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届高三二轮专题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九)(山东)(一)(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槐树记李汉荣 我小的时候,老家门前的这棵槐树也还小,比我高不了多少,我把槐树当作我的哥哥。 早上起来,我首先跑到槐树跟前,站直身子,与我的槐哥比个子,我的个子自然是比不上槐哥的。槐哥呢,一点也没有因高我一头而得意忘形,只是静静地站在我面前。 我喜欢槐哥的安静,安静里,有天宽地阔的心境;我还喜欢槐哥的单纯,就那么一身绿色,一身清爽,顶多还有几声鸟叫,一弯素月相伴,却怎么看怎么好看,怎么读怎么耐读。我常常把心里的话说给槐哥,他总是耐心地听。有时,他感到必须对我说点什么的时候,总是把翠绿的叶子一片片展开,把写在“手心”的每一个字放在我的眼前,让我反复阅读。在他的语言里我看到的总是明亮、绿意、温柔和来自内心深处的芳香。 后来,我偷偷爱上了一个名字散发着淡淡青草香的女孩。但这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大事,又是怎样神秘和圣洁的事,就如一个人赤着脚向着一片纯白色的雪地走去,既害怕踩脏了那片雪地,又忍不住走向那梦境般的洁白。在一个静静的月夜,我对槐哥说了我心中的秘密,我看到槐哥也和我一样忧郁了起来,我明白了,槐哥也愿意分担我在春天的苦涩。我情不自禁地拿出小刀子,在槐哥身上刻上了那个名字。为保密起见,我特地站在凳子上,在树的高处,郑重地,一笔一画地刻上那个美丽的名字。槐哥,成了我初恋的纪念碑。 后来,槐哥就越长越高了,高出屋檐,高出屋顶,高出烟囱,高出柳树,高出榆树,高出杨树,高出那本来就很高的椿树,高出我青春的心跳能够触及的那部分天空。渐渐地,我只有仰起头才能看见槐哥那高高的树冠。 我知道,槐哥不愿我老是守在他旁边画一些重复的笔画,槐哥自己也看见了比屋檐和屋顶更高的天空。于是,我走出了家门。 几十年后,我回到故乡时,槐哥已长成参天大树,样子也有点苍老了。面对他,我只能仰望。但他分明还是认识我的。我站在他跟前,立即就嗅到了他内心里的清香。多少年来,他一直把这纯真的香气保存在内心里,以这样美好的方式证明着自己的存在。而我们人类却远远没有这样美好,我们总是在太多的污浊里游走、捕获,成熟着和成功着,渐渐忘记了我们也曾经那么纯真和美好过,直到污浊将我们改造成另一种生物。 此刻,我呼吸到了槐哥内心里保存的动人的清香。我在心里叫了一声:我的好槐哥啊!为我洗心,为我招魂啊! 我的槐哥不说话,憨厚地站着,站在他一直站的地方,我的槐哥,已经把这片土地站成了芳香的磁场。 我仰望着我的槐哥,像仰望着我越来越值得尊敬的伟大的祖父。 我忽然记起了多年前我刻在槐哥身上的名字,那个美丽的名字,那个春天的秘密。 槐哥,你把那个动人的名字一直藏在身上,不停地带向高处,不停地向天空奔跑,仿佛要把她放在月亮上,放在天上最坚固的“大理石”上。 我终于明白,我此时仰望的已不只是一棵树,我在仰望生命中最纯洁的部分。 在似乎不懂生命的时候,我们用透明的心、真挚的忧伤,创造了最初的秘密和童话;那时候,我们站在世界的低处,战栗着,小心保存着自己露珠一样透明的心,它如此干净,如此珍贵,如此脆弱易碎,世上找不到任何合适的纯真器皿来保藏它,以致有多少青春的宝物都摔碎了,散落了,消失了。 所幸,我的槐哥为我保存了我生命中最纯洁最无价的部分,一直把它托举在好似蓝宝石的天上。我在仰望,一个正在老去的人,如今回过头开始仰望他早年的童话。 (选自散文,有删改) 19.请简要概括作者笔下的槐树的特点。(4分)答:20.文章第五段写“我”对“初恋”的回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答:21. 作者在文章中说:“我仰望着我的槐哥,像仰望着我越来越值得尊敬的伟大的祖父。”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4分)答:22.作者在文中发出了“我们人类却远远没有这样美好”的深沉感慨,并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记忆称为“早年的童话”。你是怎样看待作者的这种认识的?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19.安静,单纯,美好,一直保持着纯真(2分)是“我”童年的玩伴,是“我”精神的寄托(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作答本题时,只要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如“我喜欢槐哥的安静”“我还喜欢槐哥的单纯”“他一直把这纯真的香气保存在内心里,以这样美好的方式 证明着自己的存在”等,即可轻松作答。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槐哥陪着“我”成长“我仰望着我的槐哥”,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槐哥是“我”童年的玩伴,是“我”精神的寄托。20.说明“我”对槐树的信任,表明槐树是与“我”生命中最美好纯真的回忆紧密相连的。为后文写仰望生命中最纯洁的部分作铺垫。【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回答作用类试题时,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思考。内容上应准确归纳出第五段所写的主要内容及表达的情感,结构上可从前后照应、铺垫等方面来思考21.如今的槐树已长成苍老的参天大树;槐树对纯真的坚守涤荡着“我”内心的污浊,让“我”重新审视生命;从槐树身上,“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和生命应有的伟大与崇高。因此,“我”对槐树充满了敬意。(4分)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从“槐哥”到“越来越值得尊敬的祖父”,称呼的变化体现了作者对已苍老的槐树的敬意更深一层。第八、九、十段是回答本题的关键段,准确地把握住其中的相关信息,就能写出内容全面的答案。22.我赞同作者的认识。树时刻都保持着自然的本色,而我们人类,在年少时期尚能拥有纯洁的性灵,保持自然的品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多地受到世俗的同化,在所谓成熟和成功中,渐渐地抛弃了初始的纯真和美好,成为了社会的而非自然的人。我不赞同作者的认识。树本无情,所谓精神和境界都是人强加于它的。进取是生命的主旋律,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应不断地抛弃幼稚和单纯,这样才能走向成熟和成功;如果永远停留在年少阶段,人生将永无建树,社会将无进步。人在垂暮之年留恋年少时的岁月是很正常的现象,但发出如作者这样的感慨。其实是对成长的一种误解。(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秋 赋 从维熙 人生如同一丝游云,一片落叶;云与天宇的相栖是短暂的,叶与树的相依是匆匆的。唯其短促,人生四季的秋时,才有了特殊的音韵。果实成熟了,在枝杈间露出了迷人的色泽;但是那美丽的瞬间十分短暂,随着叶片的坠落,它告别母体的时刻已然来临。那是一种忧伤的别离,无论是醉红了脸的高粱,还是白了头冠的芦苇,它们从萌芽到吐穗,都经历春夏季节的风吹雨打。待到生命璀璨到极致的时刻,它们便到了与母体生离死别的日子。 树若有知,是感伤的。果实如若有情,也是恋栈的。 但是自然界的别离无论是游云告别天空,还是果实坠离母树,在感伤的别离,还蕴藏着再一次聚会的希望。记得儿时听过的童谣中,对自然界的生命循环,就有如下的描述:“长生不死狗尾草,草籽随风满天飘;可爱鲜红大蜜桃,为它送情把核抛。”草籽被风吹到四面八方,桃核被人们抛向新的地域,它们在秋天虽然死了形体与灵肉,但到来年春时,那桃核又从大地上萌发出树苗,各种草木历经枯黄以后,再一次轮回生长,萌芽、拔节、开花,果实便在来年秋日)又一次眩目于枝头,因而那落叶与落果抒写的秋韵,是一首“长相思,永不离”的恋歌。 人类与大自然相比,感情的天平是倾斜的。母亲从分娩后代那天起,便盼望着儿女们快快长大,期望着男儿成为挺拔伟岸的山,女儿成为碧波淋淋娟秀的河;岂不知儿女们长大一天,她们就接近了秋日一天,待儿女们像燕子出巢,飞向天南地北的时日,秋色也就染白了她们的发焚。 我走在街上,每每见到白发染鬓的老人,我总是联想起果实坠地的老树,想起那飞絮已去的芦苇。她们空了枝头,死了当年曾有过的美丽,像是天上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云霞,像是枯树在田野四向飘零的落叶,但是不同于云霞和落叶的是,大自然永远不知疲惫地周而复始,而人类自身,则无一例外地都要回归到天宇的尽头。 那儿是寂寞的冬季,是自雪覆盖着的荒原,如同是一张无限大的冰床,他们静静地休眠在那银色的梦幻里,在咀嚼着往昔的春时夏日的欢乐之后,丛立在他们面前的,不是再生一次或几次的美丽轮回,而是生者为悼念死者而树起的墓碑。这就是人类自身一首永恒的秋赋,如果也把它谱成一首歌,那该叫做“长相思,永别离”。我不知道莫扎特的安魂曲是不是写在秋天,但其中的每个音符旋律,都充满了秋色的悲凉。 唯其人生如流萤般的短促,人类才更加珍惜生命自身。中国文化格言中,有许多是警示人们热爱生命的。比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人生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曹孟德当年在江涛滚滚的赤壁横架赋诗时,吟唱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但是同是这个曹孟德,也写出了“老驭伏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诗章。这些格言和诗章,都是激励人的生命从有限向无限延伸,以不负来去匆匆的人生。 时至秋时,眺望窗外,在秋雨迷离中遥见枝头绿色凋零,对镜自视时又见发翼添霜,便有感而发,涂鸦此秋赋短章,用以自勉自励。19作者为什么说“人类与大自然相比,感情的天平是倾斜的”?(4分)20.解释第段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的含意。(4分)“休眠在那银色的梦幻里”的意思是: (2分)“这就是人类自身一首永恒的秋赋”的意思是: (2分)21.行文中作者多处引用了中国文化格言和诗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22.请指出本文在构思方面的某一技巧,并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6分)19.人类无一例外地都要回归到天宇的尽头;(2分)人类不像大自然那样能周而复始 (或:不像大自然那样有再生的美丽轮回)。(2分) 20.人在年老时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中。(2分) 人类自身不能再生与轮回,生者只能给死者留下墓碑并永远思念。(2分) 21.多处引用中国文化格言和诗章有力地证明了人类具有珍惜生命自身的意识,凸显了文章主题。(2分)丰厚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2分) 22.示例运用联想。(2分)由眼前景、想到秋色;秋之美,想到离别;由自然界,想到人类;由白发老人,想到自然;由人生悲凉;想到珍惜生命(2分)。层层联想丰富了文章的意蕴:凸显了文章主题。(2分) 示例对比(比较)(2分)。将人类与自然比较,将离别与璀璨比较,将有限与无限比较。(2分,找出两处对比即可)丰富了内蕴,拓了展意境,升华了主题(2分)。 示例双线贯串法(2分)。以“秋色”为明线,先写自然之秋,再写人生之秋,秋色贯串全文;以“秋情”为暗线,从秋情之感伤、悲凉到秋清之豪放,人生之奋进而卒章显志。(2分)双线交织,文思缜密、清晰,丰厚了文章意蕴。(2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太阳岛上包利民父亲那时每喝完酒,都会感叹着说:“在哈尔滨,最好的地方就是太阳岛了,全国都出名啊!”那年我八岁,父亲一年中有大半年时间在工程队干活,走过很多地方。当时正流行郑绪岚演唱的太阳岛上,歌中唱道:“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带着垂钓的渔竿带着露营的篷帐我们来到了我们来到了小伙子背上六弦琴姑娘们换好了游泳装”不知勾起了多少人的向往之心。于是在一次父亲酒后,我问他:“你去过太阳岛吗?你咋知道那是哈尔滨最好的地方?”父亲便略低下头说:“没去过,不过肯定是能去的!”那年父亲所在的工程队要去哈尔滨修江桥,他兴奋得无以复加,用力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子,这回你爹可真要去太阳岛喽!”夏天的时候父亲写信回来,说过几天他们要放两天假,正好可以去太阳岛瞅瞅,还说远远地看那里,全是绿色,里边肯定要比歌中唱得还好。于是那以后我日日盼着父亲的信,想听他讲讲太阳岛上的事。可是竟是一直没有信来,也不知他去太阳岛没有。秋天的时候,父亲回来了。我和姐姐就都问:“你去太阳岛了吗?那上面好吗?”父亲就说:“当然去了,嘿,真是太好了!”我们就不依不饶地问:“那到底好在哪儿呢?”父亲也说不清楚,问他上面可有歌中说的弹琴的小伙子和穿泳装的姑娘,他说:“反正人挺多,干啥的都有!”我们就说:“你是不是没去啊,回来骗我们!”父亲急了,说:“咋没去?那门票要五块钱一张呢!”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来,在我们眼前晃了晃:“这就是门票!”我们看了一眼,上面果然写着“5元”的字样,还有一个红红的印章,没等细看,他就收回去了,说:“别让你们弄坏了,这可要留做纪念呢!”自那以后,父亲每次喝酒之后,更是慨叹太阳岛的美,说得我们心中痒痒的,暗暗决定以后一定要亲自去看看。父亲也是常说:“等有机会我还要再去看看,这次要看得仔细些!”可是父亲最终没有再等到机会,工程队那几年转而向大小兴安岭施工,再也不去省城了。后来父亲的一条腿被砸伤,不能再出去干活了,而我们的小村子离哈尔滨又极远,他再去太阳岛的梦想就一直没有实现。后来,我去哈尔滨上学,到了那儿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了一趟太阳岛。也许是期望过高,并没有想象中的美丽迷人,心中便有了失望。可是在给父亲的信中,我还是把太阳岛的风景描绘得天花乱坠。姐姐来省城看我,我们又去了一次太阳岛,并照了许多相片,姐姐说:“回去我一定给爸好好讲讲,他现在喝完酒还总念叨呢!这么多年了,他一直都没忘!”我们相视一笑,心中却涌起一种异样的情绪。那年暑假,我回到家,父亲一见我就用力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子,爸没骗你吧?那太阳岛是不是很好?”我使劲儿点头。那天我陪父亲喝酒,话题总是不离太阳岛。父亲喝醉了,躺在炕上口中还不住地说着:“太阳岛,就是最好的地方!”我和姐姐默默地看着酣睡的父亲,眼睛都有些发湿。当年我们就曾偷偷地翻出父亲那张太阳岛的门票,其实那是一张随地吐痰的罚款单收据,父亲从没有去过太阳岛。(中外读点2009年第1期)19.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述。(4分)20.小说以“太阳岛上”为题目,从全文看,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4分)21.小说以第一人称“我”为角度进行叙述,有何具体作用?(4分)22.小说最后说“父亲那张太阳岛的门票”“其实是一张随地吐痰的罚款单收据,父亲从没有去过太阳岛”。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19.(1)热爱并向往美好的生活,对生活有朴素的愿望和追求(1分);(2)有非常强烈的自尊心,以至于自欺欺人地维持着自己的梦想和父亲的尊严(1分);(3)由于现实生活的穷困和乡村生活中养成的不良习惯而在城市文明面前遭受折辱的农民形象(2分)。(一层意思2分,意思对即可)20.(1)题目是“太阳岛上”,正文从父亲感叹太阳岛是“最好的地方”写起,记叙了“父亲”游岛的渴望与遗憾,“我”两次游岛对“父亲”的同情和理解,“太阳岛”贯穿全文始终,成为行文线索(2分)。(2)“太阳岛”是父亲的梦想,也带给了我们美好的期盼;“太阳岛上”留下了父亲的父亲的愿望,也留下了父亲的遗憾,更留下了一个父亲的无奈和自尊;以此为题目,能引发读者对于小说内涵的丰富联想,从而深化对主题的理解(2分)。21.(1)父亲对太阳岛梦想从向往、追求到自欺、遗憾的全部经历,“我”亲历其中,以第一人称“我”为角度进行叙述,使父亲的形象塑造得更客观、真实;(2分)(2)父亲的梦想,也曾带给“我”美好的期盼,从“我”的角度表达对父亲这样骄傲自尊而被现实生活窘境折辱以致自欺的形象的同情,显得更有细腻、真切的情味,耐人品读。(2分)22.答案示例一:合理。(1)这个结尾似在意料之外,实在情理之中。一方面“父亲”的极为自尊在前文已经充分表现,另一方面,在情节上,前文“父亲”晃动票据而我们没看清的细节为后文揭示“门票其实是一张随地吐痰的罚款单”埋下了伏笔。(3分)(2)结尾依然留下小说情节解读的多种可能性,“父亲为什么未能游成太阳岛”,“父亲留下罚单要纪念什么”,这些思考会使读者更全面地理解“父亲”的形象自尊而又深受折辱。(3分)答案示例二:不合理。(1)前文“父亲”晃动票据而我们没看清的细节已然暗示读者票据是假的,结尾揭示门票实为罚单没有必要,反使得小说缺少含蓄的意味;(3分)(2)以父亲醉了仍不忘念叨“太阳岛就是好地方”以及我和姐姐“眼睛都有些发湿”结尾,结合文中留有的悬念“父亲为什么未能游成太阳岛”,“父亲留下罚单要纪念什么”等思考,会使读者对“父亲”的形象自尊而又深受折辱体会得更充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井冈瀑布 黄文山六月,井冈的杜鹃已然谢了,但经过整整一个春天雨水的滋润,满山的草木却如墨染似地浓绿。一竿竿翠竹被风轻轻地摇动,在无边的林海中漾起一道又一道波浪。每天,太阳出来以前是云雾的世界,像是有一群群灰色的巨人在不断地穿梭来往,他们都裹着湿漉漉的大衣,无意间碰上便会沾上一脸一手的水气,令人想起那一场又一场无声却温柔的夜雨。小溪在不知不觉中丰腴起来,远远近近,似乎到处都是活泼泼的水声。此时最让人动心的当然还是瀑布。井冈山的瀑布这样多,多到久住的山民也说不清数量,再详细的地图也无法一一标出每一条瀑布的确切位置。何况,还有许多季节性的流水游瀑,或守候在你散步的小径旁,或闪现在疾驰的车窗边,常常是在不经意间,使你感受到一种意外的惊喜。井冈瀑布是那样多姿多彩,变幻不定。有时,它像一阵风,在岩壑间轻轻地流转呼唤;有时它如漫天大雨,尽情地润湿山峦草木;有时,它是三两个隐者,躲在密密的丛林里轻歌曼舞;而更多的时候,它们成群结队从高高的山崖上呼啸而下,天地为之动容,草木因之失色。于是,你便明白了,大山的呐喊,原来是这样震人心魄。井冈山瀑布最集中的地方是龙潭。龙潭在小井附近。一道长仅两公里的峡谷里,竟汇集了五潭十瀑。大小瀑布在悬崖峭壁之间,奔腾呼啸,引得峰鸣谷应,将大山的生命演绎得如此豪壮。到龙潭看瀑布,既可以乘缆车,也可以步行,当然各有好处。缆车是从高空俯瞰,有一段几乎是贴着瀑布的水面缓缓下降,离开了缆车,无论是谁,也无法在这样近的距离、在这样的高度看着万斛泉流最初跌落的景象。五神河自远山迤逦而来,水流在临近悬崖的豁口之前,或许还有几分踌躇乃至几分慌乱,但跌落时却显得异常的平静。听不到喧哗和嘈杂,看不到拥挤和推搡,那一种凌空跃下的安详和沉着,让人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当然,要观赏瀑布最后的跌落,则须下了缆车,徒步走到瀑布近前。瀑布的下方,是一面空潭。瀑布落到潭中,发出喧雷般的响声,溅起的水花,化作漫天大雨。瀑流的下落千姿百态,有急急匆匆,一泻到底的;有从容优雅,款款而降的;也有寻找岩石作落脚点,悄然离队,最终又不得不从岩石上漫流而下的;还有的,只是一味往同伴的身后躲闪,希望借此拖延坠落的时间。于是,一帘瀑布里,景象万千,每一股大瀑布里都藏着无数小瀑布,水流纵横交错,穿梭来往,溅珠喷玉,展开了一幅幅纷纭变幻的生命景象。在瀑布的上方,情景却完全不同。透过稀疏的树丛,面前只是一条不起眼的小溪。叶隙筛下的点点阳光,在溪面上轻轻地跳跃着,溪水缓缓流过树丛,流过石滩,像一支德沃夏克极具抒情意味的交响曲。它们哪里知道,仅仅是几步之外,它们的命运将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它们没有任何选择,甚至不容许有一丝犹豫,就相互簇拥着向一道深渊一跃而下。这身不由己的一跃,使得它们生命的瞬间如此壮观又如此辉煌!倘若面前没有峭岩悬崖,倘若没有忘我的奋身一跃,也便没有这样一道绚丽的生命华彩。那么,溪水将依然唱着平静而舒缓的歌,在丛林中穿行,与鹅卵石和水草嬉戏,像每一条平平常常的小溪。看来,只要给它们机会,任何一条看似不起眼的小溪,都能将生命化作万丈飞瀑。只不过不是所有的溪流都能拥有这样的瞬间,但也并非所有的溪流都向往这样的辉煌。于是,小溪也罢,瀑布也罢,都以自己的方式生活着,并且丰富着世界。而对于大自然来说,只要存在,便是一种美丽。六月,在井冈山旅行,当朝雾消散的时候,不妨在山林中找一个静静的角落,听听瀑布的喧响。那似风似雨的轻吟抑或如雷如鼓的轰鸣,都能引发你内心的回应,毕竟,那是大自然的呼唤,是大地律动的脉搏。没有什么比这样的声音更让人沉醉了。19从全文来看,文章的首段有什么作用?(4分) 。20本文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来表现井冈瀑布,试对此作具体分析。(4分) 。21赏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表达特点和效果。(4分)(1)它们成群结队从高高的山崖上呼啸而下,天地为之动容,草木因之失色。 。(2)溪水缓缓流过树丛,流过石滩,像一支德沃夏克极具抒情意味的交响曲。 。22文中说:“小溪也罢,瀑布也罢,都以自己的方式生活着,并且丰富着世界。”小溪平静而舒缓,瀑布壮观而辉煌,它们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如果让你选择,你愿意做小溪,还是做瀑布?请结合本文文意,阐述你的观点。(6分) 。19.答案:通过描写雨水、云雾、小溪等,点明水量丰沛的季候特点,为下文写井冈瀑布张本;表现井冈的自然景观之美,从正面衬托井冈瀑布最美,“最让人动心”。20.答案:文章既从“面”(整体)上描述了井冈瀑布数量众多、多姿多彩的基本特点,又从“点”(个体)上全方位、多角度生动描绘了井冈瀑布的代表龙潭瀑布(2分)。这种点面结合的手法,能够使读者对井冈瀑布得到既全面又直观的认识,从而增强文章的表现力(2分)。21.答案:(1)运用拟人和夸张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井冈瀑布数量众多、气势磅礴的特点,突出了瀑布给人的强烈感受。(2分)(2)运用比喻(或通感)手法,将诉诸视觉的溪水比作诉诸听觉的乐曲,十分形象地表现了溪水舒缓优美、让人动情的特点。(2分)22.答案:(示例)我愿意做小溪。瀑布的壮观和辉煌是偶然的和暂时的,小溪的平静和舒缓才是水的常态。小溪默默地滋润着草木,灌溉着山林,为山川增色,为大地效劳,以自己的方式实现着自我的价值。这正是我向往和追求的生命状态。我愿意做瀑布。虽然我知道小溪的存在也能够丰富世界,但如果生命总是像小溪,便未免显得单调和平淡。为了无愧于我们这短暂而宝贵的生命,我希望自己能有机会像瀑布一样,以忘我的奋身一跃,展现出生命的壮观和辉煌。(共6分。要求观点明确,阐释紧扣文本,理解深刻,语言通顺。)(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922题。(18分)灯下白头人 袁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近年常常吟味司空曙这两句诗。它曾被诗评家赞誉为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10个字烘托出飘零的感喟和老境的凄清,看似淡淡写来却经过精雕细刻凝成一幅画面:窗外潇潇秋雨,吹打着黄叶纷纷脱落的枯树,窗内一灯如豆,静坐着一个或一双白发苍苍的老人,咀嚼如烟如梦的年华。在欣赏者眼中,这里也许蕴含着几分宁静,几分寂寞,也许还有几分温馨。但是从历史风雨中走过来的人,坐在灯下沉思,几十年岁月的步履,如此低迷而沉重。世事沧桑,是非成败,都像江水缓缓流逝;人情冷暖,酸甜苦辣,一次次涌上心头。多少堪称英才俊彦的师友,多少曾经朝夕过从的故人,一个个远去了。近些年来,每当收到一份讣告,听到一个噩耗,先是惊愕,接着就引起一番感慨,有时竟抑制不住潸然泪下。他们之中许多人是我同辈、同龄人,有的比我年轻,还是满头青丝黑发,满腔壮志豪情,突然竟成为折断了凌空羽翮的雄鹰。如果他们不曾在一次次风暴中遭逢厄运,戴着一顶顶荆冠,流徙江湖,辗转沟壑,以致弄得心劳神瘁,百病缠身,他们不是完全可以干自己的事业,在书斋里潜心著述,直到从容安详地远行吗?如果没有那应该诅咒的黑色的10年,许多人会抛却钟情的一切,抛却家庭儿女,毅然决然地匆忙离去吗?恶风刚起时,我的师友中,就有儒雅温文、才华横溢的老报人、历史学家邓拓,风华正茂、下笔如神的文艺评论家、杂文家陈笑雨(马铁丁),因横遭诬陷凌辱,轻易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如果没有那10年,许多正直、善良的人绝不会在突如其来的狂风恶浪中无可抗拒地被淹没的。自然,历史绝不可能有“如果”,所有的“如果”都是不存在的。如果每一个“如果”都是事实,那还成为历史吗?人都有一种惰性或劣根性,不仅不愿意正视过去,还常常有意无意地做一些粉饰和回避,穿过长长的时空隧道,总爱定格在最美好的一刻,而不敢去看一看那些苦涩的、难堪的、甚至血淋淋的情景。其实,那是回避不了的,粉饰更是徒劳。20年前,巴金老人就在我们前面做出表率,他凭着正义和良知,凭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挚爱,冷峻地正视现实,也无情地剖析自己。在150篇随想录里,他一次又一次拷问自己已经受到严重创伤的灵魂,大声疾呼要从那黑色的10年中吸取教训,千万不能让那旷世悲剧重演。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情意殷殷,几乎是垂涕而道,痛切陈词。我们报社的老上级李庄几年前曾经对我说过,退下来的这些年,他一直在“闭门思过”。所谓“过”,一是过失的“过”,二是过去的“过”。他说,很需要冷静想想自己几十年中有些什么过失和失误,说过些什么昧心之论,干过些什么违心之事,而这些“过”又是从何而来?谁应该负主要责任?古人说:“行年五十,当知四十九年之非。”我也早过了“知非”之年。“闭门思过”,回顾来时路,需要想、值得思的,实在太多太多了。 反思并不完全是轻松愉快的事。严肃的、深刻的反思,必定伴随自责的痛楚。审视、剖析自己灵魂、思想和感情中已经同自己血肉相连的东西,抛弃其中一部分,不痛楚是不可能的。然而,一颗为正义、良知和忧患意识驱使着的心灵,无法拒绝这种痛楚。青年女作家叶弥的中篇小说成长如蜕,她细致地写了一个满腔抱负而又不合时宜的青年如何从理想主义还原为务实而世俗的缓慢、沉重的过程。作家写道:“阻碍他成长的因素多而复杂,因此,他的成长就不可能是某时某刻的顿悟,必定如动物蜕壳一般难受而迟缓。”比起女作家笔下80年代的青年人,我们这些进入老年的人蜕壳过程更加难受,更加沉重,更加迟缓。有的人蜕掉了一层层的壳,得到了解脱,得到了自由;有的人正处于蜕壳的过程中,我就是其中之一。我一直在努力蜕壳,努力革除思想观念和灵魂深处那些同历史过程不相适应的旧意识残余,绝不愿像有的人那样至今仍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紧裹在壳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活性纳米钙材料生产线项目招商引资报告
- 2025年知识产权法规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外科常见疾病诊治综合测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精神科精神卫生常识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普外科术前术后护理评估考核试卷答案及解析
- 眼科学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妇产科妇女保健知识专业认证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 依视路考试试题及答案
-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实施方案
- 2025年医学心理学常识模拟测试答案及解析
- 中医隔物灸试题及答案
- 2019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施工工艺标准手册:土建分册
- 煤矿电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印刷调研报告
- 《理论与实践》课件
- 租车牌合同协议范本模板
- 民法学作业试题及答案
- 贸易安全培训课件
- 危重患者亚低温治疗
- 医院培训课件:《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要点》
- 工地试验室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