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东西方先哲 第2课 思想家柏拉图课时作业 岳麓版选修4.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东西方先哲 第2课 思想家柏拉图课时作业 岳麓版选修4.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东西方先哲 第2课 思想家柏拉图课时作业 岳麓版选修4.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东西方先哲 第2课 思想家柏拉图课时作业 岳麓版选修4.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师说】2015-2016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东西方先哲 第2课 思想家柏拉图课时作业 岳麓版选修4一、选择题1柏拉图的中年和晚年分别设计了一个“理想国”,下列各项符合理想国中的主张的是()统治者、军人和平民各自恪尽职守国家的主要目的是维护民主和自由由真正懂哲学的人做国王法律成为包括统治者在内的所有人的行为准则a bc d【解析】注意区分柏拉图两部著作的内容,是理想国的内容;柏拉图认为国家的目的应是和谐与效率,排除;是柏拉图法律篇的内容,答案为b项。 【答案】b2古希腊著名的阿卡德米学园是当时著名的思想“集散地”。假如你是一位渴望进入学园学习的年轻人,你的入学申请书应包括()渴望学习治国安邦本领的愿望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出身于贵族家庭年龄达到一定年限a bc d【解析】阿卡德米学园重视科学研究,传授进行政治活动的本领,但学园规定“不懂几何学者不许入内”,符合题意,不符合史实,故选a项。【答】a3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以渎神罪判处苏格拉底死刑。这一历史事件()a使柏拉图开始关注雅典民主政治b充分暴露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c加剧了柏拉图对雅典民主政体的失望d导致雅典民主政治走向全面衰落【解析】解答的关键是明确苏格拉底之死对柏拉图的影响。苏格拉底之死反映了雅典民主政体实质上是奴隶主专政的一种手段,进一步加剧了柏拉图对民主政体的失望,故c符合题意;a是青年柏拉图的活动;b与伯罗奔尼撒战争有关;d与苏格拉底之死没有直接关系。【答案】c4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奴隶主的理想;资产阶级把永葆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他们的理想;无产阶级则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奋斗目标。这说明()a在阶级社会,理想具有阶级性b他们的理想都是幻想c每一时代的人们都有美好的愿望d理想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解析】b、d显然不对,应排除。c不能说明最本质的共性。而a更能体现这三者共性的实质。【答案】a5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曾在阿卡德米建立学园,英语“科学院”或研究院(academy)一词就来自古希腊语阿卡德米,这突出地说明()a英语中的许多词语来自希腊语b阿卡德米学园对后世影响深远c“科学院”和“研究院”的本意相同d古希腊语的许多词语在逐渐消失【解析】在阿卡德米建立学园是柏拉图生命中的转折点,也是欧洲科学史上值得纪念的事件。后世西方各国的学术研究院一直沿袭它的名称,这充分说明阿卡德米学园对后世影响的深远。a是说希腊语对英语的影响,c忽视了题干材料中“在阿卡德米建立学园”等信息,d与题干材料没有直接关系。【答案】b6尽管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人们还在热烈地讨论柏拉图这个人物,并且存在很大的意见分歧。这种讨论()a在现代社会已经毫无实际意义b说明人们仍对柏拉图有浓厚的兴趣c将历史人物引入各学科的研究之中d证明柏拉图在历史上的影响巨大【解析】无论人们对柏拉图是肯定还是否定,都说明了柏拉图在历史上的影响巨大。【答案】d7关于阿卡德米学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研究政治b重视社会科学、轻视自然科学c很多学生成为科学家d存在800多年,影响深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学园既重视社会科学政治活动的研究,也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答案】b8关于柏拉图晚年作品法律篇的说法错误的是 ()a强调法治b法律依靠强制,而不是依靠说服c统治者也要遵守法律d忽视了法律好与坏的不同性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柏拉图提出法律一方面依靠说服,另一方面依靠强制。【答案】b9柏拉图把社会中的人划分为三个等级,最上面的是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由此可以看出柏拉图留给西欧思想界的精神遗产是()a捍卫思想自由的原则b强调理性主义的思考c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憧憬d崇尚怀疑主义的精神【解析】依据材料中“最上面”“理性”等信息可知,柏拉图推崇理性,认为这是人的品质中最高级的,故选b。a、c、d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答案】b10东方的孔子和西方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共同点有()都是哲学家都做过教师都曾经创办学校都提倡中庸之道a bc d【解析】孔子与亚里士多德提倡中庸之道,但柏拉图不提倡,故排除。【答案】b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灵魂是不朽的,并多次降生,见到这个世界及下界的一切事物,所以具有万物的一切知识。毫不奇怪,它当然能回忆起以前所知道的关于德性及其他事物的一切。万物的本性是相近的,灵魂又已经知道了一切,也就没有理由认为我们不能通过回忆某一件事情这个活动一般叫学习发现其他的一切,只要我们有勇气,并不倦地研究。由此可见,所有的学习不过只是回忆而已。材料二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写道:“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1)材料一中阐述了柏拉图哪些观点?(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不同?又有何一致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对比、分析能力。“知识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在材料一、二间存在差异,但都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答案】(1)灵魂是不朽的,并多次降生。人能生而知之。学习要有勇气,并不倦地研究。学习的过程就是回忆的过程。(2)不同点:柏拉图认为人在出生之前就拥有了一切知识,是与生俱来的;韩愈认为人非生而知之,即人出生时是无知的。一致性:都认为人必须学习才能获得知识或使知识回忆“起来”。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材料二柏拉图认为,个人的灵魂是由理性、意志和欲望三部分组成的,它们分别代表着智慧、勇敢和节制三种品德,其中理性统治着其他部分。城邦统治者,城邦护卫者和农工商牧分别具备这三种品德。三种天性的和谐一致,就产生了第四种品德,即正义。在这里代表智慧的、兼具极强思维能力和优秀美德的城邦统治者是哲学王,也叫监国者。(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是如何看待“仁”和“礼”的关系的。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孔子提出“仁”和“礼”的学说的时代背景。(2)在材料二中,柏拉图认为城邦统治者应该具备什么品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提出此观点的时代背景。(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如何看待历史人物与时代的关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提炼观点以及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克己复礼为仁”回答孔子看待“仁”和“礼”的关系,根据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回答时代背景。第(2)题“在这里代表智慧的、兼具极强思维能力和优秀美德的城邦统治者是哲学王”回答城邦统治者应该具备的品质,时代背景根据希腊社会状况回答。第(3)题根据历史人物离不开时代,同时对时代产生一定的影响回答。【答案】(1)克己复礼是实现“仁”的重要途径。(或者“礼”是“仁”的基础等)时代背景: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崩溃,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孔子认为社会动荡的根源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