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时跟踪检测(1).doc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时跟踪检测(1).doc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时跟踪检测(1).doc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时跟踪检测(1).doc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时跟踪检测(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二)汉代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有一定难度,请同学们慎思慎做,教师重点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指汉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b设立“中朝”“外朝”制度c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2.(2014广德联考)顾炎武日知录指出: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后,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这是因为()a唐代国力强盛,宋代以后国力转趋衰弱b唐代建筑技术已达巅峰,后代难以超越c宋代以后坊市制崩溃,无力维修城郭街道d宋代以后财政集权中央,地方经费困窘3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讲到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时写道:“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而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以告歇。自此以往,入仕得官,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王室与政府逐步分离,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政权逐步解放。”这种制度最有可能的是()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世卿世禄制 d科举制4据晋书记载:“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具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威,犹有乡论余风。”另据宋史记载:“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州都郡正,以才品人,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凭借世资,用相陵驾。”两则材料对九品中正制评价的相同点是()a该制度实行之初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b该制度选官用人只重门第c该制度是士族地主垄断政权的工具d该制度具有封闭性、凝固性5.唐太宗一次对侍臣说:“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便,皆须执论。比来唯觉阿旨顺情,唯唯相尚,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这表明中书门下的职责之一是()a匡正皇帝的过失 b传达、执行皇帝意旨c替皇帝草拟政令 d审批、决策机要事务6(2014临沂质检)“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精英往体制内去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这种现象是指()a汉初形成“布衣将相”之局b察举征辟广泛选拔人才c科举入仕扩大官吏人才来源d中央派文官任地方长官7(2014江西联考)南宋时地方官选任实行地区回避,其规定:官员在非乡贯“州县寄居已及七年,虽未及七年,而有田产物力及三等户以上,并不许注授本处差遣”。南宋实行回避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加强对地方管理控制 d.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8下图漫画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它的实施从本质上说明了()a郡县制因不利于统治而被废除b封建君主专制得到了空前强化c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d中央与地方间的矛盾得到消除9(2014临沂一模)黄宗羲在原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二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下列制度中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有()中外朝制度文臣任知州,并设通判二府三司制元朝的一省制abc d10明史职官志载,自景泰后“六部承奉旨意,靡所不领。阁权益重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六部由原来的政府最高职能部门,而沦为内阁属曹。这一变化反映了()a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b六部职能的衰退c内阁成为最高权力机关d宰相权力的反弹 11.(2014石台测试)在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a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b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c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三省六部制明确了宰相之间的分工,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12“(清代)军机处值日章京凡本日所奉谕旨,所递片单,均钞钉成册,按日递添,月一换。凡发交之折片,由内阁等处交还及汇存本处者,每日为一束,每半月为一包均责成章京检覆无讹,按季清档,月折及各种存贮要件,收入柜中,值日者亲手题封,谓之封柜也。”这说明军机处实质上()a防止了大臣专权 b强化了君主专制c取代了内阁权力 d扩大了统治基础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依官名论,也即是在内廷管理文件之意,侍中(门下省长官)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魏晋时期,皇帝将宰相之权交由这些私属代行到唐代,则由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的执政官。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元初的行省性质与金朝类似,仍属中央派出机构,设置并不稳定。但随着全国的统一,行省很快转化成了固定、常设的地方行政区。行省拥有大权,“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材料三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中央常责令各行省“不详事体轻重,无问巨细,往往作疑咨禀,以致文繁事弊”,要求“除重事并创支钱粮必合咨禀者议拟咨来,其余公事应合与决者,随即从公依例与决,毋得似前泛咨”。元典章卷四朝纲一政纪外省不许泛滥咨禀(1)材料一中“省”的含义由官禁向中枢的转变体现了什么?(2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元代行省的权力构成。(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行省制实施的影响。(12分)14.唐代的中央官制成熟完善,宋代专制集权空前强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1、图2展示了唐代和宋代的中央政制和架构。材料二为了削弱宰相的权力,(宋太祖)把宰相的人数由两人增加到三人。还用(州县)设立通判的办法,(在中央)设立参知政事,作为宰相的次官,使政务由宰相、参知政事等几个人一起讨论,最后由皇帝亲自裁决。宋代,宰相与参知政事统称为执政。除此以外,还设立了枢密院掌管军政,其长官叫枢密使,地位与宰相相等。执政与枢密院合称为二府。另外,还把财政大权从宰相掌管中分离出来,由专门机构“三司”担任。它的长官叫三司使,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司使直接听命于皇帝。至此,唐代所谓“总领一切事务”的宰相的权力,完全被分割,只剩下一部分权力,许多大小军国事务都由皇帝直接处理,君主独裁体制正式形成。日竺莎雅章著,方建新译宋太祖与宋太宗(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唐代相比,宋代宰相的地位和职权有什么特点?(6分)(2)根据图2和材料二,你认为宋代中央政制和架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宋代中央集权制如何导致“君主独裁体制”形成?(6分)答 案1选ba、d两项与史实不相符合,刺史只监督地方官。c项是错误的表述。b项符合史实,也符合“转折”的含义。2选d材料反映了唐宋地方州县所修城郭、街道和官署的差异,这事实上是唐宋地方权力尤其是财权差异带来的,宋代以来地方设置转运使,地方财政收归中央,导致地方无钱可用,自然“城郭、街道和官署”就相对简陋了。3选b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大体经过了“世官制(世卿世禄制)”“察举制”“科举制”。 军功爵制顾名思义按军功授爵,根据材料信息“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排除a项;世卿世禄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材料信息“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以告歇”可排除c项;察举制以才能和品德为选官标准,自上而下地推荐人才为官,政权相对开放,符合材料信息“入仕得官,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政权逐步解放”要求,虽然科举制也符合材料要求,但在时间上晚于察举制,故b项最有可能。4选a本题考查从材料获取信息和分析解读能力。从第一则材料“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说明九品中正制不拘爵位;第二则材料“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说明九品中正制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由此可见,两则材料共同点是认为该制度实行之初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5选a“诏敕”是指帝王的命令。由材料可知,中书门下可以对皇帝的“诏敕”进行讨论,并指出不妥当的地方。故a项正确。6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有利于巩固统治,c项说法符合题意。7选c材料对地方官选任实行地区回避的目的就是防止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选择c项。a项不是主要目的;b项与回避制度无关;d项与材料无关,材料涉及的是中央集权而非君主专制。8选c漫画中的信息是代中书省去管理地方,这是元代的行省制度,这一制度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选c项。a、b两项与漫画的主题不符;d项叙述错误,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没有消除。9选c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材料意思是政治机构实行互相牵制。中外朝制度使得重大事务避开三公,形成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分割宰相财权、军事权,故正确。10选a明太祖时已经废除丞相制度,故d项明显错误。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受皇权制约,排除c项。六部虽地位下降,但职能没有变化,依然是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排除b项。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内阁地位的上升,折射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故a项是最佳答案。11选a本题关键信息是地方行政制度。从政治制度的类型来看,d项可首先排除,因三省六部制是中央行政体制;分封制有利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但不利于中央集权,a项说法正确;b项“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说法错误,应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项“满洲族”说法错误,应是蒙古族。12选b材料信息反映了清代军机处实行严格的保密制度。这种保密制度实质上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故选b项。13(1)体现:唐代政府对皇室内廷干政的削弱。(2)构成:中央派出机构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行省具有地方上财政、军事、行政、司法等事权;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3)影响:有利于地方充分发挥自主权;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14(1)宋代宰相只是众多高级官员中的一位,而不是总领百官的首长;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