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九章 中国戊戌变法章末回顾总结课件 北师大版选修1.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九章 中国戊戌变法章末回顾总结课件 北师大版选修1.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九章 中国戊戌变法章末回顾总结课件 北师大版选修1.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九章 中国戊戌变法章末回顾总结课件 北师大版选修1.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九章 中国戊戌变法章末回顾总结课件 北师大版选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中国戊戌变法 章末回顾总结 一 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 二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1 经济上 市场化 工业化 1 俄国改革 颁布废奴法令 农民赎买份地 使近代工业发展获得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资金和国内市场问题 颁布政策 扶植工业发展 2 阿里改革 积极发展近代化的民用企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 并采取行政措施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3 明治维新 殖产兴业 从西方引进技术和人才 重点发展军工企业 重工业和基础设施 通过官营示范 扶持政策和人才培养等方式 积极推动私人企业发展 初步实现工业化 崛起为东方强国 4 戊戌变法 设立矿务铁路局 农工商总局 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建立商会 农会等民间团体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 政治上 民主化 法制化 1 俄国改革 颁布 二一九法令 宣布废除农奴制 从法律上承认了农民的人身自由 颁布 司法章程 统一司法程序 实行公开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 建立起近代司法制度 选举产生农村地方自治局 城市杜马等地方自治机构 2 明治维新 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 实行四民平等 1889年颁布 大日本帝国宪法 确立了天皇至高无上的权力 但也承认了人民的一些权益 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 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3 戊戌变法 维新派在变法前曾提出设议院 开国会 定宪法等内容 要求实行君主立宪 表明中国向西方学习已扩展到制度领域 3 思想文化上 科学化 民主化 1 阿里改革 实施西方教育体制 发展世俗中小学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 派遣留学生 翻译大量军事科技书籍 2 明治维新 倡导文明开化 积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 实行教育改革 传播启蒙思想 大力发展新闻出版事业 3 戊戌变法 维新变法期间 言论 集会 出版 结社活跃 各种社团和报刊层出不穷 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获得较快发展 出版事业进步 近代传媒从通商口岸拓展到内陆 猛烈地抨击了封建思想文化 促进了思想启蒙 开启了新的时代风气 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 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遗产 4 军事上 现代化 西方化 1 阿里改革 创办近代化军工企业 推行军事改革 建立步兵学校 实行征兵制 仿照西方训练军队 发展壮大海军 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殖民统治 成为地中海东部最强大的国家 2 明治维新 建立新式军队 实行义务兵役制 仿照西方建立常备军 大力改进装备 培养指挥人才 实施武士道教育 内阁享有特殊地位 只对天皇负责 3 戊戌变法 精练陆军 改习洋操 扩建海军 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1 2017 全国卷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末 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 河道 严且备矣 但 究其实 无一人过问 以致北京城 粪土载道 秽污山积 洋人目之为猪圈 外省比之为厕屋 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 并向商民收取巨款 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 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 戊戌变法时期 清政府令 各衙门即行查勘 估修 以壮观瞻 并大清门 正阳门外 菜蔬鸡鱼摊肆 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 对此改革 官吏闾民 皆称不便 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 据苏继祖 清廷戊戌朝变记 材料二凡改革之事 必除旧与布新 两者之用力相等 然后可有效也 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 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 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 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摘自梁启超 戊戌政变记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难及启示 解析 第 1 问可以根据材料中的 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 以致北京城 粪土载道 秽污山积 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 并向商民收取巨款 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 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 等信息归纳得出 第 2 问第一小问 根据材料中的 对此改革 官吏闾民 皆称不便 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 来分析说明 第二小问 可以根据这场改革的结果以及联系材料二对于改革的认识来说明 答案 1 西方的影响 政出多门 互相推诿 城市宜居性差 影响城市形象 日常维护不力 经费被官吏贪污 2 困难 改革触动了一些官吏的既得利益 打破了百姓习惯 启示 改革既要除旧又要布新 不可偏废 除旧弊难免触及多方利益 改革需要勇气和毅力 改革需要强有力的领导 改革应以人民的福祉为宗旨 2 四川高考 1898年 康有为在 进呈法国革命记序 中说 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 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 盖自法肇之也 近世万国 目睹其祸 纷纷 行立宪之政 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 亦可鉴也 康有为的用意在于 a 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b 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c 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d 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 解析 题中材料表明 实行君主立宪 和平改良 可以避免民主共和 暴力革命 目的是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 a c d三项都不是康有为的用意 主要目的 答案 b 3 新课标 全国高考 材料1901年1月29日 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 我中国之弱 在于习气太深 文法太密 庸俗之吏多 豪杰之士少 误国家者在一私字 困天下者在一例字 至近之学西法者 语言文字 制造机械而已 此西艺之皮毛 而非西政之本源也 舍其本源而不学 学其皮毛而又不精 天下安得富强耶 著军机大臣 大学士 六部 九卿 出使各国大臣 各省督抚 各就现在情形 参酌中西政要 举凡朝章国故 吏治民生 学校科举 军政财政 当因当革 当省当并 或取诸人 或求诸己 如何而国势始兴 如何而人才始出 如何而度支始裕 如何而武备始修 各举所知 各抒所见 以奕劻 李鸿章 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 以刘坤一 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 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 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 改革逐步推行 史称 清末新政 据 清德宗实录 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 2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 解析 第 1 问 依据材料信息 从目的 形式和内容三个角度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 第 2 问 原因 从主导者 支持力量 实施过程和背景等角度分析 实质 结合清末新政实施者的阶级属性及新政实施的背景和目的分析即可 答案 1 向西方学习 自上而下的改革 侧重制度改革 2 原因 改革主导者不同 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 推行过程不同 面临的国内外情势不同 实质 维护专制统治 抵制革命 4 2016 全国卷 材料八旗军是清朝的正规军队 八旗将士领取饷银 甲午战败后 袁世凯组织新建陆军 张之洞组建自强军 皆采西法 1901年 清政府改建兵制 取消旧式武举 创办武备学堂 编练新军 操习新式枪炮 1903年设练兵处 作为全国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中央机构 1904年决定改建整个兵制 拟建新军36镇 为常备军 服役期3年 在自愿基础上征募士兵 并有严格的资格限制 1906年 兵部与练兵处合并为陆军部 后来又建立海军部 陆海军均由满人官员掌控 皇帝是最高统帅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 革命党在新军中的组织迅速扩大 据 清史稿 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与八旗军相比 新军具有哪些特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评清政府军事改革的影响 解析 第 1 问 据 作为全国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中央机构 编练新军 操习新式枪炮 服役期3年 等和所学知识概括 第 2 问 据材料信息 改建整个兵制 革命党在新军中的组织迅速扩大 等和所学知识 从提升军队战斗力 推动军事近代化 未能加强清政府统治等方面作答 答案 1 设立专门招募 训练军队的中央机构 仿西式军制及训练方式 采用西方征兵方式 有固定服役期限 使用新兵器 2 确立近代陆海军制 提升军队战斗力 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进程 军事改革未能加强清政府统治 新军成为清政府的掘墓人 5 2014 高考山东卷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外大小诸臣 自王公以及士庶 各宜努力向上 发愤向雄 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 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 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光绪帝 宣示诸臣实力讲求西学 材料二近者设立海军 使馆 招商局 同文馆 制造局 水师堂洋操 船厂 而根本不净 百事皆非 今天下之言变者 曰铁路 曰矿务 曰学堂 曰商务 非不然也 然若是者 变事而已 非变法也 据康有为 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 等 1 在改革问题上 光绪帝和康有为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 2 根据材料中两人对改革的不同理解 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在当时不能实现的原因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 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 1 问由材料一 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 和材料二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可知 二人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