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桥《贝壳》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杨雪桥《贝壳》教学设计.doc_第2页
杨雪桥《贝壳》教学设计.doc_第3页
杨雪桥《贝壳》教学设计.doc_第4页
杨雪桥《贝壳》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教学设计已发表于余映潮老师主编的阅读教学的智慧一书。贝壳教学设计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 杨雪桥【课文品读】 贝壳“三美”这是一篇咏物抒情的散文。说起咏物,其渊源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托物起兴,屈原“香草美人”的象征比喻系统。古代咏物类的文章体裁多为诗歌,清代俞琰曾对咏物诗的发展作了如下概括:“三百导其源,六朝备其制,唐人擅其美,两宋、元、明沿其传。”从第一首咏物诗屈原的橘颂到林林总总的现代咏物诗文,可以说,“咏物”这一题材贯穿了我国整部文学史。什么是咏物抒情散文呢?咏物抒情散文就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为歌咏对象,在表现客观外物的同时,融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情感,借物抒怀或托物寓意的散文。在这篇文章里,作为画家、诗人和散文家的席慕蓉,以她细腻的笔触,炽热的情感,描摹着这小小的贝壳,深深思索着它的生命含义。总结起来,贝壳表现出以下的“三美”:一、结构美明晰的思路贝壳结构严谨,思路清晰:第一段通过简短的一句话引出所咏对象贝壳;第二、三段用细腻的笔触描述贝壳以及贝壳里的生命;第四、五、六段由贝壳联想开去,感悟哲理,抒发情感。概括起来就是这样三个部分:引出事物描述特征抒发情感。这可以看作是咏物抒情散文的基本框架,表现出一种类似三段论的逻辑之美,一种不是外显性而是内隐性的建筑美,既严谨,又简洁、和谐。掌握了这个结构,也就掌握了这类散文写作的一般模式,也就找准了这类散文鉴赏的一个切入点。虽然所咏之物有所不同,篇幅长短也会各异,但大体上就是这样的一个程序。这是一个可以一而二,二而三,乃至无穷的咏物抒情散文建构模式。二、画面美细腻的描摹由于席慕蓉的作家兼画家身份,她对事物的描述也力求画面感,讲究画面和文字的浑然圆融,从而达到诗中有画,文中有画的效果。作者在第一段用一句话简洁引出事物之后,接下来用了两个段落来描述贝壳之美,说它是一件“艺术品”,一件“宝贝”,一个小生命的“精致的居所”。先写贝壳外形:“贝壳很小, 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 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寥寥几笔,便将贝壳的外形勾勒出来呈现在读者面前,观察可谓细致入微。之后又描述贝壳内的生命:“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 在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 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小小”“柔软”两个词,极富质感,好像让人触摸到了它的身体一样。而“阳光、沙粒、海浪”又为这个小生命设置了宏阔的背景,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力。这两个段落对贝壳的描写是在蓄势,在铺垫,这是下文抒情的依托。没有这里对“物”细致入微的摹状,下文的抒情也就成了空中楼阁,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三、哲思美深刻的感悟 如果前文是在“画龙”,后三个段落就是在“点睛”,后面的部分是文章的精华所在,是作者要重点表达的内容,充满了对生命深层次的思考,富于哲思美。最后的三个段落,作者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很短暂,但毕竟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空间要多,从而觉得自己应该能够把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完美一些,给后人留下点儿什么,也证明自己曾经努力地、执著地生活过。泰戈尔说“天空不留下飞鸟的痕迹,但它已飞过”,作者则与此相反,她要留下“痕迹”,还希望后人能够对这“痕迹”驻足欣赏,“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她要用自己的不懈追求,用自己的毕生心血,完成一件美妙的“作品”,尽管它可能只是像贝壳一样渺小,微不足道,但唯有如此,才不枉此生。附:咏物诗文五篇(首)拱桥杨雪桥你庄严地俯下身去,将脊背弯曲成弓的模样。风吹,日晒,雨淋,车水马龙,摩肩接踵。你普度了众生,众生也度了你。一在彼岸,一在心底。2013.7.11流萤 杨雪桥银河涨潮了,星子洒落人间。湖面上,草丛里,闪烁着光与影的旋律。请收起你的轻罗小扇吧,请驻足,欣赏这微微的,熊熊的,生命的光!2013.7.11冰花杨雪桥寒风撕裂了大地,各色生物仓皇遁逃。冬天的画卷,一派肃杀和寂寥。只有你,在每一个冰冷的黑暗的夜里,努力举起瑟瑟发抖的手,在窗子上谱写着花团锦簇的春的歌谣。2013.7.11听 蝉杨雪桥我静静地听了一个中午,那只蝉,应该就在我窗外的梧桐树上,唱半分钟,歇半分钟,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昆虫学家说,那是雄蝉,靠腹部的发音器发声,吸引雌蝉来交配。那声音,在雌蝉听来是美妙的天籁,而雄蝉却是听不到自己的歌声的。我本来以为,它是因为承受不了四十度的高温,才用高声的鸣叫来呐喊抗议,谁知道,它竟是一个浪漫的主儿呢,温度再高,也烤不焦它追求爱情的渴望,可见这爱情果真是古往今来人界仙界异界之第一情感需求。听说,一般的蝉有三到九年的生活史,也有的能生活更长的时间,比如北美洲的十七年蝉。它们的寿命虽然相对其他昆虫来说长多了,但它们一生中更多的时间是在地下“修炼”,在见不得天日的地方饱受各种“煎熬”。及至爬出地面见到阳光,生命也就剩下几个月的光景了。遇见生命的“另一半”后,日子更是屈指可数了。想起“寒窑里受罪十八秋,等着等着就做了皇后”的王宝钏。她这一生,受了十八年的苦,享了十八天的福。十八年的翘首企盼,终得十八天的花好月圆。好像跟这蝉很相似。这样的比例,值吗?然而,生命,情感,从来不是简单的数学公式可以计算清楚的。如果一生的泪水仅为了最后的欢颜,我说它不值。如果能从苦难岁月的过程里尝出甘甜的况味来,我说这一生无憾了。人,不应该仅仅是为了等待明天的美好而活着,而是要怀揣美好,安住当下,也许,这才是最佳的生存状态吧。懂得享受痛苦,才会超越痛苦;懂得享受痛苦,才能在污浊的淤泥里,一步走出一朵莲花开。听“蝉”,亦是听“禅”。 2013.7.3(已经发表于意林(原创版)火山杨 杨雪桥将近五大连池风景区黑龙山脚下,我们转乘旅游观光车,边看窗外的风景,边听车上的广播:“火山杨生长在熔岩台地和石崖峭壁上,科考名称叫小黑杨。别看它只有二米多高,可是树龄一般都在几十年上百年以上,奇特的生存条件造就了它顽强的生命力,为了适应于岩石上生长,尽量缩小自己的体态,减少水分蒸发,而根部异常发达。可以想象在火山喷发之后,寂寞和空旷笼罩在这片沉静的大地,不知是鸟儿衔来了种子,还是风儿吹来了果实,火山杨就这样安家了,没有土壤,水分奇缺,但不妨碍他们的存活,多姿多彩的造型中孕含着顽强不屈的品格。”从售票口到黑龙山脚下十来分钟的车程,所见到的植物果然以火山杨居多。真是不可思议,这里是火山口啊,到处是早已凝固的黑色岩浆,钢铁一般坚硬无比,这些树木怎么选择了一个这样的环境?是无可改变的命运的安排,还是逆风而行的能力的展现?是顺从,还是挑战?这些我都无从得知。唯一知道的是,它们在这里生活着,并且活得很好,把整个火山及其周围装点得郁郁葱葱。下了车,再细看那些植物。它们个子大都矮小,叶子也小小的,若以伟岸论,无法与我们华北平原上高大的白杨树相比。火山杨的身姿也是千奇百怪,不过大都呈现扭曲的形状,似乎在极力搜寻光源、水源和养分,让人想起韩愈步入官场在政治生活中屡遭打击之后其诗歌所形成的“怨愤郁躁、情基调变”的怪奇特征,也让人想起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卡西莫多,想起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绘画,想起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或许是基于对这些艰难的生命的尊重和崇敬吧,有些树就长在道路中间,修路时绕不过去也没舍得把它移除。游客们也怀着敬畏之心,没有一个人有随意攀折树木的不良行为,都默默赞叹着,欣赏着。从地上捡拾起一小段被风吹折的树枝,从树皮处开始层层“剥笋”,竟然没有数清有多少层,想来树龄应该很大了吧。火山杨身上无一例外地伤痕累累,“皮肤光洁”,“有女如玉”之类的话与它们绝缘,它们是东北的硬汉子,是海明威老人与海里的渔夫圣地亚哥。 “生命以痛吻我,让我回报以歌”,岂止火山杨,又有多少生命是以疼痛为主旋律的呢?然而,即便如此,在短暂而又绵长的旅程中,我们也要一路歌唱前行吧! 2012.7.23【教学设计】教学创意读美文,学作文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和赏析,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意韵之美与构思之美,学习咏物抒情类文章的写法。教学重点学习咏物抒情类文章的写法。教学难点学习咏物抒情类文章的写法。教学方法诵读法,批注法,读写结合,合作探究。教学思路大致上分为三个教学板块:美文诵读,美文评点,美文仿写。预习要求1. 读课文。2. 作批注。时间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铺垫 (3分钟)1.导入有人说,席慕蓉的散文是“蓝天上的一朵白云,小石潭中一尾游鱼,夏晨荷叶上的一滴露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其中一篇短小精悍、富含哲理的美文,一篇咏物抒情散文贝壳。2. 助读资料(1)席慕蓉席慕蓉,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一位来自察哈尔盟明安旗的蒙古姑娘,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后随家落居台湾。主要代表作有七里香一棵开花的树乡愁无怨的青春(诗歌),写给幸福江山有待同心集成长的痕迹(散文)等。在她的诗文中,充满了对人情、爱情、乡情的悟性和理解。著作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读者遍及海内外。(2)咏物抒情散文咏物抒情散文就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为歌咏对象,在表现客观外物的同时,融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情感,借物抒怀或托物寓意的散文。活动一 美文诵读 (7分钟) 1.自读,整体感知。2.分读,理清层次具体要求:教师读第一层,女生读第二层,男生读第三层。3.齐读,读出波澜具体要求:第一部分,平缓;第二部分,渐扬;第三部分,高扬。贝壳席慕蓉在海边, 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平缓)贝壳很小, 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 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人采用贝壳来做钱币! 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 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在海边捡起这一枚贝壳的时候, 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 在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 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 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 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 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的一丝不苟啊!(渐扬)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 , 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儿呢? 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在千年之后 , 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高扬)活动二 美文评点(15分钟) 具体要求:请从以下三个话题中任选其一,准备不少于60字的评点文字,而后互相交流。1.贝壳结构之美2.贝壳画面之美3.贝壳哲思之美参考示例:蝉哲思之美蝉之美,在哲思。蝉在阳光下的生命是那样短暂,但它却在每一寸光阴里辛勤地歌唱着,用尽全力。那是它用17年的地狱之火淬炼出来的绝响!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时光的河奔流不息,在永恒的宇宙面前,我们的存在终究只是一瞬,且让我们也像这蝉一样,不懈求索,厚积薄发,努力过好生命的每一分钟吧!教师穿插讲解以下内容:结构美明晰的思路:引出事物,描述特征,抒发情感。画面美细腻的描摹:外部形状,内部特征,宏阔背景。哲思美深刻的感悟:生命有限,认真做事,人过留痕。活动三 美文仿写(20分钟)从以下几种“物”中任选一项,写一首咏物抒情的小诗,或一个咏物抒情的散文片段(片段可重点描绘事物,也可重点阐释哲理):根 梅 荷 蝶 拱桥 枯叶 流萤 冰花 鹅卵石 涧底松 火山杨石缝间的小草可提示学生先列出框架,再选择描绘事物或阐释哲理:根黑暗泥土里的艰难探索,成就了阳光下的枝繁叶茂寓意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梅冰天雪地,凌寒独自开寓意不畏艰难、顽强拼搏。荷出淤泥而不染寓意洁身自好,不同流俗。蝶经历了破茧的疼痛,才有了飞翔的能力寓意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教师最后讲解咏物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