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科目 语 文 教 学 班 级 :五 年级( )班 上课日期 教科书名称及册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五 年级下册 周次 时 间 预 定 进 度 1 2 月 25 日至 3 月 1 日 第 一 单 元 2 3 月 4 日至 3 月 8 日 第 一 单 元 3 3 月 11 日至 3 月 15 日 第 二 单 元 4 3 月 18 日至 3 月 22 日 第 二 单 元 第 三 单 元 5 3 月 25 日至 3 月 29 日 第 三 单元 6 4 月 1 日至 4 月 5 日 第 四 单元 7 4 月 8 日至 4 月 12 日 第 四 单元 第 五 单元 8 4 月 15 日至 4 月 19 日 第 五 单元 9 4 月 22 日至 4 月 26 日 机 动 一 周 10 4 月 29 日至 5 月 3 日 期中 测试 11 5 月 6 日至 5 月 10 日 第 六 单元 12 5 月 13 日至 5 月 17 日 第 六 单元 第 七 单元 13 5 月 20 月至 5 月 24 日 第 七 单元 14 5 月 27 日至 5 月 31 日 第 八 单元 15 6 月 3 日至 6 月 7 日 第 八 单元 第 九 单元 16 6 月 10 日至 6 月 14 日 第九 单元 17 6 月 17 日至 6 月 21 日 第十 单元 18 6 月 24 日至 6 月 28 日 第十 单元 19 7 月 1 日至 7 月 5 日 总复习 20 7 月 8 日至 7 月 12 日 期末 测试 总结工作 2 目 录 第一单元: 第一课:龙的传人 第二课:大人们这样说 第三课:叶公好龙 第四课:语文天地 第二单元: 第一课:神奇的书 第二课:忆读书 第三课:走遍天下书为侣 第四课:语文天地 第三单元: 第一课:古诗二首 第二课:牛和鹅 第三课:语文天地 第四单元: 第一课:用目光倾 听 第二课:信任 第三课: 修鞋姑娘 第四课:语文天地 第五单元: 第一课:凡卡 第二课:种子的梦 第三课:语文天地 第六单元: 第一课:古诗二首 第二课:幸福在哪里 第三课:劳动的开端 第四课:语文天地 第七单元: 第一课:囚歌 第二课:晏子使楚 第三课:为了他的尊严 第四课:语文天地 第八单元: 第一课:普罗米修斯的故事 第二课:奇异的激光 第三课:灯光 第四课:语文天地 第九单元: 第一课:西门豹治邺 第二课:活见鬼 第三课:语文天地 第十单元: 第一课: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第二课:少年旅行队 第三课:语文天地 3 学 段: 小学 年 级: 五年级 学 科: 语 文 单 元: 第一单元 课 题: 龙龙 的的 传传 人人 课 型: 新授课 主备学校: 秦家岔小学 主 备 人: 秦喜林 初审人: 秦喜林 龙龙 的的 传传 人人 教教 学学 基基 本本 建建 议议 : 引导学生广泛搜集相关“龙”的资料,然后对课文中关键词句研读、交流、讨论,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 、新 词。 3.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 以疑导读,读中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中国人为什么自称为 龙的传人,激发学生作为龙的传人骄傲与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龙的象征意义,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 2.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龙的象征意义,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 2.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建议课时安排: 2 课时 导学过程 第第 一一 课课 时时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交流资料,了解有关“龙”的相关知识。 4 2初 读课文, 整体感知 课文内容, 了解“ 龙 ”到底是什么。 3 学会本课生字 、新 词。 过程与方法 : 搜集交流,以疑导读,读中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中国人为什么自称为龙的传人,“龙”到底是什么。 教学重点: 1、 交流资料,了解有关“龙”的相关知识。 2、 初 读课文, 整体感知 课文内容, 了解“ 龙 ”到底是什么。 教学难点: 了解有关“龙”的相关知识,整体感知 课文内容, 了解“ 龙 ”到底是什么。 一、 预习案: (一)预习任务安排: 1搜集有关“龙”的相关资料(成语、诗歌、歌曲、文章、图片等) 2自学生字、新词。 3 认真默读 ,思考: “ 龙 ”到底是什么? (二)信息链接 : 1、时代背景: 读了课题你对龙了解吗?“龙”是中国古人想象出来的一种神物。在中国人的心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华人也号称是“龙”的传人。 ( 1)龙 的来历。 ( 2)龙文化:龙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龙在八千多年前的新石时代就有了。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龙频繁出现,它成为了开天辟地的神,帮助黄帝统一了中国,又力保大禹治水,为千千万万人民造福。在封建时代,龙象征着皇权、神权,有不可侵犯的尊严。在中国人的想象中,龙集日月之精华,会天地之灵气,具百兽之形,有兼包 四海、吐纳百川之胸襟。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龙更成为一种吉祥物,飞入寻常百姓生活,人们舞龙、赛龙舟,在灯谜、对联、图画中,龙成了不朽的主题。在这新的时代,“龙”更被赋于了新的生命,“龙”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它还将代表中华民族的精神,成为新世纪的中华魂。 2.整体感知:(以习题形式呈现) “ 龙 ”到底是什么? (三)预习自测:(此过程约 8 分钟) 5 1.生字书写。 2.写出带“龙”的 4 个成语,并说出意思。 3.多音字: 数 供 肖 (四)我的疑问: “ 龙 ”到底是什么? 二、探究 案: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龙的传人。会唱的同学跟着一同唱。 2.说出歌名。 3.出示课题,齐读题目。 (二)自主学习展示:展示疑惑,互相解疑。 生字,带“龙”字的成语,多音字 (三)质疑探究:我思考,我收获。 1 歌曲龙的传人指的是什么? 2 “ 龙 ”到底是什么? (学习建议) 1回忆歌曲龙的传人。 2认真读文,归纳交流。 (小组互助学习探究解决质疑) 探究点一: “ 龙 ”到底是什么? 本组发现: 探究点二: 课文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点明了什么? 本组发现: (四)拓展 提升,总结升华 本节课通过 、 、 我们明白了“龙”只是 ,并不是 。 三、训练案 当堂达标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题(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补充词语: 6 出类( ) 萃 数不( )数 呼风( )雨 ( )高无上 龙飞凤( ) (二)综合训练题 1 “遥远的东方有条( ),他的名字就叫( )。遥远的东方有( ),他们都是 ( )。” 2 课文龙的传人先写了( )的关系,然后写了龙( )及人民赋予( )的象征意义,最后点明了( )自称为“( )”的原因。我们明白了“龙”不是( ),只是( )。 (三)错题整改区(即使错误也美丽,但前提是知错就改) 1我的错题号 2出错原因 3改正 第第 二二 课课 时时 教教 学学 基基 本本 建建 议议 : 以疑导读,自读自悟,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龙的象征意义,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 2 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 以疑导读,读中感悟。 情态态度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 ,激发作为龙的传人骄傲与自豪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 理解龙的象征意义,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 2 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学习难点: 1 理解龙的象征意义,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自由完美的民族精神。 2 学习作者首尾呼 应的表达方法。 一、 预习案(自主学习): (一)预习任务安排: 7 1积累“龙”的成语。 2读文理解: (1)龙为何倍受中国人的尊敬? (2)“象征”是什么意思?龙象征什么? (3)为什么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 (二)信息链接 : 联系时代背景和课文。 整体感知:为什么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 (三)预习自测:(以习题形式呈现,此过程约 5-8 分钟)1. 交流互读带“龙”的成语。 2. 联系时代背景和课文理解: (1)龙为何倍受中国人的尊敬? (2)“象征”是什么意思?龙象征什么? (3)为什么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 (四)我的疑问: 人们赋予“龙”的含义。 二、探究案: (一)导入新课: 1.“龙”的成语接龙。 2. “ 龙 ”到底是什么? (二)自主学习展示:展示疑惑,互相解疑。 1交流带“龙”字的成语。 2课文理解: (1)龙为何倍受中国人的尊敬? (2)“象征”是什么意思?龙象征什么? (3)为什么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 (三)质疑探究:我思考,我收获。 1 龙象征什么? 2为什么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 (学习建议) 8 1认真读文,相互交流讨论。 (小组互助学习 探究 解决 质疑) 探究点一: 龙为何倍受中国人的尊敬? 本组发现: 探究点二: 为什么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 本组发现: 探究点三: 本文 作者的表达方法。 本组发现: (四)拓展提升,总结升华 感情朗读,读中体会。 “龙”象征着至高无上、威力无比、无所不能;象征着自由、欢腾和完美。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是因为中国的龙集各种能力于一身,象征着中国人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求。 (五)当堂达标:(达标练习题) 填空: 1 今 天 , 我 们 知 道 龙 不 是 ( ), 只 是( )。 2龙备受中国人崇敬,是因为在中国人心目中,龙是( )、( )、( )的,象征着( )和( )。 3西方传说中的龙是( ),( )。中国龙则( ),象征着( )。所以中国人常常自称为( )。 9 三、训练案 (一)基础知识题(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我会写:龙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动物。 ( 1)改为反问句: ( 2)改为双重否定句: (二)综合训练题 1我知道了 ( 1)龙备受中国人崇敬,是因为在中国人心目中,龙是( )、( )、( )的,象征着( )和( )。 ( 2)西方传说中的龙是( ),( )。中国龙则( ),象征着( ),所以中国人常常自称为( )。 2我会连,我会写。 A.龙王打哈欠 a.虾兵蟹将紧随 B.龙王爷作法 b.好大的口气 C.龙王爷出海 c.呼风唤雨 D.龙王爷过江 d.兴风作浪 E. F. (三)错题整改区(即使错误也美丽,但前提是知错就改) 1我的错题号 2出错原因 3改正 课后反思: 10 学 段: 小学 年 级: 五年级 学 科: 语 文 单 元: 第一单元 课 题: 大大 人人 们们 这这 样样 说说 课 型: 新授课 主备学校: 秦家岔小学 主 备 人: 秦喜林 初审人: 秦喜林 大大 人人 们们 这这 样样 说说 教学基本建议: 多读多想,体会情感。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与技能: 1 掌握生字词,并灵活运用。 2 了解文章的主 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3 通过读课文,理解 “ 龙 ” 的深刻含义。 4 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领悟 “ 龙 ” 的象征意义,增强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 : 以疑导读,读中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领悟 “ 龙 ” 的象征意义,增强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理解 “ 龙 ” 的深刻含义。 学习 难点 : 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领悟 “ 龙 ” 的象征意义,增强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建议课时安排: 2 课时 一、预习案 : (一)预习任务安排: 1搜集有关龙的图片。 2对于龙你知道的有多少? (二)信息链接 : 1导入 : 改革开放,巨龙腾飞,祖国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时期,人们赋予龙什么新的含义?“大人们”指谁?他们说了什么?让我们 11 学习课文,且看大人们怎样说。 时代背景: 长城,自秦始皇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明代又大规模修筑,达到完善地步。我们现在所见到的长城,多为明代修筑。它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 6000 余千米,气势雄伟,是世界上一个伟大的奇迹,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1.关于课文: 全文有 6 个小节,以“龙”为主线,按“总 分 总”的结构方式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小节):以“我”的口吻提出了龙是什么 的疑问。 第二部分(第 23 小节):以奶奶和爷爷的口吻讲述了他们对“龙”的理解。 第三部分(第 45 小节):爸爸给“我”讲述了龙与长城的关系,妈妈赞颂了祖国建设的新成就。 第四部分(第 6 小节):以老师的口吻赞美祖国就是东方腾飞的巨龙 2.其他资料: 各国的图腾: 中国 龙 法国 大公鸡 俄罗斯 北极熊 德国 狼 印度 大象 韩国 虎 日本 猫头鹰 越南 蛇 3.整体感知:(以习题形式呈现) 这首诗以“ ”为主线,用 、 、 、 、 这些大人们的口吻,讲述了不同时代 的含义,突出了 新的含义,抒发了作者对 的赞美之情。 4.文章特点: 本诗最突出的特点是抓住事物的特点,用形象的比喻来表达抽象的内容。比如第 5 小节,妈妈把“长江从三峡大坝上喷涌而下”比做“龙在轰鸣”;把“列车在京九线上呼啸而过”比做“龙的身影”;把“火箭直冲云霄”比做“龙在飞腾”,赋予“龙”新的内涵 祖国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新成就,从而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中国这条东方腾 飞的巨龙形象化。 (三)预习自测:(以习题形式呈现,此过程约 5 分钟)1小组展示收集的图片。 12 2展示对龙的认识。 (四)我的疑问: 现在的人们赋予龙什么新的含义? 二、探究案: (一)导入新课: 相互交流有关龙的图片,并说说人们是怎样说龙的? (二)自主学习展示:展示疑惑,互相解疑。 大人们是这样说龙的: 爷爷: 奶奶: 爸爸: 妈妈: 老师: (三)质疑探究:我思考,我收获。 1为什么说龙是神? 2为什么说龙的故乡在中国? (学习建议) 1运用已有关于龙的 相关知识; 2多读诗文多思考。 (小组互助学习探究解决质疑) 探究点一: 大人们心目中分别认为龙代表什么? 本组发现: 探究点二: 现在的人们赋予龙什么新的含义? 本组发现: (四)拓展提升,总结升华 赋予龙新的含义:龙已不仅是一种动物了,它象征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象征我们的祖国的迅猛发展,象征着祖国今后会向巨龙一样腾飞蓝天。 13 (五)当堂达标:(达标练习题) 填空: 1奶奶说龙是( );爷爷说龙的故乡在( );爸爸说龙是( ),它是( )的见证;妈妈说龙 是( )、( )、( );老师说龙是( ),在新世纪里中华龙正在( )。 2 这首诗以( )为主线,用( )、( )、( )、( )、( )这些大人们的口吻,讲述了各个时代龙的含义,突出了新时代人们赋予龙的新的含义,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 )之情。 三、训练案 (一)基础知识题(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迎接( ) 搏击( ) 指点( ) 讲述( ) 留下( ) 登上( ) 2补充比喻句。 ( 1)长江三峡大坝喷涌而下,那是 ( 2)列车在京九线上呼啸而过,那是 ( 3)西昌基地,火箭直冲云霄,那是 (二)综合训练题 1、奶奶说龙是( );爷爷说龙的故乡在( );爸爸说龙是( ),它是( )的见证;妈妈说龙是( )、( )、( );老师说龙是( ),在新世纪里中华龙正在( )。 2、 这首诗以( )为主线,用( )、( )、( )、( )、( )这些大人们的口吻,讲述了各个时代龙的含义,突出了新时代人们赋予龙的新的含义,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 )之情。 (三)错题整改区(即使错误也美丽,但前提是知错就改) 1我的错题号 2出错原因 3改正 课后反思: 14 学 段: 小学 年 级: 五年级 学 科: 语 文 单 元: 第一单元 课 题: 叶叶 公公 好好 龙龙 课 型: 新授课 主备学校: 秦家岔小学 主 备 人: 秦喜林 初审人: 秦喜林 叶叶 公公 好好 龙龙 教学基本建议: 多读多想,读中领会,讨论交流,学会做人。 学习目标及重难点: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其意思。 2感情朗读,背诵课文,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了解故事,体会文中寓意。 4感受文言文的语 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 过程与方法: 多读多想,读中领会,讨论交流,学会做人。 情态态度价值观: 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从中体会做人应言 行一致、表里如一,不可弄虚作假的道理。 学习重点: (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了解故事,体会文中寓意。 ( 2)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从中体会做人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可弄虚作假的道理。 学习难点: (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了解故事,体会文中寓意。 ( 2)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体会做人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可弄虚作 假的道理。 建议安排课时 :2 课时 15 一、预习案: (一)预习任务安排: 1自学字词,多读熟记课文。 2利用工具书和已有知识,理解文言文词、句的意思。 (二)信息链接: 时代背景: 这是一则有名的寓言故事,广为流传,后来成了成语典故。叶公确有其人,故事纯属虚构。 作者简介: 刘向(约前 77 前 6):中国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以别录为基础,撰成七略,这是中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另外,他还编著了新序说苑列女传三部历史故事集,是魏晋小说的先导。叶公好龙选自新序,新序中记述了许 多古代历史故事。 关于课文: 叶公:就是沈诸梁,字子高。他主持叶政期间,养兵息民,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实力大增。叶公不以怨忘德,曾受到孔子的高度评价。叶公确实有画龙的爱好。这说明叶公所在地和所处时代龙文化的丰厚内涵。但是叶公好龙的故事纯属虚构,是西汉刘向借题发挥的艺术创作,不能以此来否定叶公。 这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个叫叶公的人,表面上十分喜爱龙,可是见到真龙却吓得面无人色,失魂落魄。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口头上说喜欢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却言行不一的人。 课后题解 习题 1:背诵古文叶公好龙。 理清古文的行文 思路:叶公好龙 到处刻画龙 真龙来了 赶紧逃跑 并不真喜欢龙。然后按正确的停顿读熟古文,练习背诵。 习题 2:“叶公好龙”这个成语说的是什么意思?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叶公这样的人。 先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叶公好龙的本义,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在理解寓言本义的基础上提高一个层次:这是讲的叶公对龙的喜爱,平时人们对其他东西的喜爱不是也有类似的情况吗?回忆生活中的人和事,找出和叶公相似之处。 16 “叶公好龙”讽刺那些只是口头上说喜欢某种事物,其实并不真的喜欢,甚至对其还有畏惧情绪的人。比喻人言行不一。 整体感知:(以习题形 式呈现) ( 1)课文中的叶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是一个叫叶公的人,表面上十分喜爱龙,可是见到真龙却吓得面无人色,失魂落魄。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口头上说喜欢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却言行不一的人。 ( 2)实际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请举例说说。 (三)预习自测:(以习题形式呈现,此过程约 5 分钟)1.读准下列字、词读音。 窥( ) 牖( ) 魂魄( )( ) 2.解释古文中词语的意思。 以: 闻: 牖: 于: 其: 走: 窥: 五色: 3.叶公真的喜欢龙吗,为什么? (四)我的疑问: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 二、探究案: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你最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 (二)自主学习展示:展示疑惑,互相解疑。 1.读字词。 2.读文,读通、读顺、读流利。 3.解释古文中词语的意思。 4.复述故事。 (三)质疑探究:我思考,我收获。 1从哪些语句中表现出叶公喜欢龙? 2叶公真的喜欢龙吗?为什么? (学习建议) 多读课文多想多理解。 (小组互助学习探究解决质疑) 探究点一: 从哪些语句 中表现出叶公喜欢龙? 17 本组发现: 探究点二: 叶公真的喜欢龙吗? 本组发现: 探究点三: 叶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懂得了什么? 本组发现: (四)拓展提升,总结升华 1实际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请举例说说。 2 给叶公写信,告诉他如何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 (五)当堂达标:(达标练习题) 1 解释古文句意。 ( 1)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 2)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 3)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2.填空: 叶公只是( )上喜欢龙,( )上怕龙。他是一个( )的人。 三、训练案 (一)基础知识题(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1读准下列字、词读音。 窥( ) 牖( ) 魂魄( )( ) 2解释古文中词语的意思。 以: 闻: 牖: 于: 其: 走: 窥: 五色: 3给下面的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 1)( )叶公不是真的喜欢龙,( )他见到真龙转身就跑。 ( 2)叶公( )见到真龙,转身( )跑,吓得魂不附体。 (二)综合训练题 1 解释古文句意。 18 ( 1)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 2)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 3)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2 填空: ( 1)叶公还在毛笔上( )着龙,书本上( )着龙,扇子上( )着龙,茶筒上( )着龙。 ( 2)叶公只是( )上喜欢龙,( )上怕龙。他是一个( )的人。 3背诵课文。 (三)错题整改区(即使错误也美丽,但前提是知错就改) 1我的错题号 2出错原因 3改正 课后反思: 学 段: 小学 年 级: 五年级 学 科: 语 文 单 元: 第一单元 课 题: 语语 文文 天天 地地 课 型: 新授课 主备学校: 秦家岔小学 主 备 人: 秦喜林 初审人: 秦喜林 语语 文文 天天 地地 教教 学学 基基 本本 建建 议议 : 读 一读、填一填、查一查、说一说、议一议、写一写 19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 1)摘录、积累从本组教材中学到的词语。 ( 2)积累带“龙”字的成语。 ( 3)品读龙的传人中表达“龙”的含义的句子。 ( 4)交流与“龙”有关的故事。 ( 5)欣赏“龙”字的各种写法。 ( 6)拓展阅读乐山龙舟会。 ( 7)学唱歌曲龙的传人。 ( 8)查阅资料,交流与“龙”有关的工艺品及家乡的特产与地名。 ( 9)笔下生花:写一写与“龙”有关的工艺品及家乡的特产。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一读、填一填、查一查、说一说、议一议、写一写”等方 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积累及写作,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 情态态度价值观: 通过语文综合训练,引导学生体会“龙”的内涵,感受“龙”文化的丰富,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综合阅读训练,口语表达训练及写作训练。 学习难点: 综合阅读训练,口语表达训练及写作训练。 建议安排课时: 4 课时 第第 一一 课课 时时 教学基本建议: 读一读、填一填、查一查、说一说、议一议、写一写。 学习目标及重难点:知识与技能: ( 1)摘录、积累从本组教材中学到的词语。 ( 2)积累带“龙”字的成语。 ( 3)品读龙的传人 中表达“龙”的含义的句子。 ( 4)交流与“龙”有关的故事。 ( 5)欣赏“龙”字的各种写法。 过程与方法: 20 通过“读一读、填一填、查一查、说一说、议一议、写一写”等方法,引学生积极参与积累。 情态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龙”的内涵,感受“龙”文化的丰富,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积累与“龙”有关的知识,欣赏 “龙”字的各种写法 。 学习难点: 积累与“龙”有关的知识,欣赏 “龙”字的各种写法 。 一、 预习案: (一)预习任务安排: 1 自读自学,相互交流“摘录笔记”、“填成语”。 2 交流 品读龙的传人中表 达“龙”的含义的句子。 3搜集与“龙”有关的故事。 4 欣赏 “龙”字的各种写法 。 (二)信息链接 : 屠龙之技 从前,有个人一心想学到一种出奇的本领。他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心想:这可是世上罕见的本领。于是他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他学呀学,学了整整三年,把家产都折腾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手。可是本领学到手又有什么用呢?天下根本没有龙,他那绝妙的本领到哪儿去施展呢? (三) 我的疑问: “龙”的含义与魅力。 二、探究案: (一)导入新课: 通过学习你对“龙”的知识积累了多少?请你给大家进行展示。看谁积累的最多 ? (二)自主学习展示:展示疑惑,互相解疑。 1 相互交流“摘录笔记”、“填成语”。 2 交流 品读龙的传人中表达“龙”的含义的句子。 3把你搜集与“龙”有关的故事将给大家听。 (三)质疑探究:我思考,我收获。 我学到了什么? (学习建议) 积累与总结。 (小组互助学习探究解决质疑) 21 探究点一: 我积累的有关“龙”的成语。 本组发现: 探究点二: 龙寄寓着人们美好愿望的句子 。 本组发现: (四)拓展提升,总结升华 在我心目中的龙: (五)当堂达标:(达标练习题) 按规律写出有关“龙”的成语(语文书第 7 页 )。 三、训练案 (一)基础知识题(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1 读一读 摘录、积累从本组教材中学到的词语和积累带“龙”字的成语。 2 读一读龙寄寓着人们美好愿望的句子 。 (二)综合训练题 1 讲一讲 与“龙”有关的故事。 2 (试回答)我欣赏了各种不同“龙”字的写法,感受到了什么? (三)错题整改区(即使错误也美丽,但前提是知错就改) 1我的错题号 2出错原因 3改正 第二课时 教学基本建议: 读一读、议一议、唱一唱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狡黠、神采奕奕” 等词语,读谁字音,弄清词意。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龙舟会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热爱乐山、热爱生活的思 22 想感情。 ( 3)品味作者形象生动的语言,学习栩栩如生的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一读、议一议、唱一唱”感受乐山龙舟会的热闹而壮观的景象,领略龙的魅力,表达我们自豪的情感。 情态态度价值观: 感受乐山龙舟会的热闹而壮观的景象,领略龙的魅力,表达我们自豪的情感。 学习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龙舟会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热爱乐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品味作者形象生动的语言, 学习栩栩如生的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 一、 预习案: (一)预习任务安排: 1自学本文生字新词。 2结合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3有条件的同学学唱歌曲龙的传人。 (二)信息链接 : 关于课文: 1.分段与段意 这篇文章对乐山龙舟会的热闹场面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介绍。全文 6 个自然段,可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写乐山的地理环境优美,是举行龙舟赛得天独厚的好地方。 第二部分(第 2 自然段):介绍举办乐山龙舟会的宏大规模并极具地方特色。 第三部分(第 36 自然段):具体介绍龙舟夺标、抢鸭子、放漂灯这三 项活动的特点。 2.文章特点 点面结合写场面。点面结合,相得益彰,把整个乐山龙舟会的精彩纷呈、规模宏大地场面充分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3.中心思想: 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乐山龙舟会的三大系列活动,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乐山龙舟会规模宏大、喜气洋洋、精彩纷呈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祖国民间文化的赞美,对幸福美好生 23 活的热爱和追求。 4.其他资料: 乐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的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汇合处,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龙舟会”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体育活动。课文题目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5.整体感知 :(以习题形式呈现) ( 1)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乐山龙舟会的哪三大系列活动? ( 2)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预习自测:(以习题形式呈现,此过程约 6 分钟)( 1)认读生词,理解词义。 得天独厚 喜气洋洋 山呼海啸 眼疾手快 在劫难逃 无影无踪 聚精会神 锣鼓暄天 变幻莫测 旌旗 游弋 神采奕奕 狡黠 乍起 ( 2)佳句赏析 1 乐山地理环境优美,山光水色独特,宽阔的江面,绿杨夹岸水平铺,是举行龙舟竞渡得天独厚的地方。 赏析 :“绿杨夹 岸水平铺”的意思是两岸绿树成荫,宽阔的江面水平如镜。从表面看“乐山地理环境优美,山光水色独特”,似乎和“绿杨夹岸水平铺,”有所重复,其实这两句暗含因果关系,因为“乐山地理环境优美,山光水色独特”所以才“绿杨夹岸水平铺”,“绿杨夹岸水平铺”就是“乐山地理环境优美,山光水色独特”的具体化。 2各色各样造型的“蛟龙”如箭离弦,顺流而下,欲争群龙之首。此时,乐声响彻江面,皮鼓咚咚,铜锣当当,号子高亢真是“千顷水面琉璃滑,百艘龙舟竞争先” 赏析 :“顷”是面积单位, 1 顷等于 100 公亩。“千顷”形容水面宽阔。“琉 璃滑”,像琉璃那样光滑,形容水面平静。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这宽阔平静的江面上,许许多多的赛船欲争群龙之首。此句形象地描写了龙舟夺标呈现出万船齐发、百舸争流的热闹场面。 3传统的抢鸭子竞赛是龙舟会上精彩纷呈的项目之一,也是白天活动的高潮。 赏析 :这句话点明了“抢鸭子”竞赛“在龙舟会众多精彩纷呈的项目中,有其特殊而重要的影响性,这也是作者详写“抢鸭子”竞赛的原因。 24 (四)我的疑问: 通过读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二、探究案: (一)导入新课: ( 1)展示乐山龙舟会场面的课件或图片,了解乐山龙舟会。 ( 2)利用我 们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学习一篇课文,看谁学得最好? (二)自主学习展示:展示疑惑,互相解疑。 ( 1)认读生字词。(见上) ( 2)说说你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见上) (三)质疑探究:我思考,我收获。 我还有不懂的问题: (学习建议) 多读多想,互相交流。 (小组互助学习探究解决质疑) 探究点一: 乐山龙舟会的哪三大系列活动? 本组发现: 探究点二: 三大系列活动是怎样具体写的?作者的 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是怎样的? 本组发现: 探究点三: 学唱歌曲龙的传人。 本组发现: (四)拓展提升,总结升华 ( 1)我们 的家乡也有与龙有关的活动。如: ( 2)我们是龙的传人,让我们用歌声来表达我们的情感! 25 (五)当堂达标:(达标练习题) 说说我们的家乡有与龙有关的活动有哪些? 三、训练案 (一)基础知识题(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认读生词,理解词义。(见上) (二)综合训练题 1 找出文中描写龙舟会的精彩句子读一读,体会作着的思想感情。 (三)错题整改区(即使错误也美丽,但前提是知错就改) 1我的错题号 2出错原因 3改正 学 段: 小学 年 级: 五年级 学 科: 语 文 单 元: 第一单元 课 题: 语语 文文 天天 地地 之之 三三 、 四四 课 型: 作文 课 主备学校: 秦家岔小学 主 备 人: 秦喜林 初审人: 秦喜林 第三课时 教教 学学 基基 本本 建建 议议 : 说一说、写一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1)查阅资料,交流与“龙”有关的工艺品及家乡的特产与地名。 ( 2)笔下生花:写一写与“龙”有关的工艺品及家乡的特产。 26 过程与方法: 通过“赏一赏、说一说、写一写”了解家乡带有“龙”字的工艺品、特产与地名。 情 态态度价值观: 围绕“龙”,欣赏各种龙形象工艺品, 交流、写作与“龙”有关的工艺品及家乡的特产与地名,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情怀。 学习重点: 交流与“龙”有关的工艺品及家乡的特产与地名。 学习难点: 笔下生花:写一写与“龙”有关的工艺品及家乡的特产。 一、 预习案: (一)预习任务安排: 1 查阅资料,交流与“龙”有关的家乡的特产与地名。如:水果龙眼、喝过的乌龙茶等。 2 交流与“龙”有关的工艺品。如风筝、雕刻、绘画、刺绣、制作的装饰品等。 3讲述与“龙”有关的传说,如“二月二,龙抬头”,“舞龙”等 (二)信息链 接 : 时代背景: 舞龙是中国极富民族色彩的民间艺术之一。逢有大节日 ,大庆典,及出会巡游等,必有舞龙助庆。至于舞龙始自何时,已无可稽考。但上古时代,如遇水旱瘟疫,妖孽凶灾之时,舞龙祈雨的仪式风俗,是可以意想得到的。因为中国自古以来便相信龙是风雨的主宰,有呼风唤雨的无边法力,故此逢旱 或 逢涝则求它开恩庇佑。 整体感知:(以习题形式呈现) 在中国“龙”无处不在。 (三)预习自测:(以习题形式呈现,此过程约 8 分钟)1 查阅资料,交流与“龙”有关的家乡的特产与地名。如:水果龙眼、喝过的乌龙茶、神龙御酒厂。 2 交流与“龙”有关的工艺品。如风筝、雕刻、绘画、刺绣、制作的装饰品等。 3讲述与“龙”有关的传说,如“二月二,龙抬头”,“舞龙”等。 (四)我的疑问:本次习作写些什么呢? 二、探究案: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把你们搜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看看谁搜集到的最好? 27 (二)自主学习展示:展示疑惑,互相解疑。 1交流与“龙”有关的家乡的特产与地名。 2 交流与“龙”有关的工艺品。 3讲述与“龙”有关的传说。 (三)质疑探究:我思考,我收获。 1 本次习作写什么?怎么写? (学习建议) 1结合自己已掌握的知 识。 2交流时认真听,动脑想。 (小组互助学习探究解决质疑) 探究点一: 笔下生花的内容是什么? 本组发现: 探究点二: 我写什么呢? 本组发现: (四)拓展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杭州公司旅游活动方案
- 普法公益教育活动方案
- 濮阳科技职业学院《数媒后期编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装修节能设计方案(3篇)
- 普通拖布改造方案(3篇)
- 果树认购活动方案
- 最后一天儿童节活动方案
- 食品安全标准
- 隧道土方-弃置方案(3篇)
- 园林公司协作方案(3篇)
- 2025-2030年中国空调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与投资研究报告
- 北京市2025年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政治试题(原卷版)
- 2025年天津市南开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数学模拟试题(解析版)
- 2025年陕西、山西、青海、宁夏高考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数学试题 含解析
-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真题及答案
- 叶酸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大庆护理面试题及答案
- 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教案
-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三版)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