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 在我县农村,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个长期缺少家庭温暖、缺少父母关爱,一个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一个极易造成心理偏差和行为失范的弱势群体,他们就是“留守儿童”。 本文的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流动到外地,孩子留在家里而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只能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伯姑姨等亲属的14岁以下儿童。 目前,留守我县农村的几乎是清一色的“61大军”,即61岁以上的老人和过61节的儿童。因为外出打工赚钱快、赚得多,我县农村青壮年几乎倾巢而出,我县农村学校学生几乎是清一色的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问题更加凸显,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成了我县农村教育的热点话题。这是我县农村学校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我县农村教师的最大困惑。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1、“隔代教育”问题突出 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基本上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看,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不少祖辈喜欢孩子,心态比较平和,有带孩子的经验,有时间和精力,这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但隔代教育有利也有弊,“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祖辈大多不会管,不敢管,管不了。重养轻教,重身体、轻心理,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 一是过分溺爱。祖辈往往有一种补偿心理,把对子女的爱以及对孙辈的爱全部集中到孙辈的身上,祖辈对孩子的这份爱,有时却失去了原则,没有了底线,转变成了溺爱,生怕孩子受苦受累,以至于事事代劳,处处迁就,孩子从小就跟祖辈生活在一起,习惯了接受他们的袒护与迁就,导致孩子出现任性、懒惰、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有的看到孩子平时缺少父母关爱,想在物质方面给予补偿,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百依百顺,溺爱放纵;有的怕得罪孩子,怕孩子在他父母面前告状,怕管,不敢管,事事迁就孩子。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自我、任性等不良个性。 二是过分严厉,祖辈因循了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对孩子的批评多于鼓励,责罚多于奖励。有的自己读书不多,很想把孩子教育成人,希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常常费力不讨好,事与愿违。有的生怕孩子学习搞不好,怕儿子儿媳责怪,不准孩子看电视,不准孩子出去玩,引起孩子的反感。有的孩子考试成绩一旦落后,或者一旦犯错,就是批评,甚至打骂,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有的怕孩子出任何意外,只能画地为牢,使孩子产生了严重的自卑、自闭或叛逆心理。 三是过分放任,大部分祖辈都简单的认为带孩子就是让孩子吃好、穿好、睡好,从没有考虑怎样去教育和引导孩子。错误的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与自己无关。有的认为读不读书,都是打工,送孩子读书,还不如为孩子建房,一人读书,拖累全家,送孩子到学校主要是让学校管住孩子,在家里难管。对孩子的想法、表现,什么也不过问,只要不出大事就行。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祖辈监管孩子,有的忙于农事而时间不足,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孩子而精力不足,有的体弱多病而能力不足。孩子自律能力差,因而导致成长出现偏差。 2、厌恶读书厌恶农村。 因家庭监督学习力度的弱化,留守儿童往往因贪玩、厌学而失去学习的动机、信心和兴趣。祖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基本上都采取了放之任之的态度,疏于管教或者管教不严,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使得留守儿童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上比较松散,学习不自觉,不完成作业,有的经常抄袭别人的作业,有的厌学情绪严重,逃学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有的知道父母在外辛苦,学习也很认真,但是由于父母期望值太高,孩子的心理压力太大,一遇到挫折便会一撅不振,对学习失去信心。有的受“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对学习毫无兴趣,整天在学校混日子。有的厌恶农村学校,厌恶农村,看到家里这也不顺眼,那也不顺心,一心只想进城到父母身边去玩。祖辈忙农活,他看也不看,喊他帮忙,他理也不理。留守儿童什么都有,就是没有课外书籍,什么都买,就是不买书,一个班难得找到几本课外书。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 3、心理健康令人担忧。 心理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大家都知道,现在每年涨两次“大潮”,一次民工回家过年潮,一次暑假留守儿童探望父母潮,家庭经济好的留守儿童每半年见父母一面,大部分留守儿童每年见父母一面。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呵护和照顾。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于是逐渐产生了一种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导致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有的孤独、自卑、心理敏感。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有的冷漠、不合群、对人无信任感;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严重影响着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 4、思想道德出现偏差。 现在农村攀比风气严重,比赚钱多赚钱轻松;比房子大装饰漂亮;过年比热闹、看谁家鞭炮烟花放得多;摆酒比排场,看谁家桌数多酒席丰盛,无形中也影响到了孩子。特别有的父母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全部的爱,孩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从不迟疑,从不打折扣。祖辈也认为现在条件好了该在孙辈身上补一补,以致出现了在物质金钱上任由孩子大手大脚。于是孩子挑食、偏食、比吃、比穿、比手机、比化钱,不吃饭,而吃零食,不在食堂吃饭,而进小店消费,形成了互相攀比的思想。有的孩子钱不够花,就向家里想着法子要,撤谎要,甚至偷偷从家里拿。祖辈不满足其要求,就又哭又闹、以不上学、不吃不睡、离家出走相威胁,没有人情味,不懂得感恩,很多孩子认为从家长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生活中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自然不会想着去关心别人和感激他人。逐渐形成讲虚荣,讲享受的思想观念。但比学习,比进步的少,缺乏进取心,缺乏前进动力,这种现象在过去农村根本没有,现在却像春草一样疯长。他们把一些与社会和道德格格不入的东西当作时髦去追求,当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留守儿童自律能力很弱,缺乏道德约束,没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 5、行为习惯出现失范。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只要不犯大错,祖辈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在孩子行为稍有出格的时候也不会加以管束,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不少留守儿童变得任性骄蛮、唯我独尊;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宠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经常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不少留守儿童在家里不听祖辈的话,动不动就发脾气,耍性子,甚至与祖辈对来。在学校不守纪律,逃学,说谎,动不动就打群架,拿钢管打架,从外面找人来打架。有的玩性大发,终日沉迷网吧和游戏厅,双休日没日没夜不回家,呆在网吧和游戏厅;在学校就寝后爬栏杆,翻围墙进网吧和游戏厅,到天亮时才偷偷溜进学校,白天上课不是呼呼大睡,就是玩手机打游戏。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出现偏差。在家里,不讲个人卫生,早上不洗脸漱口,晚上不洗脚洗澡;在学校,不讲公共卫生,乱丢乱扔,不爱惜公共财物,随意损坏。在社会上,不守公共秩序,乱涂乱画,缺乏礼貌待人的常识,缺乏同情心,平时用钱大手大脚,到捐款时却不出手。家庭教育不力,是导致留守儿童心理扭曲,人格异化,行为失落的主要原因。 6、安全监管出现缺位。 由于祖辈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不够、监护不力,留守儿童防护能力弱,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特别是在双休、寒暑假期间,脱离了学校管理回到家中,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出现安全事故。早几年,上学前一天,7个留守儿童相约去河里洗澡,结果被水淹死4个。几个小学生中午回家吃饭返回学校的路上,相约到塘里去洗澡,结果溺死3个。去年一个星期天,4个留守儿童相约到塘里去洗澡,结果被水淹死3个。这些群发性溺水死亡令人怵目惊心。还有群发性的交通安全事故,更是防不胜防,早几年几个家长租了一辆三轮车送孩子到校报到,结果发生车祸,3个学生受伤,2个家长死亡。去年2个小孩在家门口前的公路上玩耍,被车碰死,儿子回家后将父亲扇了一耳光。早几年一个老人将栽种的花生伴了老鼠药,被放学回家的孙子孙女外甥外甥女吃光了,结果毒死4个,老人无法向子女交待,自己也吃老鼠药死了。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去年一个小学女孩在上学路上被人砍死,今年一个男孩放学回家后在外面玩耍被旧电线杆子压死。 (感恩教育) 二、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进城入学的高昂费用,在民办学校入学无法参与升学考试、转学面临两地教村不同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意识淡薄。留守儿童的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部分农民潜意识里认为,家里没有读书的种,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关键是求钱求富心理迫切,而失去家庭的亲情,牺牲子女的前途,造成越来越多的、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和家庭监管缺位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主要原因。 3、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措施不力。由于学校对留守儿童这个社会转型期的特殊群体,没有作全面的、深层次的分析,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农村老师负担重,很难在学习上、生活上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再加上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问题儿童难以管理。 4、社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关注不够。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对留守儿童的思想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心理、生理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一些娱乐场所缺乏有效管理,对留守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 三、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要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接受教育的制度和机制,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真正享有同当地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权益。使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童群体。 2、家庭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要责任,给予必要的家庭关爱和亲情关怀,尽力把孩子带到身边去读书,或者父母一方留在家里一边做农活一边照顾孩子。家长要与学校和老师经常保持联系,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责任与义务,尽职尽责地对孩子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护。 3、学校要肩负起留守儿童的教育责任,并有针对性的开展有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教育和活动,大力开发他们的潜力,激活他们的进取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 一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意大利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儿童有自我教育的能力,儿童的能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发展。加强对留守儿童自立、自信、自强方面的教育,培养他们自我约束、自我生活、自我反省、自我努力向上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宽容和理解,不去抱怨父母的常年外出,在独立中学会自强,在乐观中找到自信。 二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设心理辅导课,开展心理讲座、召开主题班会、开设心理咨询室等多种形式,疏导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偏差。引导留守儿童定期与父母交流、沟通,将自己的想法和心理话,及时告诉父母,消除留守儿童心理障碍,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三是加强感恩教育。使留守儿童认识到学会感恩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常心电图及常见心电图的识别及处理
- 葡萄肥料专业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2025房产买卖转让合同
- 2025年燃气输配设备合作协议书
- 2025年新型聚氨酯漆成膜交联剂合作协议书
- 2025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北碚集资房买卖合同范本
- G合同(单位)工程完工验收鉴定书
- 2025短期劳动合同协议样本
- 2025商业租赁合同
- 光伏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2025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入库题库与答案
- 2025至2030医学混合成像系统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仪表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三级老年人能力评估师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内蒙古交通集团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工程设计图纸技术交底
- 低压安全隐患排查
- 学堂在线 高技术与现代局部战争 章节测试答案
- 水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
- 《研学旅行指导师实务》课件-第1章 研学旅行指导师职业基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