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测量实习教学指导书.doc_第1页
摄影测量实习教学指导书.doc_第2页
摄影测量实习教学指导书.doc_第3页
摄影测量实习教学指导书.doc_第4页
摄影测量实习教学指导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摄影测量实习教学指导书摄影测量实习教学指导书李 浩 杨 彪 张曼祺河 海 大 学测 绘 工 程 系2003年12月1实习目的与意义测绘工程专业的“摄影测量实习”是与“摄影测量学”、“近景摄影测量”等课程教学紧密联系,然而又是独立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计3个学分。实习目的是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与课内实验已掌握的基本技能,利用现有仪器设备及资料进行综合训练,使学生系统全面地学习并应用已学摄影测量知识,锻炼实践技能。根据摄影测量学科发展状况及生产实践水平,并考虑工测专业教学要求及现有条件,实习基于三个重点:一是以航空摄影测量为主的解析摄影测量基本理论方法;二是以测制建筑立面图为目标的地面摄影测量完整作业过程;三是以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为工具的数字摄影测量生产作业。2实习内容A、航片判读B、建筑立面控制测量C、地面立体摄影D、负片冲洗及正片晒印E、航摄像片坐标量测F、单像空间后方交会与双像空间前方交会(空间双点后方交会)G、解析相对定向及绝对定向H、直接线性变换(DLT)算法及数字近景测绘I、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专业版)生产见习J、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教学版)作业K、解析相对定向程序阅读3实习分组与分工2小班60人计,分4大组或8小组:组组组组实习时间共3周,计15个工作日。大组按时间分工如下: 大组时间(天)1实习动员及实习准备1ABCI1BAIC1CIAB1ICBA1DEJK1EDJJ1JKKJ1JJDE1KJED1FGFGFGFG1FGFGFGFG1HHHH2HHHH1总结、测验、上交成果注1:各大组内的分小组实习由教师具体安排。4实习指导41航片判读(1)实习要求 熟悉航摄像片及像对立体观察;掌握航片判读技能;练习航片调绘及选刺像片控制点。(2)实习用品与资料 航摄立体像对、立体镜、调绘包、透明纸等。(3)实习步骤 a、在透明纸上绘出调绘区域内的10种调绘要素。b、按照立体测图要求在像对内选择4个像控点并作点之记。42建筑立面控制测量(1)实习要求 对建筑立面布设摄影测量像片控制点,点位精度1cm。(2)实习仪器及用品 J2经纬仪、30m钢卷尺、角度观测手册、控制点标志等。(3)实习步骤a、实地布设1012个标志控制点,选定经纬仪测站点A、B,如图1所示。 图1b、用钢尺丈量测站间水平距离,或测得斜距再通过精确测定高差来归算,两次丈量的相对误差1/5000。c、在测站观测各控制点P的水平角、和竖直角或各2个测回。半测回允差12,一测回允差18。d、取A为原点,过AB的水平投影线为轴建立物方坐标系。按经纬仪前方交会和三角高程法计算控制点坐标。e、考虑到测量基线AB可能不平行于建筑立面,故将控制点坐标从转换至坐标系中,旋转角为:式中、为建筑立面上相距较远的两控制点、间的坐标差值,如图2所示。图2旋转后的控制点物方坐标为:若控制点物方坐标出现负值,可统一加常数使i全为正。最后,将所得列入地面摄影测量控制点成果表(同学自制)。43地面立体摄影(1)实习要求 使用普通数码相机和普通光学相机对建筑立面拍摄,获得适宜立面观测并保证测量精度的立体像对。(2)实习仪器及用品 数码相机、120相机、相机支架、全色120胶卷、50m皮卷尺等。(3)实习步骤a、选定摄站,使摄影基线近似平行于所摄建筑立面,摄影基线长度与摄影纵距之比在1/41/10之间。b、按近似正直摄影方式拍摄获取立体像对。44负片冲洗及正片晒印(1)实习要求 掌握基本的摄影处理技术,具有为地形及非地形摄影测量提供良好的光学影像资料的能力。(2)实习设备及用品 显影粉、定影粉、印像机、印像纸、安全灯、待冲胶卷等。(3)实习步骤a、配置显影液、定影液等。b、在暗室冲洗120全色胶卷。c、待胶卷干燥后,用其晒印正片。45像片坐标量测(1)实习要求 使用立体坐标量测仪量测航摄像片(或地摄像片)的像点坐标,为后继摄影测量解析计算提供准确的像片坐标数据。(2)实习仪器及资料 1818型立体坐标量测仪、航摄像对(或地摄像对)、像片坐标观测手簿等。(3)实习步骤a、装片。将航摄透明正片药膜向下、重迭向内安置在立体坐标量测仪的像片盘上,且使航片编号字头朝向观测者。若是地摄负片(胶卷),仍以药膜向下、重迭向内安置,但使负片底边(即地面一边)朝向观测者。b、像片定向及读取仪器零位置。动、手轮及螺旋使测标作运动时通过左像片的横向框标连线;动、及同样使测标作运动时通过右像片的横向框标连线;置左测标于左片横向框标上后记录读数;保持手轮不动,动手轮置右测标于右片横向框标上后记录读数;置左测标于左片纵向框标上后记录读数;保持手轮不动,动手轮置右测标于右片纵向框标上后记录读数。注意,若是非量测像片,则免此步骤。c、立体观测。测标立体切准目标点后,记录像点坐标读数、。每点观测两次,两次读数限差,取中数。记录于像片坐标观测手簿。注2:实习中,航片的目标点是像对重迭范围内的已刺孔的控制点、加密点等。地摄像片的目标点除了控制标志点外,还包括一定数量的足以描绘建筑立面的特征点(碎部点),这些点由观测者对照正片自己选定,并绘制草图记录点位点号。注3:若解析摄影测量算法实验使用的是数字影像,则该项实习免做。像片坐标观测手簿像片对=_,=_,=_,=_,=_,=_,=_,点号例140.4947140.48125.8185125.83102.9796102.977.36337.35像片坐标观测手簿像片对=_,=_,=_,=_,=_,=_,=_,点号例140.4947140.48125.8185125.83102.9796102.977.36337.3546单像空间后方交会与双像空间前方交会(1)实习要求 解析摄影测量算法实验。熟悉单像空间后方交会与双像空间前方交会算法;依据各自的航片坐标量测数据及必要的已知数据,应用“空间后交及前交”程序完成一种“像片坐标物方坐标”的结算,并检查所作摄影测量的正确性及精度。实验外方位元素初始值、迭代限差、控制点个数及分布、像片坐标量测误差等因素对计算结果的影响。(2)实习设备及资料 微机、摄影测量学教学软件、航片坐标量测数据、控制点成果表、航片摄影参数等。(3)实习步骤方法一:在WINDOWS状态下安装并运行“解析摄影测量教学软件”(如下图3)。图3在该程序界面下点击【后方交会】【数据输入】【打开】(或【导入】)输入(或导入)数据文件“BUND.DAT”(如下图4)。图4保存后选择【计算】即可进行后交及前交计算。计算结束后点击【查看结果】即可以表格形式查看或打印计算结果(如下图5)。详细操作说明请点击【帮助】【帮助主题】。图5方法二:在DOS环境下操作。a、启动微机,在D盘建立后交及前交数据文件“BUND.DAT”,文件格式见注4,并参见注5、注6及附录一、附录二。b、进入DOS,运行D盘文件“a.dat”,屏幕出现“摄影测量教学实习软件”主菜单(如下图6、图7)。用鼠标或、键选定“空间后方交会及前方交会”模块后,即自动执行后交及前交计算。 图6图7c、程序运行正常结束后,按提示“Press any key to continue”即可查看计算结果。使用键“page up”或“page down”可翻屏查。使用键“Alt”“x”可退至主菜单。d、将计算结果打印或抄录下来。e、也可以在WINDOWS状态下“解析摄影测量教学软件”中单击菜单【文件】【MSDOS.】来进入DOS环境执行D盘文件“a.dat”。操作方法同bd。注4:“BUND.DAT”格式左像片号右像片号HJF摄影机主距,控制点数,待定点数线元素限差,角元素限差控制点物方坐标控制点像片坐标待定点像片坐标注5:“BUND.DAT”格式中,物方坐标为右手系,若计算中物方坐标采用左手系大地坐标,则数据文件中物方坐标及均按照及方式输入。与之对应,输出结果中物方坐标按照方式使用。注6:“BUND.DAT”格式中,HJF为后方交会不同算法的选择变量。若使用单像空间后方交会算法,则HJF输入1,若使用双点空间后方交会算法,则HJF输入2。实习中两种算法各执行一次,并作一比较。47解析相对定向与绝对定向(1)实习要求 解析摄影测量算法实验。熟悉解析相对定向与绝对定向算法;依据各自的航片坐标量测数据及必要的已知数据,应用“解析相对定向”及“解析绝对定向”程序完成另一种“像片坐标物方坐标”的算法,并检验所作摄影测量的正确性及精度。试验相对定向点个数及分布、绝对定向点个数及分布、像片坐标量测误差、绝对定向限差等因素对计算结果的影响。(2)实习设备及资料 同46(2)(3)实习步骤方法一:在WINDOWS状态下安装并运行“解析摄影测量教学软件”,在该程序界面下点击【相对定向】【数据输入】【打开】(或【导入】)输入(或导入)数据文件“RELORD.DAT”(如下图8)。图8图9保存后选择【计算】即可进行相对定向计算。计算结束后点击【查看结果】即可以表格形式查看或打印计算结果(如图9)。然后在【绝对定向】菜单下进行绝对定向的操作,操作方法与相对定向类似(如图10、图11)。详细操作说明请点击【帮助】【帮助主题】。图10图11方法二:在DOS环境下操作。a、启动微机,在D盘建立相对定向数据文件“RELORD.DAT”,文件格式见注7. b、进入DOS,运行D盘文件“a.dat”,屏幕出现“摄影测量教学实习软件”主菜单(如图6、图7)。用鼠标或、键选定“解析相对定向”模块后,即自动执行解析相对定向计算。c、查看计算结果。方法同46(3)c。d、将相对定向结果打印或抄录下来。e、根据相对定向结果在D盘建立绝对定向数据文件“ABSORD.DAT”,文件格式见注8,并参见注9。 f、进入DOS,运行D盘文件“a.dat”,屏幕出现主菜单。选择“解析绝对定向”模块后,即自动执行解析绝对定向计算。g、查看绝对定向结果。方法同前,并与46之结果作一比较。h、将绝对定向结果打印或抄录下来。i、也可以在WINDOWS状态下“解析摄影测量教学软件”中单击菜单【文件】【MSDOS.】来进入DOS环境执行D盘文件“a.dat”。操作方法同bi注7:“RELORD.DAT”格式左像片号,右像片号相对定向点数,主距,航摄比例尺分母定向点像片坐标注8:“ABSORD.DAT”格式左像片号,右像片号模型点数,其中控制点数模型坐标控制点物方坐标注9:“ABSORD.DAT”中模型坐标来自相对定向结果中的(Model-point Coordination),由于像片量测的方式不同,此处须按顺序输入。控制点物方坐标仍按左手系坐标输入。点号为各控制点在模型点中的排列顺序号。48直接线性变换算法及数字近景测绘(1)实习要求 熟悉直接线性变换(DLT)算法;依据各自对建筑立面所摄普通数码影像及必要的已知数据,应用基于“DLT”算法的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教学软件,完成一种“非量测像片坐标物方坐标”的计算,检验所作摄影测量的正确性及精度;在此基础上利用计算结果和系统功能数字测绘建筑立面图。(2)实习设备及资料 微机、数字近景测绘教学软件、建筑立面立体影像对,立面控制点成果表等。(3)实习步骤方法一:应用“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教学系统”,完成建筑立面数字立体影像对的量测、数据处理、建筑立面图测绘及图形编辑等。a、 在WINDOWS环境下安装并运行“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教学系统”(如图12),点击回车键进入系统主界面(如图13)。图12图13b、 载入像片相对在文件或工具栏上有图像的打开功能,把像对的左右相对载入,首先,点击菜单“文件打开左片”,窗体自动弹出打开对话框,选中要选的对象,再点击“打开”即可。再在“文件打开右片”打开右片“。或点击图标和以分别打开左右像对。c、 参数设置和数据输入运行本软件以后,要对摄影参数和相机参数,摄影参数包括测站点号,摄影基线,摄影焦距,摄影物距,理论量测误差mx,理论量测误差my,理论量测误差mz,如果已经存在可以在选择框内进行选择,没有的记录可以进行输入,并保存记录。(如图14)测站的名称不能相同,在进行多测站测量时,不同的测站往往各项参数不一样,特别为了进行三维建模时,测站参数容易出现错误。图14相机参数包括对每个相机的编号和五个相机畸变参数。所以在多台相机进行实习时候,建议对相机进行编号,并记录每台相机的一些参数,在此输入就比较方便,不会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如图15:控制点输入框主要设置输入控制点物方坐标。输入控制点物方坐标有两种方式(如图16):一是直接在网格内输入。首先,在“控制点个数”和“检查点个数”窗口中输入数据,然后“回车”或点击“确定”,网格会自动列出所需的行数,再在网格内输入数据,格式为: 点号 X Y Z二是通过调用已存在数据记录将数据输入到网格中。首先,点击“打开”按钮,窗口将调用数据库内数据记录,就可以将数据输入网格。如果物方坐标有错误,可以直接对数据进行修改,通过使用方向键或鼠标来定位要修改的数据,并按保存来 对数据进行保存,完成以后按确定即可。图15图 16d、 像点的量测像对的量测包括控制点的像点量测和细部点量测。像对的量测首先是控制点量测。在菜单“工具”中或工具栏上点击图标以进行控制点相片坐标的量测(如图17,图18),此时鼠标会变为一个十字,然后在像对上点击同名控制点,在下面的文本框中将自动显示出X1,Y1,X2,Y2,在列表框中选择点号,为了便于选点,可以打开”视图“来获取所量测点的大概位置和点号。选择完成后点击“确定”即可。在量测完控制点后,可以在菜单采集点编辑中对不合格的数据进行修改和删除,编辑完成以后按”保存“即可。同样可以在”工具栏“和”菜单“中按”采集点另存为“来保存采集点数据。对于一次性没有量测完的控制点坐标可以在”设置“中按”重新量测控制点坐标“。同样如果对于所有控制点量测值不满意,可以在”编辑中“清空”记录。重新进行控制点数据量测。图17图 18选择完成以后,为了了解选择点的所有点的位置和点号在像片上的正确信息,可以在”视图显示所有采集点“。所选的点就会标明点号。在此的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以便后边的控制点畸变改正计算调用,以及供求L系数选取控制点,和选取检测点来检测量测精度。在细部点进行量测前,应该先选择要导入的控制点和用于检测的检测点,再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控制点和检测点(如图 19)注意:控制点的个数不能少于6个,及由于DLT算法的特性,控制点应该选择分布在像主点周围比较均匀的位置。这样计算的L系数精度比较高。有利于后面的物方坐标的反算。选好控制点和检测点后就可以计算L系数(如图 20),我们可以吧计算出来的系数保存到数据库中以便下一次用于其他计算。 图 19 图 20在控制点导入以后,就可以进行碎部点的量测了。碎步点的量测步骤如下:首先,点击菜单“工具”中的“细部点量测”或直接在工具栏上点击图标以进行细部点相片坐标的量测,此时鼠标会变为一个十字,在像对上移动鼠标量测同名像点,并输入点号(如图21)。最后点击“确定”按钮,此时程序会自动进行DLT解算,计算出未知点的物方坐标坐标,将给该点自动在立面图窗口中绘出,并把该x,y,z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然后进行下一点的量测,在点击“确定”后,软件会自动提示是否需要与前面一个点连线,根据需要选择,最后可以绘制出像对的立面图。软件也会把你是否要把改点与前一点连接的属性保存到数据库中,以便下次此重新自动绘图。对于不合格的量测细部点,同样可以对其进行修改,和删除(如图22)。在“编辑采集点编辑”就能对这些细部点进行编辑,编辑完成以后,按“保存”来把细部点的这些像点量测坐标保存到数据库中,以便进行对细部点的畸变改正计算。在本软件中控制点和细部点保存的按钮和菜单项一样,但软件会根据你进行的量测进行判断后,自动保存到控制点数据库还是细部点数据库。图 21图 22e、 数据计算在细部点量测完毕以后可以进行各项数据的计算,如控制点的畸变改正,在”结果显示畸变改正”“控制点畸变改正”就可以显示出控制点的畸变改正(如图23):改正前x,改正前y,畸变改正数dx,畸变改正数dy,改正后x,改正后y。你可以根据需要是否保存这一数据供下次使用。同样可以在”结果显示畸变改正”“控制点畸变改正”来计算细部点的畸变改正,计算方式与控制点的畸变改正相似(如图24)。图 23图 24f、 精度评定(1).物方精度的估算:选择你进行量测的测站,系统就会自动调用你在测站参数设置中保存进去的数据库,同时输入你的相机的两个参数值就可以来计算畸变系数和一些量测误差和X,Y,Z方向上的精度。如图25 (2).实际精度的评定:实际就是用检测点来检测控制的量测精度,系统会直接对在计算中选取的几个检测点进行计算。利用检测点的像方坐标的反算检测点的物方坐标,并计算出量测出的物方坐标和计算出来的物方坐标的差值,再利用这些差值分别计算出在X,Y,Z方向上的中误差。作为评定控制点量测精度的一项指标。同时可以根据需要把中误差值保存到一个文本中。如图26 图 25图 26g、 绘图 数据输出的结果包括:控制点、检查点的坐标,立面图的输出。在绘制好立面图以后,可以进行整饰、修改,最后可以输出立面图。如图27在细部点量测过程中系统会自动把细部点反算出来的物方坐标保存到数据库中,只要在绘制立体图中用就可以把图像自动绘制出来。如果需要可以通过自动查点划线和手动划线来添加没有自动绘制的直线,并保存到数据库中,通过在两个下拉列表框中来选择连线的两端点,就可以自动查点连线。同样可以手动连线,选中选择框图形上可以显示已经存在的点号,这样利于手动连线。 图 27用于打开以前保存的成果图用于保存绘制的成果图 用于展绘数据库中的图形记录 用于清空数据库中的图形记录 用于自动绘线,根据在列表框中选择的线名,进行自动连线 根据自身的需要手工进行画线 根据自身的需要手工进行画点 在图像上进行注记 选择注记的颜色和绘图的颜色用于设计注记文字的样式橡皮擦,用于修改用于删除图形中的线和其数据库中的记录用于撤销上一步操作退出程序下图是经过修饰以后的立面图:图28h、 帮助在帮助系统中有详细的操作说明,初学者课根据帮助系统来进行学习(如图29) 图 29方法二(1):在WINDOWS状态下安装并运行“解析摄影测量教学软件”,在该程序界面下点击【直接线性变换】【数据输入】【打开】(或【导入】)输入(或导入)输入或直接导入数据文件“DLT0.DAT”和“DLT1.DAT”(如图30)。图30保存后选择【计算】即可进行DLT计算。计算结束后点击【查看结果】即可以表格形式查看或打印计算结果(如图31)。详细操作说明请点击【帮助】【帮助主题】。图31方法二(2):在DOS 环境下操作。a、启动微机,在D盘建立数据文件“DLT0.DAT”及“DLT1.DAT,文件格式见注9及注10. b、进入DOS,运行D盘文件“a.dat”,屏幕出现主菜单(如图6、图7)。选定“直接线性变换”模块后,即自动执行DLT计算。c、程序运行正常结束后,仍以46(3)c所述方法查看计算中间结果。打开数据文件DLT2.DAT查看计算最终结果。d、打印或抄录计算结果。e、依计算结果,对照45(3)c所绘草图绘制建筑立面图。f、也可以在WINDOWS状态下“解析摄影测量教学软件”中单击菜单【文件】【MSDOS.】来进入DOS环境执行D盘文件“a.dat”。操作方法同bd.注10:“DLT0.DAT”格式待定点像片坐标注11:“DLT1.DAT”格式控制点数,检查点数,DLT,Q,ZZ,Y控制点检查点注12:“DLT1.DAT”格式中Q输入0为11参数解法,不改物镜成像畸变差;Q输入1为12参数解法,改正物镜成像畸变差。ZZ输入0为单片量测;ZZ输入1为立体量测,且仪器适用;ZZ输入-1为立体量测,且仪器适用。实习仪器均按ZZ=-1输入。49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专业版)生产见习1.实习要求 认识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结构及组成。见习数字摄影测量生产过程及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操作。学习数字摄影测量的像对定向、影像匹配、DEM生成、等高线图生成、正射影像图生成、数字立体测图等作业步骤的操作。2.实习设备及资料 VirtuoZo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专业版)、航摄影像资料、相机参数文件(*.cmr),控制点坐标及加密点文件(*.ctl或*.pas)等。3.实习步骤VirtuoZo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基本工作流程(图32)。图32(1)测区的建立 如果测区存在已经,点击主界面的菜单【文件】-【打开测区】,在打开测区对话框中选择后缀名为“blk”的测区文件即可打开测区。如果测区不存在,则要新建测区,在【文件】-【打开测区】,在打开测区对话框中输入后缀名为“blk”的测区文件名,即可新建测区,然后点击菜单【设置】-【测区参数】,设置测区参数(图33a,33b),其中包括选择后缀名为“cmr”的相机参数文件, 以及后缀名为“ctl”或“pas”的控制点文件和加密点文件。图33a图33b(2)模型的建立 模型的建立与打开类似于测区的建立和打开,不同之处为模型参数的设置,包括:模型目录设置、临时文件目录、产品目录设置和左右影像选择。模型建立后,在指定的模型目录下生成一个模型文件夹,以保存基于模型的一系列数据处理结果。(3)内定向 点击主界面菜单【处理】-【模型定向】-【内定向】,进入内定向界面(图34),通过框标的自动识别与定位,快速恢复像片内方位元素。图34(4)相对定向 点击主界面菜单【处理】-【模型定向】-【相对定向】,进入相对定向界面。在相对定向界面的图像上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点击【自动相对定向】,系统将利用影像自动匹配技术,自动完成相对定向同名点的选择与相对定向计算。(5)绝对定向 在相对定向界面的左右影像上分别选择控制点,如图35所示,准确定位控制点后,输入控制点的点号,然后点击确定按钮。量取所需控制点后,在相对定向界面中的影像上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点击【绝对定向】-【普通方式】或【立体方式】,对绝对定向点进行精确调整并同时计算绝对定向参数和残差。(6)核线重采样 当绝对定向达到要求的精度后,可点击主界面菜单【处理】-【核线重采样】-【水平核线】(或【水平核线】),自动生成核线影像。图35(7)匹配与匹配编辑 生成核线影像以后,点击主界面菜单【处理】-【影像匹配】,系统将自动完成影像的匹配。匹配后,点击主界面菜单【处理】-【匹配结果的编辑】,进入匹配结果编辑界面(图36)。图36(8)生成DEM、DOM,内插等高线 点击主界面菜单【产品】-【生成DEM】-【DEM】,将自动生成DEM;点击主界面菜单【产品】-【生成正射影像】,将自动生成正射影像(DOM);点击主界面菜单【产品】-【生成等高线】,将自动生成等高线;点击主界面菜单【产品】-【等高线叠合正射影像】,将等高线与正射影像叠合(图37);图37(9)数字化测图 点击主界面菜单【测图】-【IGS数字化测图】,进入数字化测图界面(图38)。如果 “XYZ”文件尚未建立,则首先在测图界面中点击测图界面菜单【文件】-【新建XYZ文件】,新建一个“XYZ”文件,用以保存测图的矢量数据。如果“XYZ”文件上次已经建立,则只要点击测图界面菜单【文件】-【打开】,打开已有的“XYZ”文件。然后在【装载】菜单里点击【立体模型】或【正射影像】,打开图像窗口,作为测图的依据。测图时,可点击工具栏按钮,添加新的矢量图层,分类绘制各种地物。另外,可点击菜单项【工具】-【选项】,配置手轮脚盘及其它测图工具。图38(10)成果显示 完成上述操作后,点击系统主界面菜单【显示】,查看各种成果数据,其中包括DEM、DOM、等高线影像、等高线叠合正射影像等(图39)。图39410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教学版)作业1.实习要求 在数字摄影测量教学版系统上,独立完成数字摄影测量作业的测区建立、模型建立、内定向、相对定向、绝对定向、核线重采样、匹配与匹配编辑、生成DEM、生成等高线、生成DOM,并进行数字化立体测图。2.实习设备及资料 VirtuoZo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教学版)、航摄影像资料、相机参数文件(*.cmr),控制点坐标及加密点文件(*.ctl或*.pas)等。3.实习步骤参见4.9相应内容。410解析相对定向程序阅读(1)实习要求 进一步了解解析相对定向基本理论,掌握计算方法;学校类似测量平差迭代计算的编程方法。(2)实习资料 解析相对定向源程序(FORTRAN)。(见附录三)。(3)实习步骤a、学习解析相对定向有关理论,根据自己的设想编绘一个解析相对定向计算程序粗略框图。b、仔细阅读、剖析所提供的定向程序,绘制出该程序运行的详细流程图。5上交成果个人成果:(1)地面摄影测量控制点成果表(2)航片坐标观测手簿(3)空间后交及前交计算结果、“BUND.DAT”文件(4)解析相对定向及绝对定向计算结果、“RELORD.DAT”文件、“ABSORD.DAT”文件(5)直接线性变换计算结果、“DLT0.DAT”文件、“DLT1.DAT”文件(6)建筑立面图(7)相对定向程序粗略框图及详细流程图(8)调绘透明纸及控制点点之记(9)个人实习总结小组/大组成果(1)地面摄影测量控制点外业观测手簿(2)地面摄影像对或数字影像像对6实习成绩评定依据(1)实习出勤情况及实习各工序完成质量(2)个人及小组/大组上交实习成果(3)实习测验成绩附录一 航摄像片控制点地面坐标附录二 航摄像片参数航摄机A A-T21448附录三 程序RELOR.FORC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A MODEL BY MEDHOD OF CONTINUATION COMMON FF,EPS,EPST,EPSL,N REAL X1(300),Y1(300),Z1(300),X2(300),Y2(300),Z2(300), *EX1(300),EX2(300),XR(300), *YR(300),R(3,3),A(300,5),L(300),AAL(5,6),M CHARACTER*8 PH1,PH2 OPEN(5,FILE=RELORD.DAT,STATUS=OLD) EPS=1.0E-8 EPST=1.0*3.1415926/3600. EPSL=0.01 READ(5,10)PH1,PH210 FORMAT(2A) READ(5,*)N,FF,M READ(5,*)X0,Y0,P0,Q0 DO 20 I=1,N READ(5,*)X1(I),Y1(I),X2(I),Y2(I) X1(I)=X1(I)*ABS(X0)/X0 Y1(I)=Y1(I)*ABS(Y0)/Y0 X2(I)=X2(I)*ABS(P0)/P0 Y2(I)=Y2(I)*ABS(Q0)/Q0 X1(I)=X1(I)-X0 Y1(I)=Y1(I)-Y0 X2(I)=-X2(I)+P0+X1(I) Y2(I)=-Y2(I)+Q0+Y1(I)20 CONTINUE XS1=0. YS1=0. ZS1=0. DO 30 I=1,3 DO 30 J=1,3 R(I,J)=0.30 R(I,I)=1.11 FORMAT(0 POINT OF VERTICAL PARALLAX OVER 0.03MM IN, *RELATIVE ORIENTION:) WRITE(*,11) DO 40 I=1,N XR(I)=X2(I)40 YR(I)=Y2(I) CALL RELOR(X1,Y1,Z1,XR,YR,X2,Y2,Z2,EX1,EX2,R,A,L,AAL, *BX,BY,BZ,PH1,PH2) DO 50 I=1,N X1(I)=X1(I)*EX1(I)*M/1000. Z1(I)=Z1(I)*EX1(I)*M/1000. Y1(I)=(Y1(I)*EX1(I)+BY+Y2(I)*EX2(I)/2.*M/1000.50 CONTINUE WRITE(*,200)200 FORMAT(0 MODEL-POINT COORDINATION (M):) WRITE(*,220) PH1,PH2220 FORMAT(0,10X,20H=,A8,-, &A8,20H=) WRITE(*,230)(I,X1(I),Y1(I),Z1(I),I=1,N)230 FORMAT(10X,I10,3F15.3) CLOSE(5) STOP END SUBROUTINE RELOR(X1,Y1,Z1,XR,YR,X2,Y2,Z2,EX1,EX2,R2,A,L, *AAL,BX1,BY1,BZ1,PH1,PH2) COMMON FF,EPS,EPST,EPSL,N REAL K1,K2,X1(N),Y1(N),Z1(N),X2(N),Y2(N),Z2(N),EX1(N),EX2(N), *XR(N),YR(N),R2(3,3),A(N,5),L(N),AAL(5,6) CHARACTER*8 PH1,PH2 BX1=X1(2)-XR(2) W2=0. F2=0. K2=0. U2=0. V2=0. SW=0. DO 11 I=1,N XX=X1(I) YY=Y1(I) X1(I)=XX*R2(1,1)+YY*R2(1,2)-FF*R2(1,3) Y1(I)=XX*R2(2,1)+YY*R2(2,2)-FF*R2(2,3)11 Z1(I)=XX*R2(3,1)+YY*R2(3,2)-FF*R2(3,3) WRITE(*,112)112 FORMAT(1X)40 CALL WFK(W2,F2,K2,R2) DO 10 I=1,N X2(I)=XR(I)*R2(1,1)+YR(I)*R2(1,2)-FF*R2(1,3) Y2(I)=XR(I)*R2(2,1)+YR(I)*R2(2,2)-FF*R2(2,3)10 Z2(I)=XR(I)*R2(3,1)+YR(I)*R2(3,2)-FF*R2(3,3) BY1=BX1*TAN(U2) BZ1=BX1*TAN(V2)/COS(U2) DO 20 I=1,N EE=X1(I)*Z2(I)-X2(I)*Z1(I) EX1(I)=(BX1*Z2(I)-BZ1*X2(I)/EE20 EX2(I)=(BX1*Z1(I)-BZ1*X1(I)/EE IF(SW.EQ.111.) GO TO 30 DO 50 I=1,N A(I,1)=-(Z2(I)+Y2(I)*2/Z2(I)*EX2(I) A(I,2)=-X2(I)*Y2(I)/Z2(I)*EX2(I) A(I,3)=X2(I)*EX2(I) A(I,4)=BX1 A(I,5)=-Y2(I)/Z2(I)*BX150 L(I)=EX1(I)*Y1(I)-EX2(I)*Y2(I)-BY1 CALL NEQCO(N,5,6,A,L,AAL) CALL GSSE(AAL,5,6,EPS) W2=W2+AAL(1,6) F2=F2+AAL(2,6) K2=K2+AAL(3,6) U2=U2+AAL(4,6) V2=V2+AAL(5,6) WRITE(*,55)55 FORMAT(30X,-ORI-) DO 60 I=1,560 I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