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近4年中考化学选择题考点分析教学设计_第1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近4年中考化学选择题考点分析教学设计_第2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近4年中考化学选择题考点分析教学设计_第3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近4年中考化学选择题考点分析教学设计_第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近4年中考化学选择题考点分析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4年中考化学选择题考点分析教学设计课题: 专题一选择题课时:2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体会中考化学选择题的命题范围和特点。2.通过练习,掌握选择题的一般解题方法和技巧。教学重难点:掌握选择题的一般解题方法和技巧。教学过程一、四年考情分析年份123456789102013环保营养物质化学式实验操作微观综合其他元素信息其他分类方法溶液2014物质的变化营养物质化学式实验操作元素信息环保分类方法其他微观综合溶液2015物质的变化环保营养物质化学式元素信息其他实验操作微观综合分类方法溶液2016物质的变化化学实验分类方法元素信息化学式实验操作环保物质的组成、结构微观综合溶液二、考点概述河北省中考近几年选择题分值为20分,由10道单选题组成,其中很多题型在每年的试题中都形成常态化、必考的模式。2016年中考还会延续这种命题的模式,只要掌握化学的基本知识,一般在选择时难度都不是很大。三、真题回顾6、【考点】元素周期表包含的信息试题呈现形式 :图形展示。【试题特点】试题以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背景命题。试题考查学生由图表收集信息的能力,收集的信息主要包括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元素分类、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等。强调:无法得到中子数。1、(2016河北T4)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的化学性质活泼BX表示N2C氧原子的质子数是8D三种元索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碳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来分析;B根据元素符号的写法来分析;C根据氧元素在周期表中信息来分析;D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来分析【解答】解:A碳是6号元素,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4结构,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易得电子,也不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故错误;B.7号元素是氮元素,其元素符号为N,故错误;C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氧的原子序数为8,原子序数=质子数,所以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故正确;D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不同,即质子数不同,所以核外电子数也不相同,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及周期律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基础2、(2015河北T5)钒被誉为“合金的维生素”,钒元素的相关信息如下。下列有关钒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非金属元素B原子序数为23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D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钒,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3,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3,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3,表示原子序数为3;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3,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3、(2014河北T5)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镓的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B元素符号是GaC属于金属元素D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的种类的方法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A根据原子的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则镓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故A不符合题意;B根据图可知信息:镓元素符号是Ga,故B不符合题意;C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有“钅”字旁,因此镓属于金属元素,故C不符合题意;D根据图可知信息: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其单位为1,而非g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的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4、(2013河北T7)最近科学家用钙原子轰击铕原子,合成117号元素(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C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7D钙和铕都属于金属元素【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由上图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4,不是294g,故A错误;B、由上图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故B正确;C、由上图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7,根据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117,故C正确;D、根据钙和铕元素的汉语名称的偏旁为金字旁可知,都属于金属元素,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7、【考点】化学反应的本质题型试题呈现形式:语言叙述式,图像呈现。【试题特点】试题多以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化学反应的微观结构示意图为背景命题。试题通常考查:反应类型、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等。1、(2015安徽T8)如图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C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D该装置可净化汽车尾气【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根据图示结合已有的知识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然后确定化学反应的方程式,进而解答即可【解答】解:该反应的反应物是NO和CO,生成物是CO2和N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CO2CO2+N2;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错误;B、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正确;C、反应前的分子总数是4,反应后是3,故分子总数减少,正确;D、该装置能将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转化为无毒的二氧化碳和氮气,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表示的知识,完成此题,根据模拟图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推断即可2、(2014河北T9)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下列关于该反应前、后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为混合物B质量减少C原子总数减少D分子总数不变【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根据微观模拟图,反应前的物质为两种构成不同的分子构成,反应后的物质也是由两种构成不同的分子构成;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分子的质量、分子的个数及物质质量的变化,然后结合选项进行分析【解答】解:A、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都有两种分子,故为混合物,故A正确;B、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质量、总数都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总质量都不变,故B错误;C、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没有发生变化,故C错误;D、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有6个分子,反应后有5个分子,因此分子数减少,故D错误故选项为:A【点评】此题是微观模型考查题,认真阅读分析图示,看懂每个图形表示的含义,正确判断物质的结构、组成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3、(2013河北T5)二氧化碳和氢气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甲醇:CO2+3H2CH3OH+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CO2的利用创造了一种新途径B钌膦铬合物的质量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C氢原子数在反应前后发生了改变D属于复分解反应【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反应类型的判定;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物质的制备【分析】A、根据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可知该反应物能吸收二氧化碳;B、根据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考虑;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考虑;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解答】解:A、二氧化碳含量多了会造成温室效应,该反应能吸收二氧化碳,且生成甲醇和水,所以为CO2的利用创造了一种新途径,故A正确;B、钌膦铬合物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B错;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不变,故C错;D、反应物中有单质,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必须是化合物,所以该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故D错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不变,知道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类型8、【考点】化学与环境保护试题呈现形式:语言叙述式【试题特点】试题围绕节能减排的思想,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生活方式入手命题,考查工农业生产与环境、能源与环境、材料与环境的关系。1、(2015安徽T2)2015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促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核心是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小明的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去超市购物,用布袋购物B网上购买大量闲置物品C节假日随父母出游,经常开私家车D外出就餐,超量点菜【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白色污染与防治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A根据布袋可以循环使用来分析;B根据物品闲置的害处来分析;C开私家车需要消耗大量能源;D超量点菜造成了浪费【解答】解:A使用布质购物袋而不是用塑料袋,既能节约资源,又有助于缓解白色污染;B大量物品闲置,既造成浪费又使得物品可能发生变质;C经常开私家车,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还会造成空气的污染;D超量点菜,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故选A【点评】此题属于社会热点题,同学们要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会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相关题目,培养学生们树立环保的意识2、(2014安徽T2)2014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通过焚烧秸杆为农作物提供养分B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D施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A、从焚烧秸秆时,会污染空气,同时又会烧掉秸杆中的营养成分去分析解答;B、从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只是把工业废气排放到高空中,还是会造成空气污染去分析解答;C、从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少利用化石能源,减少空气污染的目的去分析解答;D、从提高农作物产量要合理的施用化肥和农药,去分析解答;【解答】解:A、焚烧秸秆时,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3项污染指数达到高峰值,其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比平时高出1倍,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比平时高出3倍会,会污染空气,同时又会烧掉秸杆中的营养成分,故A错误;B、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只是把工业废气排放到高空中,还是会造成空气污染,故B错误;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少利用化石能源,减少空气污染的目的,故C正确;D、提高农作物产量要合理地施用化肥和农药,防止多余的化肥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故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减少污染,从我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3、(2013河北T1)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我省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力推火力发电B焚烧塑料垃圾C推广使用公共自行车D使用一次性木筷【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美丽中国”就是要保护环境,节约能源选项中属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就是正确做法【解答】解:A、火力发电需要大量的煤炭,力推火力发电,不但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会污染空气,故做法错误;B、焚烧塑料垃圾,会造成空气污染,故做法错误;C、推广使用公共自行车,既可以节约能源,又环保,故做法正确;D、使用一次性木筷,会浪费大量的树木,属于浪费资源,故做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环境保护等知识,可以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同时这也是中考的考点之一9、【考点】化学学习的方法【试题特点】试题以学习化学的常见方法如分类法、归纳法、类比法、推理法、实验法等为背景命题。此类是与选择题中的中等难度题,因为试题涉及到的知识范围广、跨度大,试题提供的信息跳跃度大,学生容易犯错。对历年中考试题分析会发现物质的分类、归纳和类比法是考试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1、(2015河北T9)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例错误的是选项方法示例A实验法用磷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B分类法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C归纳法根据稀盐酸、稀硫酸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归纳出酸的通性D类比法根据金属铝能与稀盐酸反应,推测金属铜也能与稀盐酸反应【考点】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及学习方法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科学探究【分析】A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来分析;B根据纯净物的分类来分析;C根据酸的通性来分析解答;D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来分析【解答】解:A足量的磷在集气瓶中完全燃烧,冷却至室温后,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即为集气瓶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故A正确;B根据组成纯净物的元素的种类,有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B正确;C因为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电离出氢离子,故二者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的通性,故C正确;D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铝排在氢的前面,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研究和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明确基本化学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2014河北T7)下列选项符合图示从属关系的是()ABCDX金属溶液纯净物化石燃料Y单质乳浊液化合物石油AABBCCDD【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概念关系型【分析】A、根据金属和单质的定义和相互关系判断B、据溶液与乳浊液的定义和相互关系判断;C、根据纯净物、化合物的定义和相互关系判断D、根据化石燃料的分类判断【解答】解:A、单质包括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应是X从属于Y,故A正确;B、溶液与乳浊液是并列关系,故B错误;C、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Y从属于X,故C错误;D、化石燃料主要有三种:煤、石油、天然气,应是Y从属于X,故D错误故选:A【点评】物质的分类是重点的基础化学知识,但却是学习难点之一,要能正确地、合理地对物质作出正确分类,首先要理解物质分类的有关概念,抓住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和本质区别3、(2013河北T9)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下列不属于分类方法的是()A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B有机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C人体中的元素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D空气可分为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矿物质与微量元素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分类【分析】A、根据物质的分类方法考虑;B、根据有机高分子材料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考虑;C、根据人体中元素含量不同进行分类;D、空气的组成不是分类方法【解答】解:A、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这属于物质的分类,故A属于分类方法;B、有机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只包含这两类,故B属于分类方法;C、根据人体中元素含量不同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故C属于分类方法;D、空气可分为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这属于物质的组成,并没有分类,故D不属于分类方法故选D【点评】分类的方法很多,根据物质的组成、性质不同可以对物质进行不同的分类10、【考点】溶液及溶解的曲线试题呈现形式:语言叙述式,图像呈现。【试题特点】试题以溶解度曲线为背景命题。试题通常考查:由溶解度曲线收集信息的能力;比较同物质不同温度、不同物质同温度下溶解度大小;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趋势;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改变温度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等。1、(2015河北T10)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t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t2 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判断通过降温还是升温的方法是晶体析出,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据此解答【解答】解:A、在同一温度下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错误;B、据图可以看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正确;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D、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33.3%,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2014河北T10)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t1时,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两种物质,再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后,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升温到t2(不考虑溶剂质量变化)由t1到t2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B装有乙物质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增多C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质量相同【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从图中能够获取的信息: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温度时,相同质量的水中所溶解的甲和乙的物质的质量相等;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和升高而降低去分析解答A、从t1到t2的过程中,由于甲溶解度增大,溶解的溶质增多,质量分数增大去分析解答;B、从t1到t2的过程中,乙物质溶解度减小,溶液中的溶质会析出,剩余固体质量增多去分析解答;C、从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去分析解答;D、从t1到t2的过程中,乙物质溶解度减小,溶液中的溶质会析出,剩余固体质量增多,而甲溶解度增大,溶解的溶质增多,剩余固体的质量则会减小去分析解答;【解答】解:由图中可知: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温度时,相同质量的水中所溶解的甲和乙的物质的质量相等;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A、t1 到t2 的过程中,由于甲溶解度增大,溶解的溶质增多,由于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质量分数增大,故A错误;B、t1 到t2 的过程中,乙物质溶解度减小,溶液中的溶质会析出,剩余固体质量增多,故B正确;C、由上面的分析可知: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和升高而减小t1到t2 ,温度升高,乙物质的溶解度变小,故C错误;D、由t1 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温度时,相同质量的水中所溶解的甲和乙的物质的质量相等,此时试管内剩余物质的质量相等t1到t2的过程中,乙物质溶解度减小,溶液中的溶质会析出,剩余固体质量增多,而甲溶解度增大,溶解的溶质增多,剩余固体的质量则会减小,故D错误故答案为:B【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3、(2013河北T10)如图表示某物质在水(a)和酒精(b)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相同B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20时,其水溶液比其酒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D40时,其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8%【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据图示可知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B、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C、据溶液的状态、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解答;D、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分析解答【解答】解:A、据图示可知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故错误;B、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C、溶质的质量分数=100%,由于不知溶液的状态,无法确定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量的多少,故无法判断其大小,错误;D、40时,该物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是38g,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在饱和时达到最大,其水溶液中饱和时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8%,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方式较新颖,考查了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明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等知识,并能结合选项灵活分析解答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四、针对练习12015年合肥科技周,中科大展示了中国核能的发展及展望,一千克浓缩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1500吨煤用于发电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放射性元素铀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A质子数为92B相对原子质量为238.0C属于非金属元素D中子数为1462原央视主持人柴静制作的“穹顶之下”,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