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小结 岳麓版必修1.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小结 岳麓版必修1.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小结 岳麓版必修1.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小结 岳麓版必修1.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单元小结 岳麓版必修1 1鸦片战争的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第一,中国的领土完整和独立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第二,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以后,通过不平等条约,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必然发生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两对,即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3)中国的革命任务的变化:随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的革命任务也必然发生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革命的性质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从此,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功绩和经验教训(1)历史功绩: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它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这一体制变革的勇敢尝试,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在反封建的同时,担负起反抗外国侵略的重任,并且在外交上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2)经验教训: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从主观方面说,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提不出一个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随着革命的发展,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二是战略上的失误。偏师北伐,孤军深入。从客观方面说,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太平天国。太平天国运动说明: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不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缺乏科学的理论武器,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3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目的:限制袁世凯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制度。(2)内容:国体: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主权: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政治原则: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权利:政治上,民主、自由的权利;经济上,保护私有财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体:责任内阁制。性质: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3)特点: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规定实行内阁制;为加强对袁世凯的监督,进一步扩大参议院的权力;为防止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4)评价: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和弹劾权,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希望在中国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愿望。4成功?失败?对辛亥革命的认识(1)成功之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2 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并制定了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它还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失败之处: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它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5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1)它是一次追求民主、追求真理的思想解放潮流,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为后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2)它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伟大斗争,加快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直接加快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的开展。(3)在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起到了先锋作用;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从此以后,工人阶级开始领导中国革命,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始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1在谈到鸦片战争的时候,革命导师马克思说了一句很公正的话:“看起来奇怪的是,鸦片没有起催眠作用,反起了警醒作用。”这句话的实质含义不包括()a鸦片战争后的“师夷长技”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中国的大门被炮舰轰开后逐渐面向资本主义新世界c中国开始了一条漫长的民族觉醒、复兴和崛起的道路d两千年来没有改变过的封建制度开始动摇和分崩离析2据记载,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劫,重则可能有杀身之祸。我们对这段记载的正确认识应该是()a不符合史实,有杜撰嫌疑b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必然导致极端排外c是地主阶级在诬蔑诽谤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可能造成过分仇洋3有史学家认为:“德源(洪仁玕)的思想虽不够充分,但却十分可贵,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道。”文中的“这个方向”是指()a借用西方的基督教和儒家大同思想发动群众b坚持将反封建与反侵略结合起来挽救民族危亡c发展资本主义,追寻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d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的理想社会4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a打开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b英国实现了对印度的占领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确立5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雷姬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6人们通常用“封建余孽”这个词特指近现代社会中残存的拥护封建制度的分子。这种用法最早可能出现于()a戊戌变法后 b辛亥革命后c新文化运动后 d新中国成立后题号123456答案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且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重新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庭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材料二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件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使他们长时期地在经济上压榨中国看圆明园和故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被掠到海外的国宝不知有多少!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头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故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的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也正是由于中国的被侵略,让中国理所当然站在正义的一方,在两次大战中不至于沦为世界所不齿的邪恶轴心国。2009年10月15日新华网请回答:(1)材料一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对此你如何理解?(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3)上述两则材料体现了历史研究中的什么观点?【答案解析】单元学习小结强化训练1a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的重大意义,鸦片战争后的“师夷长技”就是学习西方的“器物”而不是“制度”层次。2d3c解答本题要结合题干信息,迁移洪仁玕资政新篇的意义进行分析。洪仁玕协助洪秀全主持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工作以后,根据其居留香港期间的观察撰写了资政新篇,其中提到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是中国追赶世界历史潮流的体现,从19世纪中期世界发展的主流看,这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故c项符合题意。4c据题干信息“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世界大国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迁移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材料描述的是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次战争的主要影响是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b、d与题干材料无关,答案为c。5c仔细分析题干材料的内涵,抓住关键信息“民族主义”“没有理性的指导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迁移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是从反洋教开始的,后被清政府所利用,最后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义和团运动符合题意。6b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虽然没有推翻封建制度这一上层建筑,但封建制度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故b项符合题意。7(1)观点:鸦片战争是使中国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向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的转折点。理解:鸦片战争使中国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开始面对世界;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预示新的经济形态将会出现;惊醒了部分中国人,使他们开始睁眼看世界,面对世界;中国开始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促使了中国社会的转型。(2)直接影响: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