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结构名称特点作用游离面微绒毛上皮细胞的游离面伸出的许多指状突起使细胞表面积显著增大,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许多突起,细胞质周边含九组双联微管,中央为两条单微管,具有定向摆动的能力可将细胞表面的分泌物和颗粒性物质定向推送侧面紧密连接是靠近上皮细胞游离面处的连接,相邻细胞膜上有网格形嵴,嵴嵴相贴并融合使细胞间隙消失具有封闭细胞间隙防止物质在间隙中穿行,从而保持内环境的稳定中间连接多呈环形带状,位于紧密连接下方,连接区相邻细胞间有1525nm的间隙,内含较多致密的丝状物,细胞膜的胞质面较致密并有微丝附着其上具有封闭细胞间隙的作用桥粒多呈长圆盘形,连接区细胞间为2030nm,内含低密度丝状物,间隙中央游丝状物交织而成的中线,细胞膜胞质面有致密物质构成的附着板,各张力丝附着于其上具有牢固连接的作用缝隙连接呈斑状,连接区细胞间隙很窄,相邻细胞膜间有小管相连能够传递化学信息,调节细胞的功能基底面质膜内褶多位于细胞基底部,是细胞膜向细胞质内折叠形成的许多内褶,长短不一,内褶间的细胞质含有线粒体增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水和离子的转运基膜位于上皮基底面与结缔组织之间的膜状结构,具有支持连接作用,也是物质通透的半透膜半桥粒与桥粒的结构相同,只位于上皮细胞一侧将上皮固定于基膜上的作用特点作用成纤维细胞呈多突扁平状,核大,呈卵圆形,染色浅,居中,胞质均匀一致,微嗜碱性,内含PAS阳性的反映颗粒,有较多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可产生纤维和基质,静止时,变成纤维细胞时,参与创伤组织修复浆细胞来源于B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圆,染色质形如车轮状,胞质较多,嗜碱性,近核处有一色较浅而透明的区域含较多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可产生抗体,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巨噬细胞形态多样,一般为圆或椭圆形,功能活跃时,呈多突形,核为园或卵圆形,染色较深,胞质较丰富,嗜酸性,活跃时内含许多颗粒或空泡,具有变形和吞噬能力,有趋化性有吞噬,抗原提呈作用,分泌作用肥大细胞胞体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圆且小,染色浅,胞质内充满了粗大的嗜碱性颗粒具有异染性,分布广泛,多位与血管周围主要参与机体的过敏反应胶原纤维数量最多,纤维常成束而分支,并吻合成网,呈波浪状分散在基质内。纤维粗细不等,有恨强的韧性,由胶原原纤维构成,即由胶原蛋白分子构成韧性大,抗拉力强种类正常值形态大小光镜结构电镜结构功能红细胞男:(4.05.5)*10的12次方女:(3.55.0)*10的12次方每升双凹圆盘状,直径7.5微米,中央较薄,周缘较厚中央部呈浅红色,无核无任何细胞器,胞质内充满了血红蛋白具有结合与运输O2 0和CO2的功能,供给全身细胞所需的O2,并带走细胞所产生的大部分CO2 白细胞(4.010)*10的9次方每升粒细 胞 无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50%-70%直径1012微米核呈深染的弯曲杆状,(马蹄形)或分叶状,一般为25叶特殊颗粒是一种分泌颗粒,含溶菌酶、吞噬素(防御素)含有浅紫色的嗜天青颗粒,粉红色的特殊颗粒(一种溶酶体,内含酸性磷酸酶、髓过氧化物酶和多种酸性水解酶)有很强的趋化性和吞噬功能,吞噬细菌后自身死去成为脓细胞嗜碱性粒01%直径1012微米,胞质含有大小不一、分布不均,染成蓝紫色的嗜碱性颗粒,属于分泌颗粒,内含有肝素、组胺、嗜酸性颗粒趋化因子基质内有白三烯,核分叶,或呈S型或不规则形,着色较浅参与过敏反应嗜酸性粒05%-3%直径1015微米,胞质内充满粗大的鲜红色嗜酸性颗粒约0.5-1。0微米,(一种特殊的溶酶体,含有组胺酶、芳基硫酸酯酶以及阳离子蛋白)基质中有长方形或方形结晶体能做变形运动,并具有趋化性,组胺酶分解组胺,芳基硫酸酯酶灭活白三烯,抑制过敏反应,阳离子蛋白对寄生虫有很强杀伤力单核细胞3%-8%体积最大,直径1420微米核呈肾形、马蹄铁性或扭曲折叠的不规则形,染色质颗粒细而松散,着色较浅,胞质丰富,弱嗜碱性含许多细小的淡紫色嗜天青颗粒,分化为巨噬细胞,等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淋巴细胞25%-30%直径大部分68微米,小部分912微米,还有直径1320微米的大淋巴细胞小的核圆,一侧常有浅凹,染色质浓密呈块状,着色深,胞质少;中的染色质较稀疏,着色较浅胞质为嗜碱性,晴空样蔚蓝色,中等的胞质较多,内含嗜天青颗粒,小型的溶酶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发挥免疫防御的作用血小板(100300)*10的9次方每升呈双凸圆盘状,直径24微米中央部有蓝紫色的血小板颗粒,颗粒区有特殊颗粒、致密颗粒、少量溶酶体表面吸附有血浆蛋白,其中有许多凝血因子,透明区含有微管和微丝,参与血小板形状的维持和变形参与止血和凝血骨骼肌纤维心肌纤维平滑肌纤维细胞形态长圆柱状,直径10100微米,长140mm,多核,核呈扁椭圆形,位于肌膜下方不规则的短圆柱型,有分支,互连成网,纤维之间由闰盘连接,多数为单核,少数双核,核成卵圆形,胞质内有脂褐素横小管由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走向与肌纤维长轴垂直,位于明暗带交界处较粗,位于Z线水平,与一侧终池紧贴形成二联体肌质网是肌纤维中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横小管之间较稀疏,纵小管不发达,终池少而小肌原纤维沿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有明暗相间的带,构成骨骼肌纤维的周期性横纹,由粗细两种肌丝构成,再由肌节递次排列构粗细不等,界限不很分明,肌原纤维间有极为丰富的线粒体、横小管、肌浆网无,可见大量密斑、密体、中间丝、粗肌丝、细肌丝线粒体大量丰富名称心脏动脉静脉大中(肌性动脉)小(肌性动脉)大中小内膜内皮单扁,表面光滑,利于血液流动,除核所在部位隆起,其余部分很薄含有较多杆状的W-P小体,平滑肌很丰富略较薄薄渐有一层较完整的平滑肌纤维内皮下层结缔组织构成,内层薄,为细密结缔组织,其中有少量平滑肌纤维,外层(心内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含小血管和神经较厚,为疏松结缔组织,含纵行的胶原纤维和少量的平滑肌纤维较薄略内弹性膜无无有明显无不明显无中膜(心肌膜)由心肌构成,心房较薄,左心室最厚,心肌纤维成螺旋状排列,为内纵,中环,外斜很厚,由4070层弹性膜构成,之间有环形的平滑肌纤维和少量肌原纤维,基质主要为硫酸软骨素较厚,由1040层环形平滑肌纤维组成,有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几层平滑肌纤维很不发达,几层排列疏松的环形平滑肌纤维,无平滑肌薄,环行平滑肌纤维分布稀疏较大的有一层或几层平滑肌纤维外膜相似浆膜,含有血管、神经,脂肪组织疏松结缔组织构成,以成纤维细胞为主,其中有营养血管疏松结缔组织,有小血管和较多神经纤维,有外弹性膜厚度与中膜相似很厚,有大量纵行的平滑肌束一般比中膜厚,无外弹性膜,有纵行平滑肌束渐变厚相异中动脉的功能:分配身体各器官的各部分的血流量。名称腔面形状上皮腺体淋巴组织粘膜肌功能胃空虚时有许多纵行皱襞,充盈时皱襞几乎消失单柱,由表面粘液细胞组成,胃底腺,贲门腺,幽门腺淋巴细胞内环,外纵两薄层平滑肌储存食物,初步消化蛋白质,吸收部分水、无机盐和醇类小肠有环形皱襞,和许多肠绒毛单柱,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和少量内分泌细胞组成小肠腺,十二指肠腺淋巴细胞内环、外纵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名称近端小管细段远端小管集合管管径5060微米1015微米3045微米40300微米上皮细胞分界不清,含核部位突向管腔,薄有少量微绒毛分界清楚,仅有少量微绒毛上皮细胞形状立方形或锥形扁平立方形,较小由单层立方增高为单柱,至乳头管处为高柱状细胞质较大,嗜酸性着色浅染色较近端小管浅染色浅与远端小管,甚至清亮细胞核核圆,近基底部位于中央或靠近管腔核圆,居中或靠近底部刷状缘有,有丰富的碱性磷酸酶和ATP酶,无无无质膜内褶发达,内褶之间有许多纵行的杆状线粒体无发达无细胞连接有紧密连接,但不完全封闭略略略功能重吸收几乎所有葡萄糖、氨基酸以及大部分水、离子、尿素滤过水和离子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进一步重吸收水和交换离子,使原尿进一步浓缩名称 皮质髓质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位置位于被摸下方球状带下方皮质最内层内部厚薄较薄最厚较薄较厚细胞排列聚集成许多球团排列成单行或双行细胞索细胞索吻合成网排列成索或团的髓质细胞细胞形态较小,呈锥形,核小染色深,胞质较少较大,呈多边形,核大而圆,着色浅较小,核小,着色深,胞质嗜酸性,多含脂褐素呈多边形,嗜络细胞脂滴少量大量少量无内质网滑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粗面内质网线粒体较多嵴多呈管状同前同前较多分泌颗粒无无无大量毛细血管有孔形和血窦有孔,血窦血窦,有孔血窦功能分泌盐皮质激素,主要为醛固酮糖皮质激素,主要为皮质醇,抑制免疫应答及抗炎作用主要分泌雄激素,也分泌少量雌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网织红细胞: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尚残留部分核糖体,用煌郊游蓝染色成细网状。血象:指血液化验的整个结果,包括红细胞数目、白细胞数目和血小板数目等等。血清:凝血块收缩,其周围所析出之淡黄色透明液体即为血清血浆:血浆相当于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是血液的重要组成分,呈淡黄色液体(因含有胆红素)肌节:在肌原纤维中,两条相邻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每个肌节由1/2 I带+A带+1/2 I带组成的。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三联体:就是横小管和其两侧的终池闰盘:心肌纤维的连接处称闰盘(intercalated disc),在HE染色体的标本中呈着色较深的横形或阶梯状粗线。二连体:横小管与一侧终池紧贴形成。横小管:肌膜向肌浆内陷,形成环状肌原纤维行走的互相吻合的条状物。终池:纵小管两端扩大成扁平状。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答:由粗细肌丝主成,粗肌丝位于肌节中部,两端游离,中央借M线固定。细肌丝位于肌节两侧,一端附着于Z线,另一端伸至粗肌丝之间,与之平行走行,其末端游离,止于H带的外侧,。明带仅有细肌丝构成,H带仅有粗肌丝,H带两侧的暗带两种肌丝都有,横断面上可见每一根粗肌丝的周围排列着6根细肌丝,每1根细肌丝周围有3根粗肌丝。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答:1.运动神经末梢将神经冲动传递给肌膜;2.肌膜的兴奋经横小管传递给肌浆网,大量Ca2+涌入肌浆;3.Ca2+与肌钙蛋白结合,肌钙蛋白、原肌球蛋白发生构型或位置变化,暴露出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上的结合微位点;4.ATP被分解并释放能量,肌球蛋白的头及杆发生屈动,将肌动蛋白向M线牵引;5.细肌丝在粗肌丝之间向M线滑动,明带缩短,肌节缩短,肌纤维收缩6.收缩结束后,肌浆内的Ca2+被泵回肌浆网,肌钙蛋白等恢复原状,肌纤维松弛。横纹肌纤维的粗肌丝和细肌丝的分子结构答:粗肌丝:大量肌球蛋白分子平行排列,集合成束组成一条粗肌丝细肌丝:肌动蛋白单体连接成串珠状,形成双股螺旋链,原肌球蛋白是由两条多肽链相互缠绕形成的双股螺旋状分子,首尾相连,嵌与肌动蛋白双股螺旋链的浅沟内。肌钙蛋白为球形,附着于原肌球蛋白分子上。轴丘:光镜下胞体发出轴突的部位常成圆锥形。运动终板:是运动神经元的轴突终末与骨骼肌纤维共同形成的效应器,分布于骨骼肌内,支配肌纤维的收缩。 有髓神经纤维抵达骨骼肌时失去髓鞘,其轴突反复分支,每一分支形成葡萄状终末,与一条骨骼肌纤维接触。突触: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相互接触、并借以传递信息的部位。尼氏体:粗面内质网常呈现规则的平行排列,游离核糖体分布于其间,它们在光镜下呈嗜碱性颗粒或小块,称尼氏体神经原纤维:在神经细胞质内,存在着直径约为23m的丝状纤维结构,在银染的切片体本可清晰地显示出呈棕黑色的丝状结构,此即为神经原纤维,在核周体内交织成网,并向树突和轴突延伸,可达到突起的未消部位。在电镜下观察,神经原纤维是由神经丝甜神经微管集聚成束所构成。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除了突触部位以外,一般都被神经胶质细胞分隔、绝缘。郎飞结:在两段髓鞘之间是无髓鞘的部分。突触小泡:经过多种途径,在神经元的不同部位形成的,如有些由突触前膜直接陷入而成,有些由高尔基体、内质网、线粒体、微管等产生。神经元: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之一,它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神经末梢:为神经纤维的末端部分,分布在各种器官和组织内。按其功能不同,分为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长轴突及包绕它的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神经: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 成的膜,就成为一条神经。神经元的光电境结构特点和功能答:可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胞体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突起由胞体发出,分为树突(dendrite)和轴突(axon)两种。树突较多,粗而短,反复分支,逐渐变细;轴突一般只有一条,细长而均匀,中途分支较少,末端则形成许多分支,每个分支末梢部分膨大呈球状,称为突触小体。在轴突发起的部位,胞体常有一锥形隆起,称为轴丘。轴突自轴丘发出后,开始的一段没有髓鞘包裹,称为始段(initial segment)。由于始段细胞膜的电压门控钠通道密度最大,产生动作电位的阈值最低,即兴奋性最高,故动作电位常常由此首先产生。轴突离开细胞体一段距离后才获得髓鞘,成为神经纤维。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整合和传递信息,具有兴奋性、传导性和可塑性。突触的光电境结构与功能答: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和效应细胞之间的接触部位,称突触。用银染方法显示,光镜观察可见轴突末端膨大呈球状或纽扣状,紧贴另一个神经元胞体或树突的表面;电镜观察发现,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当神经冲动传导到突触前膜时,突触小泡紧贴前膜,以出胞的方式释放递质到突触间隙内,递质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改变了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从而使突触后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随后神经递质被相应的酶水解而失活,以保证突触传递冲动的正常功能。周围神经系统有髓神经纤维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答:轴突外包有一层呈节段性的髓鞘,各节段间的缩窄部位称郎飞结,相邻郎飞结之间的一段称结间体。每一结间体的髓鞘由一个施万细胞的细胞膜包卷而成。功能:加快信息的传导速度神经末梢的分类,结构特点与功能答:周围神经的纤维终未部分终止于其他组织中所形成的特有结构,称为神经末梢(nerve ending)。按其功能,神经末梢可分为两类:即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感觉神经末梢:1 游离神经末撤(free nerve ending)此种末梢广泛分布于表皮、角膜、浆膜、肌肉和结缔组织中,结构较简单。周围突在接近终末端处髓鞘消失,其裸露细支又反复分支,游离分散跨上皮细胞或结缔组织中,能感受疼痛和冷热的刺激。1)触觉小体(tactile corpuscle):又称梅氏小体(Meissner corpuscle),分布在皮肤的真皮乳头内,以手指掌面和足趾底面最多。小体呈椭圆形,直径约30100m,周围有结缔组织形成被囊,内有许多横列的扁平触觉细胞。有髓神经纤维在被囊处失去髓鞘穿入被囊内,分支盘绕。主要功能是感受触觉。(2)环层小体(lamellar corpuscle):又称潘申尼小体(Pacinian corpuscle),此种小体分布广泛,多见于真皮深层、皮下组织、肠系膜和胰腺的结缔组织中。小体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其直径约为0.53mm。小体的被囊是由扁平的结缔组织细胞和纤维形成的同心圆板层,板层间充满胶样物质。小体的中轴为一均质性的圆柱,称内棍(inner bulb)神经纤维失去髓鞘后进入内棍,主要是感受压力、振动和张力觉等。2 (3)肌梭(muscle spindle):广泛分布于全身骨骼肌中的细长梭形小体,长约25mm,表面有结缔组织被囊,其内含有310条较细的骨骼肌纤维,称梭内肌纤维,肌梭位于肌纤维束之间,当肌肉收缩或伸张时梭内肌纤维被牵强,从而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神经冲动,传向中枢而产生感觉,故肌梭是感觉肌肉的运动和肢体位置变化的本体感受器。运动神经末梢:运动终板(motor end plate)它来自脊髓前角或脑干的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到达骨骼肌纤维的肌膜 处失去髓鞘,再分成爪状细支,其终末膨大,在骨骼肌纤维的表面形成椭圆形的板状隆起,直径 1080m。轴突末端球形终末内有线粒体和球形的突触小泡,其中含有乙酸胆碱。内脏运动神经末梢(visceral motor nerve ending)内脏运动神经受植物神经元支配,通常要经过两个神经元,中间经过植物神经节。第一个神经元称节前神经元,胞体位于脊髓灰质侧角或脑干核内,其轴突称节前纤维;第二个神经元称节后神经元,胞体位于植物神经节或神经丛内,其轴突称节后纤维。这些节后神经纤维分布在内脏及血管的平滑肌、心肌和腺细胞上,形成内脏运动神经末梢。有孔毛细血管:内皮胞质上有许多小孔,孔上有时有隔膜,约厚46nm,基膜完整。通透性比连续性毛细血管大。 有孔毛细血管多存在于胃肠黏膜、肾小球、某些内分泌腺等处。连续毛细血管:特点为内皮细胞相互连续,细胞间有紧密连接等连接结构,基膜完整,细胞质中有许多吞饮小泡。连续毛细血管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肺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处。血窦:血窦腔大、壁薄、形状不规则。其内皮细胞间常有较大的间隙。主要分布在脾、肝、红骨髓及一些内分泌腺中。一般没有基膜。周细胞:在内皮与基膜之间散在分布着一种扁而有突起的细胞,其突起紧贴在内皮细胞的基底面,内含有肌动蛋白丝、肌球蛋白,具有收缩功能,可增殖分化形成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参与组织再生。内弹性膜:内弹性膜由弹性蛋白构成,弹性膜上有许多小孔。在中动脉的横切面上,因血管壁收缩,使内弹性膜呈波浪状,可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学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
- 户外露营活动创意方案
- 民族服饰简笔画课件
- 新质生产力新锐青年设计奖
- 海关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 物流行业新质生产力的表现形态
- 力的平移定理
- 民族娃娃剪纸课件
- 2025年心脏病学患者的护理技能考核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急救技术科急救操作流程与团队协作训练模拟考核卷答案及解析
- 一年级上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 最新海关AEO高级认证培训课件
- 食品工艺学夏文水课件
- 选矿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表
- 我国公共卫生架构与功能课件
- 工作票和操作票样本
- 《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研究(论文)9500字》
- 建设工地疫情防控24小时值班表
- 海上风电智能运维行业分析报告 2022年海上风电智能运维行业发展前景及规模分析
- 外研社Join-in-新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DBJ51∕T 153-2020 四川省附着式脚手架安全技术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