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随州市洛阳镇中心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湖北省随州市洛阳镇中心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湖北省随州市洛阳镇中心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湖北省随州市洛阳镇中心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5分钟)1.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2.了解鲁迅 1881年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1936年病逝于上海。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作品有风筝、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社戏雪 3.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题意为“早晨的花到了傍晚才拾起来”,是鲁迅在中年以后回忆自己青少年时的经历感受的集子,原题是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浸透着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滋味的小品,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枪和匕首。我们前面提到的风筝、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都是选自这一本集子。(白板展示:鲁迅及朝花夕拾简介)4.白板出示学习目标(1)流利的朗读课文,读准字音。(2)请你依据文章叙述中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理清课文内容。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5分钟后检查)1.速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教诲 ( ) 驿站( )瞥见 ( ) 解剖( )抑扬顿挫 ( ) 畸形( )深恶痛疾 ( ) 不逊( )杳无消息 ( ) 匿名( )油光可鉴 ( ) 诘责(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10分钟)2、浏览1123段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第二课时四、精读课文,交流展示(10分钟)3、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弃医从文的原因?五、当堂检测。(15分钟)完成本课的练习册及长江作业。2.我的母亲(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自传的语体特征。【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运用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教学重点: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烛光里的妈妈,我看见有的同学在一起唱,可能你们也想起了自己的妈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胡适的我的母亲。2、作者简介: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生于上海。1916年开始与在美国的同学讨论白话文,最后写成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1月发表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这是最早全面系统地提倡白话文的论文,在新文化运动初期产生重大影响。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新青年编辑,1920年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3、展示学习目标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1.速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文绉绉( ) 绰号( ) 庶祖母( ) 吹笙( ) 摹画( ) 眼翳( ) 舔去( ) 侮辱(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2、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答题模式:母亲是一个 的人。第二课时四、精读课文,交流展示3、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情?表现出她的什么品性?答题模式:写了母亲一事,表现了母亲的品质。五、当堂检测完成本课的练习册及长江作业。4.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过程与方法目标】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学习重点: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理解由外貌透视心灵的手法,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学习难点:体会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有句话说的好:“眼睛是灵魂的窗户,人的才智和意志可由此看出来。”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文坛巨匠托尔斯泰的眼睛。(板书课题) 2、知识链接:托尔斯泰(1828-1910)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他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60年,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其中以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最为著名。3、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4、出示学习目标。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1、快速读课文,读准字音。胡髭( ) 犀利( )长髯( ) 侏儒( )( ) 鬈发( ) 酒肆( ) 黝黑( ) 锃亮( )滞留( ) 尴尬( )( )愚钝( ) 甲胄(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2、 课文前半部分对于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突出了哪两个方面的特点?它们分别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第二课时四、精读课文,交流展示3、文章为什么重点写托尔斯泰的眼睛?五、当堂检测完成本课的练习册及长江作业。1. 再塑生命(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者成长历程理解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结构。 【过程与方法目标】阅读及重点语句分析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生命的积极态度以及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学习重点: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学习难点: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十九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美国:马克吐温在西方的历史上没有哪个人象拿破仑这样如此长久获得的赞誉。他以个人非凡的努力,从普通的科西嘉岛民,成为法兰西人的皇帝,叱咤欧洲二十余年。他所建立的荣耀使得法兰西人在欧洲赢得前所未有的尊敬。海伦在一岁零七个月时就成为一个集盲、聋、哑于一身的残疾人,但她却顽强的生活下来了,考入了著名的哈佛大学,长大后成为一名作家。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激励别人生存的勇气。2、作者简介: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七岁时,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莎莉文的帮助下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入剑桥的拉德克史利夫学院,19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荣誉 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她一生写过14本著作 :奇迹缔造者(台湾译名:海伦凯勒)(2000,tv movie,迪士尼)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我的生活 我的老师 我黑暗中的光明 石墙之歌 乐观 走出黑暗等。二、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