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高考历史一轮课时复习训练 第20讲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岳麓版.doc_第1页
【导与练】高考历史一轮课时复习训练 第20讲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岳麓版.doc_第2页
【导与练】高考历史一轮课时复习训练 第20讲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岳麓版.doc_第3页
【导与练】高考历史一轮课时复习训练 第20讲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岳麓版.doc_第4页
【导与练】高考历史一轮课时复习训练 第20讲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岳麓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讲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1(2010年山东文综)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传统习俗受到冲击文化教育日渐衰落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思想观念有了改变a b c d2申报记载20世纪初中国文明婚礼的新现象:梳一西洋头,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a bc d3(2011年广东揭阳一中摸底)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a18981900年 b19011911年c19121927年 d19281937年4(2011年陕西师大附中月考)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断发”问题理解表述正确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提出“断发”主张“断发”具有反清革命色彩人们的平等观念有了某些增强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a bc d5假如某爱国实业家在20世纪初需要了解全国各地商业信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a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 b通过无线电报输送讯息 c通过互联网 d乘坐火车赴各地了解6(2011年江苏南京二模文综)下图为上海造币厂2004年铸造的上海铁路博物馆纪念章,图案为130多年前淞沪铁路上运行的“先导号”机车。选择此图案是为了纪念()a中国出现的第一条铁路 b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条铁路 c中国近代铁路网基本格局奠定 d中国的第一条干线铁路顺利通车7“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a铁路运输 b航运c航空 d电报通讯8关于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列强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b交通工具的发展促进了区域之间的联系,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c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中国近代交通业的发展d中国交通近代化的迅速发展,紧跟世界交通业的潮流9上海是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变化最大的城市,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洋务派创立的轮船招商局首次打破列强轮船运输业的垄断局面b19世纪末,上海开中国放映电影之先河c20世纪初,在上海装置了无线电报d1877年,清政府在上海架设第一条电报线10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电话由奢侈品变成日用品。这个现象不能说明的是()a我们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依赖现代通讯工具b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c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d人们注重环保,讲究卫生11(2011年陕西师大附中月考)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对此理解最全面正确的是()由通商口岸逐渐向内地扩展各地之间的变化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密切相关反映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a bc d12(2011年陕西师大附中月考)李鸿章是中国近代铁路建设事业的开创者,曾被誉为“中国铁路元勋”,被张之洞称为“铁路总裁”。铁路建设是第二次现代化浪潮期间各国的中心任务。西方列强不断地要求中国建设铁路,并试图建设通达中国边疆地区的铁路线。近代以来,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有()促进了人口流动和信息的交流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a bc d二、非选择题13(2011年广东汕头质检)家庭是社会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家庭制度的变迁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大约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婚姻家庭就受到越来越激烈的挑战。这种挑战首先发生在西方国家,而后逐步扩大到婚姻家庭价值观念很强的东方社会。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青年知识分子高呼婚姻自由,在结婚自由成为社会风气的同时,离婚自由也成为人们的诉求。 摘自贾秀堂民国时期离婚现象再探讨材料二辛亥革命之后至建国之前,据一些地区的不完全估计,我国粗离婚率大约在0.6左右,处于相对比较低的水平。材料三1950年1953年我国由法院受理的离婚案件总数从18.6万件猛升到117万件,粗离婚率首次突破1,高达990年代的中国,平均每10对结婚的就有1对离婚。叶文振、林擎国当代中国离婚态势和原因分析(1)工业革命后西方婚姻家庭受到挑战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一、材料二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后离婚率整体不高的因素有哪些?(4)你如何看待离婚问题?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陈玉申晚清报业史材料二1895年到1898年,全国出版的中文报刊有112种,其中80%左右是中国人自办的。这些报刊中,影响较大的是鼓吹变法的政治性报刊,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有专门报道市场调查的,此外还有专门为稍通文墨的人办的通俗报刊,有为妇女儿童们创办的妇孺报,也有为各行各业创办的行业报。这就是近代新闻史上的第一次办报高潮。方晓红中国新闻史材料三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2)据材料二,概括报刊这一传播媒体在当时发展的突出特点。(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三份报刊所宣传的主要思想。(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体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第20讲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d解析:清末民初,成立了很多新式学堂,传授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出现了“大足板子毕业生”。这与前面的“烂秀才”相比,是文化教育的显著进步。所以排除项。2d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项表述明显不正确。20世纪初辛亥革命结束的只是中国封建帝制,而不是封建制度。3c4b解析:同治、光绪年间,已有中国留学生“改装去辫”。5b解析:中国航空起步于1918年,不符合题干中的“20世纪初”。6a解析:1876年,英商在未征得清政府同意的情况下,采取欺骗手段在上海擅自修建了淞沪铁路(从吴淞到上海),这是中国最早办理客货运输业务的第一条铁路。后来清政府用28万两白银将其赎回,并将其拆除。7d8.d9d解析:1877年中国第一条电报线是在台湾架设的。10d11.d12.a13(1)经济上:工业革命给妇女提供了平等的工作机会,妇女经济地位提高; 政治上:民主制度的发展、成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妇女的政治权利;思想文化上:人文主义、平等自由等思想观念的传播解放了妇女思想;西方女权运动的发展;妇女知识素养的提高。 (2)不矛盾。材料一中的离婚群体主要是接受了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材料二中则包括全体国民尤其是农民阶层。(3)因素:小农经济在农村占据主导地位;传统道德观念浓厚;民主思想在农村的传播有限;妇女在社会经济中处于从属地位;民众受教育程度相对比较低下。 (4)离婚率的提高反映了妇女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和民主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离婚率居高不下影响社会稳定,会引发很多社会问题。14(1)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或内忧外患,危机日重)。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2)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