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文言文总复习.doc_第1页
九年级文言文总复习.doc_第2页
九年级文言文总复习.doc_第3页
九年级文言文总复习.doc_第4页
九年级文言文总复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面有效 学习载体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2、文言文比较阅读 一、课内与课内比较阅读(一)2016永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虽有嘉肴)【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不知其旨也(旨意)B然后能自强也(勉励)C蒙辞以军中多务(言辞)D但当涉猎(但是)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蒙乃/始就学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实践出真知,经常学习才能发现自己知识的缺乏。B教育指导他人,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别人身上,不利于自己的发展。C孙权希望吕蒙专心学习,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D吕蒙经常与鲁肃交流,增长了许多才能。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学学半。”其此之谓乎?_(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5请在选文中分别找出一个成语。【甲】文:_;【乙】文:_。(二)2016益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庙堂之高B然则何时而/乐耶C树林/阴翳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是进亦忧,退亦忧否,非若是也(唐雎不辱使命)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_(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_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表达方式来看,选文【甲】以议论为主;选文【乙】先叙后议,叙议结合。B从句式来看,选文【甲】骈句与散句结合,自由交错,朗朗上口;选文【乙】大量使用“也”字,一气呵成,如珍珠串联。C范仲淹写岳阳楼记与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均被贬官在外,但是两人都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此,他们是古仁人的代表。D范仲淹的“先忧后乐”与欧阳修的“与民同乐”都具有民本思想,但是“先忧后乐”没有“与民同乐”那样博大的胸襟与强烈的责任感。(三)2016呼和浩特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晋陶渊明独爱菊故人不独亲其亲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D及至燕多助之至,天下顺之2下列句子与“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停数日,辞去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C此先人之庐D咨臣以当世之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4你学过了陶渊明和周敦颐的文章,请简要写出他们品格的相同与不同之处。_(四)2016福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屋舍俨然_(2)阡陌交通_(3)不独子其子_(4)货恶其弃于地也_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无大小,悉以咨之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_(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_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_。(2)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_。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_(五)2016柳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小石潭记)【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醉翁亭记)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影布石上(发布)B以其境过清(凄清)C往来而不绝者(断绝)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例句中的“之”字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乃记之而去A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醉翁亭记)B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C或置酒而招之(五柳先生传)D何陋之有(陋室铭)3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第二段正面写水,侧面写鱼;写的是鱼,见的是水。B【乙】文第一段先写滁人之游,再写太守与众宾的宴酣之乐,最后写太守的醉态。C【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官后寄情山水的特殊心境。D【甲】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乙】文则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加以议论。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_(2)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_(六)2016安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豁然开朗_(2)阡陌交通_(3)悉如外人_(4)泉香而酒洌_(5)杂然而前陈者_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_3【甲】段已用“/”分为两个层次,请分别概括其内容。_4【甲】【乙】两段选文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请简要概括。_(七)2015益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C苔痕/上阶绿D可以调/素琴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想到)B怀民亦未寝(动词,睡觉)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动词,出名)D无丝竹之乱耳(制作乐器的丝、竹等材料)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相与步于中庭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B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使楚)C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芙蕖则不然(芙蕖)D何陋之有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_5【甲】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运用_的手法,抒发了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被贬的悲凉、壮志未酬的苦闷等复杂的思想感情;【乙】文作者因革新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安徽和州。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_的情怀。(八)2015郴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连月不开_(2)杂然而前陈者_(3)而或长烟一空_(4)游人去而禽鸟乐_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微斯人,吾谁与归?_(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3【甲】文第二段描摹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乙】文第一段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_4【甲】【乙】两文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具体说说你对此的理解。_(九)2014郴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_(2)可爱者甚蕃_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水陆草木之花A渔人甚异之B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C怅恨久之D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_(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4【甲】段作者以陋室明志,【乙】段作者以莲花自喻,两段选文作者在表达志趣方面有什么共同点?_(十)2014呼和浩特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毎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丙】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1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无从致书以观B手自笔录,计日以还C固以怪之矣D俯身倾耳以请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词性、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弗之怠B走送之C令辱之 D处江湖之远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亡”的读音、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广故数言欲亡B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C河曲智叟亡以应D亡命天涯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宋濂,明代文学家。【甲】开篇一个“嗜”字,写出他对学习的喜爱程度超过一般人。他曾经为了学习经书,跑到百里之外,向老师磕头请教。B【乙】中兼有抒情、议论两种表达方式。作者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凸显最高的人生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必曰”中的“其”就是“斯人”。C【丙】既表现陈胜的领导才干,又表现他的机智勇敢。在“尉”拔剑出鞘时,陈胜与吴广合作,夺下“尉”手中的剑,共同杀死了两个“尉”。D. 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出自宋学士文集。文章辞藻华美,内容充实。【甲】中作者描写自己恭敬、虔诚地向老师请教的情景十分传神。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_(2)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_二、课内与课外比较阅读(一)2016郴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注释】上:指唐太宗。傥:倘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管夷吾举于士_(2)困于心衡于虑_(3)病虽愈_(4)四夷俱服_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_(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_3【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用又是什么?_4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_(二)2016怀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勿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肾,此治变者也。(节选自孙子军争篇)【注释】昼:白天,一说指经过一段时间后。暮:到了战斗快结束时。以治待乱:以我军的严整有序对待敌军的混乱无序。正正:严整。堂堂:壮大的样子。1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是 故 朝 气 锐 昼 气 惰 暮 气 归。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既克,公问其故_(2)彼竭我盈_(3)将军可夺心_(4)故善用兵者_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_(2)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_4【乙】文中的中心句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_(三)2016临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林嗣环口技)【乙】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博,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余亟叹其技之奇妙。(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注释】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蜡人:用蜡做成的人的形象。生人:活人。亟(q):屡次,不断地。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_(2)不能名其一处也_(3)无不毕肖_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不能指其一端其一犬坐于前(狼)B凡有名者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C往往留像于馆求石兽于水中(河中石兽)D余亟叹其技之奇妙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_(2)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_4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口技表演者或蜡人制作者高超技艺的一项是()A凡所应有,无所不有。B余亟叹其技之奇妙。C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D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5【甲】【乙】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分析。_(四)2016张家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乙】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尔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选自东轩笔录)【注释】悴:困苦。睢(su)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术者:术士。古代大多指有一定技能的人。病笃:病重。内:通“纳”,放入。俾(b):使。宛然:依然如故。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所恶有甚于死者_(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3)会术者病笃_(4)今汝成立_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_(2)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_3试用【甲】文的主要观点,结合【乙】文内容,简要评价范仲淹。_(五)2016湘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