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21课时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21课时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21课时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21课时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21课时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21从修修补补到天翻地覆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考纲要求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课程标准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 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 艰巨性和曲折性 走进真题 1 2018 江苏高考 1957年 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 撤销汽车工业部 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 保留了航空工业部 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 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 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 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a 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b 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c 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d 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答案 c 2 2018 新课标全国 卷高考 1959年 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 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 其中发电量 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 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a 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 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 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答案 a 1 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 一 修修补补 赫鲁晓夫改革 资料 1953年 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低于十月革命前的水平 牲畜存栏数与1913年相等 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 这种状况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也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粮食和原料的需求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 赫鲁晓夫以农业为突破口 开始了经济领域的改革 改革背景 二战后苏联民生凋敝 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暴露 作用 开辟了新模式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 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弊端 工农业发展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牺牲农民利益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 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 温故知新 斯大林模式 结合教材 回答问题 面对如此状况 赫鲁晓夫会在改革中采取哪些做法呢 2 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 1 农业改革 农业改革是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点 废除谷物的义务交售制 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 允许农民发展家庭副业 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 大规模垦荒 扩种玉米 2 工业改革 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 1954年8月 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决议 开始扩大企业领导的权利 国家对企业的指令性指标减少52 运用物质利益原则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如 改革工资制度用计件奖励工资制度代替累进计件工资制 增加了计时工资的比重 有人说 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 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 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请说明理由 针锋相对 种植玉米的面积从1954年的430万顷扩大到1962年的3700万顷 扩种玉米对畜牧业有促进作用 但是 由于许多地方的气候不宜种玉 米 产量很低 业有些地区因日照量不够 玉米结不了穗 还有些地区因扩种玉米影响了小麦生产 扩种玉米的计划最终失败了 探究思考 据材料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失败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 赫鲁晓夫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 到处提倡种植玉米 很多地区因日照量不够 玉米不能成熟 造成这些地区的饲料严重短缺 导致牲畜大量减少 材料二 1957年 赫鲁晓夫提出几年内 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畜产品产量赶上美国 的口号 1961年 他又宣称苏联将在1980年建成共产主义 材料三 赫鲁晓夫 改革后的苏联经济管理体制也保留了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 配置资源的基本方法依旧是计划经济和计划方法 中央集权仍然是苏联经济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 以上材料节选自 苏联兴亡史论 违背自然规律 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目标脱离实际 缺乏实事求是精神 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缺乏科学认识 赫鲁晓夫改革失败原因 象征着一生充满功过和争议的赫鲁晓夫的墓碑 墓碑上半白半黑的对比 其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 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因素之间的斗争 在彼此斗争中相互咬合 墓碑的设计者涅伊兹维斯特 1 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 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缺乏科学认识 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 只是在原有经济体制上的局部调整 3 影响 二 李代桃僵 勃列日涅夫改革 1 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 在企业管理方面 恢复部门管理体制 加强对经济的集体领导 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 运用经济手段 刺激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在工业方面 注重发展重工业 特别是军事工业 材料 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 1965 1975年间 年发电量从5070亿度增至10386亿度 石油产量从2 4亿吨增为4 9亿吨 钢产量从9100万吨增为1 4134亿吨 汽车的年产量从62万辆增为196万辆 农畜产品的产量也逐步提高 1961 1965年间 谷物的年平均产量为1 3亿吨 肉类为930万吨 1971 1975的年平均产量 谷物为1 8亿吨 肉类为1400万吨 当代世界史 1945 1992 2 改革的结果 材料一 1971年后不允许提 改革 两个字 整个社会形成了保持稳定 安于现状的 勃列日涅夫风气 材料二 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 火炮和导弹 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 材料三 改革理论上仍坚持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互不相容 截然对立的观念 把市场调节当作 市场社会主义 加以否定 美国学者在 俄罗斯史 中写道 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 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阅读以下三则材料 你如何认识勃列日涅夫改革 理解 勃列日涅夫改革为从根本上触动斯大林模式 后期改革收效甚微 1 前期取得一些成效 苏联的军事实力明显增强 达到与美国相抗衡的水平 整体上认识勃列日涅夫改革 苏美军事竞赛情况表 1975年以后 苏联国民经济持续低速发展 1985年苏联国民收入为美国50 社会总产值为美40 农业劳动生产率25 苏联的农业拖了国民经济的后腿 基本上仍是靠天吃饭 有人把勃列日涅夫时期称为 停滞的年代 苏联兴亡史论 2 与美国军备竞赛增加了苏联的经济负担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苏联的轻工业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于西方国家 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0世纪70年代后期 苏联经济增长开始下降 国家面临新的困境 归纳总结 勃列日涅夫与赫鲁晓夫改革的相同点是什么 目的相同 都是为了解决 斯大林模式 弊端 两者政治改革都强调集体领导原则 经济改革前者重农业 后者工业 前者收效甚微 后者初期效果明显 后期停滞不前 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 斯大林模式 内容方面 失败原因 结果方面 延伸 两者改革失败原因 1 没能彻底改变斯大林体制 根本原因 2 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个人专断 保守不利于改革 3 对外政策和经济战略阻碍经济改革的深入 三 釜底抽薪 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年至1991年 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他在职时期的政策导致了冷战的结束 为此他于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但他的改革政策也使得苏联解体 时代 对他的介绍是 莫斯科新老板戈尔巴乔夫 年轻 温和且令人敬畏 思考 戈尔巴乔夫是在什么社会形势下进行改革 二战后出于与美国争霸的需要 军费开支达到国民收入的1 4 背上沉重的包袱 同时四处伸手 加重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还在1979年入侵阿富汗 其形象大损 同时每年还要花掉几十亿卢布 材料一 美苏争霸 影响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俄国历史上靠扩张起家 民族众多 斯大林时期采取镇压和强制迁徙的政策 造成很多问题 斯大林之后 民族问题日益显露 地方民族主义倾向日益明显 材料二 国内民族矛盾 纷争尖锐 社会动荡 苏联社科院一次关于苏共性质的调查显示 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只占4 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只占7 认为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 而认为代表党的官僚 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高达85 材料三 政府形象大跌 人们对政府离心率增强 材料四 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 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而且落后于亚洲 拉美一些国家 苏联人均生活水平从革命前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居世界第八十八位 民生凋敝 经济下滑 1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积累的弊端与矛盾日益严重 民用工业品技术落后质量低劣 苏联出现了 社会动荡 经济停滞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的危机局面 2 戈尔巴乔夫改革内容 教材梳理 二战后苏联三位改革家的经济改革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3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原因及结果 1 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2 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致使经济不断下滑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 失败原因 戈尔巴乔夫以 人道的 民主的社会主义 取代了科学社会主义 揭露社会主义的 黑暗面 1990年 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迅速尖锐 民族主义势力泛滥 民族矛盾激化 加之苏共内部产生的严重分歧 苏联的政治经济形势迅速恶化 1990年 苏联人大放弃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领导地位 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等等 思考 由此可见 此时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实质 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模式改革苏联社会主义制度 放弃党的领导权 课堂延伸 苏联的送葬队伍 结果 苏联解体 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 根本原因 斯大林模式弊端 外部原因 西方 和平演变 和美苏 冷战 影响 邓小平指出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 苏联搞了很多年 也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搞了个新经济政策 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理解邓小平为什么说 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参考答案 新经济政策从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 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正确途径 斯大林模式虽在短期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 但随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深入 愈发僵化和教条 暴露出越来越多弊端 讨论思考 见学思之窗 教学板书设计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勃烈日列夫改革 李代桃僵 赫鲁晓夫改革 修修补补 戈尔巴乔夫改革 釜底抽薪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 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 但人民经受锻炼 从中吸取教训 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介绍 二战 结束后 随着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 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国情不同 在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 因为只有经过不断的探索 才有可能找到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课后研讨 1 有人说 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葬送了苏联 如果不改革 苏联就不会解体 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 为什么 2 二战后苏联三位改革家的经济改革给我国的经济改革留下了什么启示 苏联的经济改革给我国的经济改革留下了什么启示 1 成功经验 1 处理好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关系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2 处理好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3 处理好农轻重的比例关系 4 处理好借鉴外国经验与从本国国情出发的关系 对国情特别是社会发展阶段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 2 注意问题 1 改革目标要明确 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前进 2 改革信念要坚定 要从本国实际出发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改革方向 防止西方的 和平演变 3 改革步子要稳妥改革要以 三个有利于 为标准 不能急于求成 不能忽视客观规律 小题狂练 1 2018 重庆名校联盟第三次联考 赫鲁晓夫上台后 对一些重点科研项目采取打破地区 部门界限 组织各方面力量联合攻关的办法 使得科技发展速度快于西方同类项目 然而 1954 1962年 苏联的工业劳动生产率却仅仅是美国的1 2 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仅是美国的1 5 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苏联 a 经济体制僵化不利于科研成果转化b 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活力仍然存在c 攻势外交政策极大消耗了经济实力d 不重视农业投入导致经济比例失调 答案 a 2 2018 四川成都三模 1962年 苏联经济学教授利别尔曼发表 计划 利润 奖金 提出以利润 奖金等刺激生产 他的建议 a 在赫鲁晓夫时代受重视 在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受重视b 在赫鲁晓夫时代受重视 在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受批判c 在赫鲁晓夫时代受批判 在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受重视d 在赫鲁晓夫时代受批判 在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受批判 答案 a 3 2018 河南中原名校联盟第六次质量考评 苏联学者指出 若不是多亏新开垦地获得丰收 苏联在1956年几乎肯定要发生饥荒 这主要表明 a 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出现重大突破b 赫鲁晓夫的垦荒政策符合苏联实际c 垦荒政策是苏联特殊国情的产物d 二战后初期的苏联改革成效最突出 答案 c 4 2018 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二模 1958年 苏共中央计划三到五年内 将拖拉机等农业机器卖给集体农庄 但在赫鲁晓夫的要求下 不到一年就完成了 结果 大多数集体农庄由于要花费大笔钱财购买机械设备 不得不取消或推迟许多计划内的项目 由于缺乏技术人员 许多拖拉机处于闲置状态 这项改革最终不了了之 由此可见 拖拉机改革 失败的直接原因是 a 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旧模式b 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c 操之过急 缺乏科学规划d 未能调动农民积极性 答案 c 5 2018 河北石家庄一模 戈尔巴乔夫是苏联解体的关键人物 但1990年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由俄罗斯教育部审查认定 国家历史学会编写的新版历史教科书对此评述为 苏联民众对此的反映却是敌对的 冷淡的 与此同时 西方社会却在庆祝戈尔巴乔夫对 冷战 和平演变的巨大贡献 对此评述理解正确的是 a 苏联解体主要由于西方和平演变b 苏联改革没有解决好民生问题c 俄罗斯重视国家的意识形态导向d 历史教科书具有社会教育功能 答案 c 6 2018 湖南株洲二模 赫鲁晓夫退休后 曾订购水管和营养液混合剂 进行无土栽培实验并取得成功 当他发现栽培出的黄瓜和西红柿因为成本太高而市价昂贵时 便再也不提这件事情了 赫鲁晓夫之所以对此事缄默 是因为他 a 对盲目开荒政策有所反思b 认为对农业投资很不够c 对国营农场改革耿耿于怀d 知道经济体制弊端重重 答案 a 7 2018 广东茂名五大联盟学校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