蒸馏水组作为对照组c.振荡培养液的目的是增加溶液的溶氧量以满足细胞呼吸需要d.若某一实验数据与其他差异较大,在进行原始记录时应舍去【解析】因尖端可产生生长素,影响实验结果,故应用去除尖端且经蒸馏水处理过的茎切段作为实验材料;因实验组的溶剂是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故应该用仅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作为对照组;实验所得到的与其他相比偏差较大的数据,也应如实记录,在最后计算时可以舍去。【答案】c10.下图为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两种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这两种现象的产生都与单侧光影响了生长素分布有关b.甲图中生长素在背光侧多,细胞伸长快,所以出现向光生长现象c.乙图中茎的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d.乙图中植物根水平生长,以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解析】甲、乙两图现象分别是单侧光和重力影响了生长素分布造成的;乙图茎两侧的生长情况是:生长素浓度低生长慢,生长素浓度较高生长快,没有体现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乙图中根由于重力作用,会向地生长,不会水平生长。【答案】b11.下列关于研究种群数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某地区松树的种群数量,样方面积应该取1 m2b.标志重捕法不适于土壤动物中的蜈蚣c.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d.实验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计算鼠类数量【解析】松树是乔木,调查种群数量时,样方面积一般为100 m2。计数酵母菌,应先将盖玻片盖在血球计数板上,将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其自行渗入。土壤中的蜈蚣要用样方法调查。计算鼠类数量用标志重捕法。【答案】b12.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c.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解析】本题中的柱状图表示的是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第15年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数量增加得越来越快;第5年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加最快;第59年种群数量增长速率虽然逐渐减小,种群数量增加得越来越慢,但种群数量依然在增多。由此可判断,图示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但未达到k值);由于第5年时该种群数量为200只,等于k/2,故理论上k值(环境容纳量)为400只;防治鼠患时,若将其数量控制在k/2左右,则在该条件下鼠种群具有最大的增长速率,很快就会恢复到较大的数量,应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以下。【答案】b13.在某一生态保护区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依据图中的数据推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不互相影响,种群变化无规则性b.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相互影响,使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c.捕食者种群数量受被捕食者控制,但被捕食者的种群变化不受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影响d.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受捕食者控制,但捕食者的种群变化不受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影响【解析】捕食关系是生物界最常见的种间关系之一,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的影响,当被捕食者增加时,捕食者由于食物增加而增加,当捕食者增加时,被捕食者由于被大量捕食而减少,这又使捕食者减少。【答案】b14.下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如乙为农作物害虫,t4时间点防治最好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c.t1t2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死亡率大于出生率d.甲、乙两种群肯定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由强弱【解析】本题考查生物群落中两个种群之间的数量关系。a项,t4时,乙的增长率最高,此时防治困难,害虫数量会迅速增殖;b项,t3时,甲种群增长率为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之后种群增长率小于零,种群的年龄组成逐渐变成衰退型,但此时乙种群增长率很大,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直到t5时种群变为稳定型;c项,种群的增长率是指种群的出生率减去死亡率,t1t2时间内甲种群增长率大于零,并且增长率越来越大,此时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死亡率小于出生率;d项,从曲线看出,乙种群随着甲种群的增加而增加,减少而减少,说明它们之间是捕食关系。【答案】b15.下图表示云杉林被采伐开垦为农田,农田退耕后的演替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多选)()a.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重建的作用b.图中的演替类型既有初生演替又有次生演替c.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来越强d.在该群落演替过程中生态位重叠程度在下降【解析】云杉林被采伐开垦为农田,农田退耕后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物种数量增多,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恢复力稳定性下降。演替过程中群落空间结构越来越合理,生态位重叠程度下降。【答案】ad16.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常常趋向于稳态。下图甲代表载畜量对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影响(净生产量即生产者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与自身呼吸消耗量的差值)。图乙表示生殖数量、死亡数量与种群大小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图甲可知,c点以后生态系统的稳态将受到破坏b.从图甲可知,适量的放牧不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态c.从图乙可知,p点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从图乙可知,f点表示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解析】p点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答案】c17.如下图所示,a、b、c、d、e、f各代表一种生物种群,下列对该图分析不合理的是()该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图中c种群获得的能量占a种群能量的10%20%e和f存在着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若d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e种群密度有可能逐渐增大a.有一种说法错误b.有两种说法错误c.有三种说法错误 d.以上说法都错误【解析】生物群落是所有生物的集合,该图含有阳光、空气、水,不能表示生物群落。b、c、f一共获得的能量占a种群能量的10%20%。e和f在同一地域不存在地理隔离,但它们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若d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种群密度可能逐渐增大,e捕食d,e种群密度有可能也随之逐渐增大。【答案】c18.下表是有机物从植物传递到植食动物鳞翅目幼虫过程中能量流动情况,根据表中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项目能量/j被鳞翅目幼虫吃掉的植物419鳞翅目幼虫粪便含有的能量209.5鳞翅目幼虫呼吸消耗的能量146.65用于鳞翅目幼虫生长的能量62.85a.食物中的能量15%用于了幼虫自身的生长b.鳞翅目幼虫摄入419 j的食物至少需要第一营养级同化1047.5j的能量c.某一只最高营养级消费者与一只低营养级消费者相比,获得的能量较少d.鳞翅目幼虫从第一营养级获取的能量有一部分以呼吸热的形式散失,因此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不可能循环的【解析】幼虫生长的能量/幼虫吃掉的植物15%。鳞翅目幼虫摄入419 j的食物,同化的能量为419209.5209.5 j,至少需要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209.5/20%1047.5 j。最高营养级消费者比低营养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较少,但某一只最高营养级消费者与一只低营养级消费者相比,获得的能量却不一定少。如一头狮子与一只兔。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单向传递、逐级递减,是不能循环的。【答案】c19.(2013江西重点中学联考)下表为科研人员对一荒地进行的食物链水平上的能量流动分析(单位:j/公顷年,gp表示总同化量,np表示净同化量,r表示呼吸量,gpnpr),对此表所作的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食物链每个环节的np仅有很少一部分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b.该表显示出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特点c.表中数据显示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解析】由于gp/np3.6103,gp/np2.85101,故a项正确;由于gp/gp2.97103,gp/gp3.16102,且能量的流向为,故b项正确,同时也说明d项正确。从表中数据分析,没有信息说明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故c项错误。【答案】c20.科学家对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研究,获得下表数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营养级分解者从上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kj)141.015.90.9221.7呼吸消耗的能量(kj)501.279.113.20.5192.6a.该生态系统从第营养级到第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1.28%b.第营养级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863.9 kjc.营养级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d.该生态系统遭受火灾后,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解析】由表格中数据可以得出该生态系统从第营养级到第营养极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9/141.011.28%;第营养级固定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总量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第营养级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之和,而后两部分不能确定,所以第营养级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不应是863.9 kj,故b项错误;营养级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该生态系统遭受火灾后,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50分)21.(10分)已知神经细胞膜、肌肉细胞膜两侧各种离子的分布不平衡。下表表示的是哺乳动物肌肉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大小(单位:mmol/l)。请回答:离子种类nak其他阳离子其他阴离子细胞内部10140ac细胞外部1504bd(1)从表格信息可以推测,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是由_维持的。(2)研究发现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钾离子外流形成的,若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钾离子不再透过细胞膜,据此可推导出细胞内钾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3)静息状态下,该细胞内外离子浓度能维持上表水平,其主要的原因是细胞膜上_的种类和数量限制了离子的出入。(4)下图表示神经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及细胞膜对na和k的通透性情况: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k的通透性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_。根据该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和离子通透性的变化可以推测,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由哪种离子如何变化造成的?_。【解析】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1)静息电位形成原因: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表现为外正内负,形成静息电位。(2)动作电位形成原因: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与相邻未兴奋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答案】(1)na(2)协助扩散(3)载体(4)对na的通透性迅速增加,并且增加的幅度较大;对k的通透性缓慢增加,并且增加的幅度较小na通过细胞膜快速内流22.(10分)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兴奋在反射弧中传导的过程中,可表示的物质是_,该物质的受体位于_上。(2)若表示促甲状腺激素,该物质的受体位于_细胞的细胞膜上,对该物质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两种激素分别是_、_。(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有_,可以代表的物质有_。a.血红蛋白b.抗体c.淋巴因子d.性激素e.呼吸酶(4)胰岛素的分泌对应于图中的_,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中医认为桑叶提取液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桑叶提取液对患有糖尿病的大鼠降低血糖的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现请你把实验报告补充完整。材料与药剂: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30只、桑叶提取液、蒸馏水,血糖测定仪,链脲佐菌素溶液(可破坏胰岛b细胞,诱发糖尿病)。实验步骤:.取20只健康大鼠_,制备成实验性患有糖尿病的大鼠,并随机均分成甲组和乙组,另外10只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丙组);._;.给甲组每只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ml/d,给乙组和丙组的每只大鼠_,连续灌喂4周。期间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4周后,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根据上述步骤将“组别”栏补充完整(用甲、乙、丙表示)。组别数量实验开始时(mmol/l)给药4周后(mmol/l)103.851.283.942.201018.623.0810.122.651019.463.9819.002.70实验结论:_。【解析】(1)兴奋沿反射弧传导过程中,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到内环境,作用于突触后膜。(2)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甲状腺,所以该物质的受体位于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上;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对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而甲状腺激素过多可反馈抑制垂体的活动,即二者均可调节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3)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呼吸酶在细胞内合成并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均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抗体和淋巴因子是免疫活性物质,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4)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桑叶提取液对患有糖尿病的大鼠降低血糖的效果,应选择部分正常大鼠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制备患有实验性糖尿病的大鼠。根据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应选择正常健康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每只大鼠灌喂蒸馏水2 ml/d;而将患有糖尿病的大鼠均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每只大鼠灌喂蒸馏水2 ml/d,另一组每只大鼠灌喂桑叶提取液2 ml/d,三组均饲喂普通饲料,并在实验前和实验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进行统计。正常大鼠具有降血糖能力,所以血糖浓度稳定;实验性患有糖尿病的大鼠灌喂蒸馏水的一组没有降血糖能力,所以血糖浓度最高,而由于桑叶提取液具有降血糖的作用,所以灌喂桑叶提取液的一组血糖浓度较灌喂蒸馏水的一组血糖浓度低。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灌喂桑叶提取液的一组大鼠的血糖浓度仍高于正常大鼠,说明了桑叶提取液对患有糖尿病的大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但不能降到正常水平。【答案】(1)神经递质突触后膜(2)甲状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3)aebc(4).注射链脲佐菌素溶液.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灌喂蒸馏水2 ml/d丙甲乙桑叶提取液对患有糖尿病的大鼠降低血糖的作用明显,但不能降到正常水平23.(10分)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结合图解回答下面的问题:(图中a、b、c、d表示器官或细胞;、表示物质)(1)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有不同的途径:h1n1侵入人体细胞后,被_细胞识别,这种信息传递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实现的。大脑皮层与结构a之间是通过信息分子_实现联系的,结构a与垂体之间通过信息分子_实现联系。(2)大脑皮层直接对a发生作用属于_调节,a通过垂体对b发生作用属于_调节;当分泌过多时,对a和垂体起_作用。(3)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请根据图解分析原因:_。【解析】由图示信息可推出a、b、c、d依次是下丘脑、甲状腺、浆细胞和t细胞。h1n1侵入人体细胞后,只能通过细胞免疫发挥作用,被效应t细胞直接识别。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和下丘脑的神经细胞是通过突触连接的。通过神经递质实现联系。下丘脑可以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导致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反过来可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整个调节过程属于体液调节。由图示信息可以看出,长期焦虑和紧张会降低t细胞的活性。【答案】(1)效应t神经递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2)神经体液抑制(3)t淋巴细胞活性下降后,淋巴因子产生减少,呈递抗原的能力降低24.(9分)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1)由甲图可知,对于不同的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_;对于同一器官来说,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的关系是_。(2)乙图中a侧生长素浓度大于_moll1,b侧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效应是_。(3)为验证在单侧光照下,丙图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b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帮助其完成下列有关实验过程。.实验材料及用具:燕麦胚芽鞘、一侧开孔的硬纸盒、薄云母片、光源等。.下图表示的是该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及解释:装置内胚芽鞘_生长,则表明:_;装置内胚芽鞘_生长,表明:_。【解析】(1)由甲图可以看出,根和芽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分别为1010 moll1和108 moll1。低于此浓度时,随浓度增加促进生长,超过这一浓度则抑制生长。(2)图乙中的a、b两点表示的是植物幼根近地侧和远地侧生长素的浓度。b点生长素浓度促进根远地侧的生长,a点生长素浓度抑制根近地侧的生长,故a侧生长素浓度大于108 moll1,b侧生长素浓度小于a侧,这是由重力引起的。(3)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在单侧光照下,丙图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b段”,可对燕麦胚芽鞘进行三种处理:阻断a段,阻断b段,不阻断任何部位以作对照。通过对经过三种处理的胚芽鞘生长及弯曲情况的观察比较可以得出结论。【答案】(1)不同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超过这一范围则抑制生长(2)108促进(3)直立胚芽鞘b段没有发生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弯向光源胚芽鞘a段发生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25.(4分)(2012湖南十二校二模)太湖水体近年富营养化加重,发臭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渔业和居民用水。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请据图回答:(1)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2)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在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除了以上生物群落外,还必须有_成分。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能量来源的不同之处是多了_。(3)富营养化的原因是含氮、磷等元素丰富的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了湖泊_的限度,使其自动调节能力下降。浮游植物暴发后大量死亡时,使水体发臭。从生物因素的角度分析,导致水体发臭的有害物质主要来自_。(4)为了加快治理,还可以放养鲢鱼等植食性鱼类构建生物修复系统。该生态系统中蓝藻与芦苇存在_关系。藻类与植食性鱼类的种间关系是_。(5)若经过一段时间,由于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通过_调节形式,使群落结构趋于稳定。则群落的这个变化过程属于_演替。太湖的污染与治理体现了人类的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_。【解析】(1)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有芦苇、绿藻、黑藻,它们在垂直方向呈现分层现象,这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后三种统称为生物群落。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可以来自于外源有机物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