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多媒体在生物教学应用中的利与弊.doc_第1页
浅析多媒体在生物教学应用中的利与弊.doc_第2页
浅析多媒体在生物教学应用中的利与弊.doc_第3页
浅析多媒体在生物教学应用中的利与弊.doc_第4页
浅析多媒体在生物教学应用中的利与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多媒体在生物教学应用中的利与弊【摘要】伴随信息革命的到来,多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生物学教学中。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其应用可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误区和局限性,所以有必要对生物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进行分析。 【关键词】 多媒体; powerpoint; 人格教育;多媒体教学的概念: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以它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感官系统,充分地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生物教学的枯燥与乏味,给生物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其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对审美能力的补足。在学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一节内容时,本人收集了大量的、不同种类的植物(有藻类、苔藓、蕨类、裸子、被子等植物)、动物(有水生、陆生和空中飞行的)、微生物(细菌和病毒),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了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让学生认识了自然界的绚丽多彩。有时在powerpoint(以下简称PPT)课件中超链接一些视频资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帮助。如:在学习人类遗传病时,我在PPT中插入有关单基因、多基因、染色体等遗传病患者的相关视频材料,同学们聚精会神得观看着,最后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完成了对知识点的学习。2.推进教学进度,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大都高级中学一般会把高一生物课安排2课时/周,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如果仍按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方法实施教学,势必会给自己带来课时少、教学内容无法按时完成的困惑。使用多媒体教学,把原本两课时的教学内容,压缩在PPT课件中,一课时便可上完。如在学习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节内容时,其中实验内容教师可直接提供视频供学生观看。采用这种方法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推进了教学进度、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让学生有一个充实的45分钟。3. 增强学生感官效应,提高学习效率 人的学习过程是通过自身的眼、耳、鼻、舌、身等主要感觉器官把外界信息传递到大脑,经过分析、综合从而获得知识与经验的过程。心理学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多媒体技术中的文字、图像、动画、视频可以作用于视觉,旁白解说、示范朗读、背景音乐等可以作用于听觉。因此,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学生增进记忆和提高学习效率。4建立网络连接,获取最新信息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多数是与网络相连接的,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链接相关网页或视频。通过此种方式,学生可及时地了解生物学最新的研究动态。如:在学习细胞的癌变时,许多同学都认为癌细胞扩散了意味着癌症已进入晚期,生命已接近尾声,其实不然。science的最新研究动态表明:肿瘤细胞转移并不是癌症晚期事件,其实癌症转移从癌症发生的早期就已经悄悄开始了。这一新的发现,将改变癌症的治疗策略。一直来,关于鸟类的起源问题,因缺少足够的证据困扰了许多科学家,然而通过网络资源的收集我们不难发现: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福成为首的中国科学研究团队发现了一具奇特的化石。这是生活在侏罗纪时期的一种恐龙,长着长长的带状尾羽。由于这种恐龙与鸟类极具亲缘关系,因此这一发现为揭开鸟类起源、飞行起源、羽毛起源等谜团提供了新的证据。也改写了恐龙-鸟类的进化史。二、多媒体教学的弊端1.奖励机制不完善,课件制作欠科学 使用多媒体教学看上去使一堂课显得非常轻松、愉快,时间利用率高,效果好。但是,由于制作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要远多于传统的备课,而学校又没有建立奖励机制。所以,教师在所制作的课件中,有的只是文字、图画的简单拼合,界面与流程过于单调呆板;有的是对教科书和参考资料的照搬,其思维方式和设计思路仍停留在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模式上;有的甚至直接网上下载的,压根不根据学情加以修改而“滥用”。这样的课件不但不能体现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超文本功能、交互功能、网络功能等优势,其效果也不如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还占用了多媒体教室,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2.认知过程多,欠缺情感交流任何一种媒体都有其特点和优势。多媒体教学在语言、手势和表情等表达方式上并不具有优势。有的教师在授课时,只顾坐在电脑前点鼠标、照“屏”宣科,整个教学过程就像“在会议上作报告”,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造成师生间情感的缺失。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有两个心理过程:一是认知过程,二是情感过程。若单纯强调某一过程,只会事倍功半。3.注重形式,忽略效果有的课件背景画面过于复杂,过多地使用动画、视频、图片和声音,对学生的注意力造成干扰。我们常常看到,有些课件在运行中,切换不断,不同的效果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看起来活泼、生动,却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视频、图片过多,学生光顾着看影片和图片了,很难静下心来深入思考。课件中有声音的出现,会更增添一份吸引力,但声音的过分刺激,会喧宾夺主,容易打断或干扰学生的思维。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知觉具有选择性,选择的过程就是区分对象和背景的过程,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越大,就越容易被优先选择。而有些课件在设计时,没有注意字体的大小、字体的颜色是否与背景形成足够的反差,致使在电脑上看得“清清楚楚”的内容,投到屏幕上却“模模糊糊”,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4.信息超量,展示速度过快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之一是信息量大、展示方便快捷。但是,有些教师唯恐体现不出这一优势,在制作课件时,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地尽数罗列。在授课时,因受时间的限制,教师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速度,忽视与学生思维节奏的合拍。记得我听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节内容。教师就这节内容的准备很充分,多了很多张幻灯片,在实施教学过程时因担心时间有限,不能把所有幻灯片呈现给学生,所以加速了教学速度。一节课下来,教师感觉讲了很多内容,而实际上学生获取的知识很少。5.缺乏人格教育,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多媒体是物,而它所面对的对象是人,所以无法在感情上与学生进行沟通,更不能凭学生的表情去洞察其内心世界。通过人为的操作,它只是一味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提供大量信息,却忽略品德修养和价格塑造。其次,教师忙着操作,很多时候就无暇顾及到与学生交流。这样的话,老师既不能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也不能照顾到学生感受,整个课堂很容易变成一个满堂灌的教学。这样的话容易扼杀学生的主动参与性。相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